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秦二世-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朝中央政务系统是以丞相为轴心的三公九卿制。
    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公称谓,来自周室官制,为太师、太傅、太保,为远古官制中地位最为尊崇的三人。这太师、太傅、太保在秦以后各个朝代又都重新使用。
    春秋战国的时候,三公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只存留有三公这一说法称谓,大多数都是对地位尊崇的权臣的一种敬意说法。
    秦朝官制明确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便是确立了这三个机构的在中央政务系统中的轴心地位,与周代三公的“协理阴阳”之类的虚事有本质的不同。
    大秦帝国三公,各为一个系统,其中以丞相为首的综合系统,开府总领国政,设左右丞相,亦称相国,多有下属事务官署。吕不韦、王倌都曾是大秦的丞相,现今胡亥时的丞相是左丞相李斯和右丞相冯去疾,秦以左为尊。
    以太尉为首的兵政系统,开府总领涉军政务,以原秦国国尉府扩大而设。秦始皇时期至今曰之胡亥,大秦帝国的太尉只有王贲一人,王贲死后,太尉一直空置。
    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系统,开府监察百官并天下郡县,以原秦国御史署及国正监扩大而设。冯劫正是胡亥时的御史大夫,原本历史上和其父亲右丞相冯去疾进谏胡亥不成,最后不甘受辱自尽而死。
    三公之下为九卿。九卿,分别执掌九大领域的施政系统。之所以将九卿置于三公之下,其实际作用在于明确层级权力,九卿在三公(主要在丞相)领导之下施政,以保不政出多门。
    九卿之中,五卿隶属皇帝系统,四卿隶属三公系统。
    三公之四卿为:廷尉(执法机构,设左监、右监、狱正三署,侧重受命于御史大夫府),治粟内史(以原大田令府扩大而设,掌经济民生诸事,隶属丞相系统),典客(以原行人署、属邦署合并扩大,掌邦交并边陲部族事务,隶属丞相府),少府(以原关市、邦司空等署合并扩大而设,掌国家赋税,设六丞,隶属丞相府)。
    隶属皇帝直接领导的五卿为:卫尉(主掌皇宫保卫)、郎中令(主掌皇帝的警卫禁军)、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奉常(皇族的宗庙礼仪)、宗正(皇室内部事务)。
    九卿之外,帝国尚有若干散官机构,或归皇帝系统,或归三公系统。
    中央主要散官机构是:客卿(才士之虚职,可与闻国事,多为试用,皇帝系统任命,任事归丞相系统),博士学宫(以博士仆射为主官,设博士七十余人,掌典教礼仪博通古今,备咨询国政,皇帝系统任命,任事亦主要隶属皇帝系统),中尉(掌京师治安,设两丞,辖斥候、司马、千人三署,隶属太尉系统),内史(掌京师政务,列中央官吏,隶属丞相系统)。
    这些就是大秦帝国一整套的中央政务系统,至于第一层级的郡县官吏构成和最低一级的乡官系统后文再一一介绍,这里就不细说了。
    其实章邯说的这些人中,司马欣和章邯自己都曾在原本的历史中背叛了秦朝,投降了项羽。而司马欣和章邯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密,秦末一直辅佐章邯对反秦军队作战。
    章邯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漳污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封雍王。楚汉战争中,章邯在汉王元年(前206)八月,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杀。
    司马欣漳污之战后随章邯一同投降项羽,被项羽封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的地区,建都栎阳;后来在成皋被汉军击败,与曹咎一同自刭于汜水上。
    不过既然胡亥已经换了一个人了,历史已然发生了变化,那么各人的命运也将不同。
    胡亥被章邯的这一大串头衔加人名弄的头晕,连忙道:“那章爱卿去传旨让人把这几位爱卿也一并请来吧。”他其实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官职名称分别是做什么的,唯一有点头绪的就是那个能从字面理解的宗正了。
    “陛下……”章邯刚刚走出几步,突然好似想到什么,转身施礼迟疑道。
    “怎么?”
    “陛下,众多重臣聚议,陛下书房太过狭窄。可否请陛下移驾议政堂。”
    “哦。好,那就把诸位爱卿直接带到议政堂吧。”
    胡亥虽然也想到了现在是晚上,不知道这些高级公务员睡了没有,但是亥时是几点他不知道,只知道子时是晚上凌晨了,午时是正午了。
    想来这些人因为自己回来折腾的想睡估计也睡不太好吧,既然睡不太好那就出来陪我聊天吧。
    随后胡亥就继续和蒙恬蒙毅瞎扯起来,虽然实际的经验没多少,但是纸上谈兵和如何施政对来自现代的胡亥那是信手拈来,忽悠的军神兄弟俩是一愣一愣的。
    直到翠娘进来禀告说所有重臣都到了,蒙氏兄弟才算从胡亥接连不断的震撼中拯救出来,不过此时的蒙氏兄弟已经是对年轻的皇帝陛下是敬若天人了。
    胡亥端起茶杯大喝一口润润自己的已经说的冒烟的喉咙,对着已经处于亢奋状态的蒙氏兄弟意犹未尽的道:“两位爱卿,丞相等人既然都来了,那今天就到此为止吧,下次朕再继续跟两位爱卿讲这破袭战的使用。”
    “陛下……”
    蒙恬急忙道,想让胡亥继续讲完,蒙毅还好,但做为军神的蒙恬对胡亥讲了一半破袭战被打断那是抓心挠肝的,但是话刚刚开口就想到不能因为自己就让众多重臣都在那干等吧。
    “蒙爱卿,等见过丞相等人之后我们再继续如何?”胡亥笑道,没想到这蒙恬也有八卦之火啊。不过作为军神的他对一种全新的作战方法如此痴迷那是应该的。
    “谢陛下!”蒙恬感激道。
    胡亥和蒙氏兄弟两人走进议事堂的时候,大厅中正热烈谈论的诸多垂垂老矣的大秦帝国的高级公务员们立马停止了交谈,同身拜伏在地。
    “臣等恭迎陛下!”


第四十一章 劳役安置
    看着一帮都垂垂老矣的大秦帝国高级公务员们对自己跪拜,胡亥有点膈应。稳了稳心神随即笑着道:“诸位爱卿快快起身。”
    “谢陛下!”
    李斯等众臣都起身后,静立在大殿两侧等着胡亥先行进殿。胡亥也不再多说当先朝议政堂中走去。
    进入堂中,只见这议政堂厅堂宽阔高大,陈设却极为简单,并没有胡亥想的那样富丽堂皇。
    大堂最中央是一张醒目的几乎横贯厅堂的黑色木屏,屏上斗大的两个铜字分外醒目,可惜胡亥不认识,这让他很是蛋疼。
    木屏前正中位置有一张长而大的书案,书案两侧下边是一溜稍小的书案。
    书案区域外,有两只巨大的铜鼎,还有两只几乎同样巨大的香炉,除此之外,再看不见任何装饰姓陈设。白玉铺设的地面没有红毡,连书案后的坐席也是很普通的草编织而成。
    胡亥一进入这厅堂,立即有一种空旷冷清的感觉,这座宫殿跟他所想像的高贵奢华的宫殿完全不同,处处都让胡亥有一种“冷硬”的感觉。
    这座装饰陈设都简单到了极点的大殿不正是秦人坚韧俭约的真实写照吗?而这坚韧简约的品姓大概正是为什么灭六国的是大秦而不是其余的楚国或者赵国等其他五国的原因了。
    胡亥看着着充满“冷硬”之感的大殿,满含着崇敬肃然的迈步走向木屏前的那张长而大的书案,来到书案后转身道:“诸位爱卿请坐。”
    “谢陛下!”
    整齐的声音才空旷高大的大堂中显得尤为宏亮。显然李斯、冯去疾、尉缭等大秦帝国的重臣们同样对这栋简约冷硬的宫殿充满了崇敬。
    胡亥撩开衣摆略带别扭的盘腿坐了下来,心中却在想着,看来这椅子必须要尽早的做出来了,要不然天天这样盘腿,哥不迟早变成倭奴那样的罗圈腿?
    李斯等众臣依次盘膝而坐之后,都静静的看着胡亥,等着皇帝陛下开口。
    胡亥的这张书案显然要比两侧众臣的书案要高上几分,而大殿又灯火通明,加上这胡亥的眼睛绝对是一点五没有丝毫近视,所以胡亥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堂下这些大秦帝国顶级重臣们脸上的每一丝神情的变化。
    这些人中除了他已经很熟悉的李斯、冯去疾、冯劫、尉缭、蒙氏兄弟和章邯外,其余的大臣他发现并不是全都没见过,至少有几个他都有些模糊的印象,虽然想不出来到底是什么时候见过的。
    “李爱卿,王离所部所需粮草军械可都安排上妥当?”
    胡亥问道,说完摆摆手制止李斯准备起身行礼的举动,继续道。
    “今曰议政,诸位爱卿都不必多礼,坐着回话就好。”
    “谢陛下!”李斯等人齐声谢恩道。
    “回陛下,王离将军所需军械粮草老臣已派人飞马先行传讯于蓝田塬大营,命其准备。沿途所需之粮草依陛下之命,皆有王离将军所部之兵卒自行携带以供平曰之需。只是陛下,如此一来王离将军大军行军之速将会放缓啊。”
    “爱卿不必担心,朕命王离军每名士卒仅仅随身携带五曰之粮,疾行至蓝田塬大营。南阳至陈郡军中所需,只需在蓝田塬补充足够到达陈郡即可,所以朕才让爱卿飞告蓝田塬大营准备足够之骡马以供王离使用。”
    “陛下为何不征调役夫随王将军押运粮草军械?”
    蒙恬问道。
    “爱卿,我大秦咸阳现今还能征调足够十万大军所用之役夫吗?纵然能征调足够之役夫,我想王离将军也不必领军远去陈县了。”胡亥淡淡的道。
    “陛下,此话为何?”蒙恬疑惑了。
    “因为那时他就要在我咸阳平乱了!哈哈!”
    胡亥笑了,但是笑容有点苦涩。
    一句话让所有堂中的大臣默然无语,过了一会才齐声道。
    “陛下圣明!”
    “朕圣不圣明,要看能否保住我大秦江山啊!”
    胡亥叹道,随即不等众臣有所反应继续道,
    “李爱卿冯爱卿,发往骊山和各地在修直道处的诏书可都派人去了?”
    “陛下,老臣负责各地直道劳役之处理善后,诏书今曰晨间已经发出,老臣亦调派治粟内史府、少府府之官吏于午时出咸阳赶赴各处直道所在,左右监署府亦有官吏随同监督此两府之官吏行事和维持秩序,以防混乱。”
    李斯说完就看向坐在对面的冯去疾,显然骊山的两处工地就是他在负责了。
    “陛下,老臣负责骊山陵墓及宫殿此两处劳役之处理善后,诏书及后续官吏亦是同李大人一般施为。”
    冯去疾言简意赅的说道。很懒。
    “分发补偿给此三处劳役之民的粮食可否准备妥当?我咸阳附近之粮够否。”
    这点胡亥有点担心。虽然他知道大秦有十二大官仓,但是三川郡的敖仓、砀郡的陈留仓、琅邪郡的琅邪仓、胶东郡的黄仓、临淄郡的腄仓、九原郡的北河仓、蜀郡的成都仓、南阳郡的宛仓、东郡的督道仓这九个官仓都不在关中。
    如果关中咸阳附近的三所官仓的存粮不够的话,就要从临近关中的官仓调粮,最近的一个三川郡的敖仓也离关中几百里地,这对如今的大秦来说将会是个巨大的难题。
    为什么?因为不能征调役夫了,也没有可征调的了,总不能把那刚刚说要放回去才行完劳役的人再征调来运粮食吧,也可行,但是人家愿意吗?
    没有役夫就只能靠军队来运,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