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阴雄-第8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麦孟才两眼放光,拱手行礼,一路小跑着向前而去。很快,前方的四千多隋军将士就分成了两部。麦孟才指挥的部队,开始支起盾牌,架着长槊,列着整齐的阵线,如同一大块铁甲洪流,向着高句丽军的营地里推进了。

    王世充的身边只剩下两百余名亲信护卫,他回头对着一个传令兵说道:“你速回东岸,让沈光的三千骁果骑兵乘船过河,速度不一定要快,记住了,不许从浮桥上走,以免战马太重,压垮了浮桥,明白吗?”(新的一个月,求各种支持,欢迎大家来百度铁吧或者是我的书友群,群号219263410,来讨论隋唐历史与本书剧情,不定期有历史讲座哦。)

    那传令军士点了点头,沿着空荡荡的浮桥,一路小跑了回去,很快就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

    王世充看了一眼身边的魏征,笑道:“玄成,我没说错吧,这会儿咱们还是站在这辽河的东岸了,怎么样,你有什么感想呢?”

    魏征的表情倒是一直很严肃,自从过河以来,他一直是若有所思,听到这里,他的嘴角勾了勾,说道:“主公,属下有些话,想跟你聊聊。”

    王世充点了点头,对身边的护卫们说道:“雄信,你带大家在四周警戒,我和玄成谈谈事。”

    单雄信以手按胸,行了个军礼,转身一挥手,两百多名装甲护卫迅速地散开,撤到几十步外,呈散兵线警戒。

    魏征叹了口气:“主公,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难道忘了这次你来辽东,是要做些什么了吗?”

    王世充不动声色,平静地说道:“玄成,你说我是来辽东做什么来着的?”

    魏征的眉头紧紧地皱着:“主公这次来,是要想办法让隋军和高句丽军陷入相持,尽可能多地消耗隋朝的国力,尽可能长久地把隋军拖在这辽东一带,如此,才可能有助于主公的雄图霸业。”

    “可现在您却是在做什么?老实说这个渡河的计划我一开始就反对,但是当时您是跟杨广立了军令状的,我也不好多说什么,但既然过了河,完成了任务,就不应该去大量杀伤高句丽军的实力了。老实说,如果能让高句丽军的这支主力部队跑掉,让他们回到各城去闭城坚守,那样更有利于我们的计划。”

    王世充轻轻地叹了口气:“玄成,我理解你的想法,那天我在去接替麦铁杖的指挥之前,也是跟你一样的心思,可是等到我亲临前线之后,我才发现,即使我一心想要乱中夺权,但我始终是个汉人,是个中国人,我的血管里,流淌的是炎黄子孙的血液,看不到也就算了,但看到我军近万将士壮烈地战死沙场,我唯一想的,就是要为他们报仇,我中原就是再打内战,也绝不能让四方的蛮夷小瞧了去,明白吗?玄成。”

    魏征的嘴角勾了勾:“从大义上说,是没错,从您和麦铁杖这么多年的交情来看,也没有错,可是您是要做大事的人,成大事者不能拘于这种小节,以后我们如果要争夺天下,那是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如果连这几千将士的战死都无法容忍,又如何能去平定天下呢?”

    王世充冷冷地说道:“玄成,你觉得我是一个心慈手软,感情用事的良善之人吗?”

    魏征摇了摇头:“以前在玄成的印象里,您杀伐果断,冷酷睿智,凡事都出于冰冷的理性,绝不感情用事,但这回实在是让魏某不解,完全是因为跟麦铁杖几十年的友情吗?”

    王世充轻轻地叹了口气,眼神变得黯然起来:“那只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是汉人,在中原打得伏尸百万也可以,但对于四方蛮夷,绝不能示弱,高句丽杀我八千将士,那我们至少要灭他两万军队,这才能让他们知道我中原大军的威力,以后即使是乱世,也不让他们生出趁乱进入中原之心。”

    魏征点了点头:“主公这样说,魏某倒是能理解了。只是这样一来,高句丽在辽河边损失过大的话,万一辽东被杨广一鼓作气地拿下,那又怎么办?”

    王世充微微一笑,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说道:“这点我也想过了,高句丽是个烫手的刺猬,不好吃,更不好消化,杨广占了这地方,只怕比打不下来更能让他加速完蛋。”(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战地论兵

    魏征的眉头微微一皱,说道:“主公这又是什么意思呢?你是说高句丽人以后会不停地起事,造反,让隋军顾此失彼?”

    王世充收起了笑容,迎着清冷的河风,缓缓地说道:“不错,高句丽人的坚强与韧性,在前一阵的作战中看得很清楚,他们脱离中原已经有好几百年,形成一个国家也有五六百年之久了,民心早已经自认为是一个国家,而非中原的一州,所以即使短期内靠着武力征服,他们的子民也一定不甘心当亡国奴,一定会拼命抵抗的。”

    “且不说高句丽的本土,就是这辽东之地,听说辽河之后的路都没有,只有敌军那主营之后有一条大道,直通辽东各城,而且高句丽人很可能在撤退前就把这条路给毁了,大军就是过了辽河,补给也只会越来越困难。如果在这里拖延太多时间,或者是无法迅速地攻下几个城池,有可能杨广会象十年前的杨谅一样,直接就被迫退兵了,那样反而达不到我们的目的。”

    魏征的脸上平静,他的双眼中光芒闪闪,看得出也在仔细地思考着王世充所说的话,他点了点头,说道:“主公,那按你的意思,还必须要让杨广迅速地拿下辽东城,才能把这战事给继续下去?”

    王世充摇了摇头:“不,渊太祚老奸巨滑,绝对不会把自己的主力留下来断后,在我看来,他一定是哄骗或者强令其他的小城城主们断后,而自己的部队则连夜撤退。辽东城不是那么好攻下来的。但如果能就势攻破一些高句丽在辽东的城池。获得里面的军粮,隋军有了胜利的希望,就会继续打下去,即使我全力帮着杨广,一年内也不可能消灭高句丽的,充其量攻下辽东,到时候这块进了嘴的肉,里面却尽是鱼刺。不好吃,更不好消化啊。”

    魏征叹了口气:“主公,我不是太看好你的这个计划,就象吐谷浑之地,杨广也设了郡县,让刘权等官员来统领当地的吐谷浑人,这两年下来也没折腾出什么动静啊,基本上也是自给自足。”

    王世充笑着摆了摆手:“吐谷浑和这里的情况不一样,一来吐谷浑人少,只有十几万帐落。几十万人口,又是分散成几十个部落。无法形成合力。二来吐谷浑长年以来都是上层的慕容氏鲜卑族来统治羌人,那些占了绝大多数的羌人并不介意换汉人来统治。第三就是伏连大可汗在我的暗助下,重新取得了对吐谷浑各部的遥控与操纵,虽然人在雪山党项羌那里,却可以实际上影响和控制各部,所以与刘权也算是相安无事,没有主动挑起叛乱,甚至还帮着刘权压服那些不听话的部落。所以那里现在还算稳定。”

    “但辽东这里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首先那个渊太祚打死了麦铁杖,全歼了隋军的先头部队,这仇结得深了,不太可能投降,也不太可能象伏连大可汗那样逃跑。”

    “二来辽东各城应该都是坚壁清野,吐谷浑打仗,虽然杀了不少人,但牛羊基本上没什么损失。可高句丽这样的城市一个个打过去,无论攻下来与否,粮食都成大问题,而且攻城的损失大,隋军又是以斩首计数,杀良冒功,屠灭百姓,那几乎是一定的事。”

    “所以最后是整个高句丽辽东的人要起来造反,复仇,然后隋军就是要一**地镇压,人越杀越多,仇越结越大。没个二三十年,根本别想平定,隋军在这里如果长驻个一二十万人,军粮补给都要依赖后方,那效果不比直接在辽东无功而返要强得多了?”

    魏征长舒一口气,说道:“听主公这一席话,我也就放心了,这么说,主公是要帮着杨广,一路打下辽东城吗?”

    王世充点了点头:“有这个打算,不过估计很难,这回隋军各将,都人心不齐,你看这次渡辽河就是,都想着友军受损失,死人,而自己能坐收渔利,唉,高颖和杨素死后,军中缺乏一个镇得住的大帅,宇文述其人虽然有将略,但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根本不足以服众,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最后这次征辽,就会坏在杨广的瞎指挥和众将的争功诿过,互相牵制之上。”

    魏征点了点头,正色道:“不错,白天已经听主公说过了,那宇文述用心险恶,想要拿主公说的话逼您立下军令状,他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以后主公继续掌兵的话,免不了继续受他的陷害,要知道过河之后,诸军归他节制,攻击前进,而杨广则会留在辽河西岸,等前方安全了才会过来巡视战果,到时候主公若是还领着这支军队,那少不得要受宇文述的陷害,以属下愚见,不如在这仗打完后,找借**回兵权,只要您不跟宇文述争功,他应该也不至于因为嫉妒而害你。”

    王世充的眼中冷芒一闪:“玄成,人家已经主动地要来害我了,难道我就要吃这哑巴亏不成么?要是容忍了宇文述的挑衅,以后他只会更得寸进尺。当然,大隋的军队,让宇文述这个小人掌握,总比给于仲文,薛世雄这些世家子掌握要来得好,所以我这次会想办法给宇文述一个教训,但我绝不会主动服软的。”

    魏征奇道:“主公有办法能反制宇文述?”

    王世充微微一笑:“于仲文的第二批援军十万人,明天中午就能到达西岸了,我是没办法治宇文述,但于仲文可以,这次他给宇文述抢了前军总大将的帅印,正是一肚子火呢,杨广性猜忌,也不会放心宇文述一个人独掌前线大军兵权,这个时候让于仲文来,肯定是要让他和宇文述一起出征,相互制约。我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于仲文好好地修理一次宇文述才是。”

    远处传来了几声马鸣声,王世充收住了谈话,眼光看向了两里之外,正在七七八八收割着地上高句丽军人头,可是盾牌,弩箭与长槊都放在手边的五百精甲,微微一笑:“这个费青奴,还挺会演戏,是我小瞧他了,玄成,你我就好好在这里看着,他是如何痛歼高句丽军的骑兵吧。”(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四十章 天明军议

    太阳高高地停在半空中,冬日煦暖的阳光洒在辽河两岸,照得人身上一阵暖洋洋的,可是这辽河的东岸,却是烟尘四起,十几处营寨都冒着黑烟,腾起火焰,黑色的战烟被这三月里的西风一吹,把整个东岸都笼罩在一片灰蒙蒙之中,只有高句丽主营的那面杨字大旗,仍然迎风飘扬,告诉两岸的将士,高句丽人还在战斗!

    大旗之下的高台上,杨千寿满脸都是汗水,烟灰在他的脸上盖满了厚厚的一层,一道道的汗水仿佛冲过干涸大地的河流一样,在他的脸上冲出一道道的印子,让他看起来很滑稽,他的右手紧紧地抓着一面令旗,看着对面河面的双眼之中,充满了焦虑,而站在他身边的一众高句丽将领们,也个个面色严峻,有些人的身上和头上,都裹着绷带,丝丝血迹正从绷带中渗出,别有一番血染的风采。

    一个插了两面靠旗的传令兵正单膝跪在杨千寿的面前,迅速而清楚地报着昨天以来的战况:“右营第九分寨,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