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雄-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云贤侄如晤:

    阳城一别已近半年有余,安好乎?忆往昔,镇州城头,斜阳道外,一骑西去;阳城郊外,白团村前,旌旗直指酋首,不胜感慨,生子当如斯。

    卿蒙圣上青睐,独领一军,屏蔽京师,老夫甚为欣慰,功名本应马上求,男儿征战沙场,幸也!

    然梁园虽好,却非久留之地。贤侄素来豪迈,恐难堪阿谀奉承之辞,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高飞之雁难免雕翎之祸,流言绯绯,难容闻达之士,戒之,慎之!

    贤侄智慧通达,应知在内而危,在外而安之理。

    他日出巡一府,当与贤侄举杯共欢于镇州墙头,重叙旧事,岂不乐哉?”

    杜重威信中的意思很明白,劝说李风云请旨外调藩镇,与他结盟联手之意。

    看他的意思,杜重威应该已经知道李风云因救驾而遭排挤的事情,想借此机会,将李风云再次拉回他的阵营。

    李风云率兵打仗的本事,杜重威是看在眼里,屡出奇兵,出人意表,有神鬼莫测之能,他麾下猛将虽多,但无一人能与李风云相提并论。杜重威想要做皇帝,恐怕难免要与李风云刀兵相见。此时若能将李风云拉过去,日后便少一个对手,多一员良将。

    李风云一连将这封信看了数遍,心中暗叹,若是这封信在十多天前来,他或许会心动,但是小皇帝石重贵对他如此信任笼络,他又何忍心弃他而去?

    十九紧紧地盯着李风云,知道李风云将信笺放在烛火上烧掉,方才问道:“你的意思怎样?”

    “如月现在怎样?”李风云没有回答十九的问话。

    “二小姐,她……她现在很好。”十九心中强压住厌恶之意,微笑着答道,“临来之前,二小姐还问起过你,不知你几时才能再去镇州。如有可能,希望李将军能于来年三月十八日,光临镇州,喝上一杯喜酒。”

    “你说什么?”李风云脸色陡变,人影一晃,已经闪到了十七身前,一把揪起十九,大声喝问道,“你再说一遍。”

    “将军难道不知道么?”十九满脸惊诧,心中却快意无比。虽然杜如月即将出嫁李天尧,他也心痛无比,但是看到李风云这般,他仍然很高兴。

    轻轻拨开李风云的手,十九长叹一声,惋惜道:“李将军,你与二小姐之间的事,我也知道一些,可是有些事情,是不能改变的。

    泰巅争锋结束后不久,永固宫主将杜如月送回了镇州,李守贞派出使者与大帅议定了迎娶事宜,日子便定在来年三月十八日,春暖花开之时。

    你也知道,这桩婚事是早就议定好的,即便是大帅也无法改变。”

    一时间,李风云犹如雷击,心中万念俱灰,爱恨交加。

    难怪这两个月来,他给杜如月寄去了十多封信,杜如月却半点回音也没有,难道是杜如月想要斩断两人之情愫?

    当初与杜如月见面的种种场景,一幕幕出现在他眼前……

    山盟海誓,到头来原来是虚语妄言,南柯一梦。

    什么鬼修罗,什么御猎场刺杀案,什么归藏经,此时对李风云来说,都不重要了。李风云额头上青筋直蹿,此刻只想飞到杜如月身边,向她问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也不是没有挽回的办法,只看李将军敢做还是不敢做!”十九的声音在李风云耳边荡漾。


………………………………

第三百四十六章 失策(1)

    “什么办法?”李风云紧紧抓住十九。

    十九叹了口气,道:“什么办法,李将军应该想得到,郓州离开封也不算太远。我是大帅的家奴,有些话,我不能说,也不该说。

    李将军,听我一句劝,天涯何处无芳草?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让二小姐在其中为难?放手吧,当放手时且放手。”

    原来还是回到了原点,要杀李天尧。

    可是,当初永固宫主逼着他答应不再伤害李天尧,该怎么办?

    李风云心乱如麻。

    “那句承诺真有那么重要么?那小子真要敢娶如月,老子杀了他谁还能将我怎样?”李风云心中暗暗发狠。

    “也许还有另外一个办法,对,找小皇帝,找石重贵,他是皇帝,只要他下旨不许这门亲事,将如月许配给我,就算李守贞也不敢明着抗之不尊。”一道灵光在李风云心头一闪而过,“不错,这法子一定能成,我救了小皇帝一命,请他帮这点忙,他没有理由不肯。只要他肯,我将我这条性命卖给他又如何?”

    李风云痴痴地发着呆。

    望着李风云脸色阴晴不定,十九心中暗暗狞笑:“去杀李天尧,去杀呀?你不是英雄么?不会这点胆量也没有吧!最好你跟李天尧同归于尽。如月是我的,谁都抢不走。若真有那天,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哈哈哈哈!”

    李风云不知十九是何时离开的,他只知道,他要去面见小皇帝石重贵。

    “圣上,你拒接了李风云?”桑维翰又急又怒。

    “没……没有!”小皇帝石重贵连退了数步,低声道,“我……朕只是说兹事体大,朕还要仔细思量。”

    石重贵有些害怕这位老臣,当初有景延广在时,他倒不觉得桑维翰有什么厉害。景延广贬往洛阳之后,石重贵发现桑维翰越来越难以对付,偏偏朝中的那些大臣,大多都是他的同党,对桑维翰的话几乎是俯首帖耳。唯一能与桑维翰抗衡的鲁国公冯道,却有是一个泥菩萨,能不说话,他决计不会说话。

    桑维翰又好气又好笑,这跟拒绝又有什么区别?可惜了他为石重贵献得那条空手套白狼之计,并在朝堂上演了那一场戏,只不过用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带刀入侍,随时有面君密奏之权”,眼见就能绑住李风云的心。

    李风云有什么本事,是什么人,桑维翰心中十分清楚。只要笼络住此人的心,大晋江山便算是保住了一半,他也算对得起先帝的知遇之恩。

    “陛下,请下旨命令李守贞与杜重威解除婚约,日后再找机会将杜如月许配给李风云。”桑维翰跪下来叩首道。

    “这……”石重贵迟疑了一下,摇头道,“朕不能这般做,李都指挥使向来对朕忠心耿耿,敬畏有嘉,朕岂可因李风云而伤李都指挥使一片忠诚之心。”

    忠诚?桑维翰心中冷笑,大晋的皇位也是别人手上抢来的,手段不太见得人,割让燕云十六州更是让天下人愤怒不已,建国也不过只有不到十年,哪里来的忠心?

    当初如若不惹怒契丹,引来契丹的入侵,借着契丹的虎皮,还能震慑群小,让他们不敢起异心。如今跟契丹反目成仇,河北之地满目疮痍,百姓死伤无数。两仗打下来,数年生聚而来的充盈府库如今已经是空空如野,大晋如一栋处处漏风,一阵狂风吹来,就可能将这栋破房吹垮,他这个宰相能做的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已。

    当初契丹人退过黄河后,桑维翰为石重贵献两虎相争之策,利用刘知远辖制杜重威,以刘知远为北面行营招讨使,杜重威为北面行营副招讨使,以强挟弱,率本部兵马北驱鞑虏。

    可是石重贵只听从了他的两虎相争之策,却命令杜重威辖制刘知远,以杜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刘知远为北面行营副招讨使,以弱挟强,为了增加杜重威的实力,更是从各地勤王兵马中抽调了十多万精锐士卒,加入到北伐大军之中。

    桑维翰看到了这条旨意,当时几乎惊掉了眼珠。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岂可如此儿戏?

    他献两虎相争之策,前提是晋军要能击败契丹人,至少也是能要与契丹人打平,石重贵这种布置,完全违背了这一前提,似乎只是想挑起刘知远与杜重威之间的纷争。难道石重贵真的以为,凭着二十万大军就一定能打败契丹人?

    与刘知远相处多年,桑维翰深知刘知远的性情。

    刘知远有野心,但野心并不彰显,此人性子内敛,顾忌太多,又好名声,即使有机会,也未必就一定会背叛大晋。就如先帝石敬瑭一般,如果不是李从珂逼迫太甚,也许先帝真的就只会做一辈子河东节度使。

    而杜重威不同,杜重威与契丹人早有勾结,这件事,瞒不过桑维翰。战争初起之时,杜重威收缩兵力于镇州,放任契丹铁骑长驱直入。杜重威的心思,桑维翰怎会不知?他是想,等到大晋跟契丹人拼得差不多了,再坐收渔翁之利,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所以,在桑维翰心中,对杜重威的提防原重于刘知远。

    可是小皇帝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河东乃是龙兴之地,远比镇州重要,刘知远手中的精兵更倍多于杜重威,也挟忻州之捷,博州之捷,威名也远高过杜重威。相比之下,天时、地利、人和都倒向刘知远,所以,朝廷要削弱,要对付的首要对象当然是刘知远,而不是杜重威。

    可是小皇帝石重贵就没有想过,不管怎么说,契丹入侵中原之时,刘知远一直都在抵御契丹人,契丹西路军更是由刘知远一人独力打败的。

    而与此同时,杜重威不过是在镇州城头喝酒,坐观契丹人涂炭中原。

    任命刘知远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合刘知远、杜重威两部之力十万余众北伐,论资历、论实力、论威望,杜重威都无话可说,就算有心掣肘,刘知远也有本事将他压下去。

    而且这样做,虽然有挑拨防范之意,但并不明显,大家都可以接受。


………………………………

第三百四十六章 失策(2)

    以刘知远好名的性格,必定会全力北伐,即便不会真与契丹铁骑硬拼,也必定会积极收复失地,硬仗苦仗肯定会让杜重威顶在前面,消耗掉杜重威的实力,这样一来,两人之间必定会有罅隙,有了罅隙,日后再加挑拨,还怕这两人不反目成仇?

    可是小皇帝石重贵太性急了,太自以为是了,也太想表现自己,建立起自己的威望了。

    石重贵认为桑维翰这法子见效太慢,所以他将桑维翰的法子改了一改。命令杜重威辖制刘知远,以杜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刘知远为北面行营副招讨使。

    杜重威势弱,刘知远必定不服他,两人之间的矛盾就必定会爆发。

    为了增强杜重威的信心,石重贵更调集了十多万精兵到杜重威麾下,以助杜重威的声威,这样一来,杜重威控制的兵马就足有刘知远的两倍,足以压服刘知远。

    小皇帝自以为聪明,却将天人都当成了傻子。这样一来,针对刘知远的目的太明显了,两虎相争之策,实际上变成了朝廷联合杜重威打压刘知远之势。

    刘知远是什么人,怎么可能看不透这其中的猫腻?他又怎肯束手待毙?如果说以前刘知远还没有明显的谋逆之心,这么一来,他不想谋逆都不行了,他已经被小皇帝逼到了悬崖边了。

    如果不是契丹人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桑维翰怀疑刘知远恐怕再过不了多久就会割据河东自立。疲敝的大晋有能力去攻打他么?

    契丹人的这一记回马枪,吓坏了小皇帝,也吓坏了那些为小皇帝出计策的群臣。因为河南、山东等地可战之兵的精锐都拨调给了杜重威,如果杜重威抵挡不住契丹人的这一记回马枪,河北聚集的二十万精锐大军崩溃,那局势会立时崩溃,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