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粮王之再造天下-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人都还没有成家。陈安东毫不避讳的拉着小妹的手,走在队伍的前面。让身后的单身汉们气愤不已。陈安东仿佛察觉到了身后的浓浓怨气,回过头哈哈哈大笑三声,说道:“明年谁先娶到老婆,我就送他一辆汽车,限量版纯手工的哦!”

    (本章完)

第110章 非得逼着我动手() 
?    大年三十夜里的行动,没有在普通百姓的生活里激起任何波澜。京城的春节永远是那么热闹,天子脚下的百姓们通常情况下都要比普通地方的百姓,更会制造节日的氛围,大年夜的烟火更是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一年一度的盛典当中。从初一到十五,每间庙宇都是香火缭绕,那袅袅的青烟中,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生活向往,名目繁多的庙会更是人山深海,到处都是一片祥和,喜庆的海洋。

    陈安东也结结实实的给自己放了两天假,陪着娘和小妹偷偷摸摸的逛了几趟庙会。另一时空里,陈安东从没有过这种生活体验,所以乐此不疲的穿梭于人群中,品尝各种美食,购买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即使已经变得超脱了世人想象的强大,但毕竟他只是一个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从大年初三开始,陈安东便高调的带着小妹穿梭于养老院、福利院、育婴堂等各种社会福利场所,亲**问那些孤寡老人和孤儿等弱势群体。给他们带去最诚挚的爱心和问候。皇帝和皇后如同子侄,亲人般的亲切关怀,让养老院、福利院和育婴堂里基本伤失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和伤残人士,以及失去亲人的幼童们,切身的感受到了来自帝国的温暖。

    通过大力的宣传,陈安东和小妹的新年爱心之旅,所有统治区内的社会贤达和爱心人士在新晋帝、后的感召下,纷纷对这些弱势群体伸出了援手。这种人类间的大爱,开始逐渐在因战乱变得麻木、利己的人群中觉醒。几千年来形成的,基本道德准则逐步的恢复了正轨。

    随着《华夏人民行为准则》在所有统治区内的实施,各项法侓法规的公布和大力宣传,原本都要依赖约定俗成或者根据道德底线来模糊判定是非,没有一个准确衡量标准的事物,都得到了规范。在华夏政府的不懈努力下,人治法制相结合的封建社会逐渐再向现代法治社会逐渐靠拢,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原本隐藏在统治区内,蠢蠢欲动阴谋串联,失去了特权的没落官宦、土豪恶霸和宵小们。原本想要在最容易放松警惕的新年里,大肆破坏,以牺牲普通百姓的性命,从而达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被军情局从年三十开始打响的清缴行动,坚决而迅猛的狠狠的打击了一番,无数的叛乱者倒在了军情局的枪口利刃之下。未被发现的也都惶惶不可终日,或放弃了心中的执念重新让自己融入到新生活中,或悄悄地逃离,投入南明的怀抱。

    正月十五,月圆之夜。十里长街灯火闪耀。闹花灯的人流在摆满格式花灯的长长街市上,流连忘返。一万命龙牙战士,却在吃完了热腾腾的元宵之后,分成了数百个几十上百人的战斗小组,悄然从京城出发,向南明政权吹响了战斗的号角。陈安东在城头上目送小九,最后一个从城门出发,叹了口气说道:“大家都是华夏儿女,投降不好吗!非得逼着我动手!”

    由于华夏政权的出现,现在的南明跟另一时空里的南明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弘光政权并没有在清军的打击中消失,福王朱由崧还好好地活着,只不过迫于华夏的巨大压力而搬离南京,转到福州继续当他的傀儡皇帝。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江苏广西贵州一部还在南明的统治之下。

    前明的大部分政治班底,都在弘光政权的统一领导下。朱元璋九世孙朱聿键、朱元璋十世孙朱以海等人没有机会建立隆武等政权。整个朝堂由从龙文臣第一人的马世英、赵之龙等人把持,和钱谦益、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朝堂上充斥着浓浓的暮气,争权夺利,一片混乱。

    朱由崧继承了乃父的心宽体胖,却没有继承乃祖的雄才武略。因为求助于江北三镇而得帝位,已算得上是他的超常发挥。朱由崧每日沉湎于酒色之中。根们没有能力去统御朝中重臣。所以南明虽然从前明继承了大量的国土和人力资本,本应具有与满清抗衡的实力,但是在昏庸的皇帝和混乱的政局下,实际上内部是一片散沙。

    好在南明的统治区内,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润,极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几个赫赫有名的鱼米之乡都在其势力范围之内。充足的粮食供应,让南明百姓的不至于像东北、西北的百姓那样凄苦,至少饿死人的事件少有发生。虽然朝堂上贪腐成风,奢靡不堪,连南明皇帝都公然售卖官职牟利。但是还有史可法、黄道周等比较清明的官吏,尽力的维持着地方的经济民生。最最淳朴的炎黄子孙还能吃上饭,没有被逼到没到最后的关头。所以政权还能维持基本的稳定。

    江北四镇总兵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等人早已死在多铎的兵峰之下,部下的兵马早已溃散。或以流民身份进入华夏境内,或散落到南明各地,解甲归田。少数人汇集到一起,成为了流寇军阀。号称拥兵八十万的左良玉,为祸甚重,早已在陈安东的授意下,被龙牙秘密处决。本部兵马水军早已经在华夏舰队的打击下灰飞烟灭,陆上的大军也分散在各处,形成了一个个割据的小军阀。郑之龙的海盗联军,一部分去了本州列岛,一部分龟缩在海南。所以南明现在已经没有能够独当一面的领军大将。各处的小军阀,都由朝堂上的大佬们暗中接收遥控,配合着朝堂上的争斗,偶尔相互攻伐。

    南明已经早已不是一个强劲的对手,陈安东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对其发动攻击的原因实际上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南明的百姓生活的一直还算安稳,陈安东不想采用激烈的手段打破他们的宁静生活,而是想通过人员物资的流通,让南明治下的百姓逐渐的接受华夏政权。第二,因为战乱,南明作为大明名义上的正统继承者,汇集了大量华夏文明的传承人,刀锋一起,不知道有多少被南明政权裹挟的,各种传统技艺的优秀人才会倒在战场上。

    但是现在这个腐朽的政权,不但没有解散的自觉,反而采用阴谋诡计试图,卷土重来。对内利用厂卫的特务手段,维护统治,蒙蔽广大的民众。已经严重阻碍了华夏帝国统一中华的步伐。所以进击南明,将这片国土纳入新生的华夏帝国,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本章完)

第111章 出笼之鸟史可法() 
?    南明现在基本是以长江为界,被华夏的舰队分割成了两个部分。江苏和浙江一部实际上在弘光朝廷搬离之后,基本就等于被放弃了,南明朝廷不停的从江浙往福州调集着物资。曾被汉威现在的华夏两位将军刺激的失去信仰的史可法,被当作弃卒留在了南京主政江浙两地,本欲挂冠而去,在扬州百姓的再三挽留下,索性留了下来。想亲眼见证一下这个被自己亲手参与,并扶植起来的政权,究竟会是一个什么结局。

    扬州城内和江苏一些地方的的汉威百货,悬挂的招牌在华夏帝国成立以后,已经悄然换成了华夏百货。在史可法的放纵下,还因其强悍的背景和丰富的货源,在南明相当一部分地区早已是家喻户晓,其辐射范围早已不限于江苏一省。原本是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南明的百姓,所以百货商店的职能相对比较单纯,除了收集一些必要的情报外,并没有搞什么破坏行动。

    百货商店明晃晃的的存现在,其实早就刺激到了还梦想复国的一些人的神经。以钱谦益为代表的势力,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曾不止一次的派出厂卫的鹰犬对商店发动袭击。结果除了让商店损失了一些财物外,自己这边是损兵折将,有些得不偿失。

    也曾派军队对其扬州的百货进行围剿,结果就是,虽然抄没了财物,抓捕了人员,还没等进行审讯,南京城外的兵营就被从长江口驶入的华夏军舰炮击,两百毫米口径的舰炮,几下子就将数百人炸上了天。兵营的校场变成了深深的巨坑,不等不释放商店人员,归还货物,放弃了对商店的图谋,任其在江浙等地发展。

    史可法主政江浙后,除了关系到百姓生计的事情,还管一管,其他的一切都不在乎了,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百姓明显有好处的华夏商店,他更是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史可法冷眼旁观,自我放逐。江浙一带倒是因为他这种无为而治,反而变得有些异常的欣欣向荣,这到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懒于政事的史可法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去华夏百货去转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新书。因为华夏印刷出版的各种科普读本,成了他必买的商品,他不想错过每一本。华夏的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闻所未闻的事物,让他这个自认为满肚子学问的大儒,时常感到知识的贫乏。

    当然作为一个智者,他不会轻信书中的一切。也不会贸然的否定他不知道不理解的东西。他大多数情况下,会以审视的态度去认真的论证,书中所提到的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的东西,这几乎成了他现在最大的乐趣。

    门窗都被遮挡的很严实的屋子里,一根点燃的蜡烛被安放到一个火盆和一块巨大的冰块中间,蜡烛上小小的火苗来回的摆动着。史可法手里拿着一本华夏初中地理读本,在那里神情专注的看着火苗的变化。打开的书页上文章的标题是‘风形成的原因。’

    又加了几个冰块,蜡烛的火苗,明显的向炭火盆方向摆动的更频繁了,史可法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点了点头,“冷热气流因密度不同,所受的重力和浮力不同,交替流动形成了风,难怪四季变化时的风比较多。可这里所说的密度、重力和浮力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其中的玄妙,真是有趣的很。”

    放下了手中的书,史可法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看着书上印着的‘汉威印书局’字样,回身跟书童史进说道:“汉威,听说那里是华夏的龙兴之地。听华夏百货的伙计说,去哪里现在方便得很。江边就有大船能从海路到达那个叫什么海参崴的地方,上岸后就有方便的车脚去往汉威。既然那帮子没脑子的厂卫木偶们,现在不在咱们身边转悠了,老爷我明天就领你出去长长见识。”

    翌日清晨,主仆二人在跟家人辞了行后,没有说明去处,只是说是要出门游历,便带着简单的行囊和从华夏百货买来的船票,如出笼之鸟般,悄悄地从侧门登上了一辆雇来的马车,朝着长江边出发了。开始了一段令史可法、史进终生难忘的进化之旅。几辆马车远远地跟在后面,一路相随。

    史可法将要前往汉威城的消息,早在他买了船票后,就被百货商店用电报传到了陈安东的案头。陈安东收到消息后很是高兴,因为史可法可是当世著名的文人,曾经是东林清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人士子中的影响极大。

    陈安东相信这个有节操气节的名仕,会在回归的那一天,如实的将华夏治下的一切传播出去。让那些对华夏新生政权抱有怀疑态度的正直文人,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华夏。这对收拢民心无疑有着巨大的作用。毕竟在普通百姓的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