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士谋-第6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戏隆临危受命,夜夜操劳,小心谨慎,布置战局,以待即将而来的大战。
  与此同时,却说刘备自得诸葛亮,以师礼待之,对其言听计从。潘、张二人不悦,觉得自家兄长过于重视诸葛亮,恐其主次不分,将来被诸葛亮夺下大权。两人来寻刘备,张飞瓮声瓮气地说道。
  “哥哥,那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哥哥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前番精密设局,还不是被那文不凡逃得?”
  刘备听言,眉头一皱,出声喝道。
  “不得无礼。我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前番之事,多有变故。那文不凡在军师如此精密设局之下,尚能逃生,实乃天意也。不过时下,文不凡命在旦夕,若如军师之计所发展,不久曹操便会出兵攻打西北。到时我等便可赚得三、四年的时间征集兵马,暗蓄势力,坐观时势,伺机待发。两弟勿复多言,惹恼了军师,坏我大事!”
  潘、张见说,兄弟二人脸上皆多有不喜之色,对视一眼后,不言而退。潘、张二人刚是退走,诸葛亮正好来寻。刘备见诸葛亮走来,立马满脸展露起灿烂笑容,快步迎去。
  “军师,眼下我当若何?”
  “呵呵,主公不必慌躁。眼下要先等一人来请。”
  诸葛亮轻笑拂扇,正话间,忽有兵士来报,言刘表差人来请赴荆州议事。刘备微露惊色,望向诸葛亮。诸葛亮笑道。
  “亮所言之人,已是来请。此必因曹操在中原大动兵马,刘荆州唯恐其挥军南下,故请主公商议抵挡之策也。某当与主公同往,相机而行,自有良策应付。”
  刘备听言,心中惊叹诸葛亮料事如神。遂依从诸葛亮之言,留潘凤、张飞留守新野,令太史慈引五百人马跟随往荆州来。
  在路途中,刘备心中多有疑虑,在马上向诸葛亮问道。
  “今见景升,若问起前番之事,当若何对答?”
  诸葛亮拂扇一笑,如此说道。
  “主公大可言,文不凡欲从东川出兵上庸,攻打荆州。主公早有预料,在东川布下眼线,因而得知。后来未料,文不凡竟然不顾危险,亲自前来打探。故而主公欲助荆州铲除此心腹大患,连番设下埋伏,可惜未能得手。”
  刘备听言,微微颔首,记在心中,然后又问。
  “若是问起抵挡曹操之事,又该若何。”
  “若是如此,主公不正好趁机向其多借兵马,以图后事!”
  诸葛亮目光灿灿,刘备听得心中一喜,反而有些期待尽快赶到荆州。
  一日后,刘备等人来到荆州,馆驿安下,留太史慈屯兵城外。刘备与诸葛亮一同入城来见刘表。郡殿之内,礼毕,刘备先请罪于阶下,言昔日襄阳之事,同时还为文聘之事,求其免罪。刘表见状,以为刘备还记恨蔡瑁设计谋杀之事,连忙安抚道。
  “我已悉知贤弟被害之事。当时即欲斩蔡瑁之首,以献贤弟,望能息怒。因众人告危,故姑恕之。贤弟幸勿见罪。至于文将军,当日幸好有他保护贤弟,贤弟方得免于大难。文将军韬略不凡,颇有练兵之能。贤弟麾下正缺一练兵将士,便让文将军暂留你之麾下,操练兵马。”
  刘备听言,心中大喜,拱手作礼谢道。
  “兄长大义,弟必为兄长守住荆州门户,保荆州上下安危!至于襄阳之事,备后来西厢,觉得此非干蔡将军之事,想皆下人所为耳。兄长莫要因此记恨!”
  刘表闻言,心里稍定,然后话锋一转,忽然问起文翰于上庸与东川境界重伤之事,刘备以诸葛亮所教之言,一一回答。刘表听毕,眉头一皱,忿然起身,猛拍奏案喝道。
  “这文不凡不过寒门之身,三教九流之辈,得天承运,聚以恶势,竟亦敢贪图我荆州之地!只恨贤弟未能将其诛杀!!!”
  “兄长息怒,文不凡野望蓬勃,深受皇恩,却藐视朝廷,欲争夺天下。此等忘恩负义之徒,终会如董卓、李郭那般落得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眼下他命在旦夕,近年之内,难取荆州,兄长大可放心。”
  刘备速出言安抚,刘表先谢刘备,随后忽然脸色一变,带着浓浓的愁绪说道。
  “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恶狼刚驱,猛虎又来。听闻曹操在中原大动兵马,想必有南征之心。曹操势大,我只恐贤弟难以据守新野呐!”
  刘表终于说出此番召刘备真正用意。刘备心中一紧,脸色亦变得踌躇不安,发言而道。
  “弟亦听闻此事。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二三十余万,诛灭袁术,又得近十万兵马。平了袁绍,又得三四十万。近年在中原新招之兵,约有二十万余。合击近有百万之数。但尚好其大部兵马皆在休养之中,但若他将南下荆州,必然逐渐增兵。新野弹丸之地,前番虽有兄长派兵来助,但时下不过万余。以一当百,岂有可胜之理?若曹操当真挥军来攻,只怕新野不出半月,便被曹军夷为平地。新野乃荆州门户,必不可失。还望兄长能再调以三万兵马予我。”
  随着刘备话音不断落下,刘表脸色愈来愈是黑沉,仿佛看见曹操百万大军如滔天海浪般自己压来。随后一听刘备向他要兵,顿时心中一紧。
  因为荆州少有战事,因此荆州兵马少有损伤,刘表为保荆州,年年持续征兵,此时荆州大概有十八万余兵力。其中刘表一人掌握十万兵马大权,蔡瑁等蔡氏将领约占六万,其余二万由各个将领郡守掌控。这个兵力分布,刚好成平衡之势。先前刘表已分了近万兵力与刘备,若是再给予三万,这个平衡的格局立刻就会打破。到时手握重权的蔡氏,会翻起什么风浪,刘表实在不敢保证。更何况,刘表对刘备这个所谓的贤弟,心里亦有提防之心。
  刘表目光一眯,暗暗思索一阵,忽然问道。
  “若曹操当真以大军压境,派发先锋兵马至少十万。至使我与贤弟三万兵力,加之你原先一万,亦不过四万,兵力少于其先锋部队两倍有余,如何抵挡?“
  “兄长勿虑。弟我先前幸能请得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上有定国之策,下有安邦之谋,韬略之高,世间无人能出其左右。只要兄长愿再予备三万兵马,备敢立下军令,保守新野无事!”
  刘备语出惊人,竟愿在刘表面前立下军令状。此举,在先前诸葛亮并未交付,诸葛亮听言微微一惊。刘备暗与其相视一眼,眼色尽是信任。诸葛亮看得心中不觉连起涟漪。
  而此时,刘表亦有惊色,向诸葛亮望去,忙问道。
  “足下有如此惊世之才,莫非足下便是荆州童谣中,那卧龙、凤雏,两者得一,平天下。其中一者?”
  “孔明不才,确有卧龙名号。刚才皇叔之言不过谬赞。孔明韬略计策,略懂皮毛,但却愿随皇叔立以军令状,保守新野无患!”


 第七百六十八章 天下大变(中)

  诸葛亮欠身施礼,刘表听得脸色一阵变化,默默地凝视刘备和诸葛亮一阵后,忽然脸色显出几分落寞说道。
  “我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贤弟可来助我。我死之后,弟便为荆州之主也。”
  刘表此言不知是试探还是真心。但刘备难免心中有几分窃喜,不过却还是凝声高喝道。
  “兄何出此言!备不惜生死,鼎力相助,只望能助兄长保住汉室皇土!量备安敢当此重任!”此时,诸葛亮却暗中频频以目视刘备,示意此正是取得荆州大好时机。但刘备视若不堵,目光清澈坦然地与刘表相视。
  少顷,刘表意味深长地叹了一口道。
  “竟然贤弟不愿,我亦不好强迫。有关借兵一事,容我徐思良策。”
  刘备听言,遂与诸葛亮辞出退去。
  回至馆驿,诸葛亮脸色露出几分惋惜,忽然问道。
  “竟然那刘景升欲以荆州托付主公,主公本可兵不血刃,名正言顺得之荆州,奈何却之?”
  刘备听言,脚步猛地止住,脸色连变不止,心中暗付道。
  “这诸葛孔明智多胜妖,岂会看不出此时万万不是显露图谋荆州之心的时候。更何况,刘景升今日之言,多是试探,根本非真心实意。难道这诸葛孔明亦是在试探我?”
  刘备想毕,脸色一凝,带着几分怒色转身喝道。
  “景升待我,恩礼交至,如同亲兄,备安忍乘其危而夺之?军师勿要多言!”
  诸葛亮听得真实,不由叹道。
  “主公,真乃仁慈之主也!是亮失言。”
  就在诸葛亮与刘备商论间,忽有从人来报,公子刘琦来见。
  “呵呵,看来天有定运,荆州迟早属于主公。”
  刘备和诸葛亮对视一眼,诸葛亮微微一笑,似乎早有料到刘琦会来,示意刘备赶快接见。
  “孔明不得放纵,慎言!”
  刘备皱了皱眉头,忙用眼色示意诸葛亮,然后出门将刘琦接入。刘琦刚进,便是大哭,泣拜求道。
  “继母不能相容,性命只在旦夕,望叔父怜而救之。”
  原来自从襄阳之事后,蔡瑁未能杀得刘备,后来听闻刘琦与刘备多有接触,故而心有忌惮,告之蔡氏。蔡氏自此对刘琦更为提防,仿佛无时无刻都想暗中除掉刘琦,刘琦发觉,终日如履薄冰,寝食不安。此时,听得刘备来到荆州,立马赶来求救。
  刘备听罢,遂安抚刘琦一阵,刘琦哭声不止,跪地不起。刘备用目示意诸葛亮,向其索计。诸葛亮却轻摇头道。
  “此乃刘公子之家事,亮不敢与闻。否则被他人得知,还以为亮与皇叔,唯恐天下不乱。还请刘公子先回吧。”
  诸葛亮言语甚是无情,刘琦多求无用。少时,刘备将刘琦送出,附耳低言道。
  “贤侄莫怪,孔明非是无情无义之人。他之所以拒绝,全因怕牵连于我。来日我使孔明回拜贤侄,可如此如此,彼定有妙计相告。”
  刘琦听言大喜,遂谢拜而去。
  次日,刘备故意装着腹痛,令诸葛亮代往回拜刘琦。诸葛亮心知刘备心意,也不拆穿,当下允诺,骑马来至刘琦宅前,入见刘琦。刘琦赶往迎接,邀入后堂,与诸葛亮分宾主坐定。
  茶罢,刘琦跪地便是一拜,向诸葛亮求道。
  “继母难容于琦,日夜欲将加害。琦只望能予保身,望先生出言相救。大恩大德,琦没齿难忘!来日定当厚报!”
  诸葛亮听言色变,厉声喝道。
  “亮与皇叔客寄于此,岂敢教人骨肉相残之事?倘有漏泄,为害不浅。天下人必言我与皇叔不仁不义。刘荆州欲难相容!公子这是要害我等死无葬身之地耶?”
  诸葛亮说罢,起身告辞。刘琦见状,连忙告罪,挽留诸葛亮于室内共饮。酒过三巡,夜色渐晚,宅中下人大多已去歇息。
  刘琦忽言。
  “琦有一古书,请先生一观。”
  诸葛亮应诺,随刘琦同去,刘琦引诸葛亮登上一小楼,诸葛亮见楼中空无一物,疑声问道。
  “书在何处?”
  刘琦又再双膝一跪,泣拜道。
  “琦命在旦夕,先生忍无一言相救乎?”
  诸葛亮听言,二话不说,作色而起,便欲下楼,只见楼梯已撤去,无奈折回。刘琦低声告道。
  “琦欲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泄漏,拖累皇叔,故不肯出言。如今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先生之言,只有琦一人听得,敢情先生赐教。”
  诸葛亮详装为难,叹声说道。
  “疏不间亲,实乃不义,亮何能为公子设谋?”
  “先生不肯相救,琦命固不保矣,即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