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1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军的人是要脸的,所以他们已经是准备着把五百吨的广海级近海巡逻舰以及吨位更大的宿迁级浅水重炮舰给弄到西海舰队来。
 广海级近海巡逻舰以及宿迁级浅水重炮舰,都是海军装备后装炮后,全新设计的新一代战舰。
 其中的广海级近海巡逻舰,其定位是近海巡逻舰队的旗舰,排水量达到了五百五十吨,装备一百二十毫米后装舰炮,吃水比较浅,机动灵活,主要是部署在沿海海域以及部分水深比较深的内河。
 而宿迁级浅水重炮舰,听这名字就知道是海军专门为了内河作战,为地面作战部队提供重火力支援的战舰。
 八百吨的排水量,其吃水比五百吨的广海级更浅,而火力更强,主炮是一百五十毫米的后装炮,就连副炮都是一百二十毫米的。
 这玩意,可以说是海军有史以来,所设计的吨位最大,火力最强的内河战舰了,恩,只局限于内河战舰。
 弄过来然后往伏尔加河一摆,基本上就可以宣告伏尔加河流域没鞑靼人什么事了。
 海军对西海舰队,或者说是对伏尔加河流域相当的重视,目前已经是准备为西海舰队装备四艘广海级,六艘宿迁级,至于普通的内河炮舰以及小吨位的近海巡逻舰,那就更多了。
 林林总总加起来,西海舰队的作战船只预定为三十二艘,算上各种辅助舰,恐怕数量要超过百艘,这个规模已经是不亚于长江舰队了。
 长江舰队毕竟是没有什么战争威胁,而且除了海军长江舰队外,扬子江流域其他的大船也能进来,然后陆军也有不少内河船只,其他的公务执法船只也不少。
 但是西海这边不一样,这边可是打着呢,以后肯定还是会继续西征的,而且海军也是终于有了捞取战功的机会那里会放弃啊。
 大建西海舰队已经是必然的,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些船只都还在纸面上……
 库里造船厂面对挤压的数十艘民船再加上数十艘战舰的庞大订单根本无法及时完成。
 尤其是海军那边催的非常急,甚至那些海军的王八蛋为了让库里造船厂抢先完成他们的军舰订单,都是直接派陆战队进驻了库里造船厂,名曰保护,实际上就是接管了仅有的几个船坞,让这些船坞只能建造军舰。
 并且是三番五次让库里造船厂扩大生产规模,否则的话海军就要他们好看!
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局部本土化
 为了解决库里造船厂的产能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是看到了造船业所带来的庞大效应,比如说工作岗位,税收等等。
 不用库丽州衙门出面,海东巡抚衙门就已经是自行出面向金陵方面请求财政援助了。
 这个请求,自然不是说向内阁方面请求援助,这区区一个造船厂,还上升不到需要内阁出面的程度,他们只是寻求了国企部的帮忙而已。
 国企部下属可是有好几家大型造船厂呢,技术和资金都是不缺的。
 如今西海那边的战略地位比较重要,而国企部也是帝国官方机构,考虑事情的出发点自然也是从官方层面考虑,因此他们也是有意扶持库里造船厂。
 所以,国企部直接行政干预,让国企部下属的几家全资控股的造船厂企业对库里造船厂进行投资,这种投资不仅仅能够给库里造船厂带来资金,更重要的是还能带来技术。
 有类似江南造船厂这样的老大哥帮忙,小小一个库里造船厂瞬间就能壮大起来。
 一时间,众多的机械设备是通过铁路运输发往库里,同时几家大造船厂也是组织了数百名的技术人员前往库里支援。
 库里造船厂正在发展,只是虽然发展速度会非常快,但是再怎么样也得一年半载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现在嘛,自然是只能慢腾腾的造船了。
 同时考虑到了如今军方还没有发起新一轮西征战役的意思,所以海东方面也是顶住了海军的压力,先把库里造船厂的产能用早建造普通船只上。
 反正现在西海舰队现有以及未来几个月里服役的大约十多艘的内河战舰,其实也能够封锁鞑靼人从伏尔加河进入西海了,乃至掌控整个西海了。
 海军的西海舰队百舰计划,并不是说为了掌控西海,而是为了后续掌控伏尔加河,更准确的说是参与新一轮的西征行动。
 因此一时半会的也不着急。
 海军也是得到了承诺,一年后库里造船厂的绝大部分产能都会优先满足海军,所以也是暂停了对库里造船厂的压迫。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一年内,将会有众多的民用船只陆续进入市场,并和现在的盛源号等现有船只进行竞争。
 这让西海贸易公司的左成生等人意识到了,未来的竞争会越来越大。
 这也是迫使了西海贸易公司加大了贸易量,同时对销售的渠道进行加固,甚至是捆绑。
 西海贸易公司的发展,乃至整个西海的发展,对于庞大的大唐帝国而言,其实也就是一件小事。
 甚至最近几个月的内阁会议里,都是没提高过西海。
 对于帝国高层而言,中亚虽然重要,但是这个重要是针对性的。
 只要把鞑靼人赶出了中亚,帝国掌控了中亚并设立海东省之后,其实很多帝国高层对中亚地区的其他事务已经是没什么兴趣关心了。
 反正已经设立了海东省,那么接下来的事就是顺其自然了,该有的扶持都会有,不该有的也绝对不会有。
 就和当年的辽东省,东北省,河丰省等省份一样。
 帝国高层关心的是拿下来,至于拿下来之后,自然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毕竟帝国的高层官员都特别的忙,偌大一个帝国,事情多的很,什么事都关注那么这些内阁大佬们也别指望着能够干多少事了。
 帝国的官员们都很忙,倒是圣天子李轩最近几年闲得很。
 李轩如今已经是很少什么事都亲自关注了,尤其是杂七杂八的事情已经很难吸引他的关注。
 随着时间的过去,现在的李轩除了统一全球外,对其他的基本都不怎么关心。
 没办法,现在的李轩也就只剩下这么一个人生追求了。
 人活在世,不外乎名利。
 这利嘛,不管是钱还是权力什么的,李轩基本上都是达到了巅峰。
 如今能够追求的也只有名了。
 甚至这个名他基本上也是做到了华夏数千年历史来的极限,统一华夏,并对外大大扩张。
 只是他还想要更多,他要统一全球,给后人立一跟无法跨越的标杆。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容易!
 时间太紧迫了,李轩已经是不愿意继续等待下去了。
 趁着中亚那边的战事结束,未来一两年会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后,李轩是准备彻底解决南洋诸岛的本土化问题了。
 南洋诸岛就是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以及澳洲四地,基本上包括了南洋所有的岛屿以及半个马来西亚半岛。
 帝国已经是在上述地区建立了多年的行政统治,哪怕是最少的马六甲地区也有差不多十年了。
 期间一直在推动本土化。
 尤其是之前推动的土著劳务政策里,让当地的本土化进程得到了大幅度加速。
 目前的南洋劳务公司,已经是从南洋各岛屿上雇佣了超过一百多万的当地土著青壮,这些廉价的劳动力都是用来在当地修建各种基础设施。
 而这一百多万的青壮,基本上已经是把目前大唐实际控制的诸多岛屿上的土著青壮一扫而空。
 因为劳务政策,棉老岛继吕宋岛之后,成为了第二个百分百完成本土化的岛屿,这也是给予了帝国高层,以及当地的地方官员极大的信心。
 目前吕宋省的官员们,正在费尽心思在其他岛屿推动这一政策,争取半年内彻底完成本土化,然后申请成为帝国本土省份。
 这一点非常重要,所有人都是在关注。
 移民、商人、官员们都是翘首以盼呢。
 甚至为了加快这一进度,很多企业都是直接捐钱捐物给南洋劳务公司……
 就是为了早日完成本土化,然后跑过去赚钱。
 吕宋省有望在半年内完成本土化,万丹省以及马六甲州的话,估计也能够在两年内完成这一计划。
 澳洲的话,如果只是说澳洲岛,其实早就完成了,因为澳洲岛上本来也没多少土著,过去的这些年早就没有了,如今整个澳洲岛上只有帝国子民。
 他们剩下要做的乃是新西兰,那破地方还有着大量的土著,而且还挺凶残的,食人族都不少。
 为此,他们还特地引入了不少南洋半岛上的土著,以劳务的名义引入,然后给他们发放一定的冷兵器和火绳枪,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让他们帮大唐剿灭这些食人族。
 估计稳扎稳打的话,用不了几年也能够清理干净。
 整个南洋诸岛,有望在两年内完成大半地区的本土化,五年内就能彻底完成。
 为了激励当地官员的决心,李轩也是放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
 以往帝国在南洋地区,本土化的完成目标都是一整个省,比如说吕宋省,需要在全省范围内完成本土化,才能够成为本土省份。
 现在嘛,李轩打算放宽条件,来一个逐步进行,好歹要给那些官员以及企业甜头啊,让他们继续努力啊。
 于是乎,吕宋岛以及棉老岛就是成为了这个逐步本土化政策的第一个收益者。
 宣平三十五年冬,帝国官方正式宣布对吕宋府实行局部本土化,吕宋省下属的吕宋府、棉老府将会直接纳入本土进行统治。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上述两地,将不会受到进出口委员会的限制。
 因为进出口委员会的限制只针对帝国本土以外的地区,甭管是海外领地还是土著控制区都是属于管控地区。
 至于本土,那自然是不属于限制地区了。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就是直接刺激到了众多企业!
 吕宋矿务公司立即就是宣布,该公司将会对吕宋岛以及棉老岛上的多个矿区进行开发并投产。
 人家公司其实早就占有了当地的部分矿区,只是一直没开发这些普通矿产,主要是开发金矿。
 没开发这些普通矿产的原因也简单,以前这地方根本就不能输入各种设备,只能是依靠传统的手工开采,而很关键的是,连运输都难以运输。
 没有铁路连接矿区和港口,这矿产开采出来都没办法运出来。
 吕宋矿务公司准备投资开矿了,其他企业自然也是不会落后。
 比如说大唐铁路总公司,就是宣布正是成立南洋铁路公司,将会在吕宋岛上建设一条铁路,用以连接多个重要地区和港口。
 有了铁路解决交通问题,其实剩下的就很简单了。
 至少当地的很多农产品,尤其是经济作物就能够顺利外运了。
 之前的吕宋岛,经济上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帝国先后往吕宋岛移民了数十万人,基本上清一色的都是农民,来这里就是屯垦的。
 他们种植出来的粮食产量其实很大,至少他们自己是吃不完的,之前很多一部分就是运回了本土销售。
 除了农业外,剩下的顶多也就只有手工业以及服务业了,工业什么的不存在的。
 哪怕是一个碾米厂之类的都没有!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很多商人都已经是准备在当地直接建立加工厂,就近收购并加工各种农产品然后对外销售。
 尽管吕宋岛的人口就那么一点,哪怕是本土化后其经济总量也没多少,但是依旧让不少人找到了发挥的机会。
 而这也就更让其他人期待着整个南洋地区的本土化了。
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帝国的明珠:南非
 南洋诸岛的本土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