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4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里正也埋怨地看着周老爷子,笑呵呵地哄了几句文轩,才对他说道,“您这些日子是越来越活回去了!周家虽然是辈分最高、年纪最长的任族长,但这也不是定死的!”

    周老爷子一怔,没想到赵里正会说这么重的话。

    周满屯因为孙子周吉庆的事,对周老爷子很是不满,见周老子成了众矢之地,便趁机起哄道,“就是,我看正根哥比你合适多了,咱们干脆开堂让大伙选,换人得了!”

    不喜言语的周正根见话题扯到自己身上,皱皱眉,沉声道,“咱们老周家的事儿,下来再说,别在这儿耽误大伙的功夫。”

    蓝怡也道,“三爷爷说的对,为阳叔,是蓝怡的不是,耽误大伙儿的功夫了,您接着说。”

    说完,便请王二叔落坐,自己也坐下,没理在一旁立着发呆的周老爷子,众人也是刻意忽略了他,追问里正还有啥事。

    赵里正言归正传,“好生安置灾民,不只是朝廷的事,跟咱们大伙儿也有关系,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人有事大伙帮,这个理儿,咱们就不多说了。下面跟大伙说一下知县大人的安排。咱们遇到灾年,别想趁机赚多少银子,能平安度过这个坎儿,就是万幸,保证自己能吃饱穿暖后,有余力就该帮着灾民度过生死关。各村要尽最大的力,接收灾民,能接多少接多少,接一个灾民,只要是六岁以上的,县里每月给八斤面!”

    按着正常来算,一个成年人日食两餐,需食米一升,月便是三十升,约莫是四十斤,每月八斤,的确不算多。但是,八斤面,再加上汤水野菜,足够维持一个人不至饥饿而死。

    周老抠眼珠子一转,大声问道,“对,县太爷说的对,能尽多大力就尽多大力!可咱们接了这些灾民,也不能就这么白养活着他们吧?”

    赵里正点头,“不错,灾民若是想在各村暂时住下的,只要不是老弱病残,须得凭力劳作,换取这八斤粮,各村要在衙门给粮的基础上,再给这些干活的灾民加些粮食,至于加多少,两方同意就成。”

    “加啥,他们现在能有个地儿住,有顿热乎饭吃,就该谢天谢地了!”周老抠又开始盘算起来,“里正,咱们村里能接收多少灾民啊,这个数可不好定下来。”

    “这也是跟大伙儿商量的事儿了,咱们村,可是不一般的,是连圣上和知州大人那都挂了名,还被免了十年租粮的大村!这件事儿,咱们还得走在别的村前头,给他们当个表率,让他们知道,啥才是仁义之村!”赵里正先鼓动了一番,又说道,“但是,这事儿也不能勉强,所以要问问各家能用得着人不,首先,咱们以村里的名义,接收三十个,替村里打扫街道,巡逻。卫极媳妇儿,你那块儿用人多,你看能不能接下几个?”

    这就是今天赵里正叫蓝怡来的目的,在北沟村用人最多的,就是蓝怡的客栈,若是她能接下来,对其他村民也是个带动作用,以他对蓝怡的了解,她定是能接多少便接多少的。

    村里人的目光,都落在蓝怡身上,周老爷子的脸觉得火辣辣地疼。蓝怡笑着点头,“可以。不过,我有两点须得先问明白。第一点,这些人咱们都是不知根知底的,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若是留了下来他们偷奸耍滑,甚至偷东西搞破坏,该当如何?第二点,留下来这些人,住处怎么安排?”

    “就是,这可都是大事儿!”周老抠对蓝怡挑起大拇指,她问的,正好是自己想问的,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赵里正解释道,“刘大人说了,村里接收下来的人,要扣下他们的户籍,签字画押,若是干了坏事被抓住,主家可以禀告衙门,衙门把人赶出黄县!但是,若主家肆意苛待灾民,被查知了,一并严惩!至于第二件,咱们村的空着的老宅子、空地儿还有些,能让他们住进去的就住进去,实在住不开了,就搭窝棚住在晒麦场上,现在天热,俩仨月该能成。”

    蓝怡点头,开口道,“现在客栈里用的大都是咱们村里的人,若要接收灾民干活,这段日子怕是大伙就得歇歇了,具体能接收多少灾民得再具体看。至于牡丹园里,二叔,您老看?”

    夏婉那二十亩的牡丹园现在由王二叔一并管着,用人都是他来安排,都是村里人。

    抱着文轩的王二叔接话道,“跟客栈一样吧,留下几个老把式,剩下的人先回去忙些别的。”

    周老抠也开口道,“我的肉铺也接俩!”

    众人笑了,牛文田也道,“那咱的杂货铺,也接俩!”

    胖子也喊道,“我的菜园子也要一个,帮我拔草看园子。”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赵里正心理踏实下来,他跟刘大人保证北沟村要接下一百五十个灾民,这目标定能达成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七二三章 不可限量

    一番商量后,村里一致同意蓝怡的说法,把村里人用人的要求列清楚,整理在一张大纸上,贴在村部门口,由赵里正跟村里的灾民讲清楚。

    蓝怡和王二叔一起去了客栈,叫李应和如花算一算能接下多少人。

    “喂马的,打杂的,洗碗的,洗被罩的这些不需多少经验的活全算上,客栈能收下十个。东家,厨房里还有店里的伙计不能换,否则出事了咱们的招牌就砸了。”李应回道。

    蓝怡也知理应如此,想了想又加几个,“再多雇上四个,帮着喂养山坡的鸭子,干些农活。至于要哪些人,如花,由你来把关。”

    如花点头,村里来的灾民情况她摸得差不多,这并非难事。

    王二叔与蓝怡商量道,“咱们这里空出来的人,总在家闲着也不成,去城里现在也没啥活干。你看这样成不,咱们村里有水,能种田,现在菜也贵,让大伙多种菜,就种菠菜,芹菜,韭菜,还有萝卜白菜这些好管的,能自己卖的就自己卖,卖不出去的咱们收上来帮着卖,咱们有这样的路子么?”

    蓝怡略一思索,点头道,“这是个好办法,路子我来找,先不论菜价,您只管跟大伙说,有多少都能卖出去。”

    王二叔安心笑了,“你身子重了,跑腿传话的事让你二弟三弟去。周老头那儿你别跟他动气,冷着他就是,其他的交给二叔来办!”

    蓝怡皱起眉头,“您别出头,这事我来做,您老手边的事情不少了,城里的宅子还得收拾呢。”

    王二叔拍板,买了刘氏看中的那处三进的宅子。一家子为了这件事高兴了好久,进城收拾布置宅院,村里人知道王家在城里头买了院子,都想去看。王二叔干脆请大伙去新院里摆桌吃了一顿,村里人对王家气派的大院子赞不绝口,王二叔也终于又有了笑容,不再因不能在村里盖新房而成天黑着脸。

    王二叔笑着,一一数道,“宅子收拾差不多了。山坡的牡丹,村里和在周家村那二十亩地,再加上要安排大伙种菜,倒也是不少,过两天该收牡丹籽了,这次你在家呆着,我安排人一并收了送去油坊就成。”

    可不是么,山坡的牡丹籽,又该收了。蓝怡慢慢在园子里走着,伸手指摸着发黑的牡丹荚,今年天气不好,牡丹荚比去年少,也没去年的个大,但能收这些已是不错了。

    如花扶着蓝怡慢慢往下走,笑道,“夫人,我今年也凑热闹,帮着大伙收牡丹,可好?”

    蓝怡看了她一眼,“觉得管客栈无趣了?”

    这些日子,因为神龙出水的缘故,县城里来北沟村避暑饮神龙水的人颇多,所以客栈又忙了起来,蓝怡便又让如花过来帮忙。如花捂嘴娇笑,风姿万千地看着满山的牡丹,引得亭中几个作画的学子神魂出窍,掉了笔,“有趣,十分有趣。如花现在颇能体会夫人种田为乐的感受,咱们家里田中活少,且都是些拔草捉虫的杂活,难得赶上收货,如花想体会一把。”

    蓝怡笑了,“好,体会半日,便去城里和水秀轮流盯着程自牧,我才他这几日就要有行动了。”

    “好!”如花笑扶着蓝怡下山,看着前方与文轩手拉手走着的于燕,暗叹自己小几岁便好了。

    宇儿放学回来,走到娘亲面前,闷闷地低着头。蓝怡放下做了一半的小衣裳,拉住他的手问道,“这是怎么了,可是身子不舒服?”

    宇儿摇头,坐在蓝怡身旁,用头枕着她的腿,低声道,“村里有灾民在老槐树下,卖孩子。”

    蓝怡皱皱眉,忽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县里给灾民们放粮的标准是六岁以上的,六岁以下的孩子无粮可领,便成了累赘吧,尤其是那些不能传宗接代的女儿。蓝怡知道宇儿想起了往事,摸着他的头,无声安慰着。

    不知何时,雷晋走了过来,叹息一声,前年中部几州受灾严重,饥饿的灾民吃光了一切能吃的东西,便没了人性,易子而食,相比起来,这里的灾民便幸运多了,“四妹,宇儿,孩子跟着如此狠心的父母,还不如被卖掉的好。若碰上一个心善的人家,或许能安稳度日。”

    蓝怡点点头,“三哥,救济灾民本是朝廷之责,为何还要分六岁以上或以下呢?一月八斤粮,对朝廷来说应不算多吧?”

    宇儿也抬起头,看着三舅舅,等他回答。雷晋冷笑一声,“六岁以下的孩子,大多还未入籍,无一人口粮道也算合理。不过按惯例,有民受灾不能自存者,日给钱应不少于二十。这次几州受难,国库充盈,各州也上了报灾的折子进京,免租粮下批赈灾银两,应是同时的。按此时黄县的物价算,六百文买带糠皮的糙米,也该有四五十斤。现在下来的只有八斤,所差出的这些,自然是被地方官吏贪了!”

    蓝怡听了气愤,“此事不能上告么,若查出来,他们定是掉脑袋的死罪。”

    “这笔钱定不是一个人贪了去,层层剥皮,官官相护,谁去告,又该告谁?如今每个灾民还能有八斤粮,他们还不算人心丧尽,给灾民留了一条活路!”雷晋深谙官场黑暗,“登州知州应没有这样的仁慈之心,若为兄所料不错,这八斤粮,应是刘过更‘死皮赖脸’求来的。论理,黄县灾浅无流民,他完全可以命人把灾民赶出黄县,但他却肯尽全县之力收容灾民,还能想出这样不失稳妥的法子,已是大善了。”

    蓝怡垂眸,官场的黑暗,从古至今,并无更改,一心为民的清官,难做,难得,“三哥,这样的好官,多一些才好。”

    雷晋点头,安慰蓝怡道,“圣上励精图治,修国法,纳良才,已初见成效,再过几十年,朝廷上下必将是另一番风貌,向刘过更这样的官,会越来越多的。”

    刘过更比很多宁折不弯不知变通的“清官”多了几分圆滑,做事不拘一格,却往往能收得奇效,此人,是个人才,若得贵人相助,将来不可限量。若非他有此能,雷晋也不会暗中用了些手段,提了他做黄县知县。

    蓝怡微笑表示明了,“嗯,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说完,她低头看一脸认真的宇儿,轻声问道,“舅舅的话,可听明白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