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10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在第九军里,目前蒙古马基本上只作为辅助战马以及役用马使用了。
 至于其他部队,蒙古马倒还是主力马匹,没办法,现在这些自行培育的马匹,数量还是比较少,不可能满足全军的需求。
 大唐帝国的马匹培育,很早就开始了,但实际上大规模培育西北马以及中亚马、阿拉伯马,那还是占领了西北地区之后。
 因此真正严格上说起来,大唐帝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并培育上述三种战马,已经是宣平七年之后的事了。
 到如今,刚好十年!
 这十年时间里,大唐的马政部门,要进行选种培育,然后扩大马群,同时还要供应军方用马,那是很不容易的事,毕竟马匹不是大炮,不是说钱到位了,工厂立马就能够源源不断的开工。
 马匹是一种动物,从母马怀孕到马匹成年,这是需要时间的!
 但是十年过去后,如今大唐帝国的马匹培育工作也算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军方的马政,主要是诸多军方所属的马场为主,比如大马营马场,济州马场,辽河套马场等等,他们主要是进行杂交选种,然后培育各种军用马匹。
 此外,农部也是有着马政机构,他们主要是掌管民间的马政建设,他们的马匹培育主要是集中在西南马以及蒙古马以及部分西北马,培育的马匹主要是供应国内民间使用,尤其是国内日渐增长的交通运输的马匹需求。
 如今大唐帝国普遍废除了轿子,运用车辆,不管是双轮马车还是四轮马车,普通马车还是有轨马车,都是成为了帝国主要的路上交通工具。
 而这些马车,都是需要马匹的!
 虽然说有些地方可以采用骡子甚至驴子或者牛来代替,但是这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其实民间因为工业的发展,对马匹的需求数量,比军方对战马的需求量还要更大。
 帝国内部民间的马匹价格,对比宣平七年时期,十年时间里已经是翻了两倍还多,一匹普通的挽马,价格都得二十元以上,甚至部分地区能够达到三十元。
 如此也是更大的刺激了民间对养马的积极性,都不用官方去推动,民间的很多人都会自行养马,就算是他们养大了后用不起,但是也可以卖掉换钱啊。
 因为民间养马数量众多,有时候,军方都会从民间采购部分的马匹作为军用,只不过只是数量比较少而已,军用马,主要还是依靠军马场供应。
 有着大量西北马、中亚马以及阿拉伯马的第九军骑兵部队,在和鞑靼骑兵的作战过程了,还是占据了一定的战马优势的。
 要不然的,大唐陆军的第九军方面,也不会和鞑靼人一直玩这些小规模作战了,就是因为虽然鞑靼骑兵多,单兵作战能力强,但是大唐陆军也不怕。
 他们有更好的战马,有着更加精良的装备。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他们人多!
 这种小规模的战斗,说白了就是一种消耗战,谁也不比谁好到哪里去!
 然后第九军耗得起,鞑靼人却是耗不起!
 各类作战所用的装备物资,包括马匹在内,后头有着一整个帝国供应着,枪炮弹药这些东西,后面的战略物资仓库一大堆,随便你第九军用。
 哪怕是战马这种比较宝贵的物资,后头也有一整个帝国支撑着!
 甚至就算是士兵,第九军和耗得起!
 第九军死了一个士兵,后面随时都可以给第九军补充两个士兵。
 然而鞑靼人死了一个就少一个,最快也需要二十年才能够补充回来。
 所以这种看似大唐陆军占据不了什么明天优势的小规模消耗战,对于大唐陆军而言却是非常有优势的,因为这样,他们能够把鞑靼人拖着耗下去。
 如果鞑靼人陪着他们持续耗下去,大唐陆军能够把鞑靼人的最后一滴血也给耗干净,以后说不准就能够上演一场‘最后一个鞑靼人’的戏码。
 然而这种消耗战,却是在宣平十七年十月出现了变化,第九军通过三百里加急快报,说是鞑靼人有所异动!
 什么异动?
 鞑靼人跑了!
 在第九军没有大规模出动,对鞑靼人的营地进行战略进攻的前期下,鞑靼人却是开始撤离河套地区了,然后大规模迁移到黄河以北,阴山以南区域,而且迁移的迹象还没有停下,反而是继续向西。
 此外一部不少于五万骑的鞑靼骑兵,在鞑靼的部落迁移的时候,屯兵于阴山之南,或者说的更准确的说,就是在东胜城西北大约二十公里外。
 不过这股骑兵并没有继续向东胜城进军,也没有向东胜城以北的两个新修筑的堡垒进军,第九军猜测这五万鞑靼骑兵并不是为了进攻东胜城。
 他们应该是防备东胜城里的大唐骑兵出击,袭击他们正在迁移的部落。
 鞑靼人要跑路,这一幕,几乎是让第九军的主将看不懂了。
 要知道过去几年里,虽然第九军和鞑靼人打的脑浆子都出来了,甚至第九军都把河套防线给搞出来了。
 但是鞑靼人可是依旧没有彻底放弃河套地区,基本上每年都是会留在河套地区放牧,顶多就是远离河套防线的部分区域而已。
 而第九军呢,基本上也是会频繁派出骑兵部队进行袭击,有时候是袭击他们的营地,然后俘虏大量的马匹牲口等,而有时候,纯粹就是为了去放火烧草,让鞑靼人在秋冬季节里没有足够的草过冬。
 鞑靼人袭击第九军的补给线,第九军就袭击他们的牧场,你来我往的打的好不热闹。
 但是现在,鞑靼人却是突然主动退出了河套地区,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鞑靼人终于是在这场消耗战中撑不下去了,他们认怂了,跑路了!
 一发现鞑靼撤出河套开始西迁后
 第九军立即就是飞报金陵城了。
 报告之余,第九军也是请示金陵方面,后续该怎么办?坐视他们从河套撤离,还是说趁机杀一波,来一个斩草除根!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那是朕的牧场,朕的牛羊
 还说如果要出兵的话,还望金陵城增加对第九军的支援,如今第九军怕是力有不逮!
 毕竟那五万驻防在东胜城西北约二十公里外的鞑靼骑兵,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如今陆军方面权势最大的大佬,是在御书房当值的郝柏年,他看罢第九军送来的加急报告后,倒是没有觉得太过的意外!
 鞑靼人选择撤出河套,无非就是撑不下去了而已!
 而这个结果,枢密院这边早就有所预料的,只是预料的时间是在两三年以后,而不是现在罢了。
 最近一年多来,在全帝国的支持下,第九军和当地的鞑靼人进行了激烈的消耗战,第九军在过去的一年半里,累计战死约三千余人,伤五千余人,这第九军的伤亡都八千多人了,对面的鞑靼人死伤更多,根据第九军的报告,最少也得一万多人。
 而士兵的伤亡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双方的这种频繁作战,对物资的消耗是极大的,第九军这边用到了海量的物资,连战马都是补充了上万匹之多。
 鞑靼人虽然补给简陋一下,但是这种消耗战对他们而言其实更致命,他们是全民皆兵,青壮劳动力一年到头都在和大唐打仗,这牛羊谁来放牧?
 更何况,他们鞑靼人也是需要各种军事补给的,不说枪炮弹药,最起码得有粮食吧!
 然后,第九军还三天两头派出小股精锐骑兵去袭击他们在河套地区的牧场,抓走牲口,烧毁草场等等,这让鞑靼人在河套地区难以维持下去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陆军枢密院作战部参谋司的一群高级参谋们,想出这种消耗战术的时候,可是详细计算过的,只要帝国保持对第九军的投入,那么第九军就能够源源不断的对鞑靼人造成损失,少则两三年,多不过五年,鞑靼人肯定是撑不住的。
 如今,作战部参谋司的参谋们,明显还高估了鞑靼人对这种消耗战的承受能力,如今满打满算也就一年半而已,鞑靼人就是撑不住了。
 鞑靼人撑不住了,彻底收复河套地区指日可待!
 郝柏年立即就是进宫向李轩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李轩听闻鞑靼人在河套终于是撑不住,正在迁移逃跑的时候,也是露出了笑容!
 把鞑靼人彻底的驱逐出河套,这可不容易啊!
 严格上来说,大唐陆军驱逐鞑靼人,可比明初的明军驱逐元军要困难的多。
 当年明军可是有大量骑兵的,而且骑兵比元军的骑兵还要精锐,从北伐开始,就是一路吊打元军。
 但是大唐早些年,骑兵的力量几乎可以不算,一直到攻入幽州,大唐陆军的主力骑兵部队也不过几千骑而已。
 而在草原作战,骑兵是绝对的主力!
 没有骑兵,就不可能把鞑靼人彻底驱逐出去。
 所以,大唐统一华夏后,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都是拼命的发展骑兵,到了今年,也算是初步建立了一支完善的庞大骑兵部队了。
 当骑兵建设完成后,鞑靼人的失败就是必然的!
 这和战术无关,和鞑靼人自己的意愿无关,而是早已经注定的事。
 大唐帝国的人口以及国力远超鞑靼,唯一欠缺的就是马匹而已,当马匹有了,平推草原是顺理成章的事,就算一次北上草原失败了,不用几年就能组织第二次,第三次,对于大唐帝国的体量而言,失败个三五次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但是!
 鞑靼人只要败了一次,他们就得完蛋!
 所以,不管短时间内的军事胜败如何,鞑靼人的失败,在大唐帝国彻底统一华夏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是注定了。
 估计现在的俺答汗肯定是特别的后悔!
 早知道有今天,当年他就应该拼着把几万骑兵全部拼光,恐怕也要帮助正德皇帝挡住大唐陆军的北伐了。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
 当年的北伐战役里,正德战败身死,俺答汗为了保存实力率领主力被逃,到了今天,却是要不得不独自面对着实力强大到几乎足以让这个星球上任何国家和势力绝望的大唐帝国!
 主动撤出河套,这是无奈,同样也是最佳的选择!
 除非俺答汗真的在河套地区把最后一个鞑靼人的血流光!
 俺答汗那边怎么想,李轩不知道。
 李轩只是在猜测着俺答汗的想法,猜测着鞑靼人的战略意图!
 盯着墙上的巨大地图看了看后,李轩道:“朕记得,几个月钱啊,瓦剌人派人来请求支援是不是?”
 郝柏年道:“启禀陛下,的确是有这事,最后我们帝国给予了他们一批枪炮弹药以及大批冷兵器的的援助!”
 李轩道:“那么现在有瓦剌人的消息传来吗?”
 郝柏年听到这话,一开始的时候,还是稍微一愣,但是很快就是露出了沉思之色道:“没有!”
 李轩看着墙上的大幅世界地图,这副巨大的地图,恐怕是如今世界上仅有的一副最完善,同时也是最详实,最标准的世界地图了,乃是李轩根据现在所能够找到的所有参考地图,军方部分的测绘地图,再结合自己的记忆亲手绘制的!
 在这副巨大的地图上,很多地方的地方都不是当代的名字,而是李轩所写的后世的名字,不过这些名字也是成为了目前帝国对是上述地区的正式官方称呼。
 而在甘肃省的西端,乃是吐蕃,而其西北区域,就是瓦剌人了!
 草原上的每一寸草原,那都是有主人的,鞑靼人要放弃河套乃至放弃整个丰州川地区,以躲避大唐帝国的锋芒,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迁移,向北自然是不靠谱的,北边冰天雪地的他们可不愿意去。
 往东,那是辽河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