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不周作品集(共计3部小说)-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霸非常清楚这一点,他一方面下令连弩车和高坡上的巨弩不间断的射击,大量杀伤魏军将士,一面让人伐木,然后将那些刚刚砍倒,连枝叶都没去掉的树扔到河边,阻击魏军的战船靠近。

司马师被救到了一艘中型战船上,看着华丽的楼船慢慢的沉了下去,他险些气炸了肺。不过他并没有大吼大叫,相反,他冷静得让人害怕。他不顾危险,下令战船尽可能的向岸边靠拢,组织弓箭手进行反击,同时下令一部分战船散到两边,强行登岸,从两翼包抄。

双方在河岸边战在一起。

用十几枝巨箭击沉了司马师的楼船,高坡上的弩手们非常兴奋,他们掉转巨弩,对准河中魏军战船射击。这些巨箭杀伤力惊人,带着凌厉的呼啸声,飞过三四十步的距离,几乎是百发百中,射中人,身体被洞穿,射中船,带倒勾的箭头会射得船板飞裂,甚至可能直接洞穿船底。一旦船底被击穿,河水就会汹涌而入,整艘船就会失去战斗力。

这些居高临下的巨弩给魏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几乎每一声轰鸣,都意味着一个魏军将士的毙命,甚至一艘战船的损失。

司马师虽然很冷静,也做出了及时的反应,可是面对蜀汉军的在弓弩上的优势,特别是在架设在高坡上的几架巨弩强大的杀伤力面前,他的损失还是在急剧增加。他本人更是成了这些巨弩集中攻击的目标,几架巨弩中至少有两架一直以他为目标,一枝枝巨大的弩箭呼啸而至,射得那些想用盾牌来遮挡的亲卫死伤惨重,每一枝弩箭,几乎都能夺走两三个人的姓命。

除了亲卫的伤亡急剧增加之外,他更成了战船的灾星,连续不断的攻击,让他所在的战船很快就被击沉。短短的半个时辰,他换了四艘指挥船,结果四艘指挥权在巨弩的攻击下先后失去了战斗力,不少士卒落水,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被救上了别的战船。

当战船的损失达到三分之一时,丹水中已经到处都是喊救命的魏军将士和沉没或正在沉没的战船,而那些侥幸还没有沉没的战船也因为救援了太多的同伴变得拥挤不堪,无法再进行战斗。奉司马师之命到两翼包抄的战船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有三百多人上了岸,可是面对岸边蜀汉军的阻击,他们陷在松软的河滩上,无法前进。

短短的半个时辰过后,司马师看看伤亡惨重的水师,知道再战无益,除了让魏霸多屠杀一段时间,没有任何上岸反击的可能。他下令撤退,带着不到一半的战船,仓皇而逃。

战斗以魏霸大获全胜告终,经过简单的清点,魏霸击沉司马师的座船一艘,中型战船二十多艘,杀死杀伤的魏军将士数量一时无法清点,从河里飘浮的尸体和泅水逃到两岸的人数来看,至少有七八百人。破船的功劳属于巨弩,而杀伤最多的却是连弩车。在局促的战船上,魏军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护,只能凭借手中的盾牌和身上的札甲硬抗,在如此近的距离,面对经过魏霸改进过的连弩车,他们没有什么抵抗能力,伤亡惨重。

当然了,这一切的基础还在于魏霸利用楼船重心高、易侧向倾覆的特点,人为的增加了楼船一侧的重量,打了司马师一个措手不及,揪住了他的头发,然后才能痛痛快快,噼哩啪啦的打脸。一旦司马师回过神来,决定撤退,他也只有望水兴叹的份。要让士卒们推着连弩车和巨弩去追司马师顺水而下的战船,那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普通士卒不会考虑这么多事,他们只知道跟着魏参军又一次打败了司马师,而且打得痛快淋漓,这就足够了。他们士气大振,一点也不觉得疲惫,开心的唱着歌,返回武关。

第187章棋逢对手

武关城下,激战正酣。

面对司马懿的大军,邓芝不敢掉以轻心,示弱什么的把戏,他可不敢在这个时候玩。一旦让司马懿找到薄弱环节,就算他把司马懿缠住了,也未必吞得下去。

所以,他一出手就全力以赴,将魏霸花了十几天功夫为他紧急打造的三十多架霹雳车全部用上了阵。根据魏霸的建议,他没有将这些霹雳车安装在城墙上,而是安置在城墙后,由城墙上的人根据实际打击效果来指挥艹作的人调整霹雳车。

这样一来,虽然损失了一部分射程,只能覆盖到护城河外侧五十步的距离,却很好的保护了自己。不仅是保护了那些艹作霹雳车的人,更保护了霹雳车的技术秘密。

魏霸现在打造的霹雳车与原有的霹雳车有所区别。一方面是在细节上的精细化,魏霸通过各种计算,优化了霹雳车的结构,让霹雳车的射程更远,另一方面却是动力上的改变。如果说前者是量的变化,而后者则是质的变化。

霹雳车是很早就有的武器,在战国时就已经出现,那时候叫礮车,后来失传,曹艹在官渡之间时,根据古兵法的记载,重新将这种武器搬上战场,并且起了一个吓人的名字叫霹雳车,其实正式的称呼还叫礮车或者抛石机。这个武器一直使用到宋元,在火炮出现以前,这就是当之无愧的战场之王,攻城、守城的利器,和重弩一样称雄于沙场。

但是这件武器有一个重大的缺陷,那就是动力系统。从发明之曰起,一直到宋元以后退出战场,中国人的抛石机都是用人力牵拉进行发射,而不是用配重。人力牵拉,就需要很多的人,人多了,难免会用力不均,牵拉的次数多了,人也会累,所以每一次发射时的力量都有变化的。力量的变化,就会引起射程的变化,同时不同方向的用力不同,还会引起整体的偏转,射击角度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总之一句话,用人力牵拉的抛石机的射程很难稳定,准头也就欠奉。

而用配重代替人力牵拉就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是用力恒定,射程可以有保证,二是不会有侧向力,射击角度能控制在一个很少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抛石机的准确姓可以大大的提高。

这一点,在魏霸攻击建章宫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只要石弹的重量控制在一个范围内,石弹最后的落点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的误差。

在狙击枪没有发明之前,这样的准确姓已经称得上是极致,足以和巨弩相提并论。

这个改进作用很大,但做起来却不复杂,就和马镫一样,只要看一眼,基本上就能学了去。魏霸不可能保证永远不会被人知道,但是多保密一天,就会多一分优势。在这一点上,作为曾经受过现代工业熏陶的魏霸,有着其他人无法企求的敏感。即使是邓芝,最后也没能改变他的决定。

邓芝原本还有些不快,不过当他看到那些霹雳车超过魏军同类武器不止一倍的精准度,将魏军推到阵前的巢车无一例外的打得臂断屋烂,巢车里的箭手和瞭望手一个接一个像飞鸟投林般掉下来,他也大概猜到了魏霸这么做的原因,心里那里儿不快也就不翼而飞了。

纵使有这些霹雳车的帮忙,邓芝的压力依然不小,原因只有一个,司马懿的兵力优势太明显了。

虽然邓芝极力阻击,可是司马懿还是用近百架填壕车迅速的填平了护城河,在城前架起了一个宽约五十步的通道,魏军将士踩着通道,将一辆辆巢车、攻城车,一架架云梯推到了城墙下,对城门和城墙发动了不停息的进攻。司马懿在阵前列了三个五千人的方阵,每次上阵,都是五千人,在不足三百步的城墙前,分成几十个点同时进攻,平均每个攻点击都有近百人。前面有战士攀附城墙,后面有射手在巢车里进行定点打击,同时给城下的同伴提供城头上的消息,在护城河的外侧,还有一个五千人的弓箭手方阵不间断的射击进行掩护。攻势有条不紊,稳扎稳打,一旦战士们的体力有所下降,他就会换上五千人再战,不给邓芝一点喘息的机会。

如果不是在霹雳车迅速的清除那些巢车,不是有连弩车来抵消兵力不足的劣势,邓芝相信,在司马懿的攻势面前,自己撑不过三天。

说到底,这还是实力的差距,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不管你有什么奇计,只要对手不犯错,你就很难有什么机会反败为胜。

不过是半天的战斗,武关的城墙就重新被鲜血涂抹了一次,城墙下横七竖八的尸体、檑石滚木,被砸烂的云梯,如杂草丛生般的箭矢,都比上次胡遵攻击了一天还要多得多。

邓芝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他有些明白魏霸为什么不建议他死守武关了,司马懿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对手,仅凭他攻城前长达十天的准备,攻城开始后又不惜伤亡的狠厉,就可以猜想到他的能力。上次如果不是魏霸强烈建议诸葛亮增兵房陵,在司马懿这种近乎疯狂的近攻面前,孟达大概守不住房陵。

看到魏霸走上城墙,邓芝疲倦的摇了摇头,指着城外岿然不动的方阵,以及方阵后的指挥台。“子玉,此人是个劲敌。”

魏霸咧了咧嘴,心道这还用你说,这位可是能把诸葛丞相的北伐大计憋死腹中的狠角色,可以说是三国中期最杰出的军事家。只不过他运气不好,硬生生的被我推迟了发光的时间而已。

“将军有什么想法?”

“再守两天,多消耗一下他们的士气再看,我就不相信他能一直这么猛攻。”邓芝打量着魏霸,笑了起来:“刚才我看到魏军的水师了,数量少了不少,楼船也不见了,是不是得手了?”

魏霸微微一笑:“托皇帝陛下的洪福,幸不辱将军使命。”

邓芝大笑,拍着魏霸的肩膀,在城墙上慢慢的走着。“子玉啊,我相信你能打退他们,可是没想到你能这么快就得手。说起来,还是后生可畏啊。丞相那么器重你,当初我还有些不以为然,现在看来,还是丞相有识人之明,我望尘莫及啊。”

魏霸不动声色的点头附和道:“那当然,丞相是百年来难得一遇的奇才,岂是我等所能企及的。”

“你也不差,年轻人中,能像你这样有能力的,不多见。”邓芝仰起头,轻叹一声:“有丞相运筹帷幄,有你这样的年轻俊杰奔走效命,只要配合默契,光复汉室,又有何难?”

魏霸连连点头,不发一言。他清楚邓芝想说什么,只是他很不以为然。现在不是我不想和丞相配合,是丞相在我背后捅刀子,难道我就应该俯首听命,任予任求?你这些精诚团结的话应该去对丞相说,而不应该来教训我。

见魏霸这副表情,邓芝叹了一口气,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他转而指着城外的司马懿道:“子玉,你可有什么办法,挫败司马懿?”

魏霸摇摇头:“实力差距太大,而且此人又非常精明,不会给我们留多少机会。”

邓芝眉头一皱:“你又建议我弃城?”

魏霸笑笑:“这倒不会。将军既然要守,能守一天,便守一天。我正好也想把那艘楼船和几艘战船打捞上来,看看能不能修复。假如还可以用的话,也是件好事。”

邓芝对那些船不太关心,只要魏霸不让他现在就弃城,他就没意见。两人商量了一下,估量了一下城里储备的物资,算来算去,还是不太有把握。现在就看司马懿能保持这样的攻势多久,只要超过十天,城里的物资耗尽,人员伤亡就会急剧增大,破城的危险也就跟着猛增。

打仗,说到底还是拼的实力,像这样双方都很谨慎的情况下,要想以奇制胜,以少胜多,可能姓是非常小的。

这个想法,不仅魏霸、邓芝有,司马懿父子同样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