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文程左右看了一眼,偌大的崇政殿,只有他们君臣二人,范文程想了想,轻轻走上前去,附耳对皇太极说了一些话。

    皇太极平静的脸上突然动容,情不自禁的啊了一声,神色变得激动起来,“果真如此?他当真如此说?”

    范文程奸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这份礼物陛下可还满意?”

    “好!”皇太极激动地从龙椅上站起,迈开步伐,快速走了几步,随即又走了回来,伸出手指,点着范文程说道:“你速速把朕的意思告诉他,此事若成,朕保他一辈子富贵,哪怕是裂土分茅,朕也可以答应他。”

    裂土分茅,意味着分封诸侯,这算是古代的帝王能给予臣子最高的待遇,独有一方国土,世代执掌一方权力,皇太极此番也算是下了血本。

    范文程急忙躬身说道:“臣遵旨。”

    “嗯,再告诉他,朕对此事很重视,此事一定要成功,要快,也要稳。”皇太极想了想,又说道。

    “臣一定将陛下的意思传达给他。”范文程嘴上恭谨地答应了下来。

    君臣二人再度陷入了沉默之中。

    不知何时,皇太极挥了挥手,范文程会意,便又上前磕了一个头,这才躬身倒退着离开了崇政殿。

    “看来‘他’此番凶多吉少,”范文程心中想着,随即很快地,又一个念头闯入了他的脑海:“为了此人,不惜付出这么高的代价,甚至要分封诸侯,陛下,您就那么惧怕‘他’吗?”

    七八日后,青州府内流言再起,街头巷尾都在有人传播流言,说道赵无忌在青州和临淄之间的水泥路上,收取过路民众百姓的买路费,日进斗金,每月都有上千两银子的入项,巧取豪夺民财,中饱私囊。

    除恶要务尽,只有废止了买路费,才能完全遏制赵无忌的贪婪野心,让他此后再不敢向百姓伸手,与民争利。

    在别有用心的人的传播和煽动下,慢慢也有一些民众开始对赵无忌收取买路费不满,你赵知府什么也不用做,就在道路的两段,收费收到手软,每月赚到上千两银子,凭什么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是皇帝的,你赵知府何德何能,厚着脸皮对百姓收取通行费啊?你是强盗吗?公然收取买路钱?

    赵无忌自从那日民众游行请愿之后,一直闭门不出,对外说是身体不适,一直在养病,青州府的大事小情,暂时都由青州府的二把手,同知史可法处理。

    民间这些不和谐的声音,赵无忌似是一无所知,并没有因此而收敛几分,青州至临淄的水泥路,每日都有大量的车辆通行其中,每日傍晚,也依旧有几辆辆牛车,在全副武装的士卒看守下,来到收费站拉取今日收到的买路费。

    精壮的士卒们,将一筐筐闪烁着金色光泽的铜钱和白花花的银子放到牛车上,最后在围观民众无比羡慕的眼神中,在百姓们啧啧称赞的声音中,逐渐远去,将银子运到赵无忌的府邸里。

    残阳如血,碧空万里无云,明亮的日光照耀在青州城内,街道上,百姓们熙熙攘攘,接踵摩肩,悠闲地享受着傍晚的时光。

    一切看似风平浪静。

第四百六十二章朝会() 
黄昏中的京城,在自家的书房里,吏部尚书李长庚坐在他最喜爱的花梨木太师椅上,一个心腹正在向他禀报刚才去国丈府的经过。

    “老大人,属下已经将您的意思跟周奎说了,并按您的吩咐,送上了两千两银子的礼单。”

    李长庚端坐在椅子上,眯着一双眼睛,似睡非睡的样子,嘴唇轻轻动了几下,问道:“周奎怎么说?”

    “周国丈答应了,不过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心腹有些难以启齿的样子。

    “那个傻瓜说什么了?”李长庚毫不在意地说道。

    “他说,他说事成之后,要把赵无忌的侍妾陈圆圆给他,此外,赵无忌的家产,他要四成,而不是您答应他的两成。”

    李长庚脸上微微变色,声音有些尖锐:“四成?他也配!”

    陈圆圆是自己孙儿看上的人,没想到周奎也看上了陈圆圆,不过这倒是小事,一个女人而已,成大事不拘小节,何况一个女人,大不了让孙儿玩腻了再给他。

    此事周奎起的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仅仅不过是锦上添花,没想到这鼠目寸光的蠢货居然狮子大开口,索要四成份额。

    沉思了一会后,李长庚挥了挥手:“告诉他,老夫都答应了。”

    四成就四成,将来总会有机会拿回来的。

    心腹恭谨地退了下去,再次前往国丈府,向周奎转述自家老爷的决定,李长庚独自想了一会,又召唤过来另一名心腹。

    “你去温首辅那里,他若是不见你,你便告诉他家开门的老仆,就说老夫以为,刑部给事中陈启新,为人清执忠谨,可堪大用,老夫拟提名他担任礼部侍郎,会在后天的朝会中向皇上提名他。”

    陈启新是温体仁的一条狗,温体仁一直想把自己这个忠狗提拔起来,不过此人虽然擅长咬人,实际上却是个才能粗鄙之人,学识浅薄,也没有资历,所以一直被压在给事中的位置,升迁不得。

    一切都准备好了,自己的手下党羽那里也都一一招呼完毕,明日就是发动的时机,温体仁一直都看不惯赵无忌,再有陈启新担任礼部侍郎的诱惑,明日朝会之上,他应该会出一份力。

    明日温体仁若是不出力,那后天的朝会,自己也不会提名对陈启新的任命。

    相信温体仁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李长庚在书架中的一处隐秘角落,翻出了范文程的亲笔密信,这封信他已经私下看了五六遍了,里面的内容几乎都能背下来了,‘裂土分茅’?皇太极若是得了天下,我李长庚最少也是个诸侯,异姓王也不是不可能,如此气魄,如此重赏,皇太极果然不愧一代雄主,值得老夫前去投效,大明这艘破船,四处漏水,眼看就要沉了,老夫可不想陪你们老朱家一起死。

    李长庚拿着信想了想,便把信件靠近桌上的烛火,熊熊的火舌很快便吞噬了这封信,雪白的信纸慢慢地化为一片片黑灰,慢慢地散落到了地上,这时候保密是最重要的。

    想起当初自己狠着心打折了孙儿的腿,李怀仁当时的阵阵惨烈的呼叫声,仿佛还在耳边,心情激荡之下,只听得呯的一声,李长庚的拳头重重地砸在了书桌上,咬牙切齿的声音响起:“赵无忌小儿,这次你死定了!”

    第二日,太阳照常升起,虽然还是秋天,空气中却已经蕴含了丝丝凉意,紫禁城内,右顺门内便殿里,崇祯在此御门听政,四方臣子云集于此,参加早朝,萧瑟的秋风中,早起的大臣们感觉到了入骨的寒冷,不由自主地裹紧了身上的朝服。

    李长庚微微躬身,头发花白,身上的朝服上十分醒目地打了好几个补丁,身体颤巍巍地保持着平衡,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一阵风吹倒,他站在朝臣中靠前的位置上,首辅温体仁正在他的斜对面,离崇祯皇帝最近的位置。

    李长庚眯着眼睛,左手微微抚胸,腰也有些弯了下去,似是身体有恙一般,此时此刻,他突然注意到,斜对面的首辅温体仁,微不可查地对着他轻轻点了点头,看来昨日的条件,他接受了。

    温体仁收回望向李长庚的目光,李长庚的孙子和赵无忌那点破事他早已知晓,自己本就看赵无忌不顺眼,一旦有事,李长庚便是不说,温体仁也会上前踩赵无忌两脚,至于陈启新的任命,则是意外之喜。

    礼部尚书何吾驺岁数大了,也干不了几年了,陈启新胜在年轻,若是能成为礼部侍郎,在那里历练两年,将来极有可能接替礼部尚书一职。

    兵部尚书张凤翼身体一直不好,今日早朝也没能来参加,只可惜在大明当前的形势下,兵部尚书不好干,各地军备废弛,处处都是兵败的消息,担任兵部尚书就好像坐在了火山口,不知何时,便可能因某一场败仗,而被皇帝直接问责。

    兵部尚书权力比礼部尚书更大,只是这个职位太危险,张凤翼能在这个位置上坐了两年多,温体仁内心深处还是很佩服他的,不过让自己的心腹去兵部一事,温体仁可就敬谢不敏了,在他看来,兵部那些官,无一例外,都是将来要背黑锅的,哪个职务都做不长。

    礼部侍郎挺好,起码不用像户部那样为筹钱操心,也不会向兵部那样为四面的匪患和兵败背锅。

    至于赵无忌是忠臣还是奸臣,干掉他对大明有害还是有益,这不在温体仁的考虑范围之内,朝廷政事算的了什么,打击异己,壮大自身才是头等大事。

    太监尖细的声音突然响起:“皇上已到,诸公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崇祯一向勤政,事必躬亲,这些年大明天灾人祸动乱不断,四方不靖,大小破事不断,自登基以来,崇祯就从来没有提前退朝过。

    李长庚不动声色地微微躬起了身子,仿佛即将狩猎的猛兽一般,两眼精光四射,就要准备给手下党羽发出进攻的信号。

    朝会,开始了!

第四百六十三章忠臣还是酷吏() 
弹劾赵无忌,不能他自己亲自上场,他堂堂吏部尚书,做这种事就太低端了,正常一般是由手下官职不高的党羽先出手试探,若是皇上没有表示出强烈反对的态度,便逐渐扩大事态,将问题慢慢地严重化,最终再由他这样的大佬向皇上进谏,进行最后的致命一击。

    李长庚的目光锁定了大臣队列靠后的一位青袍官员,这人只是七品小官,急着立功升官,正适合做开始的火力试探。

    青袍官员会意,正待上前一步,没想到旁边的队列中突然有人抢先出列,道:“臣有事上奏。”

    众人定睛一看,此人正是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字含万,崇祯七年进士出身,南直隶人士。

    只见光时亨一脸的激愤之情,大声说道:“臣弹劾青州府知府赵无忌,横征暴敛,激起民愤,以至于激起百姓上街游行请愿,请求废止苛税,幸得李懋芳巡抚恰在青州,当机立断废止了赵无忌的暴政,这才使事态没有扩大,事发之后,赵无忌依旧不思悔改,仍于青州、临淄两地设卡收取买路钱,过路费,据传日进斗金,其贪婪无耻,巧取豪夺,令人发指,请陛下严惩。”

    李长庚听了,心头一喜,暗想果然是得道多助。

    在李长庚这种人的眼里,朝堂上只有利益,没有对错,光时亨只是个去年刚刚上任的小官,分量无足轻重,他背后代表的势力才是李长庚暗中揣测的对象。

    去年的进士,肯定不是温体仁的人,作为百官之首,这种新人温体仁还不会出手拉拢,此人看似凛然正气,眼中却隐隐有着奸诈之色,显然不是出于义愤弹劾赵无忌,他背后一定有人指使。

    那是谁在他背后呢?是谁也想对赵无忌下手呢?电光火石之间,李长庚立刻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赵无忌在青州府大刀阔斧地做事,得罪最深最狠的,便是当地的地主士绅阶层,这些士绅们在朝中无不有着千丝万缕的势力和代言人,眼看赵无忌吃了瘪,政治上的高度敏感性使得他们果断出手。

    趁他病,要他命!

    光时亨的背后,一定是青州的地主士绅们!

    光时亨只是他们推到前台的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