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雄-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半仙摘下一根树枝,在地上分别划出阴、阳两驳。

    “阴与阳相互影响,相互变化,便生成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基本现象,也就是常说的八卦。”许半仙又画出八种符号,并注上名称。

    “这八种基本现象彼此相互两两组合,也就成了先天六十四卦象,也就是研究世间万物的六十四种基本元素。这便是八卦六驳,《周易》的基础。

    《周易》的全文几乎全是在解释这六十四种卦象所表达的现实意义,以及六驳之间各自的微妙联系,这是因为,要弄清楚整个世界的变化,就先要弄清楚,各个卦象本身的相互关系。

    弄清楚了这一点,那么,卦象与卦象之间的联系就变得简单了,你瞧,任何一个卦象,如果一次只变化一驳,它最多也只会与其他六种卦象发生联系,对不对?

    这意味着,事物的发展,如果只改变一个要素,最多只会引起六种变化。而不是与其他六十三种卦象都产生联系。”

    许半仙一边解释着,一边演示着,讲着《周易》的基本道理。

    李风云突然发现,原来八卦中居然蕴藏着如此深的奥妙,虽然他半懂不懂。

    “既然如此,为何又说《周易》的传承遗失了大半?”听了许半仙足有小半个时辰的讲解,李风云问道。

    许半仙满意的点点头,道:“你终于想到这一点了!”
………………………………

第二百三十三章 辨材须待七年期

    “的确,《周易》的文字确实流传下来,但使用它的方法却没有传承下来。”许半仙解释道,“现在大家都把《周易》的卦象当做是预示将来的一种手段,其实是错的。”

    李风云大为惊讶,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怎会是错的?

    许半仙继续道:“《周易》本身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怎么可能简单到扔几枚铜钱,然后依照扔出来的卦象,查找《周易》中相应卦象的解释,由此便能判断未来呢?

    据我考证,古人真正的卜卦并不是这样。

    卜卦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周易认为,事物的发展都有其普遍的规律,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影响要素变了,所以,卦象也随之也发生了改变。

    因此,要预测未来,首要的是先捋清现状,判断出现在所处的卦象,现在的卦象被确定下来,那么,未来可能的卦象就只剩下那么几种了。

    然后判断出哪些要素会发生改变,先后顺序如何。

    这世上有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偶然性,这些偶然性凭人力是无法预测的,所以,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卜卦,利用卜卦预测这些偶然要素的改变对卦象的影响。

    严格说说,《周易》是一门关于推演的学问,非通达世务,知晓人情的博学之士不能把握。”

    “你说算命其实不是卜卦卜出来的,而是推演出来的?”李风云有些疑惑,“那么,你之前说《归藏经》出世也是推演出来的么?”

    “谁说不是?”许半仙点头答道。

    “那你是如何推演出来的?”李风云十分好奇,追问道。

    许半仙解释道:“其实很简单,我也不套用《周易》中那些拗口的字眼,直接跟你说吧!初始的三本易经其实都是由蝌蚪文写的,只是只有《周易》被周文王翻译出来,流传开来。

    而《归藏经》因为影响重大,从来没有人把他翻译出来过,或者有人翻译过,但译本已经被毁掉了。

    这也是为什么会说蝌蚪文关系重大的缘故。

    前段日子,陆续有一些人各带着一些蝌蚪文来请教枯竹翁,当然,这些蝌蚪文是临摹出来的。

    这件事很蹊跷,要知道蝌蚪文在上古之时,也只是记录极为重大而机密的事情才会用到,用得极为少,能存留到现在的古籍,更是凤毛麟角,几乎没有。

    这件事自然就引起了枯竹翁的注意,于是他飞鸽传书,将此事传给了轩辕台。

    轩辕台根据这些人的线索,很快就查到了这件事原来出自永固宫。

    既然查到永固宫,那么这蝌蚪文来自哪里,就不言自明了。永固宫主暗中在寻找《归藏经》,意图利用归藏经来聚集龙脉,重建后唐,这件事对于轩辕台来说,根本就不是秘密。

    而且,根据最近得来的消息,将近两个月前,永固宫主、绿柳庄路庄主、苏姑娘还有你,在邙山中消失了几日,似在寻找什么。

    在此之前,我们又知道,当年大唐国师袁天罡是得到过《归藏经》,后来这《归藏经》又离奇的消失了,我们很怀疑,《归藏经》很有可能并未消失,而是袁天罡不愿意将此经交给大唐皇帝,偷偷地将此书藏了起来,谎称《归藏经》已经遗失。

    所有的这一切联系在一起,风云,你说推断出事情的来龙去脉还难么?”

    李风云叹道:“果真不难,这世上的事,想要瞒过有心人,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是我不明白,既然你们知道《归藏经》落到了永固宫主手中,难道盗走《归藏经》的不是你们?”

    许半仙摇头道:“不干预江湖纷争,这是轩辕台的原则,既然《归藏经》被永固宫主得到,我们也不能强夺。就像当初轩辕台不能从令祖师袁天罡手中夺来《归藏经》一样。

    还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令祖师袁天罡其实原本也是轩辕台的人,只是当时他与轩辕台的意见发生了分歧,退出了轩辕台而已。”

    “啊?”李风云再次被震惊了。

    “不止如此!”许半仙叹道,“那三本易经,最早时其实本都是由轩辕台负责保管的,但是轩辕台发生过几次重大的变故,才导致这三本易经,或是被流传到世上,或是失传,若说过错,错在轩辕台。”

    “你说轩辕台曾发生几次重大的变故?难道轩辕台也会发生变故?”李风云奇道。

    “当然会!”许半仙神色有些黯然,“轩辕台也是由人组成,怎会没有变故?世上最难捉摸的恐怕就算是人了。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七年的时间,真的能看清楚一个人么?”

    许半仙摇了摇头。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李风云好奇心又起。

    许半仙用羽扇点了点李风云,笑道:“想知道?那就加入轩辕台,这可是轩辕台的隐秘,向来不与外人说。”

    “不说便不说,神神秘秘的!”李风云嘟哝了一句,又问道:“照着么说,你们似乎没观察我多长时间呀!不过一年多一些。”

    “七年未必看得清一个人,一年也未必看不清一个人!”许半仙笑了笑,道,“如果不是你这一年来所做的事情,的确大出我们的意料,我们可能会多观察你一段时间。不过,现在看来,也够了!只要你的心性能就这么定了下来。”

    “唉!”李风云叹了口气道,“舍己为人的事,我能不能做得到,我真说不准!不过有一点,我大概可以肯定,既然苦竹翁,他能这般看重我,就算是因为他,我也会尽我所能,完成他的遗愿。

    如果可以,或许我也愿意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尽一份力。

    不过,是否加如轩辕台,这件事情,我还要再考虑考虑,容后再议!”

    许半仙点头笑道:“你有这个心思,便已经足够了!”

    “另外,我想去金陵拜祭一下先师!和杜如月一起去,最好那个老妖婆不要跟着!”李风云道。

    许半仙哈哈笑道:“这不是难事,交给我吧!”

    “如果我要娶如月为妻,怎样才能让李守贞退婚?”李风云顺杆往上爬。

    许半仙的脸顿时黑了下来。
………………………………

第二百三十四章 青山依旧

    也不知许半仙用了什么手段,总之三天后,李风云带着杜如月,还有苏语侬和丁氏三兄弟离开了镇州。

    临走时,孙婆婆的脸色难看得要紧,却并未阻拦。

    当然,想借助轩辕台逼李守贞退婚,完全没有可能,轩辕台向来不轻易插足江湖恩怨,这种事他们绝对不会出手相助。

    离开了镇州,杜如月像出了笼的小鸟,欢快得不得了,拉着苏语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而李风云也开始日夜苦读枯竹翁留给他的手札,仿佛是变了一个人。

    许半仙则消失了,正如他来时突然,走得也突然。

    路过赵州时,众人又小住了几日,李风云交代了一些事务,继续做他的甩手大掌柜。带着杜如月、苏语侬还有丁氏三兄弟前往江南,拜祭苦竹翁。

    一路无话,这一日,李风云便来到金陵,枯竹翁的坟冢就在那片竹林边,青山依旧,竹林依旧,木屋依旧,打扫庭院的童子也是依旧,只是朱颜已经不在。

    也许他还在那里,不愿离去的灵魂还盘桓在这片土地上,只是众人看不到他那苍劲的身躯。

    一壶浊酒,几叠纸钱,祭奠那缕赤诚的忠魂。

    李风云闭着眼睛,嘴唇翕合不定,但谁也不知李风云在祷念什么,抑或是寻求什么样的庇护。

    只有李风云自己心中明白,他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为了寻求怎样的保佑,他只是单纯地向这地下的英灵保证,他未完成的遗愿,他拜托他完成的事情,他一定会做到,哪怕是任重道远,那怕是一路荆棘。

    “李将军,节哀!”一旁的李凤鸣轻声道。

    说实话,南唐对枯竹翁真不赖,他的童子就受官府的供养,专门负责为枯竹翁守坟。当然,这也是做给轩辕台看。

    听到李风云来了金陵,李凤鸣亲自赶来相陪,为了轩辕台,也是为了弥补当初两人之的裂缝。

    李风云转头道:“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足道,托体于山阿。这是老师跟我说过几句诗,有我在,老师应该可以瞑目而去了,又有何哀?只是我心中总有些遗憾罢了!”

    “不错,先人乘风去,余芳留人间!有李将军继承枯竹翁的遗志,想必天下太平指日可待。”李凤鸣拱手笑道。

    李凤鸣这是在试探李风云,想知道李风云与轩辕台究竟是什么关系。枯竹翁是轩辕台的人,并不意味着李风云也是轩辕台的人。

    如果李风云是轩辕台的,花出些代价在李风云身上,只要能获取轩辕台的友谊,无论如何是值得的。

    但若李风云不是轩辕台的人,那他最多也只是一名做战勇猛,运气比较好的将领,这样的人,能拉拢最好,如果不能被拉拢,也没必要花太大的气力。值此乱世,世上的猛将还少吗?

    李风云叹了口气道:“赶鸭子上架,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不做也得做!”

    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凤鸣有些糊涂,依照他之前对李风云的了解,如果李风云接过他的话,那代表李风云很有可能已经加入了轩辕台。如果李风云表示不感兴趣,那么就可能意味着李风云并没有被轩辕台选中。

    而李风云这句话,似接未接,叫李凤鸣摸不着头脑。

    “应该说是能者多劳!这次抵御契丹入侵,李将军战功赫赫,晋国皇帝陛下将将军捡拔在心,假以时日,李将军前途不可限量啊!相逢不如偶遇,不如由我做东,小酌几杯可好?”李凤鸣想了想,换一种方式说道。

    李风云皱了皱眉头,冲着李凤鸣道:“李统领,你究竟想要说什么?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