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战友我的妻-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绍增和莫小米刚从狗洞钻出来,身后便爆发激烈地枪战,结局无须猜测,又有几名98师战士血染沙场。为保护宝山,为保护上海,他们毫不犹豫献出宝贵的生命。

    经过一番周折,范绍增和莫小米终于与梁海重逢,姚子青带着勤务兵又被打散,遇到更大险情——一伙配备装甲车的日军缠住他俩,孤助无援陷入绝境。

    日军装甲车十分坚固,车身镶满钢板,只露出瞭望镜和炮口,子弹打到上面连枪眼都不会留下,即便遭到炮弹或炸药轰击也不会完全损毁。相比起坦克,装甲车的优势在于快速,但牢固性和火力不如坦克。

第三百二十三章() 
淞沪会战开战以来日军大量使用装甲车,因为上海毗邻海岸,地势狭窄,巷道密布,坦克无法施展,所以个头较小的装甲车得以派上用场。步兵借助其掩护前进攻击,杀伤力巨大。

    要彻底摧毁装甲车,唯一办法是破坏它的轮胎,炸毁或打爆,道理与坦克相似,不同之处装甲车使用橡胶轮胎而坦克使用履带。

    姚子青从军校步兵科毕业,当然明白该如何对付装甲车,仅凭他们两个人,怎么可能摧毁这个铁家伙?在没有炸药的情况下只能用子弹打爆装甲车轮胎,让它无法启动,但手枪击穿力有限,根本不可能做到。

    姚子青一转头,发现勤务兵不见了,正在着急,小男孩屁颠屁颠跑回来,手里拖着一支长枪。姚子青弯腰把枪撩起一看,原来是“三八大盖”,再拉开枪栓检查,还有三发子弹。

    姚子青摸摸勤务兵脑袋,笑着说:“好精灵的伢子!晓得我要打乌龟壳轮胎啊?”“嗯,我晓得,这乌龟壳只有轮胎怕子弹,其它地方都打不穿!”勤务兵歪着脑袋回答,“三八大盖”穿透力确实比中正式步枪强不少,但必须近距离射击,能否击穿轮胎还很难说。

    姚子青把勃朗宁手枪递给勤务兵,叮嘱道:“你要保护好自己,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自杀!听到没有?”勤务兵眨巴着眼睛,盯着姚子青,半晌不说话。姚子青理解他的心情,故作轻松,微笑着说:“傻孩子,不成功便成仁是骗人的鬼话,不要信!你还小,国家大事和你无关,记住:一定要活下去!”

    日军把他俩堵在巷子里,由于不清楚国军实力,也不敢轻举妄动,双方就这么僵持着。

    姚子青安顿好勤务兵,拎上“三八大盖”,顺着房屋残壁爬上屋顶,猫着身一溜小跑,来到日军头顶附近,居高临下观察敌情。

    躲在装甲车后的日军并不多,大概有十多个人,指挥官藏在车内下达命令。姚子青端起枪,瞄准装甲车轮胎,正要开枪,车辆忽然启动了,这时如果射击命中率将很低,而且子弹容易反弹出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日军离勤务兵藏身的地方越来越近,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姚子青不假思索,瞄准一个日本兵扣动扳机,随着“砰”的一声枪响,日军胸膛中弹,当场击毙。装甲车闻声停下,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姚子青再次扣动扳机,枪口喷出火焰,子弹直射轮胎!

    为保险起见,姚子青接着又发射一枪,都打在装甲车前轮轮胎上。装甲车停顿片刻,却照常开动,子弹没有射穿轮胎!

    为何连开两枪都没有打爆轮胎?原因很多,或许子弹穿透力不够,或许射击角度欠佳,或许风阻太大,或许轮胎属于特制,胎壁太厚等等,总之要打爆很难。

    日军循着枪声立刻找到姚子青藏匿之地,所有人全部调转枪口向他开火,姚子青笼罩在弹雨之中,当即壮烈殉国。

    十几分钟后日军在废墟中找到一具国军尸体,只有一米多一点,长着娃娃脸,下颌上青色胡须依稀可见。右边太阳穴有个大血洞,鲜血汩汩而出,右手握着一把勃朗宁手枪。他的眼睛瞪得溜圆,凝望着天空,仿佛在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啊?

    日军指挥官伫立良久,突然抽出军刀,向这名中国军人致礼,其他日本兵也持枪行礼,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在淞沪会战战场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是无名英烈,为了国家民族长眠在异乡土地上。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忘记,没有他们的舍生忘死就没有今日中国繁荣昌盛,就没有和平安宁的好日子!

第三百二十四章() 
远在西北的马雨露此时正在西安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这项任务是受义父沈升云派遣,还调动了潜伏在兰州的手下,头目正是赌场老板季林,带着一帮人寸步不离跟着马玉露。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史称“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事变虽然以蒋介石被迫同意与共产党合作,开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结束,看似圆满,实际上仍然危机四伏暗流涌动。国民党右翼势力并未屈服,尽管在正面战场有序展开抗战,但也没有放松对共产党的排挤和迫害。

    淞沪会战爆发后不久,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第18集团军,同意设总指挥部,下辖3个师,每师定员为1。5万人。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陕北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为总指挥9月11日改称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指挥9月11日改称副总司令,叶剑英为参谋长。随后,八路军主力在朱德、彭德怀率领下相继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作为汪精卫心腹,沈升云奉命秘密参与组建特务组织,效仿军事调查局,建立全国性特务机构。这个机构与军事调查局两个处级部门类似,不同之处有两点:前者只效忠于蒋委员长,受军事委员会管辖,而后者受命汪精卫派系,独立于国民政府之外;军事调查局职责以抗日为主、剿共为辅,这个新的特务组织则以剿共为主、对抗国府为辅。

    筹备紧锣密鼓中进行,总部地点尚有分歧,最终会在南京或上海选其一,分支机构的组建已经有条不紊展开。

    马雨露近水楼台先得月,被沈升云任命为西北分部筹备组组长兼西安筹备站站长,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就是一个过渡,筹备结束即可走马上任。

    西安事变后西北局势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国军不再对延安中央苏区开展大规模围剿,根据地军民得以休养生息,红军迅速发展壮大,江南数十支游击队也茁壮成长,革命形势十分喜人。

    1937年10月中共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在这种情况下,马雨露得到密令,要求她趁八路军主力开赴抗日前线、中央苏区兵力骤减的空隙,加大渗透力度,向延安分批派遣特工,刺探军事情报,尔后转交给日军华北方面军总部。

    马雨露十二万分不情愿接这桩差事,但军令难违,沈升云对她有再造之恩,为了完成报仇大任,不得不忍辱负重,去做违心之事。

    沈升云再三强调,此次任务非同寻常,执行者不仅需要强健体魄、聪慧头脑,还要具备知识、胆力,更重要一点:必须对共产党怀有刻骨仇恨,发自内心仇视他们,为完成任务不惜牺牲生命。

    马雨露犯难了,到哪儿去找这种人?当初接到命令要她去西安搞筹备,没问清楚具体内容,如今骑虎难下,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好在西安是马雨露早期求学之地,有几个要好的同学,一直保持联系,马雨露决定向他们求助,看能不能得到一些建议。

    老同学里面有两个闺蜜与马雨露最亲近,一个名叫杜丽娘,是小学老师;另一个名叫韩京花,在邮局上班,都已经成家立业。

第三百二十五章() 
汪伪派系专门为组建特务组织筹集了巨额经费,沈升云申请了一小部分拨付给马雨露,由此不难看出对西北分部的重视。马雨露把这笔费用存入美国花旗银行西安办事处指定账户,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挪用,包括季林。

    季林早听说有这么一笔巨款,垂涎三尺,巴不得据为己有,找马雨露打听过几次均无功而返。马雨露矢口否认,对经费一事守口如瓶,也不交办其它事宜,只让他们干些跑腿打杂的琐事。

    马雨露觉察到季林居心叵测,暗暗着急,一方面担心不能如期招募到潜伏特工,另一方面也担心季林利欲熏心谋财害命。怀着双重忧虑,她找到杜丽娘和韩京花,想倾吐心中郁闷。

    杜丽娘家住钟楼附近,离马雨露寓所不远,马雨露首先登门拜访。小学教师工作比较稳定,但收入也较低,住得房子十分破旧,和贫民窟差不多。

    马雨露七拐八拐,穿过一个又一个小巷道才找到杜丽娘的家,望着这片简陋破烂的棚房,不免心生感慨:昔日学校校花,品学兼优才貌双全,竟沦落于此!当初不知有多少富家子弟大献殷勤,可杜丽娘偏偏喜欢隔壁学校一个穷书生,双双报考师范学校,毕业后同时在小学校任教,住这种地方也就在所难免了。

    炊烟四起,已经快到晚饭时分,马雨露踏进杜丽娘家门时她正在煮饭洗菜,马雨露瞟了一眼:大白菜、咸菜、外加一小块肥肉,主食是手擀面。

    老友相见分外亲热,杜丽娘拉着马雨露的手,露出羡慕眼神,小声说道:“雨露,你还是老样子,没怎么变,哦,不是,越来越漂亮了!”“唉,变老啦!丽娘,你变化太大啦,走到街上都不敢认了!”马雨露表情惊讶,这是真心话,杜丽娘只比她大两岁,却跟中年妇女似的,额头上爬满皱纹。

    杜丽娘伤心的低下头,不胜唏嘘,马雨露知道说漏了嘴,忙安慰道:“没啥,丽娘,不要难过,人都会老的,不可能永远十八岁嘛!对了,听说你有孩子了,在哪儿,让我看看!”“她大大快接回来了,过会儿你瞧瞧,看像不像我?”说到孩子,杜丽娘转忧为喜,乐呵呵答道。

    “娘,我回来了!”一声清脆的童音从门外传来,随着声音,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跑进来,扎着两根羊角辫,小脸蛋红扑扑的,煞是可爱。

    犹如一只小燕子飞进棚户区,令人如浴春风,杜丽娘和马雨露都露出笑容。杜丽娘揽住小女孩,爱抚有加,轻声问道:“小妮子,你大大呢?没跟你回来啊?”小女孩睁着大眼睛,没答话,直愣愣盯着马雨露,半晌才自言自语:“娘,这个姨好好看噢,她是谁呀?”

    马雨露扑哧笑出声来,抚摸着小女孩头顶,亲切说道:“你叫我姨,我就是你姨啊,甭管叫甚!”边说边从衣兜里掏出两条丝巾,缠在女孩羊角辫上。

    “哎呀,可使不得啊!这丝巾可贵了,不要糟蹋了!”杜丽娘失声惊叫,伸手去解开,马雨露一把拦住,嗔怪道:“丽娘,你这是干啥?!莫说两条丝巾,如果囡囡喜欢,即便买十条百条送给她,我也愿意!”杜丽娘垂下手,不好意思笑了。

    马雨露又从皮包里拎出两袋东西,一袋糖果,一袋点心,搁在饭桌上,小女孩两眼放光,口水禁不住从嘴角流下来。马雨露笑着打开袋子,对小女孩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