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做许仙的日子(小吃)-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丽并不是十分看重。这些“公主”都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尽管如此,这些元朝公主们在高丽还是享有极大的特权。她们一旦下嫁高丽国王,无论高丽国王是否已有嫔妃,元朝公主立刻就册封为正宫王后,其生的儿子则自动获得嫡子的地位,并且优先立为世子。同时,元朝公主们依仗元廷的支持。把握内宫权柄,甚至还多次干预国事,决定人事的任免。而从忠烈王开始,高丽国王们则普遍患上了惧内的病症(这与现在的韩国男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据史书记载,虽然齐国公主嫁人的时候才16岁,而忠烈王已经39了。但齐国公主不改蒙古女子的火暴脾气,经常对忠烈王伸手就打,张口就骂,乃至棍棒相加,而忠烈王对这位公主老婆丝毫根本不敢得罪,只有躲在一边暗自落泪。
    至此可以说高丽其实已经归了蒙古,只有着名义上的统治权了。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点。粮食、牛马、人参,甚至女人,不断地落入了蒙古的口袋。
    再看中国,明也好,共和国也好,其援朝的结果,简直就是伤天害理。中国人是流血流汗又流泪,不仅什么支援也没有。搞鬼,赶走中国人,甚至让中国帮其重建……
    这要是忽必烈,绝对会傻了。
    好在朱棣还没有傻,更加没有资源可以挥霍,大明的民脂民膏还在朱允文手中,他也没的挥霍。“看来得找一些忠于母国。桀驁不馴的王族女了。”
    朱棣觉得他明白了。毕竟中国并不是没有过和亲,嫁出不同的女子,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大明当然知道。与王室而言没人喜欢为敌国经济、粮食做贡献的文成公主。自然是元朝公主更和王室的味道。
    “不。还有。”
    “还有?”
    “不错。高丽除了献上些粮食牛马和人参之外,唯一让蒙古人看得上眼的特产好象也只有女人了。当时达官贵人们都以拥有高丽女奴的多少与数量相比较,女奴少且“质量”差的,往往被人取笑。因此,元朝不断向高丽索取女子。1287年,元世祖下旨要求高丽的处女必须先告官登记,否则不得出嫁。1307年,高丽王廷下令,全国13岁以上16岁以下的女子,不得擅自出嫁,以优先供元朝挑选。自1275到1347年,高丽共遣使赴元献处女16次。这样做的结果是高丽人生了女儿往往都秘而不宣,即便是邻居也不让知道,以防被官府送去元朝。当然,生儿子的结果也不一定好,甚至更差,因为元朝也需要大量的太监的,而且高丽太监特别受欢迎。”许仙笑的有点儿冷,继续说,“但即使是高丽国极其配合;也满足不了元朝对女人的需求,因为除了元朝皇帝及王公大臣需要高丽女子作为妃嫔妻妾或侍女以供淫乐外,元朝还需要大量女子配给军人作配偶。于是,高丽国为此专门成立了结婚都监和寡妇处女推考别监,除了处女还到处搜寻已婚妇女和孤儿、逆贼之妻、僧人之女、罪犯的妻女等,以满足元朝的需要。而高丽的王室女子的高官之女更是以献给元朝皇帝或王公大臣为荣。”
    朱棣脱口而出:“这不是令其亡族灭种吗?”
    许仙看着朱棣,赞叹说:“不愧是一代雄主,果然有魄力!”
    朱棣的脸色却一下子苦了下来。“王叔这是不是太过分了?”
    当然过分。这女人送出去,男人做了太监,这能不过分吗?
    但是这对中国却是极好。不说别的,就说大清那位麻子脸康熙,为了限制蒙古人造自己的反,不也是逼男人出家做嗽嘛。如果不是蒙古女子比不上中原的,忽必烈的手段,他也绝对会用。
    这便是胡人的气魄!中国人永远比不上的,对自己族人的重视。
    “忽必烈可以做,你为什么不可以?”许仙问他。
    “这……”朱棣不知道怎么说。儒学的教导到了嘴边,又吞了回去。
    “我知道你心里接受不了,但是你可以这样想,这生活在辽东大地的同胞。不断与蒙人血肉交融,其血统已经变的野蛮了。为了让他们重新融入华夏的大家庭,自然要改善他们的血统……”许仙发挥着自己学来的口才,一点点引导着朱棣。
    任何人都不敢保证中国在今后的岁月中还会不会援朝,但是即便援,援一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国家,也总比吃亏受人耍要强。哦。差点儿忘了,到时候已经是一家人了,自然是没有什么吃亏上当的说法了。
    不得不说,学忽必烈真的可以。太监,不仅可以解决皇室对宦者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他们想成为权阉,将会更加难了。一个外国人欺负自己人更容易引发国人的同仇敌忾吧!不要忘了,这里是大明,我们依然是天朝上国,大汉子民的脊梁骨还没有压弯的时代。
    至于女子。丫丫个呸的,哪个要说韩国女人不好,后世人非扇你丫的耳光不可。
    温柔贤良。既会持家,又少真女汉子,这才是纯纯的华夏新娘。娶了这样的新娘,才是做梦都会笑。喊上一声“哥哥”,真是鸡皮疙瘩都要酥了。
    忽必烈果然是一代伟人,这样的人,才不愧让本民族称之为伟人,就和成吉思汗一样。不是吗?
    想了想,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缺漏,而且良心上也过的去。不是吗?又不是屠灭朝鲜,只是联姻罢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自然是正常的行为。
    什么?不行!
    为什么不行?蒙人可以,为什么我们就不行?难道还真是内王外圣玩上瘾了。
    这绝对是不健康的。根本就是把一个大好男儿硬生生地掰弯了。
    难道不是吗?做什么事都需要对比。一对比,便明白谁弯谁直了。一边是不断往家中扒拉,一边是不断往外送,傻子也明白何谓“持家有道”。
    此时许仙心中充满了自豪。简直称的上念头通达,神识圆润了。多久了?多久没有这么舒畅过了?这不是肉身的进阶,是灵魂的解脱。
    把一个弯男掰直了,本就是极难的事。更难的是把无数个弯男掰直了。华夏大好男儿们,已经弯了太久太久了,也已经做了太长太长时间受了。更恐怖的是,当所有世界人民都知道时,唯独自己不知道自己做了受,这才是最恐怖的。
    现在,许仙不过是挑开了罢了。老实说,这也就是明朝,如果是后世,拿美国做例子,就更加简单了。真正的直男就一句活:抢他娘,吃他娘,占他娘,干他娘。美国大兵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这句话。
    “好的,王叔。看来我们需要扶持高丽世子了。”朱棣显然也知道做熟不做生的道理。高丽人,熟门熟路,这本就是他们坚持的生存法则,不看他们高丽的王室女子、高官之女更是以献给元朝皇帝或王公大臣为荣吗?想必换成更加优秀的大明,他们也不会有意见。
    许仙却问道:“怎么?难道你还想支持李成桂不成?”
    朱棣尴尬道:“他,他上了降表。”他国国君对中央王朝献降表,这在儒学几千年的宣传中,是多么的震奋人心,唯一可略胜一筹的也只有万国来朝了吧!但是这一刻,朱棣是尴尬的。
    许仙点了点头说:“你明白就好。是听信酸儒的宣传,要一个假名声,还是真真实实做王,手掌三千里江山,统辖亿万子民……”
    “王叔,我知道怎么做了!”朱棣保证。
    许仙点点头,既然朱棣想通了,他自然不会再在这件事上费神。中国不知从何时起,打战占了土地,不再是为了土地,而是为了一张降表,一份假名……
    中国男人的血不是血?就这么让你们流着玩?什么反抗,什么占不住……统统是借口。他们会反叛,他们会杀人……你们就不会平叛,就不会杀人了吗?杀光了,只剩下土地不行吗?西方可以对玛雅人亡国灭种,可以对美洲土著屠杀,可以对澳洲土著屠杀……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杀一个翻天覆地,杀一个朗朗乾坤,杀出一条生路。
    即便是下不了手,同情弱者,也可以民族融合,血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象西方一样,大家都是亲戚,这总可以吧!
    许仙能做的,几乎已经做了,所以他自然要开始做自己的事了。“那个偷儿,你找到了吗?”
    朱棣的燕军,除了攻城略地的本职任务外,还肩负着许仙的一个命令,寻找吴子荣。
    大军推动,找起人来,自然是比许仙自己一个人去找,要方便要有效的多。
    大明军队,攻城拔寨,自然是没有什么错过的可能。每一座城池都会有大明军队去驻扎,而这样的驻扎,便等于许仙多了无数的耳目。
    “王叔,一个小偷,就这么重要吗?”朱棣想知道许仙为什么找这么个人。如果许仙与他一样,只是一个凡人,他也许不会在乎这么个偷儿,但是许仙他不是啊。(未完待续。)
  

第390章、对生死簿下手

    “你怎么看?”许仙绝对是看出朱棣的好奇心的,但是很不巧,这又是一件许仙不好对他人说的秘密。
    如果是别的,那么一切还好说,但是这可是《生死簿》。如果朱棣知道了,他会不想要吗?
    “这个,本王在寻访时,倒是听到了一个传说。”朱棣说。
    “什么传说?”许仙没有生气,让他帮手找,便已经料到他会让人去查了。不过以《皇极惊世书》所现之见,《生死簿》的事,没有传出去过。
    朱棣想了一下,也没有瞒着。他说:“四辰剑的诅咒。为王室铸造四辰剑的铁匠离奇死亡,捕厅大人和随从以及星宿厅派来的神女共同到铸剑村调查此事,大人发现很多可疑之处,但是由于神女和官令的故意阻挠,一直没有进展,负责铸剑的铁匠接连以同样死法死去,村里开始流传是怨鬼所为,大人和随从也被神女囚禁。神女虽然为确保铸剑顺利而来,但也在心中开始动摇。大人得知了一个惊天秘密:25年前,也曾进行过四辰剑的铸造,在那次铸剑中被当作祭品活生生投入火中的女子叫凯华,为了保住自己的亲人,村里将外来的被铁匠们奸污生下孩子的凯华送上了祭品台。那次铸剑因祭品不纯失败了。25年后,星宿厅为了岌岌可危的地位,又开始了铸剑,这次被选为祭品的是凯华的女儿香儿!神女因为质疑铸剑的目的而遭到国巫惩罚,凯华附在了香儿身上,向国巫复仇……”
    许仙点了点头,没有出声。
    朱棣见许仙不出声,他又说:“王叔,拥有那把剑真的可以斩掉高丽王室龙脉吗?”
    许仙想了想,说:“大概可以吧!不然也就没有铸它的必要了,不是吗?”
    “哦,原来如此。王叔远见。王叔原来一早便知道这朝鲜王在铸这等魔剑。直接毁了铸剑营……是了,一个铸剑营毁了,还可以建第二个……确实需要神偷……”朱棣似在说给许仙听,也是说给自己听。
    不过,他已经合情合理地脑补了一切,倒是省掉了许仙自己的一番口舌。
    全罗道,当天夜里。许仙便赶了过去。
    燕王朱棣的兵没有不认识许仙的,所以即便是夜晚,他也可以进城。
    “王爷。”纪纲,朱棣身边的锦衣卫头子,亲自坐阵,亲自迎接许仙。
    “原来是你。咱们已经好多年没见了。”
    许仙看到纪纲。多少有些感慨。
    明朝前两代皇帝朱元璋、朱棣,由于其出身的特殊性,对皇权的维护有其他朝代所没有的强烈**。这就使得锦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