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碑杨门-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有一些在大宋颇有名望的学子,此刻正被人围着,接受大家的恭维。

    杨延嗣在人群里瞧见一个熟人,熟人也瞧见了他。

    “杨贤弟……”

    “王兄……”

    相互拱手施礼,杨延嗣开口,“王兄也要参加今科秋闱?”

    古代的科举,并没有规定说参加了春闱以后就必须参加秋闱。

    有的学子在参加了春闱以后,或因为家里的缘故,或觉得自己学问不够需要继续学习,都会晚几科再参加秋闱,这种事很平常。

    还有一些人,上科落榜了,今科又来。

    总之,已经过了解试的学子们,想那一科参加秋闱省试,就那一科参加秋闱省试,没有定数。

    国朝对此,也没有什么明文规定。

    “你都能来参加,我这个跟你同寝同窗怎么不能来了?”

    没错,被杨延嗣称之为‘王兄’的人,正是王旦。

    听到王旦调侃的话,杨延嗣莞尔一笑。

    “嗣绝无此意。嗣只是觉得,以王兄的学问,应该一早就高登桂榜了才对,何故等到今科?”

第0113章 数风流人物(感谢Smile流心打赏加更!)() 
王旦四处瞧了一眼,确认没人注意后,才低声说了一句。

    “我爹说陛下不喜欢神童,二十岁之前参加省试,都会被压一届。”

    苏易简皱眉,“仔细一想确有道理,陛下在位这几年的科考,二十岁以下的进士,一个都没有。”

    “贤弟,你今年十五……这一科,悬呐……”苏易简担忧。

    杨延嗣对此并不担心,只有他知道,这一科,将会终结赵光义不喜欢神童这个想法。

    “考不中还有下一科,三科不中,朝廷自会补我一个进士出身,到时候依旧可以做官。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杨延嗣所述的是事实,宋初的时候,每一科录取的进士并不多,所以导致地方官奇缺。为了弥补地方官奇缺的问题,朝廷对三科省试不中的学子,会补一个进士出身,然后出仕。

    王旦闻言,莞尔一笑,“杨贤弟能这般想,为兄就放心了。只不过杨贤弟若是落榜,汴京城里的许多女子,只怕要哭的肝肠寸断了。”

    王旦调侃杨延嗣,苏易简却并没有他那么看得开。

    他和杨延嗣住在一起的时间,远比王旦这个名义上的室友长久。

    他多多少少能够感觉到杨延嗣不会甘心落榜的。

    三人一起,进了礼部衙门。

    礼部衙门内排着长龙,一位位学子手持着印鉴凭证,在等待核名。

    礼部衙门衙役分了六班,维持秩序。

    衙门里有三个查验窗口。

    学子们会提前递上一个报备的纸条上去。

    站在查验窗口的衙役,会唱名叫人,被叫到的上前去被查验。

    这么做就是为了避免学子们为了提前核名而争抢。

    “濮州张咏……”

    衙役们一声高喝,一位四十多岁,身体修长的壮年出列,随着衙役们进入到了查验窗口。

    濮州张咏?

    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杨延嗣略微一愣,随后莞尔一笑。

    又碰到了一位历史名人。

    传闻濮州张咏,年少时家贫,喜剑术,好说大话,十九岁才开始学文,四十四岁才考中进士,入仕后,为官清廉,断案如神,深受百姓爱戴。官位一路擢升到了礼部尚书。

    此人诗文俱佳,留下了不少经典名作。

    当然了,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此人是传说中的纸币之父。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是张咏发明的。

    在伦敦的英格兰银行中央的天井里,种着一棵英国少见的中国桑树。原因就是因为张咏发明的‘交子’原材料就是桑树叶。

    ……

    “澶州晁迥……”

    衙役们再次唱名,一位四十多岁,体态微胖的壮年出列了。

    晁迥,文学家,藏书家,有名的庄学思想大家……

    史料记载,他手里的藏书传到南宋的时候,达到了24000卷之巨。

    在宋代,这个藏书量,堪比现代的图书馆了。

    ……

    “洺州李沆……”

    李沆三十二岁,体态瘦弱。

    此人以后了不得,北宋名相,有‘圣相’之美誉,史评价其为相“光明正大”,王夫之称其为“宋一代柱石之臣”。

    貌似以后擢升到宰相的时候,和杨延嗣身旁的王旦还是好搭档,好基友。

    ……

    “孟州冯拯……”

    冯拯二十二岁,其父冯俊乃是赵光义潜邸之臣。

    有其父为马前卒,冯拯以后的仕途可以用一马平川形容,也难怪他日后坐上了宰相的位置。

    ……

    “开封向敏中……”

    向敏中,此前和杨延嗣在长乐坊有过一面之缘,是个胡须飘飘的中年人。

    这也是个妙人,做官没得说,清正廉明不收礼,曾经两度拜相。

    只不过这货在私生活上,就有些不堪了。

    晚年的时候,因买薛居正的宅院,和张齐贤争娶薛居正的儿媳妇,被指责“洁之操蔑闻”。

    那个时候薛居正已经死了,薛家也没落了。所以这货才敢肆无忌惮。

    而如今,薛居正位高权重,不知道他知道了此事后,会不会先灭了向敏中,以绝后患?

    ……

    “华州寇准……”

    寇准,千古名臣啊!

    逼着皇帝上战场的大牛!

    此时还是一个十九岁的青年,面容略显青涩,精气神却透露着少年的锋芒。

    ……

    杨延嗣又瞅了一眼身边的苏易简和王旦,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一科,堪称龙虎榜,人杰遍地。

    王旦点头附和,“每一科科考,都是一场文坛盛世……”

    苏易简面带不屑,“文坛盛世,自然当由我等独领风骚。”

    老苏确实有说这话的资格,因为若是不出差错的话,他将会是力压这些人杰,成为这一科科考最大的赢家。

    杨延嗣摇头一笑,王旦和苏易简是不会明白他心情的。

    因为王旦和老苏都不明白,这一科的科考。将会对大宋社稷造成多大的影响。

    可以说,大宋未来百年的国运,就在这一科。

    能和这么多人杰同场竞技,杨延嗣不仅没有感觉到气馁,反而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此时此刻,他也是这些人杰中的一员。

    也不知道后世的史书,因为他的出现,会发生多大的改变。

    杨延嗣挺直了胸膛,叹气骂了一句。

    “蠢货啊……”

    文武兼备,有这么多人杰辅佐,居然还拿不下燕云之地,最后屁股中箭,狼狈逃窜。这不是蠢货是什么?

    杨延嗣摇头一笑,就听到了衙役叫到了自己的名字。

    “开封杨延嗣……”

    衙役喝出此声后,全场哗然。

    各地前来参加科考的学子,显然是听到过杨延嗣的名字,甚至在他们的书桌上,还摆放着杨延嗣的诗集。

    王旦、苏易简、冯拯、张咏、寇准等人以后会有多大的成就,除了杨延嗣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年仅十五的杨延嗣,已经成为了一代人杰。

    嗣仙人的大名,不止轰动整个大宋,甚至连辽邦都已经开始传唱杨延嗣的诗词了。

    杨延嗣前行,学子们下意识让开了一条道路。

    他赫然成为全场最引人瞩目的人。

    正当此时,衙役又高喊了一声。

    “江西陈澎年……”

    听到这个名字,杨延嗣下意识的加快了脚步。

    他可不愿意跟传说中的北宋五鬼同行,传出去的话丢份。

第0114章 举荐() 
杨延嗣入查验窗口,内坐一位绿袍官员。

    绿袍官员见到杨延嗣,脸上充满笑意。

    “嗣仙人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杨延嗣拱手施礼,递上了印鉴和户籍凭证,谦逊道:“大人谬赞,一点虚名罢了。”

    “噯……”绿袍官员吧唧着嘴,感叹,“这可不是什么虚名,许多人求都求不到呢。”

    绿袍官员查验了杨延嗣的印鉴和户籍凭证,确认无误后,开具了一个省试凭证给了他。

    杨延嗣拿到凭证,拱手施礼,“多谢大人。”

    而后,杨延嗣退出了查验窗口。

    杨延嗣一走,绿袍官员脸上的笑意瞬间消散。

    “去告知太师一声,杨延嗣要参加今科省试。”

    伺候在绿袍官员身边的亲随抱拳施礼以后,从后门离开了礼部衙门。

    亲随家丁打扮,出了礼部衙门,跨上了一骑快马,赶到了潘府。

    潘府内,门房得知了是礼部的人求见,就进去通传。

    潘府演武场,潘仁美挑着刀眉,正盯着潘豹练刀。

    潘家的传家之宝就是潘豹现在所练习的这套刀法。

    霸道的杀阵刀法,到了潘豹手里,显得软爬爬的。

    潘仁美看着直皱眉。

    “老爷,门外有礼部的人求见,说有要事告诉您。”

    “礼部的人?”潘仁美揪着胡须愣了一下,“传他进来。”

    少顷,门房带着礼部绿袍官员的亲随进入到后院。

    “小人拜见太师。”

    潘仁美摆手,“免了,有何要事,说吧……”

    亲随作揖,传话说:“我家老爷让小人前来告知太师,杨家七子,杨延嗣要参加此次省试。”

    潘仁美一愣,追问,“印鉴和户籍可否查验?省试凭证可否下发?”

    亲随躬身,“已查验,凭证也已下发。”

    潘仁美虎目怒睁,闪过一道精光。

    “你先下去吧!你家老爷这个人情,老夫记下了。”

    “小人告退。”

    潘府后院剩下了潘仁美父子,潘豹扔下了手里的刀,凑到潘仁美面前。

    “爹,杨延嗣那个小兔崽子,害我丢了官身。他想科举入仕,必须阻止。”

    潘仁美脸上闪过一道冷笑,“陛下不喜神童,杨家崽子才十五,他殿试就过不了。”

    潘豹急忙道:“有沈伦和赵普那两个老小子为他撑腰,殿试上难免会有变数。”

    潘仁美眯着眼,在演武场踱步。

    一柱香后,脚下一顿。

    “省试的主考已经定下,是参知政事薛居正,这老倌跟爹有一些交情,我修书一封,你带上一些薄礼,亲自去他府上拜会一下。”

    潘豹重重的点头。

    “省试的主考定下了,两位副考还没定下。往年两位副考,一个会从礼部挑选,另一个就是太学。为父进宫一趟,去为王钦争取一个副考的位置。”

    “杨家父子会豹儿你前程,为父就毁了杨七的前程。一报还一报。”

    潘豹喜形于色,终于能够惩治杨延嗣一番,为自己出一口恶气了,他怎么能不高兴。

    “谢谢爹……”

    潘仁美说做就做,立马到书房去修书一封,递给了潘豹,然后自己穿着朝服进宫了。

    潘仁美既是太师又是国丈,双重身份加身,他进宫很容易。

    赵光义此事正在御花园里和潘贵妃看歌舞,听到太监说国丈求见,就让人把潘仁美带了进来。

    潘仁美到了御花园,施礼,“臣潘仁美参见陛下。”

    赵光义一副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