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碑杨门-第4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瞧,党项人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他们攻城的办法很原始。除却了沿用了上千年的云梯、攻城凿、投石机外,几乎看不到其他的军械使用。

    相比而言,辽人在这方面,就比党项人要好很多。

    辽人自从立国以后,一直在向大宋学习。

    因此,辽人的攻城器械繁多,除了这最原始的三样外,辽人还有攻城弩、登城车等等,许多攻城的器械。

    其效用远比这最原始的三样更利害。

    同时,也能最大化的发挥兵力的优势。”

    有学子疑惑的问老杨,“那大宋呢?”

    提到大宋的器械,老杨就不愿意多提。

    含糊了说了一句,“和辽国差不多……”

    并不是老杨藏私,而是在老杨内心深处,始终觉得杨七以后不论怎么走,还是大宋的一份子。

    所以他不希望他交出来的学生,以后指挥着兵马去屠杀大宋的百姓。

    因此,在提及大宋的一些事情的时候,老杨总是绕过去。

    紧接着,老杨继续为学子们讲解党项人的攻城战。

    城外的李继迁部的兵马已经杀到了城下,他们人数虽多,但是受制于攻城器械的简陋,所以很多人冲到了城下以后,会有短暂的停歇,他们会等到先他们一步的兵马攀上的云梯以后,他们才会登上云梯。

    老杨指着城下汇聚的黑压压的兵马,说道:“由于攻城器械的原始,所以党项人的兵马,在冲到了城下以后,都会有短暂的停歇。

    他们会等到在他们之前的人登上了云梯以后,才会一个接一个的登上云梯。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党项人在攻城的时候,除了用人海战术外,别无其他的办法。

    他们会通过不间断的军卒登上云梯,攀上城头,以此来耗费城头上阻杀他们用的军备,以及拖垮城头上的守城的兵马。

    只要城头上的兵马有一处有一丝的松懈,让党项人登上城池。

    他们就会迅速的扩大战果。从而达到他们占领城池的目的。”

    学子们依照老杨所说的去观战,看到的果然如同老杨所说。

    党项人登城作战的方式,和老杨说的一模一样。

    浩浩荡荡的人海,不断的往城头上涌上来。

    王贵带领着城头上的军队,在不断的杀伐。

    党项人的冲击,前赴后继,就像是永远不会停歇一样。

    老杨指着正在指挥作战的王贵,给学子们讲解道:“你们瞧城头上的守军,城头上的守军,被分成了三波人,一波疲惫以后,另一波就会接上,如此反复。军卒们就不会觉得累,也能更好的发挥军卒们的战斗力。

    一般,初入战场的将校,会在和敌人对战的时候,一股脑儿的把军队全部堆到前面。

    这种做法,在面对少量敌人的时候,是有效的。

    可以在心里用兵力的悬殊,震慑敌人。

    但是在敌人数量多过你的时候,就是在找死。

    一旦敌人用人海战术对付你,而你麾下的兵马在长时间作战以后,产生了疲惫,或者出现了空挡。

    敌人就会找准你这一个弱点,击破你的防御。”

    一众学子们,齐齐向老杨躬身施礼,“学生受教。”

    一场规模宏大的战斗,被老杨当成了一场教学战。

    老杨带着学子们巡视了四座城门,到了一座城门前,就会给学子们分析局势、兵法、谋略。

    事实上,以老杨的眼光看,李继迁的攻城战,打的真不怎么样。

    从头到尾没有一点儿新意,更没有什么让他觉得惊艳的东西。

    中规中矩的。

    而在圭尔城兵力充足的情况下,李继迁如此攻城,基本上不可能拿下圭尔城。

    所以,老杨一点儿也不担心圭尔城会被攻破。

    老杨闲庭信步的在教授学子们,王贵却打的心很累。

    战争一开始,李继迁就抱着速战速决的心态。

    所以,从攻城的那一刻起,城下攻城的大军就没停止过。

    即便是王贵提早的把麾下的兵马分成了三波,多番征伐下来,军卒们也进入到了疲惫状态。

第0602章 圭尔城(下)() 
城下的李继迁部的兵马,依然在前赴后继的往城下汹涌而来。

    李继迁似乎了解自己的短处,所以他尽可能的发挥自己人多的长处。

    一天时间。

    李继迁一共发动了二十次的进攻。

    每一次的进攻都是汹涌澎湃的。

    城头上的防守先后被破开了五次,但是都被打退了下去。

    夜晚,双方休战。

    王贵在城门楼子里总结得失。

    今日一战,穆羽所防守的南城门,被攻破了三次。

    将领们聚集在了城门楼子里,一个个偷偷的对穆羽指指点点的。

    穆羽倒是不怕别人指责,但是他却不敢面对老杨。

    当初离开复兴武院的时候,他可是信誓旦旦的向老杨承诺,一定会让老杨看到自己本事的。

    可是,今日一战,他所防守的城门被攻破的次数最多,这让他感觉到很没脸。

    城门楼子里面聚集的将领们,除了大同军的将领,还有野乞部族的将领。

    人数加来有十几个人之多。

    当着众人的面,王贵黑着脸,低吼道:“穆羽,你可知罪。”

    穆羽脸色铁青的单膝跪倒在地上,低声道:“属下知罪。”

    王贵冷声道:“你所防守的南城门,乃是重重之重。本将军给你派遣了三万兵马,可以说你麾下是兵多将广。

    但是,你却让李继迁部的人,三次攻破了城墙。

    幸好你麾下的将士们奋勇杀敌,将敌人打退。

    不然,本将军今日对你,定斩不饶。

    如今大战在即,本将军就允许你戴罪立功。”

    “属下明白。”

    穆羽咬着牙,低声说了一句,然后起身站在了一侧。

    王贵盯着其他诸将,问道:“各部战损如何?”

    诸将领开始细细的汇报他们麾下兵马的战损情况。

    经过王贵军中的参军统计,今日一战,圭尔城内十万兵马,战死了一万六千五百多人,重伤四千三百二十七人,轻伤的高达两万多人。

    这个战损,完全超出了王贵的预料。

    而这其中战损最多的,就是野乞部族的兵马。

    王贵神色凝重的让诸将下去休息,单独留下了穆羽毛。

    待到城门楼子里只剩下了王贵、老杨和穆羽三人的时候,王贵冲着穆羽躬身道:“让将军受委屈了。”

    穆羽一扫刚才铁青的脸色,摆手道:“这是我应该做的。”

    顿了顿,穆羽补充了一句,“野乞部族的兵马靠不住……”

    这并非是穆羽信口开河,而是他亲身体会。

    今日,他所率领的南城门上的兵马,皆属野乞部族。

    而南城门三次被攻破,也全是因为野乞部族的兵马不停穆羽的命令,一味蛮干的结果。

    而且,如果不是穆羽在关键的时候力挽狂澜,率领着兵马杀退了冲上城头的李继迁部的军卒,恐怕圭尔城早就被攻破了。

    所以,今日的战事,穆羽不仅无罪,反而还有大功。

    之所以有刚才那一幕,也完全是做给野乞部族的其他将领看的。

    当然了,穆羽在老杨面前的羞愧是真的。

    战场上,看的从来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所以,不论在领兵的过程中发生任何事,赢了就是有功,输了就是有过。

    就是这么简单。

    穆羽羞愧于此,老杨和王贵却没在意。

    相比于穆羽的心思,老杨和王贵更在乎战事。

    野乞部族兵马所表现出来的废,有点儿出乎老杨和王贵的预料。

    整场战斗下来,大同军折损的军卒,战死的不过百人,重伤千人,轻伤的虽然也不少,但是却保持着战斗力。

    而野乞部族的兵马,折损的人数居然数以万计。

    这让老杨和王贵有点儿担忧。

    老杨沉吟道:“重新布防,把大同军的人马抽调出三万人,分派到其他三门,协助防守。”

    王贵嘴角抽搐道:“老哥哥,如此一来,岂不是等于是我们大同军在打主力。长久的消耗下去,我大同军可是会损耗很多人……”

    老杨斜眼瞥了王贵一眼,冷笑道:“难道现在不是大同军在打主力吗?”

    王贵愕然,苦笑着点了点头。

    老杨说的没错,整场战事,大同军几乎都在东城门的城墙上,抵御了大部分的李继迁部的兵马。

    可是,一旦将大同军拆分开。

    东城门上的防御,相对而言就会减弱。

    而大同军配合相对而言还陌生的野乞部族的兵马,肯定会出现出不适应,战斗力也会相对被拖弱。

    如此一来,大同军的损伤就会增大。

    这和王贵的初心并不相符。

    王贵无奈道:“战损太大的话,回去以后不好交代……”

    老杨瞬间瞪起了眼珠子,喝斥道:“那是你的事儿吗?”

    王贵这里说的回去以后不好交代,并不是说对杨七不好交代。

    杨七也是知兵之人,所以对于战场上的战损,他心里有谱。

    王贵这里指的是大同府城内的父老们。

    毕竟,大同军中的诸多将士,都是大同府的子弟。

    这要是在本土作战面对外地,又或者是侵略战争中折损,百姓们或许还不会说什么。

    可是折损在支援野乞部族的战事上。

    王贵回去可能会被喷死。

    当然了,在王贵头上还有一个高个的顶着。

    百姓们就算是要喷人,先喷的也是杨七这个大同府的首脑。

    这也是老杨话里的意思。

    王贵苦着脸,道:“七郎好不容易打下的地方,可不能毁在我们这些长辈的手里。七郎的名声咱们得维护。”

    老杨狠狠的瞪了王贵一眼,没好气道:“照老夫说的做,老夫明日亲自坐镇东城门。这总行了吧?”

    王贵大喜,当即作揖道:“如此,那就拜托老哥哥了。”

    老杨和王贵公事多年,王贵一撅屁股,老杨就知道王贵想干嘛。

    老杨接手了东城门防务,王贵心头一颗大石头也能落下了。

    有老杨镇守东城门,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王贵可是亲眼见证过当年赵匡胤北伐北汉的时候,老杨以四千兵力,挡住了赵匡胤派遣的六万大宋禁军的战绩的。

    所以,对于老杨去镇守东城门,王贵信心满满。

    ……

    翌日。

    天朗气清。

    李继迁并没有发动攻城的战斗,而是整顿了一次兵马。

    一直持续到中午时分,原本李继迁准备中午发动进攻的。

    但是今日的太阳,格外的晒人。

    照射在人身上,像是被热水浇一样。

    在这个时代,人拿天气基本上没办法。

    所有的一切,都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过日子。

    所以,李继迁不得不搁置了自己的进攻计划。

    直到下午时分,天气没有那么热了,李继迁才重新发动了进攻。

    昨日主攻东城门受挫,李继迁今日改变了攻城的计划。

    变成了主攻南城门,辅攻东城门。

    城外的大军数量的变换,城头上的人能够清晰的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