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雄-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等!”李风云忽然问道,“老爹是什么时候成为绝世高手的?”

    路惊鸿想了想,道:“应该是四十多年前,那时师父才三十岁。”

    “那老爹又是什么时候离开玄武宗的?”李风云又问道。

    “应该是在二十四岁那年,那年师父的妹妹,也就是永固宫主的母亲刚刚出生。小师弟,你问这些做什么?”路惊鸿有些奇怪。

    “也就是说,老爹只花了不到六年的时间,就成绝世高手?”李风云有些骇然。

    六年时间成就一名绝世高手,是什么概念?他李风云成长算是非常之快,一年多的工夫,便从一个完全不懂武功的傻小子成长成一名二流顶尖高手,这等成就,可以说足以惊掉天下绝大部分人的眼珠。

    可是李风云知道,他之所以能成长这么快,和有众多武林高手的指点是分不开的,醉道人、燕无双、路惊鸿、疯和尚、白福通、佘破财、玉堂春……试问天下间有几人有这份机缘?

    除此之外,还有那无数次在生死之间的冲杀打斗,如磨砺宝剑的磨刀石般,也让他受益匪浅。

    而更重要的是,他那十多年喝的药酒,沉淀在他体内的药力实在是太浓太深,当这股药力化解开来时,李风云就不必再为功力不足而操心过。单单这一点,就让他节省了至少数十年的时间。

    所以,他才有今日的成就。

    而李苍穹,从当初功力尽废,到成为一代绝世高手,只用了区区六年的时间,这怎能不让李风云震惊?

    “所以说师父是旷世奇才!”路惊鸿道,“其实,师父成为绝世高手,也没用到六年的时间,实际上,师父是在二十六岁那年,才机缘凑巧,得到本门传承的。”
………………………………

第二百十九章 师门传承

    “不可能!”就连对武功修为并不太在意的苏语侬,眼珠也红了,“天下哪会有这样的天才?”

    “老爹究竟练的是什么功法,怎么可能进展如此迅猛?”李风云问道。

    路惊鸿摇了摇头,道:“这个师兄也不知道,不止我不知道,大师兄也不知道,师父他老人家从未提过。我想,这世上,恐怕除了师父他自己外,没有人知道。”

    李风云心中暗叹,只可惜他知道这些事情知道得太晚,不然,在老爹还活着的时候,就该找他问一问。

    更可叹,这样一位旷世奇才,最终孤独终老,醉死在清平镇外一座无人知晓的破木屋中,为他送终的,只有一个十多岁的愣小子。

    一抹斜阳伴孤冢,所有的辉煌都随风散去,百余年后,还有什么人会记得曾有这样一位令人艳慕的旷世奇才?

    “可以这么说,本门的武功,到了师父他老人家这一代,已经是另一个巅峰了。再往下传下去,恐怕一代不如一代了!”路惊鸿叹道,“师弟你,也许日后能成为一代绝世高手。但你的弟子,只怕很难再现你的荣光了。”

    “老爹难道没有把本门所有的传承交给师兄?”李风云忽然领会到路惊鸿忽然提及此事的目的。

    路惊鸿摇摇头,道:“没有,据我所知,大师兄他也不知那传承在什么地方。”

    “所以,路师兄是怀疑老爹把传承交给了我?”李风云心中有些不快。

    “小师弟,你莫误会,师兄绝没有这个意思。”路惊鸿道,“如若真是这样,小师弟你初见师兄时,又怎会只会些旁门的武功,连本门最基本的入门心法都不会?”

    李风云想想也对,换做是他,他也不会怀疑李苍穹把本门的传承传给了这样一个人。

    “但是,师父绝对不是那种只顾自己,不顾师门传承的那种人。”路惊鸿又道,“他不肯将传承交给你我师兄弟三人,多半是因为某些事情对我们三人太过失望。但是,关于传承的线索一定会留下。以待本门后来的有缘人。

    实不相瞒,上次去清平镇,师兄在师父的墓前住了一个多月,也曾将周围翻了个遍,希望能找到关于师门传承的线索,可惜,也不知是师兄去得太晚,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并没有找到丝毫线索。”

    听到这里,李风云微微皱了皱眉,却又听路惊鸿道:“小师弟,师兄这般做,你或许有些不满,可是师兄不这么办,又该如何做?

    功夫练到大师兄和我这般地步,可以说已经是天下无敌了,没有人能把师兄怎么样了。要想再进一步,已经是不可能了。

    即使是像师父那般的惊才艳艳之辈,也花了二十多年才突破如今这境界,以师兄我的资质,已经不做此想了。我想,大师兄的心思多半也如我一般。

    不过,我们这一脉,不能就此衰落下去,师父的传承,总要传扬下去。

    小师弟,你也知道,如今的江湖,没有高手坐镇,什么样的门派,都会像浪花一般,翻起没多长时间,就会被滚滚洪流所淹没。

    师兄在的时候,绿柳庄还能镇得住那些屑小,倘若是哪一天师兄不在了,绿柳庄该怎么办?觊觎绿柳庄的人可不是一个两个。”

    李风云明白过来,路惊鸿原来有这般苦衷,心中原本对路惊鸿产生的那点不满顿时烟消云散。毕竟,他现在还年轻,所以想不到路惊鸿那般深远。如若哪一天,他也处在路惊鸿这般境地,只怕他也会这般做。

    燕师兄不在乎师门的传承,是因为他门下没有弟子,可是路惊鸿门下可有二十多名弟子,而这二十多名弟子很显然,并不适合习练《承影剑法》。

    “这是在私!”路惊鸿顿了顿,又道,“在公还有一个天大的秘密,师兄也是才知道。”

    “什么秘密?”李风云被路惊鸿的话勾引住了。

    “小师弟,你信风水之说吗?”路惊鸿忽然问道。

    “风水之说?”

    李风云完全被路惊鸿弄愣了,怎么突然扯到这个上面,跟风水之说有什么关系?

    风水之说,李风云不能说相信,也不能说不相信,可以说是介于相信与不相信之间。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既然连孔夫子都对这些事情报以存而不论的态度,更何况李风云?

    “不错,此事涉及风水堪舆之说!”路惊鸿点点头道。

    “相传隋朝末年,隋炀帝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导致天下百姓贫弊不堪……”

    “不是说隋炀帝昏庸无道,喜好美色,任用奸贼么?怎么变成了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的了?”苏语侬忍不住打断路惊鸿的话。李风云不懂历史上的这些事,不晓得路惊鸿说的是什么,苏语侬可是听多了。

    路惊鸿苦笑一声,道:“什么昏庸无道,喜好美色,任用奸贼,那些都是大头巾儒生说的话,怎可相信?从古至今,哪有因美色亡国的道理?”

    “商纣王啊,商纣王不是么?还有夏桀,周幽王,吴王夫差,不都是吗?”苏语侬奇道。

    “编造的历史,虚假的史书,不知害了多少人,又不知多少朝代因此而衰亡。

    太宗皇帝说:‘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却不知,镜子若是磨得不平,照出来的人影歪歪斜斜,如何正得了衣冠。

    对人的评价不中正,以自己的偏见去看人,又如何能知道得失去。

    以古为鉴就更可笑了,整部史书都充斥着君王的意志,是按照某种意愿去写的,有多少是史实,又有多少史实被完全的歪曲甚至湮灭了,那些某些人的愿望甚至空想真能当来参考吗?以这样的历史为鉴,这天下不败才怪!”路惊鸿叹道,一时忘了他要说的故事。

    发现李风云、苏语侬看向他的眼光有些怪异,路惊鸿醒悟过来,笑道:“这些话可不是我说的,是以前一位老朋友说的。可惜这人早已经不在了。”

    “此人是谁呀?”苏语侬大感兴趣。

    “这人的名字叫公冶常!”路惊鸿答道,声音中似带几分伤感。
………………………………

第二百二十章 风水堪舆之说

    “公冶长?是不是‘子食其肉,我食其肠’的公冶长?”苏语侬歪着脑袋问道,“他不是春秋时的人么?死了一千多年,了呀?”

    这丫头原来也知道这故事。

    “当然不是!”路惊鸿笑了起来,“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怎会活到现在,我说的另有其人,公冶常,‘常’是‘正常’的‘常’,并非‘长短’的‘长’。

    他是一名绝世高手,已经死了十年了。可惜了,这么一位大才,真正仁人志士,忠贞贤良之辈,见识极高,就这般被埋没了。”

    李风云心中一动,他听永固宫主讲过公冶常的故事,对此人敬佩不已,没想到路惊鸿对他的评价竟然也如此之高,胸中不觉一股澎湃的热潮涌起。

    “不说这些,什么夏桀、商纣、周幽王,还有什么吴王夫差,我知道的也不多,不过,史书上记载的那些事情,多半是夸大甚至是捏造的,不足为信。还是接着刚才说吧!”

    路惊鸿显然并不想多谈那些历史上的事情,又将话题拉回到刚才那段故事上来:“小师弟,要是你经常去茶楼酒馆这种地方,应该听过关于隋末唐初那时间的评话。

    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隋唐第一好汉什么的。

    当然,评话毕竟是评话,听听也就罢了,不可信以为真。

    不过,当时的情形的确乱得很,跟如今倒是有几分相似,内忧外患,让大隋的江山摇摇欲坠。天下崩乱,各地战乱不休,又加上大灾小难又接连不断,更弄得民不聊生,白骨粼粼,千里不见人烟。

    当时有一种说法,天下龙脉已乱,呈现出九龙争珠之局,大隋的江山已经不久了。

    中原每当这个时候,总有一个神秘的门派现出身影,小师弟,你可知那个门派是什么门派?”

    李风云心中一动,脱口而出:“莫非是轩辕台?”

    “轩辕台?轩辕台是什么门派?奴家好像听师父提过,的罗!”小姑娘看来知道的东西也不少。

    李风云一笑,将他所知轩辕台的情况向苏语侬简单的解释了一番。

    苏语侬惊得眼珠快掉下来,叹道:“天下竟然还有这样的门派?”

    路惊鸿微笑道:“煌煌华夏数千年历史,怎会没有一些底蕴?”

    “那倒也是,这么说,当时轩辕台出来支持的一定是河东李渊,的罗?”苏语侬问道。

    “不是,据我所知不是!”路惊鸿摇摇头,“开始轩辕台选中的人不是河东李家,而是久负盛名的天才李密。”

    “李密?就是牛角挂书(注1),被越国公杨素盛言夸赞的李密?”苏语侬撇嘴道,“这人华而不实,奴家不喜欢,牛角挂书,亏他做得出来。”

    路惊鸿哈哈笑了两声,道:“要博名声,要出人头地,不出奇招怎么能引起别人的注意?李密可不是简单人物,四世三公,世家门阀,又得名臣杨素的夸赞,想不出头也难。

    有背景,有手段,名满天下,我想,这就是当时轩辕台选中李密的原因之一。当然,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原龙脉已呈九龙夺珠之势,而这其中,李密身负天下气运,是最有可能代替杨家的人选。

    为了让李密取得天下,当时轩辕台做了许多事情,比如那句童谣:‘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