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阴雄-第9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杨广的眼中闪过一丝警惕:“王爱卿,山东和河北的事情,朕也派人查过了,齐郡的张须陀,前一阵子领兵来与朕会合,他说的情况可没你说的那么轻松啊,齐鲁之地,还有河北,甚至中原地区,虽然没有了大股的成形叛匪,但占山为王的盗贼却是不少,一些地方上的豪强,有力人士,也都趁机作乱,只不过现在都不敢公然扯出反旗罢了,若是真有杨玄感这样的人,登高一呼,就不会从者如云吗?”

    王世充微微一笑:“陛下可以用各种手段来控制杨玄感,比如在东都和江都留有重兵,杨玄感即使作乱。也不可能短短的几天。一个月内召集到足够多的兵马。即使他真的反叛,陛下也可以让征辽的大军回援,将之消灭。”

    杨广的眉头还是紧紧地皱着:“朕不打高句丽,而是要平定杨玄感的作乱?这个代价是不是太高了点,与其这样,朕还不如继续把杨玄感给闲置,让他就算有反心,也成不了事。不是更好?”

    王世充摇了摇头:“杨玄感如果屡次求将不成。那可能就会想别的心思了,陛下现在带兵在外,不可能一直管着东都,他若是趁着陛下远征在外时,再搞什么串联行动,比如在东都的时候劫持齐王殿下,立为傀儡,那可就难以控制了。”

    杨广猛地一拍桌子:“贼人敢尔!朕灭他九族!”

    王世充连忙又跪到了地上,额头与大理石的地面亲密接触,连声道:“微臣口出悖逆之言。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杨广叹了口气。一抬手:“好了,王爱卿,朕知道你是忠心的,是为了朕的江山社稷考虑,不会怪你滴,你且平身吧。”

    王世充站了起来,拂了拂自己前襟上的灰,杨广的脸上闪过一丝无奈:“朕这皇帝,当得可真是艰难啊,这些个关陇世家,山东大族,个个都不省心,总想着要害朕,朕又不能随便处置他们,其实朕这回征高句丽,就是想结好一下关陇世家,让这些以军功爵为生的将门能得到好处,朕就奇怪了,难道是朕的才德不足吗,为什么他们就要这样处心积虑地害朕?”

    王世充的脸上装得一片忠贞:“陛下,武将世家,无非鹰犬,只要有猎物,有肉吃,能保他们拒代富贵,他们就不会闹得太凶,可是文人世家,象五姓七望这样的,却是代代把持了朝中的人事大权,陛下登基以来,重用江南文臣,这就犯了这些人的根本利益,加上上次出师不利,所以这些心怀不满的家伙,都在背后蠢蠢欲动,那些流民,也多是在这些人的煽动和资助下,利用了草民们对陛下千秋大业的无敌,而走上了逃亡之路的。”

    杨广叹了口气:“关陇世家乃至山东大族的形成,始于魏晋,成形于南北朝,到现在已历数百年,即使是英明神武如先皇,也只能受其胁迫,对其作出各种让步 ,朕之所以想要革故鼎新,就是不想再让我大隋天子,代代受他们的气,而是要收归大权,成为真正的帝王,王爱卿,现在事已至此,你有何好的建议吗?你看朕要不要暂停征伐高句丽,先稳定内部?”

    王世充心中冷笑:就凭你个不知民间疾苦的败家子官二代,也想成为秦皇汉武那样的雄主吗?这皇位就是给封伦坐也比让你坐靠谱啊。你那个伟大的老子都摆不平的事情,你也能搞定?

    但王世充的脸上却是异常严肃的表情,沉吟了一下,说道:“这时候不能收兵,绝对不能收,因为征高句丽是为了给关陇世家的将门子弟们,提供一个因功得爵的机会,上回征战不顺,不少关陇家族都有成员战死异国,眼下他们求战**强烈,为了得功,也为报仇,如果此时陛下不打,那会尽失关陇世家之心,得罪了这帮拿刀的家伙,只怕大祸就在眼前!”

    杨广恨恨地说道:“是啊,其实朕的心里也是想打,我大隋地方万里,带甲百万,却在高句丽身上吃了大亏,这口气,朕也忍不下去!只是按你刚才这一说,朕的大军出征在外,国内杨玄感这些人要是趁机作乱,如之奈何呢?”

    王世充微微一笑:“所以不能把杨玄感这样的人留在东都和关中,这里的百官家属和关陇贵族实在太多,很容易让他串联,就算不想跟他一起谋反,只要他编出一些谎言,比如陛下征战失利,行踪不明,就可以趁机拥立齐王或者是其他 的宗室,东都洛阳的兵马虽然不少,但是多驻扎在城外的番上军营,若是给他直接在城中动手,只怕会猝不及防呢。”

    杨广听着王世充的话,手渐渐地握成了一个拳头,甚至有些微微地发抖,王世充看在眼里,知道他有些心动了,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继续说道:“陛下还记得您登位前的事吗?大兴城中出现了一大批来路不明的人,杨玄感就借口这些人要作乱,在大兴城内紧闭城门,调集了家丁,直入东宫,连长孙晟当时的右屯卫大军,也不得入城。那次杨玄感是站在了陛下这边,可要是下次他起了歹心,也来这么一手的话,只怕陛下的皇后和王子们会尽落此人之手,不可不防啊!”(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监视与控制

    杨广的额头开始冒汗,双眼中也充满了血丝,咬牙切齿地说道:“那朕就下旨,增加东宫的守卫兵力,把王子和宗室都搬进宫内居住,朕就不信,靠着杨玄感的那千余家丁,就能翻了天!”

    王世充叹道:“陛下,他一家当然是不行,可要是串联成功,拉上几十个家族一同起事,那可就难说了,再说了,领兵的将领也多是关陇世家子弟,万一给杨玄感渗透了呢?上回他不就做到让守大兴的军队和城外的番上大军,都按兵不动了吗?”

    杨广恨恨地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朕干脆就把杨玄感给调到军中,在朕的身边看管,这样他也乱不起来。”

    王世充微微一笑:“杨玄感是战将,招来从征又不给兵,关陇世家都会有意见的,陛下之所以一直不起用他,不也是怕他得了军队后,再也难以制约吗?”

    杨广长叹一声:“可朕觉得,这总比让他去看管仓城,要来得靠谱吧,万一他据仓城作乱,大开仓库,募兵散粮,直取东都,那朕就麻烦了啊。前线大军若是没粮,听到后方有重臣作乱,人心惶惶,进退失据,只怕朕连涿郡也难以退回了。”

    王世充点了点头:“陛下所虑极是,所以微臣愿意做两件事,以分陛下之忧。”

    杨广的眼睛一亮:“怎么办,爱卿快说。”

    王世充正色道:“这第一嘛,就是给杨玄感的那个仓城,不放米。也不放军械。只放那些被服。帆布,木料之类的辎重,这样杨玄感就是有反心,也不能玩开仓放米的那一招了,也不会有什么现成的装备给他,他就算是神仙,也不太可能拿着这些东西造反。”

    杨广的眉头舒缓了一些:“此计甚好,只是朕的大军所需要的粮草和军械。不从他的仓城走,又从哪里走呢?”

    王世充微微一笑:“陛下可以让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继续出海作战,而从江南向北方运的粮草军械,则不走东都,直接向北入巨野泽,进入齐鲁地面,由来护儿再派人转运涿郡,这样虽然走的时间长了点,麻烦了点。但不至于让杨玄感取得,作为他叛乱的资本。”

    杨广哈哈一笑。点头道:“不错,不错,王爱卿,你与朕的想法完全一样,那第二条呢?”

    王世充正色道:“这第二条嘛,是有关微臣自己的,还请陛下秘密派臣回到东都,若是那杨玄感真的想要起兵作乱,臣也会在东都为陛下誓死抵抗的。”

    杨广本能地想要开口嘉奖,可是突然想到了些什么,脸一下子也阴沉了下来,冷冷地说道:“王爱卿,你就这么急着掌东都的兵权吗?”

    王世充在开口前就预料到了杨广的猜忌,在这个昏君的心里,对自己的警惕,可一点也不比杨玄感来得少,自己主动求兵权,也一定是犯了他的大忌。但他对此也早有应对,微微一笑,说道:“陛下,微臣知道,陛下对微臣的信任也不可能是完全的,所以为了表示微臣的忠心,微臣愿意让全家老小都随陛下远征高句丽,以服侍陛下,也以此来证明微臣的忠诚!”

    杨广的眉头微微一皱:“王爱卿,不必如此吧,你的几个儿子还年幼,不能上阵打仗,朕以前就是对李渊和来护儿这些大将,也不过是让他们成年的子侄从军,而让其妻妾在后方涿郡,没有带上前线呢。”

    王世充叹了口气:“微臣出身低贱,一直没有娶正妻,几个犬子,全是微臣的侍妾所生,但微臣还有兄弟,有侄子,都可为陛下效力,微臣愿意我王氏全族都跟随陛下,只微臣一人留在东都,这样微臣也可以无后顾之忧,能帮着陛下守护住国都。”

    王世充说得义正辞严,甚至声音都在微微地发抖,这一套说词包括表情,尽管他在来之前就反复练习过,但这回想起了大哥当年的死,一阵悲从心来,居然真的挤出了几滴眼泪,情真意切,就连那几个聋哑卫士看了都不免动容,王世充一边擦拭着脸上的泪水,一边在心里暗暗地佩服起自己的演技,看来又大大地提高了一块,足可以假乱真了。

    杨广也是给王世充的这套假精忠弄得泪光闪闪,不停地点头道:“好,好,好,既然王爱卿如此忠正,朕对你的所有疑虑,都是太多余的了,朕这就拟旨,让你王爱卿为东都留守,加右卫将军,统领城外的番上兵马,拱卫东都。”

    王世充连忙道:“陛下,万万不可。”

    杨广轻轻地“哦”了一声:“又有何不可呢?不是你想要留在东都,为朕分忧的吗?”

    王世充一边摇头,一边说道:“微臣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微臣出身不高,又多年没有担任军中要职,以一个虎贲郎将的身份,猝然接掌东都的兵权,只怕会引起众将不服,万一到时候众将不听我号令,那微臣身死事小,误了陛下的大业,可就是万死莫恕了。”

    杨广哈哈一笑:“王爱卿,你多虑了,你南征北战多年,威名赫赫,这回在高句丽的战役中,又是名声远扬,我想是不会有人不服你,不听你调遣的吧。”

    王世充叹了口气:“虽然杨玄感或者其他贵族子弟的谋反,只是一个不大的可能,但是微臣必须要作万全的考虑,要是陛下如此牵制杨玄感,他都能打到东都城下,那其兵锋极锐,只怕靠了番上的兵马,也难以抵抗了,到时候需要一个重臣宣布全城戒严,调各家族的家丁私兵上城防守,而微臣一向被各世家所轻视,这个责任,微臣担负不起啊。”

    杨广点了点头:“那依你所见,让何人留守比较好?”

    王世充微微一笑:“陛下需要两个狠人来分别坐镇两京,本来前大理卿,上柱国赵仲卿很合适,可是他已经年老,不复当年之勇,所以微臣建议,西都留守可以给上次高句丽大战中,唯一全军而退的卫玄,至于这东都留守嘛,没有比民部尚书樊子盖更合适的人选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狠人樊子盖

    杨广的眉头微微一挑,有些惊讶地说道:“樊子盖?”

    这樊子盖乃是经历了北周,杨坚和杨广的三朝老臣了,他的祖籍是江西庐江,祖父在南梁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