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3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二嫂,你想要的是什么?”

    蓝怡收回目光,坚定自信地看着小七,“顺从自己的心意活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小七被她的话震撼到,莫说一个弱女子,就是世间的男子,又有几个能如此的!但是,她就敢说出口,且是如此的自信,而且她做到了,起码现在看来是做到了。

    “所以你才如此努力去经营铺子?”

    蓝怡点头,“小七,我只想有些依靠罢了。”

    “那现在呢,你还是这样想么?”小七不由地问了出来。

    蓝怡不解问道,“现在和之前有什么不同么?”

    “以前你是独自撑家,带两个孩子过日子,现在你嫁给了周二哥,他不就是你的依靠么?”在小七看来,女子的依靠应该是男子才对,他家的那群姐妹都是如此的,所以她们才挖空心思地要为自己寻门好亲事,甚至为此不择手段。

    蓝怡笑了,“他是我的依靠,但不是我的全部。小七,虽这话有点狂傲,我虽身为女子,却不想以夫为天,我想和他共同撑起这个家,这样才是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真正夫妻。”

    小七心中震撼,带着血丝的桃花瞳灼灼的看着蓝怡自信微笑的侧脸,睡着她的目光,看到破云而出的一轮白日,抱紧手中的被子。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周二嫂,我晓得了,多谢你。”程小七挺直胸膛,大步走出堂屋。

    蓝怡随着他到东院,看到浅墨割草回来正在喂那只未被宰杀的梅花鹿,忍不住笑笑,“小七,最近浅墨迷恋上入山打猎了,你可莫跟着他学。”

    浅墨嘿嘿一笑,带着小七进屋安置。

    蓝怡默想着小七的事情,想等他歇息好再做打算。

    浅墨出来后垂手站在蓝怡面前,等她吩咐,蓝怡没多提小七的事情,转而问道,“刀大侠呢?”

    浅墨摇头,“刀大侠吃过早饭就出门了,没带弓箭,不晓得去了哪里。”

    没带弓箭就是没有入山打猎,想来也是,这样的阴雨天气,他也不会入山打猎的,“浅墨,小七在这边,辛苦你照看一二。”

    浅墨点头并不多问,蓝怡又道,“这院里的人越来越多了,你随我过来搬两袋米面,再拿些蔬菜。”

    “好嘞。”

    蓝怡看看厨房,又随口问道,“这几天还是刀大侠做饭么?”

    “也不全是,浅墨也会做的,刀大侠说今天晌午不回来吃,让我做饭呢。”浅墨有点郁闷,其实他不喜欢做饭,做得更没刀大侠好。

    这眼看着人原来越多,都是等吃的主儿啊!

    难得出太阳,蓝怡赶紧将晾在屋檐下的湿衣裳搬到阳光下晒着,最近的衣裳都是阴干后再用贾氏调配的香薰料点燃熏过,否则总有一股子霉味。晒好衣服,她步履匆匆地出门,山上的鸭子还未来得及喂呢,以前倒不觉得,现在贾氏不在家,喂养这些活物总要费去她不少功夫,不过蓝怡并不觉得麻烦。

    这样喂养鸡鸭,放羊牧马地忙碌着,其实很不错呢。(未完待续。)

第四二二章 放着我来

    天空放晴,村里人都走出家门忙碌起来。蓝怡跟熟识的人打着招呼,到牡丹园下的池塘边喂鸭子。

    待到了鸭栏边上,才发现鸭子已经被喂过了,想来是赵尚景的妻子齐氏帮着喂的,便抬步迈上山坡的石阶,想去赵尚景那边看看。

    如今山坡上的牡丹已经收拾妥当,再过几日无事的话,也该给他们一家子结算这个月的工钱让他们回家过年了。这样算来,其实赵尚景他们在山坡做工的世间并不算长,每年开春大地解冻时过来,九月下旬收拾东西归家,一家人热热乎乎地在家度过整个冬天。比起在夏家全年照顾各色花草时要长很多。

    且随着牡丹园子扩大,蓝怡他们给他的工钱也提升了,村里人种牡丹也会请赵尚景过去做些指导,或是请他到家吃饭,或是送些东西表示谢意。都说认为一口气佛为一炷香,赵尚景一家在这里并没有因为外地人受到欺负,反而被大多数村里人家尊敬着,这让他们满足和感恩,做事自然勤奋。

    “二嫂。”还未到赵尚景家,却碰上刀无锋不知从何处出来。

    蓝怡有些奇怪的左右看看,“无锋,你这是从哪里来啊?”

    刀无锋一笑,“在家闷着无事,四处瞧瞧。”

    蓝怡才不信他的话,这人天天恨不得宅在家里不出门,这样下雨的天气他反倒闷不住了?

    “那你瞧着,我先走了。”

    刀无锋点头。状似无意问道,“二嫂可是要去客栈?”

    蓝怡摇头,“不是。去赵叔那里,谢谢赵婶帮我喂鸭子。”

    闻言,刀无锋笑了,“二嫂不必去了,鸭子是我喂的。贾婶子不在家,二嫂你两头跑着着实不便,她回来之前。山坡的鸭子我来喂吧。”

    蓝怡心中一动,笑着点头谢过他,转身回家。其实出赵尚景那里。除了找齐氏,还打算向赵尚景询问一下夏家特别是夏家三房的情况。

    不过现在,为了让他安心,还是回家吧。询问夏家的情况。问赵尚景不如过两天商记议事后问六子,他对夏家的情况比赵尚景熟悉得多。

    蓝怡便到杨氏那里接文轩,文轩正和飞雨、飞南在院子里用树杈挖泥洞,玩得不亦乐乎。

    文轩见娘亲来,摇晃着小树杈喊道,“娘,你快看轩儿挖得,可深了呢。”

    “是吧。”蓝怡走过去,看看小坑。又看看三个小家伙满手满脚的泥,“你们别挖好了自己掉进去就成。”

    已经五岁的飞雨颇有大哥派头地对蓝怡说,“二伯娘放心吧,有我看着,他们俩掉不下去!”

    蓝怡笑着鼓励道,“嗯,飞雨真棒,不止洞挖的最深,还能照看两个弟弟了。”

    小孩子最喜欢被认可,周飞雨笑成眯眯眼,接着卖力挖洞。

    赵氏抱着被褥出来晾晒,见到蓝怡进来腼腆笑笑,“二嫂,来接轩儿吧。”

    蓝怡点头,“爷爷和二伯他们不在家?”

    “嗯。”赵氏低低应了一声,便开始晾晒怀里的被褥。

    因是炕上用的东西,蓝怡也不好伸手帮忙,在旁边看着晾在架子上被尿出一圈圈地图的两个小褥子,笑问,“飞南夜里又尿炕了?”

    “嗯,这两天雨水大,他也跟着凑热闹,夜里尿了两块褥子。”赵氏边说,边用手慢认真摆弄两块小褥子,摆弄了四五次,才把两块小褥子对齐。

    蓝怡深吸一口气,她自认不是急脾气,但看着赵氏这样慢吞吞的动作也有些难受。她转头看旁边还穿着开裆裤的飞南,想着他也马上三周岁了,按说该给他穿合裆裤,否了到了冬天容易受凉,文轩像他这样大的时候,已穿上合裆裤了,这孩子自小就懂事,蓝怡没怎么为他大小便发愁过。

    杨氏抱着一大木盆的脏衣服从厢房出来,笑道,“二嫂,你有事且忙去吧,让轩儿在这玩就成。”

    “也没什么事。”

    蓝怡刚想叫文轩一起回家,却看到杨氏放下木盆,给她使眼色,“二嫂,我屋里有块料子,你帮我看看做点啥合适。”

    蓝怡便跟着杨氏进了厢房,一条土炕占了半边,另外半边摆放着两个高柜和一个躺柜,屋子正中是一张小四方桌和几把凳子,炕上也摆了炕桌,这些东西将本就不宽敞的厢房摆的满满当当,好在杨氏收拾的整齐,并不显得杂乱。

    “四弟妹,花枝呢?”见屋里没有杨氏三岁的女儿,蓝怡问道。

    “跟着她奶奶串门子去了,二嫂快坐。”

    周家这一辈的几个男娃女娃也是按岁数排了序的。大姐儿和二姐儿老大周卫文家的花朵和花芽,赵氏的女儿花雪是三姐儿,花絮是四姐儿。男娃老大便是周卫文家的飞云,老|二是他的胞弟飞霄,老三是杨氏的儿子飞雨,老四是赵氏的儿子飞南,平日里几个孩子也是按着排序相互称呼兄弟姐妹的。蓝怡带着两个孩子改嫁过来,改嫁的妇人带过来的孩子就算改了姓也是无法入夫家族谱的,所以宇儿和文轩并没有被加入到排序之中。

    杨氏不好意思地搓搓说,“二嫂,屋里没热乎水,我就不给你倒了啊。”

    蓝怡一笑坐在桌边,“四弟妹,又不是外人,不讲究这些虚的。”

    关上门,杨氏坐到蓝怡对面,小声问道,“二嫂,这几天忙着,有件事我一直想给你提个醒,也没抽出功夫。郑寡妇事儿发那天,你带着孩子看热闹去了?”

    蓝怡微微摇头,“不是去看热闹,是到南边的林子里采木耳蘑菇,恰好赶上了,四弟妹,是不是谁说了什么?”

    杨氏目光往下压了压,冷笑一声,“四婶重阳节前来给爷爷送冬衣,在院子里说的,还绘声绘色地说郑寡妇要让你给她作证,为此你和郑寡妇还吵了几句,四婶儿在那儿帮你圆场你还不领情。之后就说你就是年纪小不懂事什么的。她还提高了嗓门,摆明了是说给屋里的爷爷听的。”

    蓝怡想起那天周老爷子待自己的态度,有几分明白了,“难怪我和你二哥来送重阳糕时,爷爷的脸色不好看。”

    “这还没完呢,”杨氏接着爆料,“五弟和五弟妹不是在你和二哥后头来送重阳糕么,看到你们送过来的螃蟹和鹿肉,回去不知跟家里头说了啥,四婶儿又跑过来挑你的理儿了,说你只给他们送过去了一块凉糕一小壶酒,还摆谱教训了七弟一顿,把四叔气得一夜没睡着觉。依我看啊,不是四叔没睡着,是她自己才对……”(未完待续。)

第四二三章 奇葩理由

    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一样米养百样人,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得有几只。蓝怡在杨氏屋内,听完她的话,对张氏有些无语。

    “四弟妹,多亏你告诉我这些,否则我都不晓得还有这么多事儿呢!”蓝怡先感激杨氏的好心相告。

    杨氏眉开眼笑,“也都不是啥有用的大事儿,就是给二嫂提个醒儿,免得你糊里糊涂地吃了闷亏。不过以二嫂的性子,想来四婶儿也就敢背地里说道几句。”

    蓝怡苦笑,“瞧四弟妹说的,我哪里有什么性子!”

    杨氏捂嘴笑了。蓝怡虽是他们妯娌五个中进门最晚,年纪也最小的一个,但也是最厉害的一个。这种厉害不是一般媳妇的那种撒泼打诨,声高没理儿搅三分,相反的,她知书达理,讲起道理来头头是道,若是遇上不讲道理的,她也敢大耳刮子扇过去。

    看着她那你别多说,咱都明白的眼神,蓝怡便没有侨情下去,接着问道,“我出门少,与四婶儿没打过几次交道,她待旁人也是这样么,还是只针对我?”

    “怎么说呢,四婶儿性子本就好事儿要强,爱占点小便宜。二嫂嫁进来后,你和二哥的日子是咱们这几家里过得最好的,偏她又从你这里捞不到什么好处,难免的眼气。”杨氏又转眼想了想,“还有一点,就是四婶儿把七弟当眼珠子疼着,二嫂说了七弟就等于戳了她的眼珠子。”

    蓝怡点头,“这点我也想到了。为何七弟独自在家读书。不去县里的县学呢?”在大周学制中,各村的义学乃属蒙学,收八岁以上的孩子入学读书。孩子们在义学中读四五年,读的好的、家里条件过得去的,会被家里人送到县学或州学接着读书。县学除了蒙学外,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