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家农女-第2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之前寒初雪大发神威的事,对村民们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寒初雪也没多说什么,只是保持着脸上的浅笑,跟寒大爷爷打了声招呼后,便跟着两个哥哥回家去了,她跑到上棠村去的事,娘和大姐也是知道了的,只不过她们是妇道人家不好出面,所以才没跟着一块去,未免她们担心自然还是要赶紧回去报个平安为好。
    而大爷爷倒没跟着他们一块走,善天观主也留了下来,上棠村的事情如何了,还是需要跟村民们交代一下的。(未完待续。)

  ☆、第503章 育人之道

正如老余头所言,平安的瘸腿在他的妙手施救下,没几天便全好了,而寒平两家的婚事便也如期进行。
    寒永松一家子已经被逐,为了自保寒玉琴更是跟他们断了关系,所以她这亲事也只能是寒秀才夫妇出面了,不管怎么说,他们也是她的亲爷亲奶不是。
    因为时间仓促,而且寒秀才的家底也被寒永松几乎败光了,这嫁妆难免就寒碜,最后还是寒大爷爷看不过眼,代为出面,找了几家旁支宗亲,给寒玉琴凑了一份嫁妆,而后寒初雪姐妹和寒玉莲也借添妆的机会,送了几样首饰和布料,秀娘还给了她十两银子压箱底,总算让寒玉琴风光出嫁了。
    因为之前寒初雪出手震慑过,平家那边也不敢出什么夭蛾子,这门仓促决定下来的婚事,终是皆大欢喜的落下了帷幕。
    寒永松惹下的事,终是随着寒玉琴的出嫁而告一段落,不过由此引发的问题,寒初雪觉得还是不容忽视的。
    于是在寒玉琴出嫁的第二天,她便让大柱出面,请来了大爷爷、各姓族老和村长等人。
    经过上回的事,她在村子众人心中的地位早已不同,就是寒永柏一家子的地位也上升了许多,所以大柱一请,没谁会推托的,很快的,村中有名望的人都全坐在寒家大厅里了。
    只不过人是来了,但为什么要叫他们来,一群老人精心里还是挺迷糊的。
    作为亲近的大爷爷,寒大爷爷不可避免的被众人推了出来。
    “这个,二丫,秀娘、大柱你们唤咱们来是有啥事呀?”
    为什么把这些人叫来,其实寒家之前已经开过内部会议,大伙心里都明白的,不过因为涉及到的某些人,怎么说也算是长辈,秀娘他们倒是不好开口了,所以这发言权全交给了寒初雪。
    “大伯,是有些事想跟大家伙商量,不过咱一个妇道人家说不清楚,还是让雪儿跟大家伙说说吧。”
    若是以往,让他们这么一大群大老爷们听一个小女娃说话,不说旁人,大爷爷第一个就会拍案而起,但经过上回的事,现在可没谁敢在寒初雪跟前摆架子了,听说是这娃有话说,顿时个个都打起了精神,就怕万一惹这娃不高兴了,自己会被雷劈。
    瞧着一大群长辈,面对自家小妹正襟危坐的模样,大柱好不容易才忍下了笑意,等会小妹要说的可是正经事,可容不得自己打岔的。
    看到这群长辈的样子,寒初雪也是有些好笑,轻咳了一声,示意大家放松别紧张,她这才慢慢的道。
    “大爷爷、村长、各位爷爷、叔伯,我们会请各位来,确实有些事想跟各位商讨。”
    看这娃对长辈还是挺有礼貌的,众人也渐渐放松了下来,三叔公捋着自己的胡须笑道,“不知是何事?”
    寒初雪笑道,“是这样的,不久前发生的事,虽说是寒家的事,但一叶落而知秋,初雪却觉得这里面透露出来的问题,其实并不仅仅是寒家的事。”
    三叔公神色一肃,“此话怎讲?”
    难不成这娃还对之前的处置不满意?
    其他人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毕竟之前本已处置完了,但这娃事后却又跑到了上棠村,硬是把平老三给收拾了,而他们村子,可不也留下了寒秀才夫妇俩吗。
    明白这些人误会了,寒初雪也不想过多的解释,叹了口气道,“记得在今年的童生放榜后,罗家的三少爷因邱从丰的事说过,寒门子弟为了能出头,大多数只会一心念书,许多人家为了供出一个读书人更是当宝贝似的娇养着,养成眼高手低心志不坚的品性,如此稍有诱惑,大多数便会把持不住自己,更有甚者,家人就是望着他出头后能让一家飞黄腾达的,以致一朝得志便得意忘形,最终害人害己。”
    看着若有所思的众人,她继续道,“立扬这话虽有所偏颇,便不可违言,还是道出了部分真相,邻郡的邱从丰是一例,而我们村子里寒永松父子也是一例。为了让他们能在科举中有所建树,家人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别说下田种地,就是连水勺都没让他们拿过,活没干过,吃的是全家最好的,用的也是人家最好的,结果养出一些不知恩,自私自利的负义之人。”
    大厅一片缄默,在坐的除了秀娘几个,全都是老人精,哪会听不出寒初雪那句寒永松父子指的是谁呀。
    这可不光是寒永松跟寒玉祈,还包上了寒秀才,寒家上下三代的读书人呢。
    可是细细一想,邱从丰他们并不清楚,但寒家这三代读书人的情况,他们还是知道的,可不就跟永柏家的小闺女说的一个样吗,学了一肚子的学问,却没一个是好的。
    而其中寒大爷爷的感触又是最深的,自从寒秀才进学堂念书开始,自家从爹娘到自己儿子,从老到小就没一个吃过一口白米饭,过过一天舒服的日子。
    为了能让老三吃好点不至于没精力读书,为了让他能穿好点不至于在学堂被人看不起,爹娘昧着良心占旁支的便宜,结果弄得家族人心离散,嫡枝和旁枝差点老死不相往来。
    为了能让老三有足够的盘缠去考试,二弟不仅被退了亲事,更是被逼得卖身远走,最后落得连血脉都没留下一点便英年早逝。
    为了照顾好那弟媳,让老三能安心读书,自家媳妇劳累得早产不只伤了身子,更是连那最小的闺女都没能保住。
    结果呢,老三是考上秀才了,但是爹娘没了,二弟没了,他是儿孙满堂了,可是自己却只有两个儿子,老二还没能成亲,老大也只有两个儿子。
    可以说为了老三这个秀才,嫡枝另外两房人全搭进去了,可是到头来没得他一句谢谢,五亩免税田,他自己天天白米饭,却没给过自家一把白米,进乡塾当了先生,他自己几个娃全去了学堂,自家两个儿子却连学堂的门开在哪边都不知道。
    而最让寒大爷爷心寒的是,到头来,这害苦了两房人的三弟,居然还怨自己,原因就只因为自己不愿再帮他,而是让他自己下田种地。(未完待续。)

  ☆、第504章 改掉目标

农家子弟,哪个不是没锄头高就开始干农活的,而他居然为了这种理所当然的事而怨自己。
    不过种了几天的地,干了几天的农活,他居然就想到要卖孙女了,这哪是什么知书达礼的读书人,根本就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呀。
    想到此,寒大爷爷就恨不得把爹娘从地里挖出来,让他们把以前的念头全收回去,恨不得从来就没让三弟去过学堂。
    “二丫,你说这些是不是有啥想法?是不是想劝咱们不让村里的子弟去念书了,免得再养出像寒德寿那般的自私自利的人?”
    众人一听,都齐齐看向了寒初雪,其实村子里能供娃念书的人家并不多,如果不是寒永柏家捐了钱,现在村子里大多数的娃都是去不了学堂的,如果二丫真有了这想法,那村子里的娃还真没啥机会能念书了。
    虽说寒秀才家三代读书人的反面例子挺让人心凉的,但是若是能让家里的娃多识点字,众人心里还是愿意的,看向寒初雪的目光不免有些挣扎。
    没想到大爷爷会有此误会的寒初雪,一怔之后,失笑的摇摇头,“大爷爷,读书确实能使用明理,我们又如何会不愿意让村里的孩子去念书呢。”
    村长一听,松了口气,他家里的孙子现在可全在乡塾里呢。
    “那二丫你刚才那些话是啥意思呢?是想叫咱们别宠着那些读书的娃,其实咱们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呀,农忙的时候都是让他们下田帮忙的。”
    其他人亦纷纷点头附和,毕竟他们其实没寒家那般大的心志,只不过是想让娃儿多识点字,多项谋生的本事而已,自然不会娇养着那些娃儿,该干的活还是没少干的。
    寒初雪笑着点点头,“这我知道,也很赞同大伙的做法,但是初雪回来这半年也发现了,我们村子虽说都有口分田,但就那几亩田,其实大家伙的日子都不好过,朝庭律令如此,单凭一人或一家、一村之力,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是现在我们家既然有些能力了,多少还是想为村子里做些实事的,毕竟下棠村是寒家的根,只要大家伙都过好了,寒家才能更好,不是吗?”
    秀娘和大柱赞同点头,一干长辈听了,则是兴奋又意外,大爷爷和三叔公等人更是欣慰异常,毕竟提出这话的可是他们寒家的子孙。
    “二丫,你尽管把心中所想说出来,咱们这几把老骨头一定会全力帮你的。”
    “对,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得了众人支持的寒初雪更淡定了。
    “我和娘、哥哥他们的想法也是刚有个样子,至于如何完善还需靠各位叔伯长辈,之前我们一家子商量过了,不能因为一些反面例子就不让村里的孩子念书,不过既然看到了问题,那么日后也应尽量避免,所以我们想着,这乡塾的教导方式是不是能变一变。”
    村长一听,来了兴致,“你们想怎么变?”
    寒初雪朝他笑了笑,“我们的想法其实比较实际,虽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是科举之路说是千军万马亦不为过,真想靠科举走上仕途改换门庭,能做到的毕竟是少数人。”
    众长辈听得纷纷点头,不说别的,就是那寒秀才念了大半辈子的书可不也就只是个秀才吗,而那寒永松,有个秀才老爹打小教着,结果念了几十年书也就是个童生,这官自是人人想当,但像他们这样的庄户人家还真没几个人能当得上。
    “所以我跟娘他们商量了一下,既然如此,乡塾的教育目标何不改一改,不再以科举为目标,而是教学子各种谋生技能,除了教会他们识字之外,另外还可教他们算数、计账甚至于是习武、经商,如此各学子学成之后,就是不留在村子里种田,也可以到镇上甚至是去到县里郡里谋生,总比一辈子困在那几亩口分田上要来得好。”
    众长辈一听,全都眼睛一亮,这主意可真不错。
    正如二丫所说,那几亩口分田真的是养不饱人的,只不过也饿不死就是了,所以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村民们也就代代守着它过日子了,而但凡有点手艺和门路的人,其实都会出外谋生的。
    就像寒远方一直在县里做工,而他的田则是寒永远种着的,这样寒远方不用困在村子里,而寒永远家又能多一些口粮,让一家子过得更好,若是寒远方能存得一些钱,还可以回来买几亩地,如此一家子的日子就更滋润了。
    这其实是不少村民心里最为理想的生活方式了,之前墩子每年都会外出做工,其实打的也是这主意,想着自己能学到一门手艺,日后弟弟留在村子里照顾爹娘,自己留下口分田出外求生,如此两家人的日子便都可以松泛一些。
    所以现在听到寒初雪说的这主意,众长辈不由都心动了。
    村长既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