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15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取在每个州府以上的城市都设立至少一家冯氏汽车的销售,维修,咨询,服务等融为一体的车行。
 这种类似后世4s店的车行,对于当代的汽车行业而言其实并不陌生,最早玩这个可不是冯氏汽车,而是启翔汽车。
第二千一百三十五章 冯氏产业链
 ———ps——
 老群没了,建了个新群,大家可以加一下,雨天我常驻,没事聊天打屁,群号31779983。雨天恭候诸位!
 ——
 启翔汽车早好几年前为了解决销售以及售后服务问题,就是在松江、金陵、广州、天津等大城市铺设这种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车行了。
 但是,他们的这种模式,更多的还是做一个样板工程,只在大城市里这么干,而在小地方的话,则是不这么干,毕竟客户太少,设立这种车行的成本比较大,很难收回来成本。
 但是冯氏汽车不一样,他们直接打算在所有的州府以上的城市都设立一家!
 让冯氏汽车公司做出这样选择的,自然是因为他们对汽车市场的看好,未来市场将会持续增长,足以抵消建立全国销售服务渠道的成本。
 此外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实奔马汽车除了外观大气稳重,乘坐舒适性比较好外,其他方面,比如说售价,性能以及故障率上,其实都一般。
 说的不好听一些,就是徒有其表!
 为了争夺市场,保证销量,他们就打算在服务上下功夫!
 你想要买车?来到车行你就是大爷,一群人伺候着你,提供各种贴心服务,买辆车后,车坏了要修?直接拉到车行来,我们直接给你修,车子坏了跑不动了,我们有专门的维修车可以派出去。
 总之就是解决客户的一切问题!
 在硬条件上比不过,冯氏汽车公司也就只能比这些软件了,哪怕这些软件会造成公司整体利润的短时间下降,但是以后谁知道呢。
 再说了修车也是赚钱的话,以往的时候,人们的车坏了大多都是在外面找师傅修车的,或者动手能力强的还自己动手,现在争取把修车的业务也给拉过来,岂不是两头赚?
 冯氏汽车公司为了在汽车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来,那是各种手段都给用了出来。
 从巨大资金,技术投入,再到现在的铺天盖地的宣传乃至总部的扶持,可以说冯氏航运公司总部,能够给汽车子公司的扶持都给了。
 由此可见冯氏航运公司在汽车业务的重视。
 随着航运市场的竞争激烈,造船钢铁机械等二线业务的竞争也是激烈无比,冯氏航运公司迫切的需要找到一个新的业务来提供增长点。
 最好是能够同步带动冯氏汽车公司旗下其他产业的那种。
 汽车行业就是属于这一种!
 冯氏汽车公司造汽车,用到的大量钢铁用的是冯氏钢铁的产品,用的各种零配件,也是冯氏机械的产品,就连车轮和车玻璃,虽然不是自家产品,但也是用的合作厂商的产品。
 汽车生产出来后,但凡是走海运或河运的运输,都是交给冯氏自家的货运公司。
 如果汽车业务能够做起来的话,那么就能够和航运业务一样,直接带动旗下其他业务的增长。
 这才是冯氏航运公司大张旗鼓杀入汽车行业的根本原因!
 他们要的不仅仅是汽车市场本身,还要汽车市场所带动的其他业务增长。
 这也是冯氏航运公司做业务的特性,他们追求的是产业连,以打通产业链,降低成本,获得更大的竞争力。
 在部分业务上,兴许是没啥利润甚至亏本,但是在部分业务上却是很赚钱。
 如今的冯氏航运公司以航运业务为核心,打造了钢铁、机械设备、化工、造船、矿务等诸多看似不相关的业务。
 诸多业务里,其实很多业务都只有二流水准,极少数几个勉强算得上一流水准,这些公司其实大多都不怎么赚钱,甚至亏本,尤其是他们的钢铁部门,年年亏本……
 在如今这个经济大环境下,一个钢铁公司还能做到年年亏本,那也是很罕见的了。
 但是他们的航运业务赚钱啊!
 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冯氏航运公司就是用大而全的方式,很多业务看似不赚钱,但实际上这只是内部账务计算的问题而已,而整体上依旧是很赚钱的!
 这种大而全的业务模式,引起了不少企业的模仿,但是不少企业对这种模式也很不喜欢。
 因为这种业务模式看似大而全,但却很容易分摊资金和技术,最后导致什么都有,什么都不行的状态。
 冯氏航运公司如此强势了,也只能在航运业务里做到顶级而已,旗下大多业务只有第二甚至第三梯队,离开整个冯氏航运公司的体系,估计都没办法在市场上单独存活下去。
 但是,人家冯氏航运公司愣是给做起来了,而且是越做越大。
 这种很特殊的模式,在大唐里也算是独一份了,其他民营公司想要效仿的话,其实很难,这对资金和实力的要求太高。
 但是,那个啥,如果冯氏航运公司在涉及的产业链里,把好几个行业都做到顶级,乃至和航运业一样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的话,估计是要以非法竞争告上法庭了。
 大唐帝国可是没什么反垄断法,毕竟国企部才是最大的垄断公司,旗下众多国资企业都是名副其实的垄断企业,或者干脆就是自己左右手互搏,尤其是在国防重工民生等行业更是如此……
 铁路,只有一家大唐铁路总公司!
 钢铁,江南钢铁公司以及另外几家国资部所属钢铁公司,占据市场份额百分之九十以上。
 帝国最大,最大的机械设备供应商,肇庆机械公司就是属于正儿八经的国企部全资控股企业。
 矿务就更不用说了,同样是国企部所掌控。
 哪怕是有冯氏航运公司这种民营巨头的航运业里,排名前三的航运公司里,除了冯氏航运公司外,另外两家也就是长江航运公司,太平洋航运公司,可都是国企部全资所有。
 所以啊,搞什么反垄断是不可能的,总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啊!
 但是,大唐帝国却是有非法竞争、恶意竞争等相关法律,效果其实和反垄断差不多,都是扼制避免市场的非法恶性竞争。
 所以除了粮食,铁路等极少数几个民生行业外,哪怕是国防产业里,国企部都是弄了三大武器公司,让他们相互竞争,避免一家独大。
 钢铁,石油,化工,机械、金融等等都是一样。
 大唐帝国是极少在某个行业里搞一家独大的,除非这个行业直接关乎民生,帝国存亡。
第二千一百三十六章 全民富足
 对于关乎民生,帝国存亡的行业,帝国往往会把这些行业更加极端化,表面上看,这些行业是个公司,但实际上它是个行政机构,比如大唐铁路总公司,大唐粮食总公司这两大关键企业。
 从来都没人把它们当成企业……
 那个啥,这两个企业的总经理,可是从二品高官呢,和各省道巡抚,京畿各部侍郎同一个级别。
 不少人都认为这两大公司乃是属于行政化企业。
 但是除了少数的几个特殊行业外,其他行业,哪怕是钢铁机械等重要行业,国企部也不会搞一家独大,而是往往会搞出来两家甚至三四家超大型的企业相互打擂台。
 而非法竞争,早期设立的时候更多的就是限制这些国企部所属的大型企业,毕竟这些企业能量太大了,不给他们上个紧箍咒的话,他们能够把民营经济全部给挤死,而这样对大唐经济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
 哪怕是帝国国企部方面,自己都不认为国企部应该掌控大多行业,这样很容易导致一潭死水。
 所以垄断一部分,限制一部分,放开一部分这才是国企部追求的目标。
 如果不是国企部自我限制的话,根本不可能出现冯氏航运公司、启翔汽车公司、杭州动力机械公司、直隶纺织银行这些典型的纯民营大型企业。
 而这些大型的民营企业,又是进一步刺激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大量的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发展,从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别看国企部控制的大型企业一大堆,似乎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很大一部分,但实际上国企部下属的诸多企业哪怕全部加起来,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对于庞大的帝国人口而言依旧是有限的,其提供的税收也是很有限。
 税部数据现实,国企部所属各企业,贡献的税收只占据了工商行业税收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六。
 税收数据都还算好,而就业数据就更让人惊讶了!
 户部就业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国企部下属各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只占据了工商业相关工作岗位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而各类民营企业,商户等提供了百分之八十的工作岗位!
 而在每年新增的工作岗位里,这个数据还要再上涨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每年新出现一百个工商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的话,有九十五个就是民营经济所提供的,这是一个让人很意外,惊讶,更不容忽视的数据!
 这也是让帝国这些年不断的放开部分限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目的很简单: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
 这些年大唐帝国的工业化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宣平四十年后,帝国开始施行全球经济发展计划,重点提升民众,尤其是底层民众的人均收入,为此官府主动鼓励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出来工作,哪怕是农闲的时候去工作也是能增加额外收入啊。
 但是,这么多是剩余劳动力出来后,要怎么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总不能说一股脑都跑到大城市去要饭吧!
 所以,帝国在本土的经济发展,这几年一直都是围绕着‘就业岗位’这四个字进行的,有了就业岗位才有其他的所有一切。
 衡量各地县尊老爷,知府知州等地官员成绩的时候,就业指数也会被列入最为重要的参考之一。
 不会和以前一样,只顾着什么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经济增速之类的。
 如今这些数据虽然也重要,但是帝国上层已经不是把这些数据当成了最重要的了。
 现在帝国高层更看重实际性的东西,比如说就业率,民众可支配收入,食物指数这些。
 这也和帝国这几年的政治大环境有关系,圣天子都喊出来了全民富足的口号了,要把食物指数在未来多年内降低到百分之四十以下,又鼓吹椭圆形人口收入结构。
 帝国的臣子们自然是会顺应局势的发展,进而调整自己的施政策略。
 这种大环境下,大唐帝国的全球经济发展计划开始了!
 计划里的重点就是提高底层民众收入,所以帝国这些年,在扶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耗费了巨大资源的。
 一大批的企业在贫苦地区落户并提供工作岗位,有了工厂后就有及营业岗位,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就有消费。
 继而带动当地的各种配套经济发展,比如餐饮,零售、蔬菜肉食供应等等,而这些顺带发展起来,看似一家家不起眼的中小型企业,乃至个体户,才是当代大唐社会里的主要工作岗位提供者。
 所以很多地方衙门想要发展经济,都是想要找到企业开工厂,这样就能依托工厂带动一系列的行业发展,最终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帝国经济发展计划执行五年之后开始收获果实了。
 随着宣平四十五年的结束,施行全球经济发展计划五年之后,帝国的多部门陆续通过大唐朝报,宣告了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
 国民生产总值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工商业生产总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