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碑杨门-第5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而言之,就是这么一个血统高贵的小家伙,难道了满朝文武。

    跟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小家伙讲道理,给说法,有用吗?

    萧太后明摆了是要为难百官,可是百官却不得不吃下这个哑巴亏。

    到了最后,唯有齐齐的向萧太后躬身施礼,“一切全凭太后作主。”

    萧太后笑了,笑容里充满了讥讽,“本宫一介妇人,这种事情难能作主。我皇儿才是大辽真正的主人,也是那个小家伙的舅舅。此事就由我皇儿定夺。”

    萧太后低下头,看着假装严肃,萌萌哒的小皇帝,轻声问道:“皇儿,你也听到了。如今国朝有难,要跟你的小外甥借点钱,你说说,该怎么办呢?”

    小皇帝板着脸,眼珠子滴溜溜一转,说道:“封爵!”

    萧太后一愣,笑问道:“你为何会有这种想法?”

    小皇帝歪着头,认真的道:“回母后的话,皇儿前几日读唐史,见到那些在国家大难之时,为国家捐钱的人,都有封爵……”

    萧太后笑着点点头,“皇儿言之有理,那你说说,封你小外甥一个什么爵位好呢?他可是借了一大笔钱给朝廷哦……”

    萧太后特意把最后一句话加重,并且把捐钱,改成了借钱。

    意思很明显,那是要还的。

    战争借的钱,拿什么还?

    自然是拿战争的红利来换。

    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在辽人刚发迹的时候,他们就明白一件事。

    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益。

    或许在文治上,辽人差宋人很多;可是在对丛林法则的理解上,辽人远比宋人理解的更透彻。

    辽人之所以频频侵入大宋,那就是因为侵入大宋有利可图。

    而反过来,在大宋对阵辽人的战争中,大宋一直处在花钱的局面上,很少能从辽国获得什么利益。

    萧太后这是要在战争开启之前,就把战争获利的分配方式定下。

    虽然这些钱名义上是还给铁镜公主儿子的,但是到最后还是属于小皇帝的。

    对于借一大笔钱,究竟是多少钱,小皇帝是没概念的。

    但是他足够听萧倬的话,知道萧倬能特意叮嘱的一大笔钱,一定是很多钱,而且很重要。

    所以小皇帝再听了萧太后的话以后,脸上的表情就非常严肃,他无比认真的道:“封王爵!”

第0687章 陪朕玩耍王?() 
封王爵?

    台下的百官们没把眼珠子瞪出来。

    就连始作俑者的萧太后也一脸惊愕。

    小皇帝虽然年幼,但是对于大辽朝堂上的官制还是一清二楚的。

    她没料到小皇帝对他的小外甥这么大方。

    她原本以为,小皇帝顶多赐他小外甥一个公爵,没想到一张口就上升到了爵位的顶级行列,王爵。

    大辽的王爵和大宋的王爵有很大的不同。

    在职位上,两者虽然是相等的,但是在职权上,大辽的王爵,远比大宋的王爵更具权力。

    几乎大辽所有的王爵,都是实权派。

    萧太后虽然心惊,但是却装作若无其事,没说话。

    耶律斜轸对萧挞凛使了一个眼色。

    萧挞凛会意,出列,躬身道:“陛下……王爵不可轻授……而且咱们大辽除了耶律氏、萧氏外,无大功者不受王位。”

    小皇帝愣了愣,明显有些懵,他求助的看向了萧太后。

    萧太后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给了小皇帝一个‘你自己看着办’的眼神,然后没再搭理他。

    小皇帝急得抓耳挠腮,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个对策,最后只能直愣愣的盯着萧挞凛,质问道:“那你说,朕要是非要封他为王呢?”

    萧挞凛一愣,却并没有开口。

    很显然他是不愿意告诉小皇帝办法。

    大辽多一个王爵,局势会变成什么样,谁也不好说。

    最主要的是不能开这个口子。

    一旦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小皇帝要是许王爵许上瘾了,到时候满朝王爵,那乐子可就大了。

    但是他不开口,不代表别人不会开口。

    比如对王爵窥视已久的韩德让。

    “咳咳……”

    韩德让轻咳了两下,老态龙钟的往班列外走了两步,在众人瞩目下,躬身笑道:“启奏陛下,这想封杨家那个小子为王,说来也不难。只要陛下愿意赐那个小家伙耶律姓氏即可。”

    以耶律斜轸为首的百官们,嘴角明显抽搐了一下。

    封一个一岁大的娃娃为王,说什么也不可能。

    高傲的狼族里突然混进一个哈士奇幼崽,谁能忍受。

    萧挞凛躬身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耶律斜轸皱眉道:“陛下,杨家幼子年幼,对我大辽尚无寸功,只是捐了一些钱财,就贸然封王,只怕百官难免心中不服。”

    “陛下,只是因为捐了一些钱财,就贸然封王,他日若是有人效仿,只怕我大辽朝堂上,将会王爵泛滥。到时候,我大辽整个江山恐怕都要乱了。”

    “……”

    百官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反对着。

    小皇帝显得有些慌乱,不过他在萧太后鼓励的眼神下慢慢的镇定了下来。

    这么多人反对自己,小皇帝明显有些生气。

    一张脸颊涨的通红。

    小皇帝恼怒的拍着龙案,增加自己的威严,大喊道:“朕就是要封他为王。”

    “陛下……”

    “朕就是要封他为王。”

    “陛下……”

    “朕就是要封……”

    “……”

    百官们越反对,小皇帝的声音就越坚定。

    他显然是有些叛逆。

    当然了,他也到了叛逆的年龄。

    眼看着小皇帝意志坚定,百官们就只能把矛头对准萧太后。

    “太后,此事极为不妥,还请您劝劝陛下,让陛下不要一意孤行。”

    “太后……”

    萧太后挑了挑眉毛,似笑非笑的看着百官,轻声道:“本宫知道此事皇儿决断的有些荒谬,但是本宫就是要借此告诫诸位。

    你们借着国难吃的脑满肠肥的,却逼着本宫从外孙手里抢银子,自己却不愿意放一点血。

    别以为本宫不知道你们在底下都做了些什么。

    如今既然要从本宫的外孙手里抢银子,那就得付出点代价。

    你们阻挠本宫的外孙封爵,无非是害怕以后朝堂上多一位重臣,顶替了你们的位置。

    本宫就是要告诉你们,人多的是,能为我皇儿做事,能为我大辽付出的人,更多。

    能为我大辽所用,能为我大辽付出的人。

    本宫不介意为他加官进爵,让他们顶替你们的位置。”

    在萧太后的训斥下,百官们下意识低下头。

    当然了,也有比较顽固,不怕萧太后威胁的。

    其中多为耶律氏和萧氏族人。

    萧太后的威胁,能威胁得了旁人,但是威胁不了他们。

    他们身上的血统,决定了他们的地位,不是轻易能够撼动的。

    毕竟,血统这东西,除非是化作劫灰,不然是剔除不掉的。

    萧太后似乎看出了这些人的心思,面对他们不屈的眼神,萧太后笑了。

    “本宫记得,宋人有一句话,叫做君无戏言。在大辽,我皇儿便是君。”

    小皇帝闻言,下意识的挺直了腰板,目光炯炯的看向了台下的百官。

    这句话显然对耶律氏和萧氏族人的杀伤力很大。

    他们咬着牙,底下了他们高贵的头颅。

    即便是皇族、后族,在皇帝面前,依然第一头。

    君就是君,臣只能是臣。

    驯服了百官,萧太后鼓励的看向了小皇帝,“皇儿,该你了。”

    小皇帝挺着腰板,傲气道:“朕要赐朕的小外甥,耶律姓,就叫耶律嗣吧。嗯!耶律嗣!嘿嘿嘿……”

    小皇帝也够霸道的,不仅赐姓,连名字也一块赐了。

    最重要的是,这个‘嗣’字。

    朝中的汉人们,下意识就像说话,不过看着小皇帝兴致勃勃的,他们也就不去扫小皇帝的雅兴了。

    事实上,依照汉人的规矩。

    长辈名字里的字,晚辈是绝不能用的。

    不然就是大不敬,不孝。

    小皇帝显然不知道这一点。

    他还在为自己赐下的姓名洋洋得意。

    显然,他对杨延嗣的印象很深刻,所以在关键的时候,能想到的就是一个‘嗣’字。

    赐下了姓名,就该封王了。

    只是小皇帝接下来的话,让百官,甚至还有萧太后,都有些不淡定了。

    只见小皇帝拍着桌子,珍重的道:“朕要封朕的外甥耶律嗣,陪朕玩耍王!”

    一语道尽了孩子气。

    陪朕玩耍王?

    这算什么王?

    翻篇史书,恐怕也找不出这么个称号吧?

    百官们有忍俊不禁者,有脸黑者,有憋笑者,总而言之,大家都不淡定。

    小皇帝也不傻,看到了百官的反应,他也知道他说错话了。

    所以他求助的看向了萧太后。

    萧太后嘴角虽然在抽搐,但是脸上的表情却很淡定,她微微板起脸,扫了一眼台下的百官,百官们顿时没表情了。

    萧太后淡然道:“议一议吧。”

第0688章 兰陵郡王() 
朝议的速度很快,萧太后和皇帝执意要借机给耶律嗣封王,百官们阻拦不了,只能快速的议论出封号。

    后面还有国家大事要商讨,就没必要在这件事上继续交流。

    最终,耶律嗣的封号定下了。

    兰陵郡王!

    这个原本应该在后年许给萧挞凛的王位,提前出世,许给了一个一岁大的孩子。

    而那个一岁大的孩子,还在后宫里找奶吃呢。

    定下了耶律嗣的爵位,确定了从耶律嗣手里借走杨七留给他侄子的钱。

    出兵的先决条件,算是准备的差不多了。

    杨七留在上京城里的南国钱行,到底有多少钱。

    真正惦记这笔钱的人,多多少少的仔细调查过,对于这笔钱有多少,他们心里有个大概的数字。

    所以根本不需要去确认。

    有了钱粮,接下来自然要讨论出兵的兵力。

    几经讨论,最终定下了出兵的兵力。

    出兵六十万!

    这里的六十万兵力,可是真真正正的大辽精锐,而不是之前耶律休哥带去铜台关的辽国乱民。

    作为一个马背上的国家,辽国在作战的时候有一大优势,那就是不需要征发太多的民夫。

    六十万的兵马,他们只需要征发二十万民夫即可。

    除了军械和大部分粮草以外,其余的东西骑兵都能随身携带,这大大的减轻的辎重运送的压力。

    出兵六十万,征发民夫二十万。

    由耶律休哥担任元帅,统管战局,率领三十万大军,坐镇嘉峪关,此为中军。

    由耶律斜轸担任右军主帅,统管右路战局,率领十五万大军,配合大同府杨延辉部人马,沿武州而下,到大同府,抵御宋军。

    由韩德让担任左军主帅,统管左路战局,率领十五万大军,配合幽州府兵马,坐镇幽州。

    左右两军,皆以中军元帅耶律休哥令为准。

    发兵的事宜商讨过后,朝堂上百官开始加紧筹备战事。

    在快要散朝的时候,韩德让突然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