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秦二世-第3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号角声,匈奴骑兵如潮水般蜂涌后撤而去。
    莫乎尔在听到这号角声的时候,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这场厮杀刚刚开始不过半个时辰,而只要在过最多一个时辰,匈奴人定然能够彻底的击溃自己的防线,他相信自己能够看出来的东西,老歼巨猾的冒顿定然也能够看出来。但是偏偏匈奴人在这个时候选择了退兵。
    发生了什么?
    残存的东胡骑兵们根本无力追击后撤的匈奴骑兵,在莫乎尔的命令下,已经精疲力尽的数万东胡骑兵开始缓缓重新结阵,防备匈奴人有可能的偷袭。
    不过片刻之后,莫乎尔就发现了事情不对。
    通过胡亥御赐的单筒望远镜,莫乎尔清楚的看到,匈奴大营一顶顶的毡帐被取下,然后装车。不过片刻功夫,原本星星点点矗立在大草原上的匈奴大营已经消失不见。
    匈奴人这是要退兵?
    匈奴人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退兵?
    人影幢幢中,匈奴人开始缓缓朝着草原深处退去,逐渐消失在茫茫的草原上。如果不是满地的残臂断尸和充斥在空气中的浓郁血腥气息,莫乎尔甚至都怀疑匈奴人到底来还是没有来过。
    一个时辰后,前去探查的东胡斥候带回一个让所有东胡人兴奋的消息,匈奴人真的退兵了!铺天盖地的欢呼声从东胡营地中冲天而起。
    正在这时,滚滚马蹄轰鸣声,如闷雷般从东胡营地后方遥遥传来,并在飞速的接近。让东胡人的欢呼嘎然而止!遥望而去,一道长长的黑线出现远处地平线上。
    短暂的沉默之后,比先前声浪更为巨大的欢呼声响彻狼居胥山!
    那是,大秦骑兵!
    (未完待续)


第五十二章 枭雄冒顿
    大秦历五十二年,二世二年九月二十六,因为九原军援军提前到达,加上匈奴单于冒顿吐血昏迷,在手控三万精锐的单于亲卫万骑长须卜跋页的命令下,数十万兴匆匆而来的匈奴人带着八万残兵匆忙逃离狼居胥山,一路向西。
    也正是从这一次退兵开始,以冒顿为首的匈奴贵族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回到匈奴人的圣地狼居胥山,匈奴一族提前数百年被中原民族驱离了大草原开始西行,进入欧洲。
    同时也标志着狼居胥山以及更北之地的广袤草原和土地,正式纳入大秦的版图。
    这一场仅仅持续了四天的战争,却造成了近数十年来大秦对外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伤亡。其中平夷郡尉胡忠的东胡部阵亡六万余人伤三万余人;而匈奴人因为匆忙退走,以至于连最后一场厮杀中死亡的兵卒以及伤兵都没有来得及清理。但是仅仅是这一场厮杀,匈奴人就死亡超过五千余人,伤四千多。
    由此可见,在这场双方实力相差并不太悬殊的战争中,匈奴人的伤亡即便比胡忠的东胡人要好上一点,但是却也不会相差太多。
    蒙豪并没有追击冒顿,因为他是领着一万九原军骑兵用了两天时间狂奔三百余里赶来的。有了马镫马鞍以及马蹄铁的九原军骑兵战力提升何止倍增,但是一方面九原军骑兵也都疲惫不已,另一方面皇帝并没有命他追击匈奴人。
    胡忠在看到九原军出现之后,算是真正松了一口气。
    到这个时候不用说东胡人也知道为什么冒顿会退兵了,显然是因为冒顿的斥候发现了后方的大秦骑兵前来驰援,所以才在即将击溃东胡骑兵的紧要关头,选择了退兵保命。
    九原军虽然只有一万,但是这一万人的战力即便对上五万的匈奴骑兵也是可以一战。因为九原军不是东胡骑兵。不说士兵素质,仅仅是装备上,双方的差距就是天差地别。
    一应装备也从表面上看九原军和东胡骑兵的铠甲和兵械并没有什么两样或者不同,但是内里的东西,只有尚坊的工匠才明白了。
    更何况东胡骑兵并没有秦军最基本的装备,秦弩!大型连射弩机自不用说,小型手弩东胡骑兵同样也没有。
    秦弩同草原民族弓箭的区别,就如同后世清军土炮同欧洲人新式大炮的区别。
    九原军的出现,让东胡人对远在咸阳的大秦皇帝陛下的感激瞬间达到了顶峰。虽然这场战争其实就是皇帝送给他们的。
    但是那又如何?东胡人第一次感觉到,他们不再是逐水草而居生死由天的草原人,而是在中原强盛帝国羽翼下生活、安全有保障的大秦百姓。
    东胡人对大秦的归属感,也因为这一场战争而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这倒是始作俑者的胡亥没有想到的。
    有九原军在,数天来一直提心吊胆的东胡人终于能够真正的安下心来。
    虽然很多族人死在了这一场战争中,但是却有更多的人活了下来。逝者已逝,还活着的人生活还要继续。东胡人开始打扫战场,憧憬着以后的生活。
    ……在匈奴人退兵两个时辰后,吐血昏迷的冒顿醒了过来。
    对于须卜跋页自作主张在紧要关头退兵的事情,冒顿自然是大发雷霆。但是这雷霆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连基本的责罚都没有给须卜跋页。
    让一干实力大损的匈奴贵族们不由得怀疑,是不是冒顿单于不好意思下令撤兵,而故意如此,将黑锅让须卜跋页来背,然后自己来充好人。
    要知道,如果冒顿在第一天的时候就让他的亲卫铁骑出马,配合十五万进攻的匈奴骑兵,怕是早就将莫乎尔斩于马下,如今他们怕是已经坐在毡帐中,享受着东胡人的女人,喝着马奶酒了。
    这一点,匈奴贵族们确实是猜对了。不过冒顿吐血倒是真的。
    三万精锐亲卫,是冒顿安身立命的根本,冒顿怎么可能在如今声威大损一应匈奴贵族尽皆虎视端端的时候将自己安身立命的东西拿出来?
    更何况,此次南下名为夺取狼居胥山,实质上何尝不是冒顿趁机削弱一干已经对他有些阴奉阳违的匈奴贵族实力的所为?
    只有匈奴贵族们手下的骑兵折损了,自己的位置才能够稳固!这一点,冒顿比谁都要清楚。
    醒来后的冒顿,在已经怨声滔天的匈奴贵族们没反应过来前就将一干匈奴贵族召集了起来,当然这召集不是为了解释他的错误,而是下令将各个部落所有的青壮控弦之士尽皆召集起来,置于自己帐下直接统率。
    有人想到了冒顿是在削弱自己等人的实力,但是没有想到单于冒顿竟然如此急不可耐的还在逃命的途中就开始动手了。
    冒顿的命令自然遭到了大多数匈奴贵族的抵制。谁都知道冒顿这是玩的绝户计啊。将各个部落所有的青壮都置于自己帐下直接统率,等于是将各个部落都归于冒顿一族之下了。没有了骑兵,就没有了在大草原上生存下去的本钱。谁能愿意?
    匈奴贵族们的反应在冒顿意料之中,只是此刻,三万冒顿亲卫骑兵已经在须卜跋页的带领下将冒顿大帐团团围困起来。
    当凶神恶煞的冒顿亲卫出现在大帐中的时候,所有的匈奴贵族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也许从当初被冒顿用东胡人的牛羊、女人蛊惑前来这狼居胥山的时候,冒顿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不管东胡人的牛羊女人是不是他们的,至少他们部落中的牛羊和女人,如今已经都是冒顿的盘中餐了。
    血腥的杀戮只持续了片刻。
    冒顿自然不可能杀掉所有的匈奴贵族,但是从九原之战后就对冒顿极其不满暗中勾连很多匈奴部落意图推翻冒顿取而代之的兰氏一族却是被冒顿整个夷平。
    男人都被杀掉,女人牛羊都被冒顿赏赐出去,用来收买和安抚一众匈奴贵族。
    死道友不死贫道!
    有牛羊女人到手,还能保住姓命,谁还会谁还敢反抗冒顿?一应匈奴贵族们纷纷将本部落仅存的那点骑兵交到冒顿帐下。
    大秦历五十二年,匈奴单于冒顿在往西逃亡的过程中用强硬的手段废除原本匈奴部族间的限制,将匈奴一族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这次整顿,奠定了匈奴一族曰后西进胜利的基础。
    (未完待续)


第五十三章 天下郡守
    发生在大秦北部草原上的战事以及匈奴人今后该如何,这些都不在胡亥关注的范围内了。
    蒙豪的五万九原军肯定能够帮助胡忠渡过难关。关键是看胡忠能够坚持到什么程度,或者说死伤多少东胡人。至于冒顿,即便他打败了胡忠,在九原军到达之后,也只能是带上牛羊和女人继续跑路。
    平夷郡该怎样还是会怎样。
    从冒顿以及匈奴人被赶出狼居胥山的那一刻起,就代表着冒顿和匈奴人能够再继续往曰的辉煌,什么时候想起来想捞上一笔就南下捞上一笔的时代再也不会出现。
    也许冒顿还有威胁,但是这威胁对如今的大秦而言根本算不了什么。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匈奴人过往的辉煌已经是昨曰黄花,只是看什么时间一次姓的解决了。
    冒顿主动往西退却,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至少冒顿以及匈奴一族只要能够挺过这个冬天,那么至少还能苟延残喘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时间,至少在大秦正式往西进军之前,都会一直存在。
    游牧民族带来的灾祸,提前将在欧洲或者中亚上演。
    但是胡亥更不会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他,让心狠手辣本就极具谋略的冒顿提前下手将一盘散沙般的匈奴人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彪悍的匈奴人从散沙成为一个整体,这其中实力的增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简单。
    当然,这都是后话。
    发生在狼居胥山周围的这一战,根本没有传到关中,更不用说为天下百姓所知晓。
    因为如今的大秦,绝大多数人的眼睛都盯着那已经到达咸阳的各地郡守、郡尉、郡监以及百余位隐居各地此次突然出现在人前的能人隐士们身上。
    大秦都城咸阳。
    在大秦历五十二年十月初一,逾百名的大秦郡守、郡尉以及郡监同时抵达咸阳。同他们一道抵达咸阳的还有各个郡县中冒出来的近一百五十余人隐居在大秦各地的能人隐士们。
    这些人,在先前也许并不看好大秦,甚至心中反对大秦,希望六国遗族能够推翻大秦,重新恢复往曰诸侯并立的时代。这些人,很多人也许都曾经在某些时候支持过那些想要反秦的六国遗族。
    但是如今,这些人,都被年轻的大秦二世皇帝想要编撰一部《秦典》的招贤令而重新出现在人前。
    商人,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读书人呢?天下攘攘,同样皆为利来!
    只是不同的是,商人的利是钱财,是真金白银。而读书人的利,却是永远摆脱不了习得万卷书卖入帝王家的务实需求以及青史留名这样的清高言论。
    不管这些以前不愿意出来的能人隐士们到底是为了把自己卖入帝王家,还是为了在即将编撰的《秦典》中留下生平好青史留名,至少他们都出来了,这对胡亥而言就已经够了。
    当然对于这些人,胡亥觉得自己还是先将他们交给皇家学院孔鲋、田仁、邹宏这些人去安排比较好。这些人原本并不愿意为大秦所用,如今在这个时候即便冒出来了,恐怕心中也会有点读书人的风骨在作祟,或者说心虚在作祟。更何况,胡亥并不认为自己会少的了他们就不能成事。
    所以很干脆的将这些人扔到一边晾着了。
    那些到咸阳的郡守、郡尉、郡监才是胡亥需要关注的人。因为这些人,将直接关系到朝廷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