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掠过大唐新军的这些小心思不提,且说大唐王朝得到了孙老头的这些物资后,一天都没有停息,当天晚上就是连夜赶路运往溪口村了。
 这些物资对于大唐王朝来说极为重要,可容不得半点闪失,要是让县城里的苏家康知道了消息,说不准就有可能派出军队来袭击。
 虽然说有第一混成营在,这些物资的安全是有保障的,再不济第一混成营能够守住并坚持到大唐新军的主力来源。
 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可能的话,还是尽量不要引起明军的注意力比较好。
 为此,他们不仅仅是连夜赶路,而且走的还是偏僻没有什么人烟的地方!
 但是即便是这样,大唐王朝得到大量物资的消息还是传到了苏家康的耳中!
 得知这个消息后,苏家康深深的沉思了起来!
第两百八十七章 无关紧要的惨败
 得知伪唐贼军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一大批军事战略物资,而且里头还有大量可用来打造刀剑乃至火枪、大炮的铁、铜后,苏家康就是陷入了沉思。
 政治觉悟告诉他,绝对不能这么放任伪唐贼军得到这些物资,并且把这些物资变成各种武器。
 如今伪唐贼军在没有得到大量战略武器的情况下,就已经是用各种手段打造出来了众多火枪,而且他还知道在澜江渡口一战的时候,这些伪唐贼军还用了重炮和开花弹。
 继续放任伪唐贼军这么发展下去,以后恐怕官府所需要面对的可就真是府城明军所刻意吹嘘的千杆火枪,十尊重炮,千发开花弹了。
 没错,澜江渡口一战惨败后,败退的府城明军极大的夸大了伪唐贼军的实力。
 根据溃败后的府城明军传过来的消息,竟然说伪唐贼军已经拥有火铳千杆,千斤重炮十尊以上,并且还拥有一种极为恐怖的开花弹,可千弹齐发!
 听到这消息,苏家康都是忍不住想要冷笑。
 他和伪唐贼军打交道一年多了,伪唐贼军的底细他还不知道,充其量也就两百杆火铳而已,至于火炮他没见过,但是根据探子回报,伪唐贼军那边的确是有了火炮,但是数量就只有那么一尊而已。
 倒是那个开花弹他一时间也无法判断真伪,因为他没有看过伪唐贼军的这些开花弹,他连开花弹到底是个什么玩意都还不知道呢,自然也就无法判定真伪。
 不过别说他了,就算是哪天亲历战斗的府城明军,自己也是没有搞懂大唐新军那种开花弹到底是什么。
 但是他们都是记住了这种开花弹的厉害,瞬息之间就是数百弹齐发,几乎瞬间里就让登岸成功并向伪唐贼军发起冲锋的三千明军彻底崩溃,为此那些府城明军士兵们私底下都给伪唐贼军的这种士兵投掷的开花弹取了一个外号:“掌心雷”
 这么叫,是因为手榴弹的密集爆炸,就跟传说中的掌心雷一样,同样是从掌心所发,爆炸起来也跟天雷一样威力无穷。
 关于澜江渡口之战的失利,明军的将领给上头的宋志文是这么说的:“澜江一战,非将士不勇武,实乃伪唐贼军诡计多端火铳犀利,我军刀剑弓箭并各式手铳、碗口铳皆不能敌。以至于全军将士空有报君立功之心却无制敌之器。”
 这些明军将领们不管会不会打仗,但是推卸责任的手段都是不弱的,而想要减轻甚至是摆脱澜江之战失败对自己的负面影响,他们最好的办法不是说自己有多么弱,而是说敌人有多么强。
 他们是直接把伪唐贼军的兵力以及所拥有的技术兵器,也就是火枪、火炮乃至手榴弹都翻倍了说,区区一门火炮的大唐新军在了明军将领的口中,就已经是变成了拥有超过十门的千斤重炮了。
 当然了,这只是表面上的推卸而已,要想让上头忽略乃至原谅他们的战败,他们还得拿出一点点干货,以表面自己还是很牛逼的,还是可以再打一仗戴罪立功的。
 所以他们同时还给宋志文说:“如若要制伪唐贼军火铳之利,无他也,唯有我官兵配属更多,更好的火铳,甭管是单兵用的手铳,还是说支援作战的碗口炮等等都需要,而且还直接言明,如能有边军和沿海军队所用的佛郎机炮,定能压下伪唐贼军的火铳之利,通过炮轰重创伪唐贼军!”
 不得不说,虽然这只是他们的自保之策,但是不得不说提出这个说法的明军将领还是有点见识的。
 打不过怎么办?那就装备比伪唐贼军更多,更好的火器啊。
 他们可是大明王朝,区区火枪和火炮算个屁啊,火枪一是半会的没有,但是火炮明军却是有很多的,碗口炮那些小炮就不说了,明军手里可也是有‘重炮’的,那就是最近二三十年里明军大规模仿制并装备的佛郎机炮。
 明军仿制生产的佛郎机炮有大有小,小则百来斤甚至不足百斤,但是也有大则三百斤这种规模的火炮,甚至都还有五百斤甚至千斤的重炮。
 不过那些五百斤甚至千斤的重炮,大多都是布置在城头上,执行的是防御任务,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在北方的几个重要城市以及沿海的几个重要布防的城市里。
 至于三百斤的火炮,大多也是在水师里。
 至于普通陆军,哪怕是北方边军,他们军中装备的佛郎机大多也是小炮,以一百五十斤以及以下的佛郎机小炮为主。
 战败后的明军将领们以种种理由夸大了伪唐贼军的强大,并且是提出了若干克制的办法,这倒也是让宋志文一时没有去追究他们的战败责任。
 同时宋志文也是不会傻乎乎的把澜江之败通报到上面去,而是采取了采取了春秋笔法,说近期兴泉府的数百卫所兵并青壮民夫若干前往正泰剿匪,然贼军狡猾,竟在官军渡江时袭击官军,官兵沉着冷静应战,并斩杀贼军百人之多,然战乱之中,伪唐贼军以开花弹惊吓军中青壮民夫,以至于那些青壮民夫惊慌失措,以至于冲乱了官兵的阵型,为了保全青壮民夫的安全,加之阵型已乱,官兵主动掩护青壮民夫退却,不过退却之中,为了掩护更多手无寸铁的民夫撤离,以至于官军略有损失。
 他没有说派了多少人去,更加没有提此战损失了两千多人!
 因为宋志文用春秋笔法,把自己招募编练的一千五百名募兵全部抹去了,毕竟参加澜江渡口的正规有着编制的军队,还真就只有几百人的卫所兵而已。
 那些募兵?不好意思,他们的实际身份还就是青壮而已!
 而既然是青壮民夫,自然是不能算入官兵里头的,同样因为民夫手无寸铁,遭到贼军袭击而略有损失,完全也是可以接受的。
 到了最后,一场三千人的惨败,宋志文只当成了一场彷佛无关紧要的小败呈递了上去!
第两百八十八 官军复正泰李逆身死
 宋志文把那高达一千五百人的募兵当成普通民夫,这还真不能挑他的毛病!因为这些募兵的身份本来就只是青壮而已。
 如今明王朝的募兵出现的还不多,只有倭寇袭击的比较严重沿海地方以及内陆匪患比较严重的地方,当地的官员才会编练这些募兵,而且总数也不多,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编练募兵的风潮,更没有影响到北方的边军,北方边军依旧以卫所兵为核心,而且战斗力还不算差,他们的战斗力可比内陆的地方卫所兵强多了。
 因此这个时期里的募兵,严格上来说是不能算入明王朝的正式军队里的,如此,这些募兵自然也就没有朝廷正式承认的编制,充其量只能算是地方自行组织的守备军。
 此时明军的正规军,还是那些卫所兵,这些募兵虽然穿着明军的军服,但是本质上依旧是从民间征召的青壮而已,和寻常当苦力当炮灰的青壮不同的是,这些募兵的待遇更好,装备更好,战斗力也更强,甚至是超过了地方卫所兵,嗯,一般都会有好几年的服役时间,不像普通青壮临战征召,战后遣散。
 因此当地的地方官员觉得有必要招募士兵,那么他自己就会招募了,顶多就是向朝廷报备一下,当然了他们报备的时候也不是用招募士兵的名义,还是会用招募青壮的名义。
 而地方官员招募青壮剿匪这种事,对庞大的大明王朝而言实在太过正常了,如果这种事中央朝廷都要管的啊,一年得处理好几百起了。
 上头的人看到他的报告文书,脑海里就是会浮现三五百明军在渡江的时候遭到大量胆大包天的贼军袭击,将士们力战抗敌,然青壮民夫惧死,冲乱了明军自己的队形,最后为了保全实力以待日后剿贼的缘故,明军主动选择了暂避锋芒。
 这对于上头的那些大佬们来说,不过是一个芝麻大点的事而已,这种事写到奏折上报到京师那边,都没会人正眼瞧一眼。
 当然了,如果宋志文傻乎乎的说自个派了三千人的大军,但是却被区区一个乡野愚民率领的匪徒击败了,而且还损失了两千多人,那么就不是小事,而是会变成承报到正德皇帝案桌上的事了。
 但宋志文要是这么干的话,第一个倒霉都不是李轩这个造反头子,而是宋志文,其次是苏家康,再过来是兴泉府的一大票官员,甚至都有可能连累省城里的巡抚大人都得背上一个失察之罪。
 最后,倒霉的才是大唐王朝以及李轩,而且这还得是明军派遣大军来攻,并且击败大唐新军的前提下。
 而按照内陆地区的这些地方明军的战斗力,不派出个万八千的,还真奈何不了大唐新军,更不要说扩军并训练完毕,而且武备齐全后的大唐新军了。
 大唐新军的战斗力,别人不知道,但是亲历过战争的兴泉府内的明军将领却是知道的,即便他们不愿意相信大唐新军的战斗力,但是苏家康绝对是了解甚至是很清楚的。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府城明军和大唐新军在澜江对峙,乃至在过江的时候都龟缩在县城不出了。
 他实在是没有信心凭借着手中的六七百个残兵去击败大唐新军了。
 哪怕那个时候大唐新军在正泰县外部署的兵力也就百多人,但就是这百多人也是把苏家康给吓住了。
 不是他胆子不够大,而是他手中的可用之兵真没多少了,正规军的卫所兵和募兵加起来也就三四百人,这些士兵的素质有多差,苏家康已经是有深刻感受了,拉着他们出去和伪唐贼军打仗,估计还没开战就得溃散。
 剩下的大约四百人都是临时征召的青壮,战斗力就更不用提了。
 但是一直龟速着也不是个事,尤其是在知道了伪唐贼军得到了一大批战略物资后,苏家康想着,是不是可以派遣一部分兵力偷偷在晚上出城,去玩一把伏击?
 苏家康也是个有胆魄的人,你让他带着手底下的几百人去打大唐新军主力的主意,他自然是没有那个自信和胆子的。
 但只是袭击一支大唐新军的辎重部队,他还是有这个胆子的,而且他这个人向来都是敢想敢做的,当天就决定,今晚就派出两百士兵出城偷袭。
 苏家康这个人,虽然只是个文官,但是论起血性和胆气,绝对是要胜过绝大部分明军的将领,要不然,也不会在这一年多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了,仔细算算,他都在大唐新军手底下吃了不少败仗了,但是他依旧是一心想要剿灭大唐新军,即便是这一次偷袭大唐新军的辎重队,他的目的也是为了大局所着想,摧毁这些物资,扼制伪唐贼军的快速扩张。
 没有这些物资,就无法制造武器,而没有那些火器,那些伪唐贼军还怎么扩军啊?
 然而苏家康有这个胆子,不代表他手底下的明军将领也有这个胆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