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夫山田有眼泉-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恐怕我也帮不上忙,这么大、又这么毒的蛇,咱村可没有人敢逮,搞不好出人命的!”

蛇的攻击无非就那么两种——毒液和缠绕,很不幸的,这条蛇可能两种能力都有,搞出人命也不是没可能的,整个靠山村的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有人也有那么一两手的本事儿,可是很显然捉蛇并没有听说谁比较厉害的,除非能把村长杜大河私藏的那把猎枪借出来,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不用你出手的,我只希望到时候你能够把两条狼狗借给我,”刘顺民笑了笑,显然是知道张文的顾虑,“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把那头大野猪也借给我用用!”

山里的蛇还是比较多的,就是毒蛇也不少,可是那大野猪横行霸道的,还没见怕过谁,加上皮糙肉厚的,毒蛇的那两手本事还真不见得能把它怎么样。

关于这一点,张文还是知道的,就连山上竹楼那边的竹叶青对这大野猪都相当的忌惮,那家伙的毒性可比一般的黄乌风、土呆子猛地多了。

“狼狗没问题,到时候要用你跟我说一声就是了,说不定我还会跟着去见识见识,不过那大野猪我想还是算了,跟了我这么久我都拿它没辙,指望不上的!”

刘顺民笑了笑,这事儿就算是这么定下来了,张文也全都不当回事儿。

山坡上出现了疯牛草,自然牛市放不成了,只能回家用干草加上黄豆喂了,虽然是浪费了一点,可基本上还不是很在乎这个的。

简单的吃了个饭,张文就独自上山去了,晃悠着就溜进了小山谷,然后悄然的来到了那个山洞,再一次坐了镂空版云霄飞车,张文就出现在那个宽广的地下世界里了。

经过母巢这么久的经营,周围的野生植物基本上都被摧残光了,赤红滚烫的岩浆顺着一道非常简易的沟渠直接连接到母巢吸收能量的触角上,这样能够尽可能的增加能量吸收面积。

“转基因生物、太空育种、无土栽培!”

这就是母巢通知张文过来的目的所在,当初因为母巢能量不足,很多信息储存单位都没有办法启用,只能使用最原始的手段给张文传递一些讯息。

虫族是一种很特殊的存在,它们在生存繁衍的同时,也在进行无尽的破坏,尤其是对各种文明的摧残简直是一种近乎掠夺式的,低等虫族进行毁灭,与此同时高等母巢则是在不断的吸收着来自于各种文明的讯息。

像地球一样的科技文明,母巢在它存在的无数年之中,不知道已经见识过了多少,有低于地球的原始社会,也有高于地球很多的高科技文明,但是无一例外的成为了虫族口中的食物,而它们的文明很多则是成为了虫族的战利品。

经过了近半年的能量吸收,母巢虽然恢复的能量才只有一成多,可是已经可以复苏一些相对低等的科技讯息,而关于种植、养殖方面的就是这三种了。

正文 第75章 太空育种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s,GMF)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种类一般有四种,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和转基因特殊食品等。

而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已经将现代生物技术纳入科学发展计划,经过了近20年的努力,截止2000年上半年,我国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试验的转基因作物分别为48项和49项。

现在是99年末,整体项目还不是很多,转基因食品在国内还是属于一个刚刚发展的阶段,而张文从母巢那里得到的确实几乎完整的转基因生物技术,而且还不是局限于农业产业上的,几乎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各个方面。

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净)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具有有益的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1倍,由8年左右缩短至4年左右。

太空育种技术在地球上同样是具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的技术,目前全世界只有中、美、俄三国具备返回式卫星技术,所以在这方面中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虽说这样,可是太空育种技术因为本身成本的关系,所以地球技术上还是处于比较低端的程度,远远不能够与拥有着完整、系统技术的母巢相比的。

相对而言,无土栽培技术就属于比较落后一点的,可是却同样属于不能够忽视的重要科学技术。

离开地下世界的时候,张文带走了约二十多只长相极其怪异的虫子,同时他带来的那个硕大的玻璃瓶中也装满了一种叶绿色的神秘汁液。

无论什么技术,都需要经过无数的实验进行解释、论证,最好才能够运用于实践,在这一点上张文算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用他的话就是,“别人辛辛苦苦、累死累活的为了一个实验要准备数年的时间,可我只需要极少量的母液就搞定了。”

别小看这一瓶看起来很普通的汁液,这要是让外面的科学家发现的话,绝对是会让人疯狂的,小小的一滴估计都会让人抢疯掉。

鉴于张文实在没有人手,母巢暂时又不能够给张文提供太多的援助,就只好将原本必须要经过的过程直接省略,直接以母液的形式提供给了张文。

这种母液的构成经过了母巢对地球上存在的元素及知识结构的了解之后完成的,虽然已经是成品,可人类想要完全掌握它,还是需要用大量的实验进行论证的。

张文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点头同意的。

毕竟现在他根本就没有这个科研的实力,只希望等以后有人发现了它的存在,他就可以变相的向国家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援助。

有了上一世的记忆,对于国家的国情他还是知道一点的,科技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真正懂得它的人才有资格接触它的存在,至于那些别有用心的存在他是不打算提供的。

回到了家,张文就和父亲张成礼、二爷张成富一起讨论了新的农业计划,在大山和水库之间,建立一个面积达两百亩的巨大的大棚基地。

只不过那里的土地并不全部属于大山,还包括了不少村里的良田,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将整个张庄大部分的土地归入其中,也就是要将自己周围的乡亲们拉上自己的战车,同时也必须要得到村委、镇政府的同意才行。

与王叔的合作仍然继续着,虽然时近寒冬,野菜的产出量少了很多,可是新鲜竹笋、野生菌类的补充还是比较充分的,加上各种新鲜蔬菜的供应,倒也没有减少太大,加上王叔现在那参酒可是镇店之宝,一般人可都是冲那个去的,所以生意反倒是越来越红火了。

那些野生养殖的水鸟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中,王叔可是眼红的狠,虽然还没有提供给饭店,可是这是张文的养殖根本,目前还不具备那个规模,只能让王叔失望了。

“大棚种植,这段时间我跑南城,也听说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传言,不过却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这行吗?”

二爷经常跑南城,自然的也经常打听一些消息,这大棚种植业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只不过毕竟没有搞过,猛然间听到这个还是拿不定主意的。

“爸、二爷,你们放心就是了。我搞的你们还不信啊,绝对不会有事的。”张文自然不担心那个,他需要的只是那些大棚,至于现在市面上的大棚种植技术,在他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那跟他一起回来的二十来只虫子,早就在张文回来之后没多久,就携带着那些张文精选的种子离开了地球,直入太空了。

对于这种能够轻松穿越大气层的虫子,张文还真是相当的羡慕,不过他也没有办法,这些虫子本身能够在宇宙中流浪,自然不会担心这大气层,可张文显然没这个本事。

当然了,这些虫子是由母巢生产,张文对它们也具有相当高的主导性,自然的张文能够指挥它们进行这样的活动。

第一批太空育种计划就是这样开始的,只不过对于这第一批种子张文自己也没有数,不知道最终成功的能有多少,倒不是说对母巢的技术不放心,只是作为新人的第一次,难免有些紧张。

至于温室大棚,自然是为了后续的转基因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准备的,只不过那些都是要秘密进行的,这是他的根本,还没有到普及的地步。

正文 第76章 温室大棚种植

也正是因为这方面的考虑,张文不得不将这个计划暂时放缓,只能有自己这边先行搞起来,等乡亲们都认可了这种种植方式之后,也就到了普及大棚种植技术的时候了。

“哎,果然第一个吃螃蟹都不容易啊!”

张文不得不如此感叹道,就算是最相信自己的父亲和二爷也在他很是花了一点功夫才做通了他们的工作。

不过,想要获得大棚种植技术,张文还是不得不跑一趟南城的,棠城县现在还没有人开始搞大棚种植,最快也要在年后由县东头的东桥镇开始首先启动,不过张文是不打算等到那个时候了。

因为天气的关系,山上的建设停了下来,矿场那边基本上处于半倒闭状态,也没有人愿意去了,所以劳力就暂时闲置了下来,这也为张文的大棚建设保证了劳动力的数量。

托王叔陪同跑了一趟省农科院,又特地去南城农业大学找了几个相对权威的教授,张文又花费了不少的钱才搞到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大棚种植技术,同时也物有所值的和县农业局的一些农技人员拉上了关系。

这次跟随张文一起回来的,其中就有一个县农业局的技术员王越。

说起来也是张文的运气好,在南城农大的时候,张文和王叔拜访了一位知名的农学教授唐教授,而王越就是他的一个学生,碰巧也在那里。

张文就新型农业的发展跟唐教授很是开怀的谈了一番,虽然张文不是农学出生,可是张文手上的技术那可都是实打实的,这些新型的种植技术、育种、栽培技术,无一不引起了唐教授的兴致,不过张文也不少,所有关于这些技术方面都是浅尝辄止,绝对深入,引得唐教授心痒痒的,这才方便了张文能够顺利的得到整套的大棚技术。

而王越也是一个有心扎根农业的人才,在县农业局混的不是很得意,有心搞新型农业技术,可惜却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不能够实现。

一直到遇上张文,才算是碰上了真正的知音,而张文与县农业局接触不久,王越就顺利的跟在了张文的身边,一起回到了靠山村,并且住了下来。

多了一个人才,张文心里还是很高兴的,父亲和二爷虽然也能帮的上忙,可真正到了农业技术上还是远远比不上王越这样的技术人员的。

技术到手,人员到手,大棚的建设立即摆上了议程。

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张文不得不将手中的那一块大号的蓝宝石通过王叔抵押给了经常在王叔店里吃饭的一位富豪,获得了大量的资金,这才让张文变得如此雄心勃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