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宛如梦幻-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狭义的天平文化是指圣武天皇天平年间的文化,而广义是指整个奈良时代的文化,著名的鉴真和尚也是在此期间渡海前往日本传教的。

奈良时代是彻底仿唐的时代,然而就连唐朝也无法长久维持均田制,在社会经济结构相对落后的日本,当然班田收授法也不可能万世不易。奈良时代是班田制逐渐崩溃,庄园制逐渐抬头的时代。

一方面,为了鼓励向新征服地区移民,奈良朝廷允许公民私有新开发地,使封建土地国有化逐渐向封建土地私有化转变。另方面,由于班田不均,赋税过重,使得很多百姓被迫依附于贵族和寺社,这样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庄园。庄园制的出现使得国家实际权力从土地国有时的天皇手中,逐渐转移到土地私有时的庄园贵族手中,藤原家族就首先冒出头来,攫取政权,开创了摄关统治的先河。

●藤原广嗣之乱

奈良时代以后是平安时代,那是一个外表光鲜,内中糜烂,骄奢腐朽的时代,而平安时代的实际统治者藤原家族,作为公卿政治的代表,也总给后人留下优雅柔弱的联想。然而事实上,藤原氏也是经过了惨烈的政治斗争,用尸体和鲜血铺成道路,才最终得以掌握权柄的。

中臣镰足和藤原不比等两代的风光不用再冗述了。藤原不比等死于养老四年〔720年〕九月,他有四个儿子,分别为藤原武智麻吕、藤原房前、藤原宇合和藤原麻吕,分别称南家、北家、式家和京家。不比等终位于右大臣,当时实际执掌太政官权力的还是皇族,煊赫者包括舍人亲王、铃鹿王、长屋王等等。其中长屋王是高市皇子之子,先任大纳言,721年升右大臣,圣武天皇继位后任其为左大臣,实际掌控朝政。

圣武天皇的母亲本是藤原不比等的女儿宫子,而其本人也娶了不比等的另外一个女儿〔论辈分是他姨妈〕光明子。圣武天皇一继位就想为其母加尊号为“大夫人”〔夫人为非皇族血统的天皇妻妾的最高称号〕,遭到长屋王派系群臣的反对,被迫收回敕令,从此藤原家族和长屋王就开始了长时期的明争暗斗。

神龟四年〔727〕闰九月,藤原光明子为圣武天皇生下了一位皇子,两个月后,这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被立为东宫。眼看作为外戚的藤原氏将更为煊赫,群臣纷纷前往藤原氏宅邸表示祝祷,偏偏长屋王不肯露面。藤原武智麻吕藉着这股东风,提出立光明子为皇后,对此,长屋王再度表示强烈的反对,因为按照惯例,皇后必须由皇族女子担当。两派的斗争因此事件而变得激烈化并且表面化,最终以东宫不满岁就因病夭亡,暂时宣告了长屋王的胜利。当然藤原氏并不肯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先调开了长屋王的羽翼大伴旅人,又由藤原房前出任中卫府大将,控制禁卫军,随时准备发起反扑。

到了神龟六年〔729年,当年八月改元天平〕二月,藤原氏开始了总攻。二月十日,他们挑动两名小官僚向圣武天皇告密,说长屋王“私学左道,欲倾国家”,在取得了天皇的信任后,藤原宇合等人立刻率禁军包围了长屋王的官邸,舍人亲王亲自入内问罪。长屋王百口莫辩,被迫于两日后自杀——虽说是自杀,但其正妻与几个儿子全都随同自尽,事情多少有点蹊跷。

踢开了绊脚石以后,藤原氏于当年八月顺利地把藤原光明子扶上了皇后宝座,四兄弟就此把持了朝政。其中势力最强的是南家的武智麻吕和式家的宇和——藤原宇合于天平三年〔731年〕八月就任参议,这是在养老令外新设的官职,顾名思义,是朝廷的高级顾问。

同时升任参议的还有藤原麻吕和葛城王。葛城王是皇后光明皇后的同母异父兄弟,736年受赐橘姓,名为橘诸兄。737年,平城京天花流行,藤原氏四兄弟前后染病去世,橘诸兄代之掌握了朝政。

为了同时压制外戚藤原家和皇族橘氏的势力,圣武天皇起用身份较为低微的僧人玄昉和吉备真备参与朝政,这两人都曾留学唐朝,学识渊深,新近归国,其中玄昉因为曾入宫治好了天皇之母藤原宫子的病而最受宠信。

传说玄昉曾想抢夺藤原宇合的长子藤原广嗣之妻〔日本很多佛教派别并不严禁娶妻〕,因此两人仇深似海,然而政治立场的根本相左以及对执政权力的垂涎与抢夺,恐怕才是最终爆发“藤原广嗣之乱”的真正根由。总之,脾气暴躁的藤原广嗣异常反感玄昉和吉备真备的擅权,多次直接或上书请求除去此二人,因此被贬出京都,前往九州就任太宰少贰。

太宰府乃是在七道诸国行政体系之外,负责西海地区政治和军事的常设机构,主官太宰帅并非常置,多由辅官太宰大贰或太宰少贰负责实际工作。藤原广嗣到达九州后,利用当地的社会矛盾大肆招兵买马,在天平十二年〔740年〕再度上书请求诛杀玄昉和吉备真备遭到斥责后,公然掀起了叛乱。

藤原广嗣的军队据说有一万余人,分三路挺向九州最北端,准备渡海前往京都。圣武天皇得报,急命参议大野东人为将,动员东海、东山等五道一万七千大军,浩浩荡荡开赴九州平叛。

当年九月,官军前锋进入九州,十月初隔板柜川与叛军对峙,九日展开激战。叛军军心散乱,战不多时就纷纷投降,藤原广嗣大败而逃,还想遁往新罗,但因风向不顺而被迫返回。二十三日,他在肥前的值嘉岛遭官军捕获,数日后即被处死——来势汹汹的藤原广嗣之乱,不到半年就平定了。

广嗣死后,藤原式家走向没落,然而世上终究没有长久的荣华富贵,五年后,广嗣的死对头玄昉和吉备真备也先后失宠,玄昉被外放到筑紫,最终为广嗣残党所杀,吉备真备也左迁为筑前守。至于橘诸兄,他的权力也在逐渐萎缩,最终被藤原南家的仲麻吕所替代。

●惠美押胜的兴衰

藤原仲麻吕是藤原武智麻吕的第二子,不到四十岁就跻身殿上人之列。749年七月,圣武天皇让位于有藤原氏血统的阿倍内亲王〔内亲王即皇女所封之亲王〕,就是孝谦女帝。同月,藤原仲麻吕拜为大纳言,并在次月就任新设置的紫微中台的长官——紫微令中卫大将。他的权力逐渐攀升,逐渐凌驾于左大臣橘诸兄和右大臣藤原丰成〔武智麻吕长子,仲麻吕之兄〕之上。

藤原仲麻吕竭力维护已经逐渐跟不上时代需要的律令制,时隔14年后,再度下令班田,并且调整服役男丁的年龄,以减轻百姓负担。但对于当时的朝局来说,这也无异于杯水车薪,圣武天皇在位的时候就笃信佛教,下令各国都要建设国分寺和国分尼寺,在京都附近也大修寺院,建造大佛,耗费巨资,也给百姓带来沉重灾难,圣武天皇虽然退位,身为上皇,这种行为却并未停止。因此仲麻吕的执政,未必能给底层民众带来多少好处,但却得罪了相当多的贵族,尤其是新兴庄园主阶层。

一方面因为执政者的专权,反对派想要推翻执政者,另方面执政者为了镇压反对派就更加肆无忌惮地攫取权力,两方面矛盾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终于点燃了“橘奈良麻吕之变”的导火索。且说天平胜宝八年〔756年〕五月,圣武上皇去世,遗命以天武天皇之孙道祖王为东宫。然而据说这位道祖王在为上皇服丧期间私与侍童淫乐,行为举止极度龌龊并且不敬,于是次年三月即被废黜了东宫之位。

道祖王是否真的那么不堪呢?现在普遍认为,那是藤原仲麻吕的阴谋或者刻意诽谤所致。总之,为了立新东宫之事,孝谦女帝召集众臣商议,仲麻吕力排众议,拥戴和自己关系亲近的舍人亲王之子大炊王。最终,大炊王成为储君,仲麻吕的权势和声望都达到了顶峰,他遂于第二年推动孝谦女帝下诏,施行其父藤原不比等制定但搁置了整整39年的《养老律令》。

这是天平胜宝八年〔757年〕五月间的事,到了七月,橘诸兄之子橘奈良麻吕终于再也按捺不住了,利用百姓苦于寺院佛像建造之机,联合对藤原仲麻吕不满的皇族和大伴、佐伯等氏族,策划发动政变。当时平城宫正在修缮,孝谦女帝在田村宫议政,橘奈良麻吕的计划是,首先在田村宫暗杀藤原仲麻吕,然后废黜大炊王的东宫之位,并逼女帝退位,在盐烧、道祖、黄文、安宿四王中选择一人继承天皇宝座。然而组织中出现了叛徒,山背王和中卫府舍人上道斐太先后将政变阴谋密告孝谦女帝和藤原仲麻吕,女帝和仲麻吕先下手为强,火速逮捕了阴谋策划者,将橘奈良麻吕和黄文王等首谋处以极刑,将协从400余人尽数流放。

或许是为了纪念平安度过危机,当年八月十八日,下诏改元为天平宝字。天平宝字二年〔758年〕八月,孝谦女帝退位出家,东宫大炊王登基,就是淳仁天皇。这时候,日本仿唐之风达到了顶点,竟然把官名也全都按照中国的习俗加以修改,藤原仲麻吕就被任命为左大臣,改称“太保”,还下赐了新名“惠美押胜”。两年后,他又升任为太政大臣,称“太师”。

太师惠美押胜所以能够一帆风顺、青云直上,主要靠了两个大后台的支撑,一个是圣武天皇的皇后藤原光明子,另外一个就是孝谦女帝。然而光明皇后在760年去世了,而孝谦女帝〔此时为上皇〕也因为僧人道镜的问题于762年开始和淳仁天皇相对立,惠美押胜站在天皇一边,结果把上皇给彻底得罪了。

道镜为河内国人,出自弓削氏,初从义渊修习法相宗,后长住东大寺。752年,他应孝谦女帝之邀,入宫做道场,761年藉看病之机受到已经退位的女帝的宠信。传说孝谦上皇和道镜的关系很不一般,这不免令人联想起武则天身边的白马寺主持薛怀义……然而就算道镜真是上皇的面首吧,以日本的婚姻习俗来说,这也并非十恶不赦的大罪,然而惠美押胜偏偏极端反感道镜,怂恿淳仁天皇向上皇进言,要将道镜赶出京去。

有传说惠美押胜也曾是孝谦女帝的入幕之宾,因此当上皇抛弃了他,转而钟意道镜后,他才会如此愤懑不满。总之,因为道镜问题,上皇和天皇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天平宝字六年〔762年〕六月,上皇从隐居处迁回平城京,并宣布剥夺淳仁天皇的权力,国家大事和人事赏罚都由自己颁诏施行——退位的天皇以上皇之名重掌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日后“院政”的滥觞。

淳仁天皇和惠美压胜为了反击上皇的专断,开始秘密策划,由押胜一族控制了禁卫军的指挥权以及近畿地区数国的行政权。天平宝字八年〔764年〕九月,淳仁天皇任命惠美押胜为都督四畿内、三关、近江、丹波、播磨国兵事使,并命令以上地区每国征召20人以充禁卫。押胜秘密下达了每国征集600人的动员令,以演习为名聚集和训练士兵,准备起事。

惠美押胜犯了一个大错误,想要打击上皇势力,早在孝谦上皇返回平城京的时候就该动手了,等到上皇重掌政权两年以后再想发动政变,时机已经错失,人心早就转向。果然,计划被告发,上皇立刻派山村王到中宫院夺取了御玺,随即宣布押胜为逆贼,剥夺其官位和俸禄。这是九月十一日的事情,当晚,惠美押胜逃出平城京,首先想要逃往近江,后又转道越前,都被上皇派人截断了去路,他进退失据,最终于十八日在高岛郡的胜野鬼江附近被逮捕,随即人头落地。

押胜一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