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当宋青书-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灭绝愤然大喝道:“贼子闭嘴!”伸足一踢,大片沙粒扬起,却汇成一束,往范遥那处袭去。^^^^灭绝师太则抽出背后长剑,一手快剑使出,刺向杨逍三处要害,凌厉绝伦,无双无对。

殷天正一句“小心她倚天剑!”本冲到喉咙,但见灭绝手中长剑黯淡,绝无倚天锋芒,大感奇怪,也就将那话咽了下去。

杨逍衣袂飘飘,挥洒自如,拆的几招,却觉吃力,再拆两招,猛地惊道:“你、你使得不是峨嵋剑法!”

灭绝冷笑两声,三招极为凌厉的剑式展开,剑影弥漫,清光闪闪,恍若雪球一团,竟将杨逍裹住。=君子堂首发=

杨逍险之又险地躲过灭绝六十二剑,但第六十三剑却难躲开,身形急闪间,嗤拉一声,终是被划下一片衣襟。杨逍的面色登时变得难看起来,冷哼一声,跃上前去,长拳短打,精奥奇妙。

两人翻翻滚滚的斗了四五十招,不分轩轾,韦一笑渐渐有些不耐起来,扬声道:“杨逍,咱们一块儿上解决了这老尼姑罢!这般磨磨蹭蹭,忒也麻烦!”

杨逍脸色铁青,却不言语。韦一笑冷哼一声,身形一动,却被范遥拦住:“韦兄,老杨自来傲气,你莫要趟这混水了**他能搞定。”韦一笑仰天打个哈哈,袍袖一展,裹住全身,站在一旁,权当看笑话。

灭绝一套快剑使完,仿似技穷,最后一招剑术使老,杨逍却蓄势以待,拳脚间蕴藏无俦劲力,就要使出平生绝技“雷天大壮”地掌力。

明教诸豪看得连连点头,都是心道:“养其全锋而待其毙,杨左使堂堂之师,想必就要胜了。”见灭绝如此功夫,心中又道:“却不料这尼姑手中没有倚天剑,亦能与杨左使斗到这种地步,了得,了得!不过……她手中若是有倚天剑,胜负……啧啧。^^

一个快捷无伦的身影掠过,众人都在瞧杨逍与灭绝的打斗,却是未曾注意到。唯有张翠山对场中两人的胜负并无多大关怀,却是敏锐的发现了,掠过的那个身影,竟是个女人。

楼船上的李天垣原本也正观望这当世一流高手之战,看的津津有味。但却陡然脖颈一麻,浑身动弹不得,耳旁一个冷峻声音:“带我去见小昭。”

李天垣地咽喉被掐住,回头一望,却见一船的天鹰教弟子的“大椎穴”上都有一朵金花,显然被人以绝顶的暗器功夫制住穴道。再侧目看时,但见一个老妇一手提着龙头杖,一手掐着自家喉咙,神情阴恻恻的,煞是可怖。****

这老妇人竟能避开一众明教高手耳目,将一船的天鹰教精英无声无息的制住,而后更是掐住自家咽喉要害,武功之高,委实不可思议。

他努力嘶哑着嗓子道:“谁……是……昭……?”

老妇人…………也就是金花婆婆,一顿拐杖,怒道:“你们地人写信来让我来赴约,现在又不承认么?”

李天垣瞪大双目,满脸不可思议。

一声大喝如雷炸起:“兀那婆子,放开李师弟!”却是殷天正被张翠山提醒,惊见此景,不由大喝出声,纵身上船。

金花婆婆飘身退后数丈,手中提着李天垣,厉声喝道:“把小昭交出来!”

殷天正听到这声音,恍如身被雷击,仿佛回到了当年,光明顶上,那个紫衫女子携着爱郎声嘶力竭地大吼着,痛斥着命运的不公,不顾一切地奔下山去。

白眉鹰王仿佛着了魔似的,颤巍巍的伸出手来,指着金花婆婆,喃喃道:“你、你……”

黛绮丝毕竟没有改变声道的法子,便是寻常时候,能粗着嗓子不让别人认出来,此刻她女儿被挟,几乎接近疯狂,声音陡变尖利,也就顾不得去掩藏什么了。

与此同时,“啵”的一声大响,杨逍口中狂喷鲜血,蹭蹭蹭退后十几步,一双手血肉模糊,五个手指大小的孔洞贯穿手心手背,狰狞可怖。

灭绝双手五指屈曲成爪,鲜血淋漓,冷笑着喃喃自语,仿佛说着什么,只听得“师兄”“报仇”之类的词语不断出现,明教诸人如临大敌,范遥扶住杨逍,嗔目喝道:“好贼尼,吃我一掌!”抬掌便向灭绝攻去。

暗处,明媚的女子手持折扇,轻轻摇动着,眉飞色舞,一个劲的叫道:“打!打!”

在她的身旁,几个大汉渊停岳峙,一派高手风范,颇是无奈的看着这位磨人的主子。却听这主子嘿嘿一笑道:“乱,越乱越好!”

不知几千里之外的某处山谷里,一袭青衫的男子嘴角划过一丝莫名的笑意:“乱,越乱越好!”

第一百九十四章 … 入魔

在东海那块儿闹得不可开交之际,身处江浙练兵的宋青书却是闭起关来,皆因他几经思虑,都觉自家武学尚未臻至顶峰,还有极大提升空间…………至少,太极十三势那“沟通阴阳,化生天地”的“双推”一势,若然练成,武功当又进一层。

自从南少林与红叶一战,青书一直感觉良好,毕竟七年之前,这红叶和尚与那惊才绝艳的白发男子斗了个不可开交、难分胜负。换而言之,自己现在的武学修为,至少足以与那速度快绝,功力奇高的白发男子一战了。

但在他看来,这还远远不足。

毕竟那白发男子似是极为畏惧那灰衣高手,红叶这等功力,也被他一掌击飞…………虽说当时自己身处高空,未能看清他们到底交收几招,但可以确定的是,那一袭红影的确是顷刻之间便退到无影无踪,显然是逃之夭夭了。

想来想去,的确想不出天地之间,除却张三丰,还有何等人物有此武学修为?但即便是想出来了,又能怎样,还有半年就要比试了,纵然是自己早有准备,纵然是自己修为大进,纵然是已经招兵买马……但是,输得太难看,平白给张三丰丢人,也非自己所愿。细细思量,唔,瞧对方对付红叶的手段,似乎自己还是远远敌不过对方绝顶之姿**

所以……关吧太极自混沌中生。化生阴阳。黑白交杂,浑浑融融,而后衍生两仪,变化四象,横绝八卦,演化万物,端地是无穷无尽,无岸无垠。

能至无穷无尽之地者。先生阴阳尔。

这“阴阳相生”可不是似成昆那般转换阴阳掌力这般简单,成昆所悟,小道尔,不过阴脉阳脉间穴道横移之变化。而宋青书所悟,却是武学大道,一旦悟通,则能臻至不可思议地武学境地,双掌出而定乾坤,剑锋脊而分阴阳。

故而双推之势**看名称似乎十分简单,实则难之又难,玄之又玄。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临时搭建的小木屋里,一桌一椅,一床一蒲团。

屋外是一溪山谷,袅袅青烟,悠悠绿水,树木丛生,花香阵阵。端的是福地洞天,人间仙境。

这悟“势”之法。却不同于修练内功,盘膝打坐,重在体悟,而不是打通穴道,攻克玄关。

故而青书时而侧卧石床,时而正坐蒲团,时而沏茶倒水。时而皱眉冥想。^^^^间或推门而出,深吸两口新鲜空气。俯观流水潺潺,仰望白云连绵,悄悟不断之势,静思太极之理。

脑中纷乱不休,一会儿涌出一句“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一会儿又是一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又或是“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诸子百家,兵法儒道,无一不至脑中,全然不离阴阳。

阴阳之理,动静相生,并驾齐驱,方臻妙谛。

从日出的金蛇万道,到白云散尽,金阳普照,而至晚霞漫漫,流岚静卧,再至月上树梢,嫣然摇动,而后东方再复鱼肚之白,宋青书的眉头,依旧皱成一个川字。^^

惑之惑也,谁能为我解惑?

至此,他心中真是颇有些后悔了,为何这般拘泥于成规,早上武当,与张三丰单独会面,说明情况,得这一代大宗师的三两点拨,岂不胜过闷头自学?

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他心中又复涌起豪情,莫不是只有太师傅能悟出这等武道绝诣?天下能人千千万万,资质绝顶者亦不在少数,却并非人人都能身登绝顶,何也?心不坚而萌退意也,道不正而至歧路也,思恒歪而无境界也。^^

天下的任何道理,到了顶尖处,必有相通的地方。

武当功夫是纯正地道家一脉,虽说出自少林一部九阳真经,然则经张三丰百年锤炼,庄严磅礴之气依存,但那肃穆之意却被化得干干净净,却换做飘渺出尘的仙家气息。张君宝不世之奇才,已是极高的评语。当年的张君宝闯荡江湖之时,少林方丈天鸣得闻,轻叹一声寂然圆寂。

这般看来,天鸣和尚真的是看走了眼。

张三丰一代宗师,开古今未有之先河,数千年来,能与之比肩者谁?

这并非仅仅是武功高下的问题,而是修为的问题,道理的问题。=

将太极之理深研到这般境地,创出一拳,辉映千古,一度压下少林,真真是独他一人而已。达摩祖师泉下有知,势必也是极为欣慰。

有人在他门中悟道,而后破出桎梏,独成一家,如何不让他喜之又喜?大宗师胸襟磊落,便在于此。

如若青书也能在张三丰留下的真东西里悟出属于自己地道,纵然是破出武当,张三丰必然也是欣喜非常,只怕连胡子都要拔光了

然而,且不说宋青书悟道后绝不会破出武当,便是他能否悟道,也是个问题。

张三丰是历经人世百态,世间沧桑后,于武当山观白云流水之态,乃悟太极至理,是何等的沉淀,何等的积累?

宋青书固然两世为人,几经沉浮,但加起来还不过半百之岁,又怎及得上张三丰阅历之厚?

如今更是强求悟道,沟通阴阳,这一下已然着相,怕是心魔已然不自觉地降临了。

不知不觉,已然是三日过去了。^^这几日天气都自极好,罗贯中和这四千人也混得熟了,整日里没正经的开着些没心没肺的玩笑。罗贯中记性极好,每日夜里巡营,七八天下来,已然把这群人的名字给记了个全,见面就直呼其名,把这一堆人都给骇的不轻…………哪有人记性好到这种程度的?尤其是这四千人的名儿都是些“陈四七”“张五六”“刘八八”这些数字流,还有不少重名者,可说是难记到了极点,但罗贯中都能一一叫个明白,啧啧,这份记性,当真是……

自从罗贯中进入集团高层之后,青书也就不再瞒他,笑着把自祁连山一路东来的事儿全都给他说了,再领他去见了那位半死不活地鲜于通掌门之后,极为惬意的欣赏着罗某人的震惊神色之后,哈哈大笑,扬长大笑,就此闭关。****

罗贯中对于武学一道,彻底没了和宋青书竞争的心思,因为他知道,自己能有今日的功夫,全拜当日那位老先生所赐,而那位老先生的年纪……

抓了抓头,罗某人很用心的去练兵,很用心很用心……

而罗贯中记忆四千人地姓名,却是听刘伯温讲宋青书过目不忘,记性极好,罗贯中起了好胜之心,存心借此锻炼锻炼,哪日寻机再和宋某人比过。

少年人地心性,便是如此,哪怕他再天才,再老成。

但是他怎么会知道,宋某人这颗脑袋在上一世便很是聪明,经过这一世的二次发育,虽说思想觉悟上进步也是很大,但是这最基本地“记性”,却是涨到人类极限,领悟力也是大大增强。记性之强,只可以用变态两个字来形容。

这一日,入夜之初,罗贯中领亲兵巡营完毕,忽闻长啸之声,震慑山谷,如大龙悬空,不住高吟。

他心头一动:“他功成出关了?”身形一动,往山谷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