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1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增长速度放缓,并不是说航运不卖船,或者买的比往年少了,而是说增长幅度没有以往大了。前年他们购买十万吨,今年他们购买了二十万吨,新增了十万吨。
 但是明年他们购买的只有二十五万吨,新增的只有五万吨。
 这并不是经济不好了,实际上帝国的工商业依旧在处于高速发展当中,而是之前造的船太多,保有量本来就非常巨大了,而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无限制的一年比一年快,甚至连维持往年的高增长速度都是比较难的。
 到时候,尽管每年依旧得生产很多新船只,不过想要大幅度增长就很难了,到时候不管是造船业还是钢铁行业又或者是其他相关联的行业,要想继续扩大规模发展的话,就只能是抢别人的订单了。
 届时,帝国的造船业、钢铁行业乃至其他不少行业,都将会停止野蛮生长,从而出现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
 换句话说,躺着赚钱的日子要结束了。
 只是人们大多还不知道而已,而这也是大唐帝国未雨绸缪,开始调控钢铁行业的原因,要是放任不管,任凭这些钢铁企业一个接着一个上马炼钢厂的话,以后出现产能过剩都是大概率的事。
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产能过剩
 宣平三十八年深秋,金陵城内已经是秋风萧瑟,皇家园林玄武湖内,穿着长袖外套的李轩漫步在湖堤上。
 后头跟着的是几个帝国重臣以及随从。
 玄武湖乃是金陵城内最大的湖泊,不过自从前明洪武年间在该湖上的岛屿设立黄册库后,此地就是成为了禁区,从此再无普通人能够进入该地区,当然了,其实这片地方其实荒凉的很,人迹罕见,并没有和后来那样那么多人。
 大唐迁都金陵城后,玄武湖依旧是禁区,因为当时大唐同样把该地作为黄册库所在……
 后来修建大唐皇宫的时候,干脆是把玄武湖范围作为皇家园林的一部分,给包括了进去。
 漫长的大唐皇宫修建过程里,除了一开始在明皇宫的遗址上修建了传统样式的多座大殿,用以举行大规模的仪式外,其他的大唐皇宫建筑基本就是没有遵循传统宫廷的建筑样式,而是以风格各异的园林的方式修建。
 同时李轩也是怕死,并不愿意把皇宫和普通的居民区离得太近,所以当年就是把皇宫周边,尤其是东北区区域的所有地方都一股脑给征收了,随后一直连接到玄武湖,后续上述整个范围都是属于皇宫范围。
 所以,大唐皇宫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并不仅仅是只有正殿所在的那一片小地方,那里,只是作为传统的皇宫正殿地区而已,一般只有举行大朝会或者各种重大仪式的时候才会跑过去
 平日里圣天子李轩甚至都不到那边去,他日常活动的范围其实都是在皇宫东北部的中苑,长二点五公里、宽一点七公里,其内其实没多少规模宏伟的建筑,以园林为主,其内有各种风格的院落,甭管传统江南园林样式的还是北方样式的,又或者是西方风格的又或者是唐氏建筑,新唐凤建筑等等都有。
 而中苑的西部区域,则是由翰林院,枢密院、海军统帅部,御书房等核心机构的办公建筑所组成的核心行政区。
 后来又把原本就作为禁区的玄武湖也是修缮起来,里头的诸多皇册也是被重新整理搬,用于休闲赏玩。
 玄武湖也是从一个禁区成为了园林。
 由此形成了目前占地面积极为庞大的皇宫区,由玄武湖、皇宫正殿、中苑、以及核心行政区所组成的皇宫区。
 单单是宫墙周长就十八公里,其中部分宫墙其实还是在前明南京城墙的基础上修建的。
 南北最长达到六公里、最宽达到五公里。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标准的长方形,实际上是由几个大区域所组成。
 如今李轩漫步的玄武湖岸边,其实也不是玄武湖的主湖,而是中苑范围内的中湖。
 李轩前头走着,陈立夫则是在边上落后一步跟着,同时对李轩解说着商部对国内制造业的产能调整计划。
 “根据诸多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不仅仅是钢铁行业需要进行产能调整,其他的诸多基础产业同样是需要进行调整,不管是煤炭还是化工等等,都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目前各企业存在着盲目扩张的状态,他们过于乐观的估计了数年后的市场增长幅度。”
 “和钢铁行业一样存在比较大问题的是煤炭行业,从二十年前开始煤炭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民间市场需求极为庞大,制造业和交通也对煤炭的需求也是一天比一天大!”
 “如此导致各大煤炭企业一直都是致力于扩产,三十年后众多新一代的机械设备应用于矿产开发后,煤炭的产能增长幅度急速加快,仅仅今年一年,我们的煤炭产能预计就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以上,总产量达到一亿吨。而到明年将会更多。”
 “一亿吨煤炭,我们还能消耗,甚至更多到两亿吨,我们还能消化,但是如果更多的话,依靠本土市场就比较难消化了!”
 “而钢铁和煤炭等基础产业,带动的相关产业实在太多,一旦这些基础行业出现问题,将会对帝国的经济造成重大的影响!”
 李轩听着陈立夫的报告,并没有觉得太意外,产能过剩这种事他早有预料。
 更加重要的是,别看大唐帝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民众的生活也要比其他国家的好一大截,但是你要是和后世人比起来,生活水平可就差多了。
 生活水平差意味着他们钱不多,钱不多消费能力就不怎么样。
 消费能力不怎么样,能够消费的商品也就有限,商家生产出来太多的商品又卖不出去,这就是产能过剩了。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的大唐帝国也才通过制定最低薪资标准、限制最长工作时长堪堪杜绝童工,解决女工薪资过低的问题。
 今年的时候,陈立夫再一次提出了,最低薪资不能一层不变,必须和帝国的经济发展相互匹配,因此今年又是调整了最低薪资标准,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百分之十。
 但即便是这样,广大的工人以及少地农民等下层百姓的生活,依旧还是比较困苦的,依旧挣扎与温饱之间。
 人家连吃饭都难以吃饱,自然也就没什么钱消费了,没钱消费商品自然也就卖不出去了。
 这也是帝国本土每年都有上百万人移民海外的缘故。
 在本土生活太苦,跑到海外去多好啊,只要努力肯干肯定过的比在本土好。
 李轩思索了片刻,然后对身边的陈立夫道:“这产能过剩一事,既要引导好企业理性投资,另外一方面嘛,还是要扩大内需!”
 “引导理性投资方面,还是要从国资和皇资企业上先进行,其他的普通企业也不好直接干涉,不过到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政策进行引导!”
 以目前大唐帝国的经济结构,哪怕是奉行自由贸易,官府基本不干涉企业之间的市场行为,但是帝国国企部却是直接控股着大量的国企部所属企业啊,皇室资产科也控制着大量的皇室资产企业啊,这两者相加,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帝国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工商业产值。
 所以大唐帝国但凡有什么经济上的政策,基本都是通过国资和皇资企业进行调控的,而不是说直接下什么行政命令。
 就和之前调节钢铁产能一样,大唐帝国可没有说直接不允许民营企业投资钢铁行业了,大唐帝国做的其实很简单,一方面是直接调整国资和皇资钢铁企业的投资额度。
 另外一方面就是抬高门槛,而且还是间接门槛,比如取消各种优惠补贴,出台一些限制性法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环境保护法了。
 通过环境保护法,大唐官方已经是引导一大批企业进行产能调整。
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椭圆形结构
 李轩一边慢慢慢慢走着,一边继续道:“扩大内需方面,你们一直都在做,但是力度还是不够,要加大力度!”
 听到李轩这么说,陈立夫抬头看了眼李轩,他现在的角度只能看见李轩的侧脸。
 如今的李轩已经不在年轻,但是身体健康,保养的也还不错,就是头发开始泛白了。
 略微看了眼后陈立夫迅速低头,略微斟酌了后道:“要扩大内需,这怕是要大幅度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收入,而我们的人口结构里农民还是占据了绝大多数,目前绝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并没有跟上我们工商业经济发展的速度。”
 “因为我们一直致力于粮食保护价政策,使得粮食价格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保持一个初步的稳定,但是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为了刺激工商业发展,降低大量工人等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粮食支出比例,所以粮食价格在最近几年虽然略有增长,不过增长幅度并不大。”
 “如果粮食价格增长过高,就会让城市普通居民的粮食支出比例出现大幅度上涨!”
 李轩对于陈立夫的问题,也是微微点头!
 当代大恒虽然已经工业化,各方面的工业成就很大,占据了的经济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大唐帝国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依旧是农业人口。
 这是没办法的事,帝国人口本来就多,哪怕是工业化了,以目前的工商业水平也无法吸纳如此庞大的人口,更何况,这么多人总得吃饭啊,而目前的农业生产技术依旧还是比较落后,人均粮食产量比较有限。
 没有这么多人种地,全跑去工厂上班的话,是会饿死人的,而且是会饿死很多人的。
 粮食价格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
 尤其是目前帝国的大部分人口都还是农业人口的情况下,粮食价格非常的敏感,粮食价格过高,会让城市居民的压力大增,但是粮食价格过低,又会导致农民收入过低。
 如今帝国的粮食价格是不算太高的,要不然的话也不能把城市居民的粮食支出比例控制在百分之六十左右了。
 但是现在在李轩看来,粮食价格已经是偏低了,农民的收入太低,而农民又是占据了帝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至于提高粮食价格后,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怎么保障,还能怎么保障,自然是增加工资收入啊。
 现在帝国要做的就是,不仅仅是提高农民收入,还要提高工人收入,而这些收入从哪里来?
 要么是提高生产效率,要么是压榨企业利润。
 前者很难,生产技术的提升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达到的,尤其是目前大唐的工业技术水准已经不算低了,船只吨位都大几百万吨,煤炭产量都破亿吨了,工厂里的生产技术相对比以往已经是提高了数十倍不止,后续虽然能够持续改进技术,但是如果没有太大的技术突破,其实很难了。
 如果还想要继续大幅度提升,那么就必须全面推动电气化,也就是进行后世时空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革命。
 但是这很难!
 而压榨企业利润的话,这同样不容易。
 一方面其实很多企业的利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因为大家的竞争力都差不多,你价格涨了会被竞争对手干死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企业的利润是谁的?股东以及高层管理的,而这些人处于社会的顶端,或者说既得利益者,他们是不会甘心放弃高昂的利润的。
 但是!
 这在李轩看来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原时空里各国的薪资水准难以提高,工人收入降低,除了资本家的贪婪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市场竞争。
 除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外,还有国际上的竞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