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嫁-第3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死法,当真是残忍。

可想到宁太妃做的那些事,又觉得她是活该,咎由自取。

该是自己的,自己应该去争去抢,可心太大了,想谋多皇位,就该想过会有什么样的后悔。

本是身份最尊贵的太妃,如今被从皇家玉蝶上划去封号,就连死后,也不得入土为安。

没人给她求情,太后也没有去看最后一眼,只摆手道,“烧了吧。”

只有三个字,之后宫里宫外,再没人提过宁太妃三个字。

不过,大家却知道,边关捷报频频,兴国公和宁太妃团聚的日子不远了。

半个月后,边关传来消息。

兴国公被俘了。

宁王护送他回京。

宁王早就得救了,只是被穿了琵琶骨,受了不少罪,不宜长途奔波。

而且,他形容消瘦,不忍吓着王妃和若瑶,就在边关调养了,正好还能帮皇上出谋划策。

如今身子大好,又护送兴国公会来,是双喜临门。

兴国公进京都的那一天,天气有些阴沉。

街上围了不少百姓,往囚车留丢臭鸡蛋,烂菜叶,还有丢石头的。

如果不是他和宁太妃心存异心,还把大锦朝的十万将士作为迎娶北晋威远大将军女儿的聘礼。

他不知道大锦有多少好儿郎,好丈夫是死在北晋人手里的吗?!

那些人,见不到北晋人,一腔愤恨,只能撒在兴国公身上了。

兴国公被束缚在囚车里,一言未吭。

倒不是他哑巴了,而是无话可说。

估计这会儿,他肯定后悔了。

他一心扶持安郡王,最后却被安郡王双手奉送给了大锦,只为换回邬三姑娘。

没错,邬三姑娘落到了皇上手里。

之前逸郡王猜到她逃离京都后,一面让暗卫假装挟持了她,一面就是派人去找她。

寻了好些天,最后才将她找到。

邬三姑娘也是倒霉,她在京都,无人敢惹,横着走都没事,可是出了京都,没有威远大将军府帮她撑腰,又有谁会给她面子,挨了鞭子不吭声的?

要不是暗卫及时赶到,她都要遭人欺凌。

暗卫要送她回京,她不愿意。

暗卫只好擅自做主,把她送到军营交给皇上处理了。

皇上倒是没为难她,逃婚不愿意嫁给安郡王,这性情刚烈,皇上很赞赏,只叫人看着她,别让她逃了。

后来被威远大将军知道了,兵临城下,要皇上交还他女儿。

皇上笑了笑道,“把邬三姑娘交给你可以,我大锦的十万兵马还有兴国公,劳烦威远大将军交还我大锦。”

双方僵持不下。

最后使臣谈判,最后拿兴国公交换邬三姑娘。

十万兵马是兴国公一辈子的心血,给安郡王做了聘礼,最后他还被拿来换他的新娘,这就是他一心扶持的孙儿。

原本,兴国公府多好,是太后娘家,风光无限。

只因他被宁太妃三言两语挑拨起了野心,一发不可收拾,走到如今,幡然悔悟,已经晚了。

是他葬送了兴国公府的前程,他是兴国公府的罪人。

兴国公进了宫,跪在太后跟前忏悔。

可惜,冷了,死了的心,又岂是几句我知道错了,我后悔了,能暖的起来的?

而且兴国公的话,不是道歉,是刀子捅在太后的心口上。

还妄想求得太后的原谅。

太后只宁愿她从来就没有这样的血亲。

太后高高在上,听着兴国公跪在地上哭诉后悔。

字字带泪。

太后看着他,问道,“说完了吗?”

兴国公听着这冰冷的,不带一丝温度的声音,他慌了,喊道,“太后……”

太后把眼睛闭上了,笑了,甚至有些释然道,“你的后悔我听见了,可陈家那些因为你一己之私而死的亡魂还不知道你后悔了,你去跟他们忏悔吧。”

说完,太后摆了摆手,侍卫就上前,把兴国公拖了下去。

这下,兴国公是真慌了。

他后悔了,他不想死。

可惜,没用的。

他犯的罪,依照大锦律法,要在五马分尸和千刀万剐中选一个。

这两个酷刑,还真难以抉择。

邢部把这难题交给兴国公自己选。

兴国公选了五马分尸。

邢部尚书想了想,这样遵照他的意思,有纵容之罪,遂改了千刀万剐。

清韵有些唏嘘,“安郡王当真是够狠,竟然拿兴国公来换一个不愿意嫁给他的姑娘。”

楚北环抱着她,笑道,“他自取灭亡不更好?”

一个能狠到连亲生祖父都能舍弃的人,谁又敢信任他?

第四百六十四章结怨

一场雪,下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就放晴了。

又过了几天,积雪消融,天暖和的像是春天到了。

虽然春天没到,却是有了两件大喜事。

第一件,自然是若瑶郡主要出嫁了,宁王回来了,长公主急着要把儿媳妇娶回家疼呢。

宁王舍不得女儿早早的就嫁了,打算在多留些日子,长公主死活没答应,最后竟然把皇姐的身份抬了出来,以大欺小,宁王败下阵来。

大喜日子定下了,在十天后。

得知这消息的当天,还有另外一件好消息,那就是沐清凌怀了身孕了。

来告诉清韵这个大好消息的是定国公府大少爷顾一川,经过这么久的治疗,他总算是彻底把轮椅给甩了。

他来一来是道谢,二来还是道谢。

谢清韵治好了他的腿疾,更谢清韵治好了沐清凌,让她能怀上他的子嗣。

得知这消息,清韵也是高兴不已。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沐清凌的身子就恢复了,可是就是没有好消息传来,老夫人着急呢,虽然定国公府是答应她三年之内不给沐清凌纳妾,再加上她现在的身份,沐清凌走在哪里,都是人们巴结讨好的对象,可是出了嫁的女人,生儿育女是一辈子的大事,怎么说呢,早早的生了,也是颗定心丸。

二夫人没少劝老夫人,怀孕生子这也是要靠缘分的,母子缘分到了,自然就怀上了。

如今,缘分是到了呢,老夫人总算是能放下心了。

看着顾明川,清韵道,“可惜了,我如今身子沉,不能去看大姐姐,大夫说胎儿可好?”

清韵不忌讳什么胎儿不满三个月,不宜出门的说法,但是其他人是很在意的,甚至有怀胎不满三月,都不向外吐露风声。

顾明川连忙回道,“好,太医检查了,说胎儿一切安好。”

初为人父,让他看起来愈发成熟稳重了,只是还有些拘束,想到当初清韵给他治病那股子剽悍劲,他说话总放不开。

同样是姐妹,清凌不论是容貌还是性格,都一直那么温温柔柔的,不像宸王妃,温柔之中带着坚硬,你软,她也软,你硬,她更硬。

顾明川坐了会儿,楚北就和他去书房说话了。

清韵去了小库房,给沐清凌挑贺礼,自打怀了身孕起,吃的补品就不知道有多少。

清韵觉得,要是真把这些吃下去,会补出毛病来的。

是以,有些补品,她拿来入了药,调制成药丸,放在铺子里卖。

还有不少,就留下了。

如今,一股脑的让青莺和喜鹊装起来,送去定国公府给沐清凌养胎。

青莺装着药材,一边替沐清凌高兴,一边又担忧,“那铺子怎么办,这些天,大姑奶奶画了不少首饰图,这一怀了身孕,应该就不会再画了吧?”

这还真是个问题,清韵有些头疼了。

铺子虽然也有专门负责画图的,但一整套的头饰,多是出自沐清凌的手。

画图挣钱,哪有腹中胎儿来的重要。

不过,她那大姐姐的性子,她是知道的,估计肯定还会继续画图,劳心伤神可不好。

清韵让秋荷去找顾明川,告诉他,等沐清凌把孩子生下来之前,不要她再画图纸了。

屋子里,清韵在绣小肚兜。

楚北打了帘子进屋来,见她摸着绣着祥云的肚兜,笑容闪着光芒,有些晃眼,还有些无可奈何。

他不止一次说过,不要她绣什么肚兜,府里有绣娘,宫里更是有一堆,要什么样式的小肚兜,吩咐一声就行了,就是不听,而且是绣了一件又一件,像是上瘾了。

用清韵的话来说,大冷的天,不许她出门,看书又看不进去,不找点事做做,坐在那里两眼望天,发呆吗?

楚北想了想,道,“你还可以给我做身衣裳。”

清韵当时就两眼瞪直了,这厮居然吃自己孩子的醋,敢情给肚子里孩子绣肚兜,没给他做不乐意呢。

清韵看着肚兜,嘴角闪过笑意道,“我现在只想绣肚兜,你要是不介意,我也可以给你绣一件。”

楚北的脸顿时黑如锅底。

他一个大男人,要什么肚兜,何况她自己都不穿。

青莺几个,死死地捂着嘴,忍着憋不住的笑意,一溜烟出去了。

刚走到珠帘处,就听清韵摸着肚子,道,“又踹我。”

楚北的怒气就消了,挨着清韵坐着,手摸着她肚子,道,“乖,别踹你娘。”

清韵听得一笑,赶紧把他的手拂开了,“每次只要你一开口,他踹的更厉害了。”

楚北就盯着清韵了,瞥了她肚子道,“你是说他想踢我?”

清韵微微耸肩,“我可没这么说。”

还没这么说,明摆着就是这意思。

楚北不信邪了,手摸在清韵的肚子上,没一会儿,就感到手摸到的地方有动静,仿佛要把他手给踹开一般。

清韵看着楚北,见他一张脸臭的,好像要教训儿子一般,忍不住想笑。

这还没出生呢,就要父子结怨了?

清韵摸着隆起的肚子,转了话题道,“你将大姐夫找去,聊什么了?”

楚北抬眸看了清韵一眼,他和定国公府大少爷能聊什么,不过是看她一直盯着顾明川看,心底有些不舒坦,寻个理由把人支开而已。

当然了,这话他是不会跟清韵说的,只道,“许久没有下棋了,正巧他来了,所以在书房下了一局棋。”

这话听的,真是叫人心疼,清韵拿了块糕点往楚北嘴里塞,笑道,“一天不落的上朝批阅奏折,感觉如何?”

糕点是甜的,楚北心里却是苦的,尤其还有个幸灾乐祸的,“越批阅奏折,我就越害怕父皇回京,到时候一丢手把朝政全加在我身上。”

一听这话,清韵眼睛一亮,“父皇快要凯旋而归了?”

楚北听后,斜了清韵一眼,“还早呢,少说还要半年时间,就看父皇想要打到何种程度了。”

这个程度就不好把握了。

是就此灭了北晋,还是打到北晋求饶,然后收兵归朝。

“能一举灭了北晋吗?”清韵问道。

楚北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有些难,就看老天爷站在哪一边了。”

第四百六十五章雪崩

宸王府的日子,随着清韵身子越来越沉,也越来越平静。

平静的日子,清韵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看奏折。

知道清韵无聊,楚北把奏折搬到内屋,一边看奏折,偶尔歇息的时候,就陪她说说话,有时候还会询问她。

清韵是贤惠的,看着小山高的奏折,楚北一坐就是许久,实在不忍心,就拿了奏折帮着看着。

起初只是帮着把奏折区分开,有时候一件事,好几个大臣会写奏折发表意见,比如弹劾哪位大臣,御史台能送七八分奏折来,夹在一堆奏折里,有时候看了别的,拿了一本,又是弹劾的。

清韵看两眼,就帮忙分开,如此一来,楚北看奏折,处理起来速度就快了许多。

区别奏折很快,清韵坐在一旁很无聊,就拿了奏折帮着看了。

她不是纯古代大家闺秀,这些朝堂大事,她也是能说上几句的,比如修建河提,挖渠引水,帮着出了不少的主意。

尤其是那年年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