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负卿情-第3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的执念和爱,成全一个弱者看似尊荣富贵,实则如浮萍般飘摇不定无法自主的……一生。

    并不是可怜她。杨婉卉本就可恨,也没什么好可怜的,何况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们还是仇人,他从来没有对仇人心软怜悯的习惯。

    只是,心里突然很寂寞,想到那些不想分离却不得不分离的人,想到如今还远在师门无法归来的妻子,想到世间的爱而不得却不得不爱,便生出几分有所触动感同身受的惨淡和哀婉,忍不住就想成全她。

    或许也不是成全她,而是成全自己心里的那些柔软和执念。

    只是希望,今天我帮他人,来日如果我也遇到困难,和爱人失散无法相守,也有人能成全我的一番执念,将我送到她身边。

    心里有淡淡的忧伤,他收起浮云般四散的思绪,转头看向正等待他回复的儿子,微微一笑。

    自然他是不会给他任何回复的。

    不管是对是错,他都要自己去经历摸索,而不是他生硬地灌输给他。

    “既然你做了决定,就这么办吧!”

    闻人既明忐忑不安的心灵顿时安定下来,脸上的紧张感也消失,兴高采烈地拉着父亲的手和他数着自己最近做过的事,明亮的大眼睛紧盯着他的脸,不错过他脸上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等着他的回答。

    这是父子俩习惯的相处模式,多年来他们既是父子,也是师徒是朋友是兄弟,彼此亲近而熟悉。

    闻人岚峥揉揉他的头发,觉得那些深藏的担心悲苦都被怀里的孩子驱散,他不禁由衷感谢孩子在身边,不然他要如何熬过这一年比一年痛苦失望甚至了无生趣的漫漫时光?

    “父皇,母后为什么还不回来?”孩子的声音闷闷的,带着浓浓的鼻音,听得出他心里的委屈和思念。

    他默默抱紧他,觉得心里也似被狠狠地剜下一块。孩子未经雕琢的疑问,比成年人的诘问更有杀伤力。

    “她会回来的。她舍不得我们。”他答得低而坚定。

    他犹豫片刻,终于还是很小心地问出口。

    “既明,你想见她吗?”

    如果想去见她,他们回程时就去月下山庄找她。他就不信他们会舍得让孩子吃闭门羹。

    “不想。”出乎意料,闻人既明沉默很久后很轻但很坚决地答。

    嗯?这个答案让一向镇定的闻人岚峥都怔住了,他有些不可置信地低头看孩子脸上的表情。

    孩子却没有迎上他的目光,只低头玩着他的衣扣,把扣子放在嘴里咬,声音嘎嘣嘎嘣的清脆无比,似有仇恨。

    “父皇说过,母后舍不得我们,她不会不回来。”他慢吞吞道:“既然如此,她为什么不回来?”

    他沉默,心想这小子真是一天比一天不能小看。

    “她肯定没办法回来。”闻人既明双唇紧抿,眼神深邃难辨悲喜。

    那样的神情很熟悉,当年的兰倾旖,受到莫大伤害时也会这种神情来掩饰自己的内心。

    他心里一痛,不知道该怎么答。

    闻人既明也没指望他的答案。母亲离开他时他还太小,记不得太多,然而在模糊的关于母亲的记忆里,他也可以找出不少疑点。

    比如,母亲的寝殿里经常飘散着淡淡的药味。还比如,自从他被送到祖母身边,母亲每天都会以请安的名义去看他,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但在她离开前的至少一个月里,她没再去请安,而是让他自己去凤仪宫向她请安以见面。

    答案已在心里闪现,他因此害怕,不愿面对某些寒凉的结果,更不想面对那些有可能出现的……死别。

    不如不见,也免得经历人生里那些撕心裂肺生离死别。

    我也可以假想你在我所不知道的角落里活得好好的。

    闻人岚峥默然,不知道该怎么劝慰落寞的孩子。

    他们似乎有某种默契,都做出同样的决定。

    所以他从来不探听关于她的任何消息。

    所以她也从来不给他们任何消息。

    不管旁人怎么想,他们始终都坚持自己最初的想法,都仿佛对方已不在人世不闻不问。

    多少人说他们太冷静太无情,多少人说他们不爱,也不过一笑置之。

    不闻不问,就真的漠不关心?

    不过是一直关心一直深爱,而已。

    近乡情怯,近人情怯,爱到深处,不愿承受那样的痛,宁可远离。

    可怀里的孩子呢?

    他小小年纪,竟然也渐渐懂得人生中那些不得不做的无奈抉择,那个曾在夜里用被子蒙住脸颊偷偷哭泣喊着要母亲的孩子,就真的离开了。

    他在成长,每一次都能给他新发现,让他骄傲欣慰的同时又忍不住心疼难过。

    孩子一旦过早懂事,总会让成年人心疼。

    孩童的身影渐渐淡去,其中的无奈、酸楚、痛苦,他会不会又躲在被子里哭很久?

    “别怕!将来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不出闻人岚峥的意料,对杨婉卉的处置方式,引来很多人的反对。一帮文臣正气凛然地摆出各种理由,痛陈心迹,痛心疾首,只差说他们胡闹。

    面对群起如潮的反对,闻人既明有点懵,然而他并没有像以前那样下意识向父亲寻求能让他安心的答案,而是自己思考很久后尝试解决。

    孩子的想法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在他看来既然是一家人就该葬在一起,干嘛要单独把杨婉卉拎出来?

    双方僵持不下,闻人既明却没有让步。

    孩子虽稚嫩却不胆怯,天生的属于皇族的骄傲不允许他因威胁而让步——在他看来那乱七八糟的上书劝谏或软或硬的抗衡就是威胁。面对威胁他坚决不退缩,何况他没有做错!

    矛盾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那小孩子行事却已有父母的强硬之风,让不少欺负他年幼的人心里颤了颤,再看他的目光都有轻微的不同。

    事情在闻人既明的一力坚持下解决,后续处理虽然不是很到位,但有身边人的辅佐也没出纰漏。

    闻人既明这才敢悄悄地转头向父亲寻求答案,出乎他意料的,很少夸他的闻人岚峥这次毫不吝惜自己的夸赞,孩子的心也随之定下来,很快笑得见牙不见眼。

    闹过一场后,闻人既明对云国的掌控也轻松了三分,原本还打着小九九的大臣们知道这孩子不好惹后,某些不长眼的念头也收起来,纷乱的朝局渐渐平静。

    跌宕起伏的冬天过去,这一年有个曾经的强大国家就此消失,也有人登临绝顶威慑天下。

    有人离开,有人的征途才刚开始。

    次年二月,闻人岚峥父子俩回国归朝,除去派驻诸城大军,三十万大军在帝驾率领下得胜凯旋,抵达玉京之日,满城欢庆,黄土垫道,清水洒地,监国亲王和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郊迎,百姓堵满大街争相目睹常胜之师的风采,欢呼朝拜声直上九霄。

    未来,仍在无限延展。

 第二十三章 寿宴

    晏倾十年,十月初十。

    闻人岚峥三十岁寿辰。

    天下同庆,各国遣使相贺。

    玉京与各省都各建道场并诵经祝诵,匠人们在主街两侧饰以彩画绢布,搭建十里彩棚,镶嵌各式各样充满吉祥意味的点景,锣鼓喧天,烟花不谢,整个玉京城看起来富丽繁华,满眼都是锦绣风流。

    经过十年休养生息,如今的黎国早已非正延年间可比,四境升平,海晏河清,盛世气象蔚然展露,开支用度由国库支取操办。即使上头一再表示节俭,所有的财务开支也已不断缩减,最后仍然是个不小的数字。

    宗室王公、京内各衙门、各省封疆大吏等文武官员想着讨好皇室,纷纷意欲报效,却被闻人岚峥一旨斥回,碰到满鼻子灰。

    对于龙泉宫里坐拥天下的主人而言,生辰不过是个形式。普天同庆万人欢呼也只是别人的庆贺,而不是他的繁华。如果真让他选择,这万众欢腾的华丽庆典和灯火下一家人同桌共餐的普通饭菜,他更喜欢后者。

    然而命运没有给他选择的机会。红尘烟火中那些平凡却温馨的普通人的幸福,不存在于他的世界。

    脚下的世界喧嚣热闹,却传不进高旷空寂的龙泉宫,他看着那片繁华,心里只觉更加空荡荡的,心也悬在半空落不到实处。

    他身后,正装华服的孩子闷闷不乐地走来。

    经过表兄弟们一年的熏陶,闻人既明性格开朗跳跃不少,当然,也不着调不少。

    闻人岚峥对他沾染上的那些无伤大雅的“恶习”睁只眼闭只眼,由得他高兴,反正他就算捅破天也有自己收拾。

    “父皇,听说安国来的人是苏广韬。”

    经过他自己孜孜不倦的“不耻下问”,总算掏出一点关于母亲的事,导致他对顾家人深恶痛绝,如果搞个排行榜问尊贵的太子殿下最讨厌的姓氏是什么,那绝对是顾,没有第二个答案。

    磨刀霍霍的太子早等着拿几个顾家人开刀,可惜顾家人一直不在他面前出现,他很无奈,只好默默等待时机,本以为这次会是个好机会,没想到顾家人压根不来。

    他心里愤怒啊!

    “知道了。”闻人岚峥语气平淡。使节名单他早就看过,不可否认心里有点失望,但转念一想顾澹宁不来也好。虽然不在乎,但生辰上见血总不是什么好事。

    见他反应那么淡漠,闻人既明有点沮丧挫败,接着就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沉不住气?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他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父亲的不动声色?大概还要很久。

    他觉得很惭愧,对不起身边这么多顶尖人才不遗余力地教导培养,来时的气势汹汹也丢到一边,有点忐忑地偷偷瞄着父亲的表情,生怕被加功课。

    闻人岚峥瞥他一眼,脸上带出浅淡却真实的笑意。“你就这么点出息?”

    闻人既明顿时苦脸不敢答。

    “顾澹宁来有来的好处,不来也有不来的好处。”闻人岚峥很镇定,“我还想留着他等你母亲回来亲自报复,要算账以后多的是机会。”

    闻人既明若有所思,看看沉浸在浓浓的喜庆中的皇宫,点头道:“那咱们走吧!”

    正仪殿是黎国专用于举办大型宫宴的地点,也是黎国最显威仪气势的地点之一。

    鲜花着锦,红毯铺道。汉白玉石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数百阶如通天道。

    殿内,一字排开几案数十张,几案上美酒佳肴瓜果点心摆了满桌。

    气氛着实喜庆,来客心思却五花八门。

    前来祝贺的各国使臣都已入座,大臣及其家眷也按各自的位置坐好,宫女内侍忙碌穿梭其中给众人倒茶,瓜果酒水的香气交织在一起,不时有人和相隔较近的客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但也没什么人大声说话。

    太后来得最早,安安静静地坐在上头,姿态沉静端庄。中间的两张宝座仍旧空着,她也不着急,只默默观察底下的人群。

    参加这次盛宴的他国使臣都是选了又选极为慎重,表示出十足十的尊敬重视——如今黎国的实力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仁亲王夫妇、温九箫夫妇和闻人行云也已各自入席,正低声交谈着。

    各国使臣抬头看向最上方的两张华贵王座时,目光复杂,神色隐隐不安。

    那是黎国皇帝和太子的座位。

    黎国这位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