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14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的鸟粪资源!”
 “不仅仅是鸟粪,还有硝石也要加大进口,之前我们进口硝石只是用于国防行业,但是之前皇家理工学院已经是通过硝石矿成功合成出来的氮肥,而智利公国那边有着丰富的硝石资源!”
 “只要我们能够得到足够多的鸟粪以及硝石,足以让本土的农业生产再提高一个档次!”
 “不过只依赖天然肥料也不行,毕竟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南美洲距离本土实在太远了,运费不低,哪怕是我们免除全部关税甚至给予运费补贴,其价格也比较贵。”
 “我们还是要从人工合成这方面去考虑,之前我看到过皇家理工学院那边的相关研究,他们正在想办法把部分化肥的人工合成费用降低,我们可以直接给予更多的经费让他们研究,让他们早日搞出来!”
 “还有杂交水稻以及其他高产粮食作物的培育方面,也必须加大投入,这是圣天子早年就亲自指定下来的项目,这些年虽然投入不算低,但是在我看来,还是远远不够,他们的很多培育工作都是反复试验培育,只要经费充足,完可以缩短时间,一个人做水稻培育需要一百年,因为他可能需要做多次的培育试验,但是如果我们投入足够大的话,完全可以组织一百人甚至一万人同时进行不同阶段的培育试验,把这个时间大幅度缩短。”
 “水利设施这方面也需要加大投入,以往我们更多的只注重防洪防旱,但是现在开始,除了基础的防洪防旱外,也需要更多的注重灌溉,水利工程不仅仅是用来防灾的,更是用来灌溉,提高粮食产量的!”
 “还有生产工具方面,如今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设备还是不足,众多家庭依旧使用的都是最基础的农具,而很多性能更高,更方面的农具却是因为价格过高,而无法进入广大的农村地区,至于蒸汽拖拉机这些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在大农场地区才能够使用,完全不适合我们的绝大部分农村地区!”
 帝国的人多地少,每个家庭保有的农田数量是有限的,连马耕都用不起,更别说是使用蒸汽拖拉机这种大型机械了,如今最适合帝国这种家庭小农场的生产模式,依旧还是深耕细作,使用耕牛乃至人力进行耕种,如此才能确保小面积的土地上产出足够的粮食。
 如果学北美洲那边使用马耕,单亩产量是不够的。
 一场内阁会议,虽然一开始是说的改变人口结构,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
 但是到了中途却是变成了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上来,因为农民占据帝国的人口数量太多。
 而到了最后,又是变成了如何提高粮食产量上来。
 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提高帝国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占据绝大部分数量的农民家庭的收入。
 而这事可不简单,涉及到了众多部门,内阁那边反复商讨了好几个月。
 直到宣平三十九年二月份才是正式递交了详细的章程。
 这份章程综合了内阁各部的意见,统一制定出来的一份‘振兴农村经济’计划。
 当然了,核心依旧是提高粮食产量。
 翻着折子上的一条条内容虽然众多,但是总结起来还是化肥、粮种改良、水利设施、农业设备这四大方面为主。
 在内阁方面看来,短期内最容易看到成效的,就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这个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并不是说那些大工程,而是具体深入到农村地区的小水利设施建设,而这一方面虽然以前也有搞,但是重视的程度还不够,现在嘛,则是准备大幅投入。
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黄河改道计划
 帝国搞水利建设,之前主要是集中在防洪防旱上面了,以治理各大河流为主,尤其是黄河以及淮河、长江等流域。
 如此这些防灾为主的水利工程搞的差不多了,就准备开始注重更加广泛的,以农村地区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以灌溉农田为核心目标。
 这一类是短期内比较容易看见成效的,毕竟农村地区的小型灌溉水利工程都是小规模,工期短的,只要有资金很快就能搞定。
 再次则是加大农业生产设备的投入和扶持,尤其是普通农业生产工具,锄头、镰刀等等别看不起眼,但是却是极为重要,然后则是其他一些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比如说脱粒机,很早就有一家民营企业研发出来人力脚踏板带动的脱粒机,生产效率相当不错。
 但是这玩意目前买的还是比较贵,因为研发并申请了专利脱粒机技术的企业指望着靠这玩意暴富呢,而在有专利制度的支持下,人家爱买多少价格就卖多少的价格。
 对此,内阁准备来一个一劳永逸,直接让国企部那边进行收购,直接砸钱把企业收购过来,然后把专利免费授权出去,让所有人都可以生产,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快速普及。
 毕竟这玩意其实就没多大的生产成本,之前卖的贵那是因为专利被垄断了。
 其他类型的也是,内阁方面准备把一些生产成本不高,但是售价过高的农业生产设备都给弄成廉价设备,让广大农民买得起。
 当然了,帝国是一个讲究法律的国家,也不会白拿企业的东西,所以官方会让国企部出面直接收购专利或者干脆直接收购企业,帝国官方历来大方,给钱那是痛快的很。
 一万就十万,十万不行一百万,一百万不行就一千……
 嗯,这个时候税部的税务调查官员就应该出来主持正义了,找出他们偷税漏税的证据,没有也编一个出来,判它一个偷税漏税,企业破产,商人逮捕枪毙。
 想要讹诈帝国官方的钱,想得美!
 此外还有一个短期内也可以看见成效,只是效果稍微差一点的办法,这就是加大对天然化肥产业的投入。
 扶持鸟粪、以硝石合成氮肥的相关行业,拟定免除所有鸟粪以及硝石的关税,甚至给予一定的进口补贴,用以降低上述物资进口的成本,要不然成本太高农民买不起也是没啥卵用。
 上述几个都是属于短期项目,短期内比较容易看见成效的,唯一的缺点就是花钱,要花很多钱。
 此外还有几个中远期项目。
 比如加大对人工合成化肥的投资,这一次内阁方面将会拔出一笔专项资金用以扶持,其研发经费就达到了一百万之巨,内阁方面希望能够得到一种廉价的,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并且不受太大限制的化肥量产技术。
 反正现在的这种以硝石为基础进行合成氮肥的方式不行,天然硝石可没多少,现在大唐帝国在全球范围内,也就只在智利公国那边找到大型硝石矿而已,这片地方的硝石矿以大唐的庞大消耗量,估计不用几十年就得挖光了。
 要不然也不会给出整整一百万唐元的研发扶持经费呢!
 这可仅仅是扶持研发的经费,并不包括后续的生产、推广等扶持经费。
 皇家理工学院那边本来就有经费投入在这一方面,但是和这一百万的专项研发经费相比,那就是少太多了。
 有充足的经费,完全可以让皇家理工学院里的化肥项目组招募更多的研究人员,同时展开多项试验,以缩短研发时间。
 化肥行业,是属于中远期项目。
 同样属于中远期项目距的还有农作物改良以及超大型灌溉水利工程。
 农作物改良,帝国一直在做,但是现在,帝国却是准备加大投资,而且是巨大的投资,如此受到扶持的不仅仅有杂交水稻、小麦这两项帝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的高产培,还有会其他诸多本土农作物的改良。
 不仅仅是本土的农作物的改良,还有从海外引进的农作物的改良,比如说红薯、玉米、土豆这三种帝国方面很重视,已经在本土进行大范围推广种植的农作物。
 其中的红薯引入最早,目前推广的也比较广泛,玉米次之。
 而土豆的话,也就是最近十年左右才引进并种植,种植规模还不算大。
 话说,因为大唐人在南美洲引入土豆也是导致了欧洲人也是开始大规模引入并重视土豆,而且这玩意在欧洲地区的适应性不错,如今西班牙那边不少农民都开始种植这玩意了。
 针对农作物的改良,这将会是一个长期进行的远期项目,短时间内基本看不到什么效果,中期估计能看见一点,但是也不好说,但是一直持续搞下去的话,其效果绝对是巨大的。
 最后一个远期项目,则是超大型灌溉水利项目。
 内阁这群官员们想要在选择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修建超大型的堤坝,引水灌溉周边地区,打造新的粮食产区不说,而且他们脑洞还大到了想要把黄河、长江等河流的水,引入到其他缺水的地区,比如说华北平原。
 这不得不让李轩想起了工部方面计划了二十几年,一直都还停留在纸面研究上的黄河改道项目。
 工部老早就提出,如今淮河水患严重,而山东、河北等华北平原又严重缺水,再结合到上古时期,黄河的河道是流经华北平原的,因此想要主动对现在的黄河进行改道,让黄河改流华北平原。
 为此他们还提出了两个详细方案,分别是山东方案和河北方案。
 试图通过对黄河人工改道,让黄河下流经过预设的河道进入渤海,这么做一方面是减轻如今黄河下游以及淮河流域频繁的洪涝,另外一方面也是试图把黄河的水资源引入华北平原,以更好的发展当地的农业。
 可惜的是,这种人工改道的工程实在过于庞大,施工难度大,涉及的地方广,人数多。
 现在,内阁方面再一次提出了这个计划!
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 内燃机报告
 但是李轩却是知道,黄河改道这玩意不好搞,难度大不说了,而且以帝国目前的技术实力,风险也很大。
 要是一旦出现什么意外,那么麻烦可就大了,黄河可不是小河,而是大河,一旦改道过程里发生意外,黄河并没有按照预定计划流经某个地区,而是在某些地区发生缺口而导致意外改道的话,那么大片地区都会受灾。
 而且受灾的规模绝对会是大唐立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这也是目前帝国宁愿每年都投入巨额资金拥有维护黄河下游以及淮河等地区的防洪工程,也不愿意其搞改道。
 但是李轩却是知道,这事迟早要搞,以前只是技术能力,尤其是大规模的施工能力欠缺,但是现在慢慢的施工能力也提升上来了,再等一段时间,尤其是内燃机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大量工程机械的时候,那么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也就容易的多。
 到时候主动对黄河进行人工改道,主要准备工作做的好,那么可以说是完全可以搞的。
 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尤其是这种土方量庞大的工程,单纯依靠人力不是不可以,但是所需要耗费的时间会非常的漫长。
 如今帝国在巴拿马搞运河,施工就是基本依赖人力,如今运河工地上有着超过十万人工作,而且死亡率极高,每年都得死上万人……
 这玩意,完全就是拿人命填!
 这也是为什么巴拿马运河公司只招募土著劳工的原因。
 如果帝国子民在挖运河真死了这么多,该公司的所有管理层估计统统都会被枪毙掉。
 就在帝国目前在和奥斯曼帝国正在谈判的埃及苏伊士运河,甭管后续谈判怎么样,但是预计到时候施工的时候,估计也会和巴拿马运河一个模式,以土著劳工为主,帝国人顶多也就是充当一些管理人员,估计连监工都不会去当。
 但是在本土,你却是不能怎么搞的,没看见大唐铁路总公司修铁路,都得老老实实的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