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一战胜国-第4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股票一出手,马上就被投资者们吃下了。

因为当天银行还未断掉贷款,资金链不是问题。

华东集团持续抛售了近一个星期的股票,股市股价未出现多大的波动。

华东集团当初在股市里投入了不少钱,此时完全收了回来,平均下来,当初投入的钱,获得了700的收益,只是短短的五年时间而已。而投入股市的钱,又是从银行借的。

华东集团是股市最大的庄家。

庄家拥有信息优势,特别是到了华东集团这样的级别,玩股票闭着眼睛都不会输钱。

资金开始抽逃了,而银行又开始大量放出两年的短期贷款,以补充股市资金。

大庄家开始抽逃资金,自然会有一些影响的,银行贷款,只是为了鼓动更多人把钱投入股市。

宰杀之前,越肥越好。

华东集团连续抽逃了五天,基本上把纯粹投机性的股票全卖了。

接着,华东银行开始卖一些无关紧要的股票,这些股票主要是以银行融资方式获得,或者是用设备换到的。

这些股票有些是长期持有的,但又不是太重要的,反正现在卖出去,等故事崩盘到一定程度了,又能低价买回来,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有人捡漏。

毕竟股市冷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人出来抄底捡漏了,抄底失败也没什么太大的损失,反正那些被捡漏的股票未来肯定能够上涨。

所以为了防止损失,那些重要的长期持有的股票,并为出售,出售的都是一些可以长期持有,但并不是很重要的股票。

一连七天之后,华东集团的那些银行集体收缩了放贷数量,当天前去申请贷款的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大多都没有拿到贷款,拿到贷款的只有一部分。

资金链顿时出了问题

很多企业还贷款,还是去担保公司借的钱。

结果从担保公司那里拿了钱还到银行,银行却不出钱了,这些公司直接没钱还给担保公司。

担保公司也就是私人集资,这种集资利率较高。

这些担保公司的最大客户就是那些公司,那些公司一般只借几天的钱来应付一下银行,让自己的公司不倒闭。

银行不出钱,顿时坑死了一大片。

担保公司顿时大量亏损,很多担保公司甚至直接倒闭,至于那些把钱放到担保公司的个人,显然是拿不到钱了。

担保公司都破产了,还问谁要去?

官方虽然承认担保公司的地位,但却没有规定担保公司倒闭后钱问谁要。

除了没收担保公司的一切财产,把担保公司的老板家产都查抄掉,然后把这些财产变现为资金,再还给个人。

有多少就给多少,平均的给,至于亏掉的钱,还是那句话,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当天,杭州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大部分开始下跌,但跌幅不是太大,然而到了第二天,跌幅更大了。

第三天,许多股票都跌停了。

第四天……政府终于出来救市了,在一番姿态表演之后,官方宣告救市失败。

第五天,一路跌停。

随着股市的狂跌,以及银行紧缩政策的施行,大量企业破产,仅仅五天时间,就破产了三千多家大小不等的企业。

银行是最忙碌的,到处接收破产公司的资产。

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企业,因为企业贷款,政府是严格把关的,不是谁都贷。

就如同企业贷款的抵押问题,必须拿有用的资产抵押,像什么汽车是抵押不了的,就算是再贵的汽车都是没用的。

银行根本就不承认这些东西的价值,只有用土地、工厂等不动产来抵押,银行才会干脆的放款。

同时银行在贷款时,对企业本身核查力度很大。

因此能够申请企业贷款的,大部分都是真材实料的公司,不是那种骗钱的。后世不少人搞骗钱的空壳公司,先注册个七八个公司,然后去贷款,贷款下来跑去买豪车、手表,然后把车抵押再贷款,七八个公司都贷款之后,钱就不断的转来转去的,没钱了就去找担保公司借高利贷。

此时中华帝国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这种现象,但不是太多,审核力度这么大,不可能出现太多。

至于出现了,也无关紧要了。

经济崩溃一来,银行紧缩政策一搞,股市开始崩盘,上市企业拿不到资金,顿时也出现了破产。

而那些投资者,则被套牢了。

人们疯狂的将股票甩出。

不少人也开始跳楼。

这些跳楼者,一般都是借钱炒股的。

如果是用自己手上的钱去炒股,绝对不会弄到要去跳楼的地步。

用自己的钱买股票的话,去银行申请个人贷款,最多也就申请个一千元的贷款下来,这大概是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半的收入。

只是欠下这些钱,还是欠银行的,银行不可能催得那么紧,一般是搞不出人命的。

只有那些借了钱买股票的投资者,才会跳楼。

对于这些跳楼者,帝国政府出动了不少警力去劝阻。

经济阵痛是必然需要承受的,这些人只能说是看不太清楚,最惨的就是群人,不过把他们逼得走投无路,这也并非是帝国的本意。

这些人借钱一般都是从担保公司借的,因此经济一崩溃,担保公司几乎是全线阵亡。

很多人之前是从银行贷款,然后把这些钱放到担保公司去吃利息,结果担保公司一死,这些人的钱莫名其妙的也就没有了,还欠银行一笔个人贷款。

就担保公司的问题,中华帝国这时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将各担保公司的所有财产一律接受。

就那些担保公司贷出去的钱,帝国采取了一种不催收的态度,这让很多想跳楼的投资者打消了心思。

面对那些负债累累的投资者,中华帝国出台了《个人破产法案》,欠债到一定程度的个人,可以根据该法案申请破产。

个人破产和企业破产有区别,企业破产了把资产一收,企业老板不用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是有诈骗行为。

个人破产,则是在投资失败后能够适用的法案,如果钱被用来挥霍享受掉了,那就不能按照该法案申请个人破产。

但个人破产之后,还是还钱。

例如欠下了一万元,破产之后可以减免到个人贷款的额度,也就是一千元的地步。

也就是说,还钱还是要还的,但帝国不会让这些投资失败的个人投资者还一辈子的钱,那些实在还不起的,不切实际的金额全部砍掉,只保留能够还得起的限度,这样也就靠谱一些。

如果按照经济繁荣时期的收入,普通家庭一年半就能够赚到一千元,那么节衣缩食之下,最多三四年就能够把钱还掉。

至于个人投资的钱是如何获得,那么帝国不管。

不仅是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连借钱都得谨慎。

个人破产法案,对银行来说并无损失。银行也不指望这些被逼到要跳楼的投资者还钱,而这些投资者跳楼之后,银行还是照样收钱,因为投资者借来的钱是从私人手上借的,其他借钱的人收不到,又欠着银行的钱,这些私人也得还银行的钱,至于别人欠你钱,银行不管。

经济泡沫的破碎,等于是中华帝国征收的一次前所未有的重税。

很多民众,整个家庭欠下银行半年至一年半不等的个人收入,等于说他们未来必须为帝国免费工作这么长的时间。

《个人破产法案》出台后,跳楼的投资者顿时减少了大部分,这个法案就如同是一根救命稻草。

夏钧主持推出的《个人破产法案》,是给那些损失最惨重的群体提供一个保护,一个最基本的保护。

资本吃人不吐骨头,从这种将人逼到跳楼的现象中可以充分的体现。这个法案,则保障了个这些群体不用永远背负债务,可以将损失分摊到其他人身上去。

对于这个法案,帝国内部有些争论。

一部分借出了钱的民众反对这一法案,但却不得无奈接受事实。

正如媒体所说的那样:“这些人永远不可能还清债务,如果不立法的话,那些投资者必然会走投无路之下轻生,那样同样也拿不到钱。立法与不立法,本质上借钱的人都是拿不到钱的,既然是这样,何苦将人逼死?”

……

中华帝国的经济泡沫崩溃之后,中华帝国立即启动了失业救助法案,随着大量的工厂破产倒闭,银行接受了不少企业。

并非是企业欠下了银行钱银行才能接收企业,当经济崩溃之后,很多企业都发不起工资了,而又有很多商品积压卖不出去,卖工厂也没人要,这时候只能申请破产了。

申请了破产之后,则是华东银行出面接收企业资产,然后将工人的工资发出,接着华东银行将库存的积压商品记录封存。

银行紧缩政策,是泡沫经济破碎的主要原因。

但不紧缩也没办法,泡沫经济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要养肯定要宰的,否则将没有任何前进的动力。

同时随着经济崩溃后,经济萧条的不断加深,不动产的价格不断下降,华东银行已经开始逐步以十分低廉的价格收购不动产。

为什么会造成垄断?

就是因为这样才造成了垄断。

华东银行的时间很紧,只有两年到三年时间。

因为这次经济萧条定下的期限就是两年到三年之间,两年后中华帝国将会在那段时间出台恢复经济的政策。

而在此期间,中华帝国中央面临着一个很严峻的政治表演考验。

要有一个替死鬼。

美国的替死鬼是总统胡佛,柯立芝显然明白美国经济要崩溃了,接下来上台的就是替死鬼,因此尽管竞选连任可能性极大,但柯立芝选择了退隐。

胡佛,此时是美国‘伟大’的人道主义救援者,当然救援的都是白人。

中华帝国也要有一个替死鬼。

夏钧在经济崩溃之后,干脆宣布,将一切经济问题交与内阁处理,而他则经常出现在军事新闻当中。公众在看到夏钧的面孔和新闻报道时,都是军事方面的。好似夏钧已经转型为一名职业的总司令,不再过问政务。

内阁商量来商量去,最终,游正斌在半主动半被动的姿态下,被推举成了这个替死鬼。

游正斌知道,这两年下去,他的名望将一落千丈,但为了帝国伟业,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于是乎,游正斌整天都在纠缠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反经济危机。

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中华帝国民众要求中央政府立即给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游正斌在公众面前,信誓旦旦的表示,中华帝国中央内阁正在努力商讨方案。

“我们中华帝国是一个新兴资本国家,面对这种经济大萧条没有太充足的经验。各位同胞们再耐心等一等,不要急。三年内,帝国在三年内一定会走出经济萧条的阴霾……”游正斌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展开了他的政治表演。

一开始民众还对游正斌主持的‘游氏内阁’充满信心和期待,但游氏内阁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却是让民众大大的失望了。

因为游氏内阁,采取了一系列的‘拖延、推诿、扯皮’的政策,不断的试图转移民众视线。

一些群体对于游氏内阁极度不满。

不过经济萧条虽然袭来,但中华帝国的经济还算是有很大的保存,有一大批的企业并未收到波及。

主要是中华帝国对那些积压商品进行了销毁。

这些商品多是农业产品和轻工业产品,这些产品在生产上是比较容易的,周期性很短,而牵扯到的就业岗位却不少,因此中华帝国将这些商品销毁之后,轻工业开始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