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资治通鉴 全译-第17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的大圣大德。”文宗说:“周赧王、汉献帝不过受制于各地强大的诸侯,而今朕受制于宦官家奴。就此而言,我实在还不如他们!”文宗因此哭泣,泪下沾襟。周墀也拜伏在地,流泪不已。从此以后,文宗不再上朝。

  '12'是岁,天下户口四百九十九万六千七百五十二。

  '12'本年,天下户口总计四百九十九万六千七百五十二户。

  '13'回鹘相安允合、特勒柴革谋作乱,彰信可汗杀之。相掘罗勿将兵在外,以马三百赂沙陀朱邪赤心,借其兵共攻可汗。可汗兵败,自杀,国人立特勒为可汗。会岁疫,大雪,羊马多死,回鹘遂衰。赤心,执宜之子也。

  '13'回鹘国宰相安允合、特勒柴革密谋作乱,被彰信可汗杀死。这时,宰相掘罗勿正率兵在外,于是,用三百匹马贿赂沙陀酋长朱邪赤心,借沙陀兵一起攻打彰信可汗。可汗兵败自杀,国内人民立特勒为可汗。以后,草原连年发生疾疫,天下大雪,羊马大批死亡,回鹘因此逐渐衰落。朱邪赤心是沙陀酋长朱邪执宜的儿子。

五年(庚申、840)

  五年(庚申,公元840年)

  '1'春,正月,己卯,诏立颍王为皇太弟,应军国事权令句当。且言太子成美年尚冲幼,未渐师资,可复封陈王。时上疾甚,命知枢密刘弘逸、薛季棱引杨嗣复、李珏至禁中,欲奉太子监国。中尉仇士良、鱼弘志以太子之立,功不在己,乃言太子幼,且有疾,更议所立。李珏曰:“太子位已定,岂得中变!”士良、弘志遂矫诏立为太弟。是日,士良、弘志将兵诣十六宅,迎颍王至少阳院,百官谒见于思贤殿。沈毅有断,喜愠不形于色。与安王溶皆素为上所厚,异于诸王。

  '1'春季,正月,己卯(初二),唐文宗下诏,立颍王李为皇太弟,凡国家大事,由他全权决定。诏令又说,皇太子李成美尚年幼,没有经过老师的训导,仍封为陈王。当时,文宗病重,命知枢密刘弘逸、薛季棱引宰相杨嗣复、李珏来宫中,打算由二人辅佐太子代行皇上职权,处理朝政。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鉴于当初立皇太子的时候,自己没有一点功劳,于是上言,说皇太子年幼,而且有病,建议废除重立。李珏说:“皇太子的地位已定,怎么能轻易改变!”于是仇士良、鱼弘志假称文宗的诏令,立李为皇太弟。当天,仇士良、鱼弘志率禁兵至十六宅宫,迎颍王李到少阳院。接着,百官在思贤殿拜见李。李性情深沉而刚毅,处理问题十分果断,喜怒不形于色。他和安王李溶,都向来为文宗所厚爱,而区别于其他皇子诸王。

  辛己,上崩于太和殿。以杨嗣复摄冢宰。

  辛巳(初四),唐文宗在太和殿驾崩。朝廷任命杨嗣复暂摄冢宰,主持治丧。

  癸未,仇士良说太弟赐杨贤妃、安王溶、陈王成美死。敕大行以十四日殡,成服。谏议大夫裴夷直上言期日太远,不听。时仇士良等追怨文宗,凡乐工及内侍得幸于文宗者,诛贬相继。夷直复上言:“陛下自藩维继统,是宜俨然在疚,以哀慕为心,速行丧礼,早议大政,以慰天下。而未及数日,屡诛戮先帝近臣,惊率土之视听,伤先帝之神灵,人情何瞻!国体至重,若使此辈无罪,固不可刑;若其有罪,彼已在天网之内,无所逃伏,旬日之外行之何晚!”不听。

  癸未(初六),仇士良劝说皇太弟李下令,命杨贤妃、安王李溶、陈王李成美自尽。李又下敕,命于本月十四日举行文宗入棺大殓的仪式,凡亲属和百官等一律穿上丧服。谏议大夫裴夷直上言大殓的日期太远,李不听。这时,仇士良等人仍怨恨文宗,于是,凡教坊的乐工和曾经被文宗宠爱的宦官,相继被诛杀或贬逐。裴夷直又上言说:“陛下由藩王的身份继承帝位,所以应当象真正忧病一样,尽心哀悼文宗皇帝,迅速举行丧礼,从而早日亲政,以便安抚天下人心。但现在文宗皇帝去世还不到几天,就多次诛杀他的亲近臣僚,以致各地的官员都被惊扰,先帝的神灵不免也被伤害。这样下去,人们会怎样看待陛下呢!现在,国家的体面最为重要,假如先帝的亲近臣僚无罪,就不应惩罚他们;假如有罪,他们已经处于国家法律的天罗地网之中,无法脱逃,等十天后先帝入棺大殓结束,再加惩罚也不晚!”李不听。

  辛卯,文宗始大敛。武宗即位。甲午,追尊上母韦妃为皇太后。

  辛卯(十四日),文宗的尸体正式入棺大殓。同日,武宗李即位。甲午(十七日),武宗追尊母亲韦妃为皇太后。

  二月,乙卯,赦天下。

  二月,乙卯(初八),唐武宗大赦天下。

  丙寅,谥韦太后日宣懿。

  丙寅(十九日),唐武宗追赠母亲韦太后的谥号为宣懿。

  '2'夏,五月,己卯,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杨嗣复罢为吏部尚书,以刑部尚书崔珙同平章事兼盐铁转运使。

  '2'夏季,五月,己卯(初四),唐武宗免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杨嗣复的职务,任命他为吏部尚书;任命刑部尚书崔珙为同平章事兼盐铁转运使。

  '3'秋,八月,壬戌,葬元圣昭献孝皇帝于章陵,庙号文宗。

  '3'秋季,八月,壬戌(十九日),朝廷在章陵埋葬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庙号为文宗。

  '4'庚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珏坐为山陵使龙陷,罢为太常卿。贬京兆尹敬昕为郴州司马。

  '4'庚午(二十七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珏因担任山陵使时,运载文宗皇帝灵枢的龙因故在半路失陷,被免去宰相职务,担任太常卿。京兆尹敬昕因此被贬为郴州司马。

  '5'义武军乱,逐节度使陈君赏。君赏募勇士数百人,复入军城,诛乱者。

  '5'义武发生军队变乱,驱逐节度使陈君赏。陈君赏招募勇士几百人,重新攻入义武的治所定州城,诛杀作乱的将士。

  '6'初,上之立非宰相意,故杨嗣复、李珏相继罢去,召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入朝;九月,甲戌朔,至京师,丁丑,以德裕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6'当初,武宗被立为皇太弟,不是出于宰相的建议。所以,武宗即位后,相继罢免宰相杨嗣复、李珏的职务,召淮南节度使李德裕来京。九月,甲戌朔(初一),李德裕抵达京城。丁丑(初四),李德裕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庚辰,德裕入谢,言于上曰:“致理之要,在于辩群臣之邪正。夫邪正二者,势不相容,正人指邪人为邪,邪人亦指正人为邪,人主辩之甚难。臣以为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附他物不能自起。故正人一心事君,而邪人竞为朋党。先帝深知朋党之患,然所用卒皆朋党之人,良由执心不定,故奸人得乘间而入也。夫宰相不能人人忠良,或为欺罔,主心始疑,于是旁询小臣以察执政。如德宗末年,所听任者惟裴延龄辈,宰相署敕而已,此政事所以日乱也。陛下诚能慎择贤才以为宰相,有奸罔者立黜去,常令政事皆出中书,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又曰:“先帝于大臣好为形迹,小过皆含容不言,日累月积,以至祸败。兹事大误,愿陛下以为戒!臣等有罪,陛下当面诘之。事苟无实,得以辩明;若其有实,辞理自穷。小过则容其悛改,大罪则加之诛谴,如此,君臣之际无疑间矣。”上嘉纳之。

  庚辰(初七),李德裕上朝向武宗谢恩。他对武宗说:“治理天下的关键,在于辨别群臣中谁是邪恶的小人,谁是正直的君子。邪恶和正直之间,难以相容。所以,君子指斥小人邪恶,而小人也指斥君子邪恶,以致皇上难以辨别。我认为,正直的君子就象松柏一样,独立生长,不必依赖别的器物。而邪恶的小人就象藤萝一样,如果不攀附其它器物,就不能自立。所以,正直的君子一心一意地侍奉皇上,而邪恶的小人则争先恐后地朋比为党。先帝文宗皇帝深知朋党的危害,然而,他所信用的官员却大多是朋党的成员。这主要是由于他自己没有主见,所以奸邪小人得以乘间而入。我认为,宰相不可能人人都是忠臣,皇上有时发现一个宰相欺骗自己,心中就开始猜疑其他宰相。于是,通过身边的侍从和宦官了解宰相的情况。例如德宗在他晚年的时候,只信任裴延龄一人,其它宰相不过在朝廷的敕书中签名而已。这是当时朝政紊乱的主要原因。陛下如果真的能谨慎地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担任宰相,把那些奸邪虚罔的官员立即罢免;同时,诚心诚意地委任宰相,坚定不移,凡是朝廷的政令,都由政事堂审定颁布,那么,就不必忧虑天下不会大治了。”李德裕又说:“先帝文宗皇帝在大臣面前,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于群臣小的过失,一般都容忍不言。这样日积月累,以至酿成大祸。这实在是一大失误,希望陛下引以为诫。今后,如果我们有罪,陛下应该当面责问。假如事实不符,应当允许我们申辩清楚;假如确是事实,我们就会在申辩时理屈词穷。对于群臣小的过失,应当允许他们改过自新;如有大罪,则加以惩罚,甚至诛杀。这样,君臣之间就不会产生猜疑了。”武宗称赞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初,德裕在淮南,敕召监军杨钦义,人皆言必知枢密,德裕待之无加礼,钦义心衔之。一旦,独延钦义,置酒中堂,情礼极厚;陈珍玩数床,罢酒,皆以赠之,饮义大喜过望。行至汴州,敕复还淮南,钦义尽以所饷归之。德裕曰:“此何直!”卒以与之。其后钦义竟知枢密;德裕柄用,钦义颇有力焉。

  当初,李德裕担任淮南节度使时,朝廷曾下敕召监军杨钦义进京,人们都说杨钦义此番进京肯定会被任命为枢密使。李德裕对待杨钦义却并未增加礼节,杨钦义心中十分痛恨。一天,李德裕单独召请杨钦义,在节度使府正厅设酒为杨钦义送行,情义和礼节都极为优厚。李德裕又拿出很多珍玩陈列在几个床上,喝完酒后,全部赠送杨钦义,杨钦义大喜过望。杨钦义进京走到汴州,朝廷又下敕命他返回淮南。于是,杨钦义把李德裕赠送他的珍玩如数奉还。李德裕说:“这能值几个钱!”最后,又都赠给杨钦义。以后,杨钦义果然担任了枢密使。李德裕被任命为宰相,和杨钦义有直接关系。

  '7'初,伊吾之西,焉耆之北,有黠戛斯部落,即古之坚昆,唐初结骨也,后更号黠戛斯,乾元中为回鹘所破,自是隔阂不通中国。其君长曰阿热,建牙青山,去回鹘牙,橐驼行四十日。其人悍勇,吐蕃、回鹘常赂遗之,假以官号。回鹘既衰,阿热始自称可汗。回鹘遣相国将兵击之,连兵二十余年,数为黠戛斯所败,詈回鹘曰:“汝运尽矣,我必取汝金帐!”金帐者,回鹘可汗所居帐也。

  '7'当初,在伊州的西方,焉耆镇的北方,有一个部落名叫黠戛斯,就是古代的坚昆,唐初的结骨,以后改名叫黠戛斯。唐肃宗乾元年间,黠戛斯被回鹘国击败。从此以后,由于回鹘阻隔,和唐朝失去联系。黠戛斯的君长称为阿热,在青山建立牙帐,距离回鹘国牙帐,骑骆驼要走四十天。黠戛斯部众剽悍勇敢,因此,吐蕃国和回鹘国常常贿赂他,并授予官位名号,加以拉拢。回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