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听说不是募捐,顿时便放下心来,仔细看着赵无忌手指的那块地,过了一会,便有人说道:“大人,那个地方在下也熟悉,那块地离水源甚远,若是旱灾,定会颗粒无收,这样的地恐怕不好卖罢。”

    赵无忌笑了笑,说道:“你说的很对,那地方没有水源,所以无人耕种,但是若是本官从这,再到这修一条水渠呢?”说着,他用手指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线。

    那人顿时喊了一声:“大人你要修水渠?”他又仔细看了一下地图,说道:“若是有了水渠,那这地可就变成良田了,那它的价格可就上去了,不过,开挖水渠非常耗费人力啊。”

    赵无忌笑笑说道:“城外不是还有一万六千人吗?开挖水渠的事情本官负责,本官如今出售这些地,按良田计算,一律以市面价格七折出售,不过本官如今缺粮,购买田地最好是用等价的粮食支付。”

    他含笑看着钱定在:“钱先生,本官不是来募捐的,不过既然钱先生慷慨捐助粮食两千石,那本官也就收下了,随后本官会以市价六折的价格,将同等价值的土地抵给你,以作补偿。”

    古代有钱人,有了钱之后,通常都是买地,一块好地,可以持续不断地为主家提供粮食和收入,所以古人对田地看得非常重,如今西北最缺的就是粮食,上等的水浇地,价格可是不菲,听闻这块地按市价七折出售,很快没多久便有人出价买下了这块地。

    有人买下第一块,很快就有人买下第二块,第三块,慢慢场中诸人都反应过来了,都开始踊跃购买,一个上午,便卖出了三万多亩地,换得粮食十多万石,赵无忌看着现场的火爆情景,心中暗自得意,来自后世天朝的卖地大法,拿到古代也是一样的犀利啊哈哈。

    赵无忌的规划中,今年暂时先利用水渠,开垦出五万亩左右的良田,卖出三万亩,其余的留下来,他打算一部分自己留下,专门种植土豆和红薯,另一部分出售给那些难民,毕竟挖水渠也就是春季之前挖比较好,开春之后,劳动力都要投入到耕种田地中去了。

    中午,赵无忌留下陈政和在春风楼,给那些买地的缙绅们出具购地的手续,自己则带人前往难民营,钱已经到手,该干活了。

    由于范仲平和贾垣怕赵无忌反悔,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将难民送过来了,此时神木县难民营内的人数已经是一万六千人了。

    赵无忌命令夏允彝,慕容先,陈国宝三人,每人率领四千难民,前去开挖水渠,命令顾炎武带领四千难民,分成几十个小队,负责给神木县各地农田打井,免费给穷苦人家打井,大地主和富绅想打井的话,就需要收取一定的打井费用。

    由于此时已经三月,赵无忌要求开挖水渠和打井的工作,必须在四月之前完成,万万不可耽误了四月耕种的农时。

    卖地得到的银钱和粮食便是赵无忌的底气,所有的难民,做工的时候每日都是三餐,其中每天必有一顿肉食,并且也会有工钱给他们,因开挖水渠而得到的良田,难民们最后也可以优先购买。

    难民们喝了半个多月的稀粥,虽然饿不死,但是肚子难受,没有油水,如今这个知县要雇他们做工,不但包吃住,还给工钱,这样的待遇,在乱世中,已经相当不错了。

    何况最后获得的良田他们也可以购买,所以难民们干起活来还是很卖力气的,很多青壮都打算这次吃点苦,最后攒点银子买上一两亩好田,便可以在这边扎下根来了。

    顾炎武带领的打井小队非常受欢迎,有了井水的灌溉,即使碰上旱灾,庄稼也能保持一定的收成,不至于像以往那样颗粒无收,穷人家原来没有钱打井,往年只能眼睁睁看着庄稼慢慢地枯萎下去,颗粒无收,如今新来的知县老爷要给他们免费打井,他们简直是欣喜若狂,这等于是重新给予了他们生存的希望,于是几乎家家都供上了赵无忌的塑像,希望老天保佑这位善心的知县大人。

    如今的神木县,最忙的不是打井小队,而是那些善于塑像的匠人,每个人每天都要制作几十个赵无忌的塑像,老百姓也只能用这种最朴素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这位好官的感激之情。

第一百六十五章妖孽() 
知州吴炳听闻范仲平和贾垣两人将自己县城的难民送至神木,当即大怒,心忖本官让你二人前去相助赵无忌,帮他分担难民的压力,你二人竟然阴奉阳违,不但不帮他分流难民,反而变本加厉,把难民都弄到赵无忌那里去了。

    吴炳大怒之下,正要派人前去申斥范,贾二人,然而他转念一想,赵无忌一向精明强干,长于政务,范,贾二人的举动,想必也是得到了他的许可,范,贾二人与赵无忌是平级,谈不上什么命令,施压,那只可能是三人达成了某种协议。

    望着窗外的柳树枝条上愈加饱满的芽蕾,吴炳丝毫不怀疑,只要下一场雨,那些看似枯干的枝条上,立刻就会盛放无数颗浅绿色的嫩芽,春天,就要来了。

    只是赵,范,贾这三人究竟打得是什么主意,吴炳目前还看不出来,不知范仲平开出了什么诱人的条件,赵无忌才会同意收留吴堡县的难民,他一想起神木县外那一万多人,就心神不定,总感觉有一种即将发生大事的预感,这么多人,若是造反,恐怕一夜就能攻破神木城。

    想到这里,吴炳也来不及去想申斥范仲平和贾垣二人的事了,他得赶紧去神木县看一看,总要确定这颗大炸弹安然无恙,他才放心,顺便再敲打一下赵无忌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人,如此大事,岂能拿来做交易?

    吴炳心中担忧,说走便走,上了轿子便直奔神木城而去,到了神木城门口,却没有看到赵无忌前来迎接,县丞陈政和与主簿喻文州也不见踪影,只有几个差人在那里候着。

    吴炳心中不悦,对那几个差人说道:“你们知县呢?为何不出来迎接本官?还有县丞和主簿去哪里了?”

    那几个差人面面相觑,终于有一个机灵的大着胆子上前说道:“启禀大老爷得知,赵知县他们如今正在忙……”

    吴炳心中顿时升起一种不妙的预感,是什么事情能让知县和县丞,主簿这样一个县的前三号人物都去忙?莫非难民暴动了?想到这里,他颤声说道:“可是难民造反了?”

    那差人怔了一怔,显然是没想到知州大人会问出这种话,他急忙说道:“没有,没有,乃是赵大人,陈大人,喻大人正带领难民们开挖水渠,此刻都不在城中。”

    “开挖水渠?”听闻不是难民造反,吴炳顿时放下心来,可是开挖水渠又是怎么回事?那差人见知州大人一脸迷惑的样子,急忙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与吴炳一一分说了一边,听完之后,吴炳一脸震惊之色,久久不语。

    这赵无忌真的是个有大才的,明明一副必死之局,却被他咸鱼翻身,一招便逆转了局势,反而创下了偌大一份政绩。

    他若是真能开垦良田五万亩,今年的吏部考评,少不得要给他一个最上等,作为一个弱冠少年,刚上任不到一年便能做到他这地步的,整个大明估计也没有几个人。

    这一手连消带打,不止化解了难民危机,反手利用难民开创出五万亩良田,若是今年局势安定,不受流贼和蒙古袭扰,这神木县秋季的收成,想必会再度创下一个奇迹。

    吴炳一时说不出话来,心中掀起滔天巨浪,从前他就非常欣赏赵无忌,认为他是个难得的干吏,如今看来,自己竟然还是小觑了他,吴炳宦海浮沉多年,从未见过如此出类拔萃之少年,可笑范仲平,贾垣二人被赵无忌耍的团团转而还不自知,就算是本朝当年的明相张居正在世,手腕也不过如是罢?

    几位差人眼看知州大人良久不语,一时也不敢说话,吴炳沉默了半晌,方才说道:“起轿,回葭州。”伸手放下轿门的盖帘之后,吴炳把后背向后一靠,眼光深邃,喃喃自语道:“妖孽啊,妖孽。”

    烈日当头,汗流浃背,任老三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咬着牙背着一袋土石,略有些摇晃地向前走着,他的工作是把这袋土石,运送到不远处的牛车上,然后这些土石,会被牛车拉到更远的地方,据说那里要修一座大坝。

    任老三整个的大脑,用后世的话来说,已经懵逼了,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为什么自己从张大帅麾下的头号探马,一步步下去,结果变成了为这个知县效力,帮他开挖水渠的民壮。

    当那个管着全屋二十人的班长,给他们传达知县大人的命令的时候,他起初是拒绝的,老子来这里是要煽动难民造反的,不是来给你们干活的,然而当班长告诉大家,出去干活不仅仅有一日三餐可吃,并且每天必定会有一顿肉食,这是知县大人亲口说的,话说这位年轻知县,信用真是非常之好,他说过的话,就没有不兑现的。

    任老三的心是傲娇的,几顿饱饭,加点肉就想打发老子?当老子没见过世面嘛?不过胃部不时传来的烧灼感提醒他,稀粥不能再喝下去了,他都不用摸自己的脸,就能知道自己现在已经消瘦成什么样子了。

    于是最后任老三终于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要造反也要有了力气才行嘛,如今两顿稀粥下来,哪里会有力气?自己去干活,不是为了给那知县效力,而是为了吃饱饭,恢复了力气,才能继续和这个阴险毒辣的年轻知县战斗下去。

    在工地上干了几天活之后,吃了几天丰盛的伙食之后,任老三的脸色终于恢复了红润,体力也渐渐地恢复到了从前的状态,只是这活干着干着,他慢慢竟然找到了当初自己务农时的感觉。

    他记得自己当年还小,那时还穿着开裆裤,自己父亲下地耕作,他便带着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妹妹,跟在父亲屁股后面,帮着父亲在田里除草,捉虫,等到中午,母亲便会带着做好的饭菜来到田间,招呼他们一起吃饭,那时的饭菜虽然在他后来看来,都是一些最平常不过的粗茶淡饭,但是竟然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香的饭菜,一家人在田间和和睦睦,欢声笑语地吃饭的场景,在他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

第一百六十六章农民任老三() 
而后世间事变化无常,任老三成为张献忠张大帅的手下,孑身一人,戎马半生,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过着刀尖舔血的生涯,一晃,也有二十多年了。

    任老三曾以为,自己年幼时的那段回忆,将永远被自己压在记忆的最深处,直到自己死于某个自己也不知道的战场之时,但是,这几天开挖水渠的经历,让他又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和父母亲一起下田耕作的情景。

    多么熟悉的农活啊,他现在还记得父亲每天耕作完田地后,那副疲劳不堪却又充溢的希望和心满意足的表情,也记得父亲回到家中时,自豪地跟母亲说道今年将会多收成多少多少粮食的神态,他更记得父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土地就是咱们农民的命根子,有了土地,就能有咱们一口饭吃。”

    在工地的这几天,任老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农民的基因似乎被再度激活了,每天哪怕是再累再苦,他也甘之如饴,毫无怨言,他似乎感觉到,他正在走当年他父亲走过的道路,每当他背起沉重的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