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佛门二教主-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人起身,来到春秋阁门前,望着天边,一朵浩大云光朝春秋阁而来,瑞气千条,金花坠落,鸾凤围绕,翩翩起舞,其声和鸣,悦耳动听,叮咚环佩之音传来,恍若天音,清净庄严,匡扶社稷之大道伦音,而非亡国靡靡之音,几人闻听,面露喜色。

  须臾,云光临近,显露出一道人身姿,英姿飒爽,钟灵毓秀,骨骼清奇,仙风道骨,不为凡人,殊异常人,脑后隐隐约约有玄黄光轮照耀,冥冥之中似乎有万千生灵吟唱祈福,颇有些万家生佛的态势。

  孔子上前一步,拱手道:“老夫率领我儒门弟子,在此恭候帝师!”

  儒门只识三皇五帝,只讲人伦大德,却是不讲佛门慈悲,因此称呼卢圣乃是用帝师尊号,而非佛门教主。

  “不敢有劳人族圣贤大驾,惭愧,惭愧!”

  卢圣对这些大贤也是心生敬仰,不敢怠慢,连忙谦逊道。

  五人闻言,皆是会意一笑,对卢圣如此谦逊,大为满意,儒门赞赏‘谦谦君子’,对此当然心生好感。

  孔子将卢圣迎入春秋阁,分主客坐下,奉上香茗,卢圣看着这香茗,茶叶天然形成,却是形如古字‘茶’,芳香扑鼻,茶汤清亮,烟气袅袅,如梦似幻,幻化万千妙境,一个个书生巍冠博带,手捧书简摇头晃脑诵读,朗朗读书声响彻道场,让人沉浸在天地至理名言之中,不可自拔。

  卢圣微微一笑,轻抿了一口香汤,茶水一入喉咙,直下十二重楼,汇入肚腹,诗书华气喷涌而出,透胸而出,在卢圣头顶汇聚成一册书卷,古朴盎然,哗啦啦翻转不休,一个个蕴含莫大至理的文字浮现,似乎阐述着这片宇宙无所不在的道理。

  孔子见之,眉目一挑,笑道:“帝师有大智慧,身正心仁,才有此异象啊!”

  其余四人也是微微颔,大为赞同,这茶绝非凡品,乃是几人羽化成仙之后,日夜讲学论道,天垂异象,一株茶树在春秋阁生长起来,以浩然正气为土壤,仁爱之心为雨露甘霖,诗书华瑞为阳光,生长出几十片叶子,一个个仙气盎然,道韵横生。

  非立身正者,不可饮;非心生仁爱者,不可尝;非有大智慧者,头顶不显诗书篇章,因此孰为怪异。

  邪魔外道一旦喝下,立马粉身碎骨,身死道消,被浩然之气给炸死,因此也是诸天妖魔的克星,唯恐避之不及。但是对于儒生来说,却是无上灵丹妙药,可以开启智慧,洞察至理,明晓学问,却是求之不得,喟然长叹。

  卢圣却是心中流淌万千酸甜苦辣,滚滚红尘之回忆,前世挣扎人世的记忆陡然划过,却是品味出不一样的味道。芸芸众生,弱小如蝼蚁,却是满含大志,充满热血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于担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让卢圣心神震动,泪流满面。

  这是千年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谦谦君子,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孕育出来的璀璨文明,‘仁、义、礼、智、信’,立身之本,君子尺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伟大胸怀和节操,让卢圣心中大定,看向孔子的目光越璀璨和坚定。

  对此,孔子却是心中大惊,不知道为什么卢圣突然盯着自己看个不停,言道:“帝师不在道场清修,却是来我儒门,不知有何见教?”

  孔子头顶《论语》篇章翻开,道德文章遍布虚空,浩瀚诗歌之音响彻,万千学子手捧诗书,摇头吟唱歌颂,恍若太学,让人心中升起一股宁静之感,淡泊明志之心。

  “呵呵,当初周室倾颓,纲常不存,以至于天下诸侯蠢蠢欲动,始有春秋战国之乱世。诸子百家兴起,万千门客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欲要成就一家之言大兴,一国称霸。最后,法家胜出,秦国崛起,最后气吞**,横扫八荒,灭六国而称霸,成就始皇之威名。可惜,始皇雄心勃勃,却是法律严苛,万民难忍,严刑峻法下,却是乱象丛生,隐患不断。最后山陵崩,秦二世不仁,天下大乱,三年而秦朝宗庙被毁,四年楚汉之争,而汉朝立。如今,天下初定,休养生息,万物复苏,黄老之学大行其道,难道孔夫子没有什么想法吗?”

  孔仲尼正在品茶,突然被卢圣这么一问,悚然一惊,杯盏微倾,汤水洒落,沾湿了衣襟,孔子眼眸之中闪过万千慧光,最后琢磨半响,这才开口道:“不瞒帝师,我儒门一向心怀天下,为万民社稷所祈福,匡扶正统,治国安邦,造福万民,此乃儒门之大义。只是,如今汉家天下,黄老之学昌盛,况且秦朝乱世之颓败景象已经不显,大有一番兴盛气象,全凭‘无为而治’之大功德,老夫却是无颜敢妄自称大惭愧啊”

  却是孔仲尼虽然心动,但是亦是不敢轻易说出野心来,拐弯抹角地在试探卢圣。

  卢圣呵呵一笑,望着五位儒门大贤头顶白鹤翩翩起舞,口中衔着诗书礼乐之华章,道德至理传扬开来,万千瑞霭汇聚,烟霞散彩,天花乱坠,气象不凡。心中赞叹,闻言摇摇头,开口道:“夫子此言差矣如今在汉朝大行其道的‘黄老之学’假托传自上古圣人老子与轩辕黄帝,实则乃是道、法相合,又兼采阴阳、儒、墨等众家之风采,杂糅而成,浑然一体,正所谓:挂羊头卖狗肉,正是说得此番情景。

  虽然清静无为,无为无不为,秦末之后的乱世得以快终结,天下安定下来,休养生息,成大治之象,但是,如今北有匈奴骚扰边疆,朝廷一味委曲求全,和亲度难,美名其曰:化干戈为玉帛,让人所不齿。

  昔年,吕后主政,也遭匈奴单于出言羞辱,忍辱负重,乃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大汉乃盛世之景,正是励精图治,驱除鞑虏,安抚天下的大好时机啊

  黄老之学,不思进取,一味讲究道法自然,已经难成大事,贫道认为儒门大义秉承中庸之道,自尊刚毅,而不乏仁爱之心,此乃万民社稷之所敬仰,正是大势所趋,还望夫子思量一二。”

  孟轲头顶一股浩然正气扶摇直上九万里,浩浩荡荡,光明正大,惶惶威德,一柄丹书铁尺悬浮,上面华丽文章书录,洋洋洒洒,数万之字,一个个蕴含莫大至理,似乎阐释着天地秩序、宇宙根本,让人为之沉迷而心生敬仰。

  闻言,不由冷哼道:“化外之地,蛮夷之人,不懂礼乐,不通教化,三纲五常不存,让人鄙夷,可是武功卓著,兵强马壮,汉朝势弱,曾经甚至开国之君刘邦都被困白登。

  刘邦何许人也,汉高祖是也,三年灭秦,四年灭楚,七年称霸,坐拥天下,威加海内,可也面对匈奴而束手无策。有此先例,汉朝君臣怕是无人再提北伐之事,可是苦了边疆百姓啊!”

  显然,一向是非分明的孟子对边疆百姓受扰,朝廷一味求和的举动颇为不满。

  孔子孙子子思闻言,白眉一拂,亦是言道:“如今经历汉初休养生息之策,国库充盈,只要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大事可成,到时候我儒门也可借此扬光大”

  子思修的是一颗至诚之心,‘诚者天之道’、‘至诚如神’,望去面容敦厚老实,是一说一,让人觉得分外真实,就连孔仲尼闻言,也微微颔,看来颇为意动。

  唯有荀子却是眉宇大皱,质疑道:“此番我儒门若要入主朝廷,怕是又是一番气运争夺,起码道教就是一劲敌,我儒门尚无镇压气运之宝,如何抵挡的了,到头来,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荀子头顶烟波浩淼,恍若迷雾遮掩中的洞庭湖,一座学府矗立云海间,若隐若现,一个浩大牌匾高悬,细细一看,却是‘稷下学宫’四个大字,龙飞凤舞,银钩铁画,散毫光,尽显思辨之气,万千气芒冲天而起,先天道韵密布虚空。

  荀子曾经是齐国稷下学宫祭酒,主持过稷下学宫事务,与当时的诸子百家曾经在稷下学宫辩论过,思想的璀璨光辉留在了这座震古烁今的学府之上。

  以至于稷下学宫到处是诸子百家思想精华所留下的道韵和纹路,一桌一椅,莫不蕴含天地道德、宇宙真谛,天地交感,气息繁杂而厚重,让人见之欲要顶礼膜拜,这是先哲的思想,先哲不堕的精神烙印。

  荀子一席话,如同夏日被泼了一盆冷水,让众人清醒过来。

  虽然能够入主朝廷,为生民请命,但是如今黄老之学横行,如果要逼迫其下台,起码也要有镇压儒门己身的至宝,否则恍若水中月、镜中花一般,虚幻不可久。

  卢圣见得众人为此忧心忡忡,取出一尺,此尺宝光腾腾,祥云聚拢,护住周遭,漫天瑞气随身,隐约有麒麟献瑞之象。卢圣道:“诸位莫要忧心,贫道却是有一良方,贫道炼制了一根后天灵宝,取名‘丹心尺’,这尺虽然是后天灵宝,但是如果有了立教功德的注入,却是可以进化,升级成为后天功德至宝。这样便可以成为儒门镇压之宝。”

  孔子说道:“好名字,碧血丹心,忠君爱民,日后必会深受儒家弟子的喜欢。”儒门孟子另四人也点点头,深表赞同。

  孔子抚摸三尺白须言道:“既然帝师如此拳拳之心,一心一意为天下苍生着想,我儒门也不能拖拖拉拉,让人耻笑。”

  卢圣笑着道:“即是如此,请各位对天地立誓,加持‘丹心尺’!”

  孔夫子等儒门五贤朝卢圣感激一拜,而后踏步而出,横跨无量时空距离,来到春秋阁外。

  孔子沧桑明眸观照虚空,俯瞰无量山河社稷,心有所动,朝天一指,丹口微启,遍宣法言:

  “苍天在上,厚土在下,儒门开创之人孔仲尼不才,有感人族疾苦,而不得红尘之救济之途,由此以‘仁、义、礼、智、信、孝、悌’为根本,宣扬教化,赞誉君子之德,鄙夷人之心;秉承中庸之德,不偏不倚,摒弃偏听偏信、厚此薄彼。孔仲尼知道人微言轻,却也心怀天下,虽然远离庙堂,却也心忧天下,因此著书立说,以正人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立下儒门,以丹心尺为镇压儒门气运之宝,天地鉴之!”

  说完,孔仲尼带领孟子四人跪伏在云海间,朝青天三跪九叩,随后又朝沃土三跪九叩,而后肃然起身,矗立天地之间,

  天外两片一片彩霞光射到‘丹心尺’上,自是上天感应孔子的誓言,丹心尺作为儒门镇压气运之宝,降下功德以示见证。丹心尺‘受了这份功德,气势晦涩,宝光转暗。卢圣知道这这丹心尺已经向后天功德巨宝进化了。

  孔夫子头顶书页翻转加,诗、书、礼、乐、春秋等上古文章浮现,微言大义,尽显文章之道德,股股瑞气垂落,越显得孔仲尼仙风道骨,威武不凡。

  孟轲头顶一股浩然正气扶摇直上九万里,浩浩荡荡,光明正大,惶惶威德,一柄丹书铁尺悬浮,上面华丽文章书录,洋洋洒洒,数万之字,一个个蕴含莫大至理,似乎阐释着天地秩序、宇宙根本,让人为之沉迷而心生敬仰。浑身浩然之气喷涌如潮,浩浩荡荡,席卷整个春秋阁,诸天妖魔鬼怪见之即死,诸邪避退,唯恐避之不及,当真是威严庄重。

  子思,一道图卷凭空浮现,上面清光弥漫,毫光闪烁千峨冠博带的儒门学子手捧《中庸》华篇,摇头晃脑,刻苦诵读,漫天霓虹,烟霞散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