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宛如梦幻-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德川家康已经风烛残年,他没有耐心更没有时间等待继续下去,于是就开始寻找藉口,以向丰臣氏动兵。庆长十九年(1614年)冬季,林罗山和以心崇传等人在家康的授意下,逐字研究方广寺大钟上的钟铭,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被他们发现钟铭中有“国家安康”和“君臣丰乐”的语句,说此语有腰斩家康、以丰臣氏一族取代皇室的嫌疑。家康趁机向大坂提出质问,淀姬听到如此莫须有的罪名,不禁又惊又怒,于是干脆向家康宣战。

虽然经过多年的糟蹋浪费,大坂城中依然贮藏有全日本最庞大的财富,淀姬就利用这笔财富大肆招揽浪人,巩固城防,整顿军备。消息传出,散布在日本全国的浪人象潮水一样涌向了大坂城,在很短的时间内,数目竟达十万八千九百之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所谓的“大坂七将星”。

“大坂七将星”之首是为真田幸村,此公本名信繁,乃是信州上田城主真田昌幸的次子。真田昌幸和信繁曾在关原之战前阻遏德川秀忠于上田城下,因此战后家康剥夺了真田氏在信州的领地,并且想将父子二人一并诛戮,多亏昌幸长子信幸一直牢固地站在德川氏一边,用自己的战功请求家康的宽宥,最终判将昌幸父子流放九度山,派浅野长晟严密监视。

大概出于报复心理,虽然真田信幸因为自己的功劳而保住了上野沼田的领地,但德川秀忠却命令他从名字里面舍掉世代传承的幸字,改名为信之。

等到庆长十九年(1614年)丰臣、德川两家开战的时候,真田昌幸已经过世了,次子幸村(信繁)兼具祖父、父亲的智谋和伯父们(信纲、信辉)的忠勇刚直之心,耍计策把监视他的家伙都灌得大醉,随即逃出九度山,进入了大坂城。

传说幸村并非孤军奋战,他有一子名为大助,或者还有一个女儿,此外还豢养了一批忍者,最著名的称为“真田十勇士”,包括——雾隐才藏、猿飞佐助、三好清海入道、三好伊佐入道、望月六郎、由利镰之助、穴山小助、笕十郎、根津甚八和海野六郎。

“大坂七将星”的第二位是后藤又兵卫基次,本是播磨国人领主别所长治的家臣后藤基国之子,后来出仕黑田如水父子。关原合战中,基次跟随黑田长政参战,从属于东军,因功受封一万六千石的知行。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如水死后,基次突然出奔,离开了黑田家,成为浪人——普遍认为是他和新主长政不合所致。

除以上两位外,大坂七将星”中还包括关原合战中担任宇喜多军先锋官的明石全登、被改易的土佐大名长宗我部盛亲,以及薄田兼相、木村重成和毛利胜永。一时间,大坂城内人才济济,在七将星的努力下,很快就将一盘散沙的部队合理组织起来。

十月一日,德川家康在接到京都所司代板仓胜重“大坂骚乱”的密报后,正式决定出兵讨伐。十一日,他向全国发出了“大坂讨伐令”,并亲自率领旗本武士的主力从骏府出发西上。二十三日,家康军在伏见城与将军秀忠的六万部队汇合,不久,伊达政宗、前田利长、藤堂高虎等大名的部队也陆续赶到。

淀姬寄予厚望的加藤清正和福岛正则等原丰臣系大名在这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却将平时总挂在口边的什么太阁恩情抛在了脑后,也纷纷起兵响应德川家康,怒斥以丰臣秀赖为首的大坂方为逆党。于是,讨伐军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聚集了整整二十万人。

战争就这样爆发了,史称“大坂冬之阵”。

●大坂冬之阵

大坂,是第一座结合了日本传统军事城堡的多重坚壁和中国城市之商业与居民区城墙内置这两大特性的城池。从其地势来讲,大坂本应是一座平城,然而丰臣秀吉曾经动员十万民工,用人工叠加土方的方法垫高地形,使得大坂脱离了摄津地区的普遍地貌限制,雄立于京畿西南。大坂城由一之丸、二之丸、三之丸和山里丸构成,每道城墙下都挖有宽阔的壕沟或护城河,真所谓金池汤城。

大坂城北有天满川,东有猫间川、平野川,东南近海,河运和海运都非常方便,城池靠近京都,更加上有堺的南蛮贸易作为经济后盾,进可攻,退可守,确是丰臣秀吉筑城技术的最高体现。当真田幸村入城以后,经过认真的考察,又在靠近大海而水网等天然障碍较少的城南,紧靠城墙修建了由独立城墙、壕沟及三道栅栏构成的辅城——真田丸,加固了南部的防护力。

基于以上诸多情况,德川家康将此时已经增加到近三十万的大部队在大坂城四面撒开,形成包围态势,断绝该城与外界的联络,准备加以长期围困。

然而虽然面对坚城,兵法的常理就是围困,但围城部队除七、八万德川旗本军外,都是由各地大名部队临时拼凑而成的,这些大名中有许多人都是骑墙派和丰臣秀吉的旧部,在作战初期就充斥着严重的厌战情绪。同时新年即将来到,士兵们大都归心似箭,并且大军的粮草供应也并不很充分,作出长期作战姿态的德川家康,实际上比任何人都希望速战速决。

十一月十九日,完成了包围圈的幕府军终于被迫对大坂城发动了总攻击。由于大坂城的西面和南面水网较少,适合大兵团展开作战,所以十九日的主要作战方向被确定为西南方向,家康本人占据了南面的至高点茶臼山,将军秀忠则以冈山为本阵,亲自指挥攻城。

在总攻的信号发出以后,西南方向的锅岛、蜂须贺、松平、浅野、藤堂、伊达、毛利、井伊、本多等部从南御堂、谷町口、八丁目口、平野口方向,漫山遍野地向大坂城高耸的城墙杀来,但在宽大的护城河面前,因为缺少必要填塞和浮水工具,使得损失异常惨重。

因为攻击猛烈,防守部队的损失也很巨大,形势非常危急。作战数小时后,薄田兼相防守的一座城外鹿砦被蜂须贺至镇(蜂须贺正胜之孙)、浅野长晟(浅野长政之子)所部攻取,薄田军退入城中。获得小胜的幕府军振奋精神,勇攀城墙,但得到后方有力支援的城防部队沉着应战,始终将敌人压制在城墙以下。到当天战争结束,攻方获得的战果非常有限。

二十六日,冬之阵中最激烈的今福·鸟野之战爆发。大坂方的后藤基次、木村重成等军主力对驻扎在城东北部战略要地今福村、鸟野村的幕府方上杉景胜、佐竹义宣军进行了猛烈攻击,希望撕开一个通向外界的出口。经过一天的野战较量,上杉、佐竹军取得胜利,遭到挫败的大坂部队退回城中。

二十九日,大坂部队又发动了伯劳渊·今福·鸟野之战,结果指挥作战的后藤基次中弹负伤,不得不再次退回城中。这两次突击失败,使得以后藤基次、大野治房为首的“野战派”受到打压,而以真田幸村、大野治长、明石全登为首的“笼城派”得势,守方暂时放弃了野战的念头,专心于凭坚而守。

到了十二月四日清晨,经过机密筹划,幕府方的前田利常、松平忠直所部趁着天色昏暗对真田丸发动突袭。激战中,前来运送弹药的大坂方将领石川康胜所部士兵在忙乱中误将点燃的火绳扔到了火药桶中,引起剧烈爆炸。潜伏在城中的幕府军间谍趁乱造谣生事,并企图抢夺城门。幸亏真田幸村亲率所部进行弹压,一面组织火力集中射击,迫使前田、松平军后退,一面命令部将伊木七郎率领骑兵出城突击,才终于勉强守住真田丸。此次战斗,前田军损失武士三百人,松平军损失武士四百八十人,其余杂兵无算。

真田丸之战后,幕府方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攻击了。眼看新年将近,士兵们的厌战情绪益发高涨,军粮也所剩无几,于是在谋士本多正纯的建议下,德川家康决定暂时罢兵议和。然而由于大坂城内很多将领的态度异常强硬,议和始终没有成功。家康又派遣真田幸村的兄长信之和叔父信尹以信浓守的职位对幸村进行诱降,结果也没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无计可施的家康只好对淀姬下手。十二月中旬,他派榊原、本多、酒井等谱代家臣将所部大炮排成一列,对高达七层、非常显眼的大坂城天守阁进行猛烈轰击。据说其中一发炮弹击碎了一个漆桶,几名正在吃早饭的侍女倒在血泊之中。受此惊吓,色厉内荏的淀姬果然立刻同意议和。

在议和条款中,有一项是填平三之丸的护城河,急于议和的淀姬竟连阴谋如此明显的条款也一口答应了。于是在幕府军大部返乡后,本多正纯指挥部下填平了三之丸的护城河。然而,正纯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护城河,他趁大坂方防御松懈之机,竟连三之丸的城墙也给扒了,近逼二之丸。

淀姬这才慌了神,急派侍女前去理论,却遭到无理的对待。她又派亲信大野治长等人直接去见德川家康,家康支使儿子秀忠出面道歉,然而虽然道歉,却不肯真正解决问题。大野治长只好再去拜托京都所司代板仓胜重,胜重本是家康的亲信,当然也趁此机会大踢皮球。就这样,等大野治长一行人灰头土脸地回到大坂城中的时候,二之丸的护城壕沟填埋工作也早已完成,本多正纯得意洋洋地收工过年去了。

●大坂夏之阵

次年是庆长二十年(1615年),正月,德川家康回归骏府,二月,将军秀忠回到江户。但这并非战争的结束,到了四月十三日,重整兵马的家康以秀赖不肯解散浪人、转移封地为藉口,再次群集诸侯,征伐大坂城。二十九日,幕府军先锋浅野长晟所部同大坂方塙直之所部首先在和泉国内交火,拉开了大坂夏之阵的序幕。

这时的大坂城由于城墙被扒,堑壕被填,已经成为无险可守的裸城,失去了笼城战的一切条件,只好同幕府军进行他们所最不愿意的野战——这偏偏是家康所期望的。

但是,在野战问题上,大坂浪人军的首领真田幸村和后藤基次之间产生了分歧,五月五日的军事会议上,基次提出在数十里外的小松山布阵,利用无法排布大军团的狭窄地形,引诱幕府军前往,然后发动奇袭。而幸村则希望在城侧的四天王寺作战,认为那里高大的寺墙在作战不利时还可作为掩体或屏障使用。

两人为了主战场的位置争论不下,但同时也都提出一个共同的意愿,就是希望主公丰臣秀赖能够亲自出阵,虽然不必直接指挥战斗,却能鼓舞大坂方的士气,威吓幕府军中那些无耻的骑墙派。最终,淀姬的宠臣大野治长出来和稀泥,提出以真田幸村所部列阵四天王寺,后藤基次所部列阵小松山,两路出击。可笑的是,这个将本就相当有限的兵力一分为二的傻瓜战略竟然得到了淀姬的允准,只会跟着母亲点头的秀赖随即拍板定案——两名浪人首领同时绝望了。

真田幸村在经过反复考虑和思想斗争后,终于决定以大局为重,遵行后藤基次的策略。他让基次先发小松山,而他率所部将随后跟进。

次日凌晨,基次率部属两千六百人抢先占领了小松山高地,幕府方松仓重政、有马晴纯等部陆续到达,对小松山发动猛烈攻击。基次利用狭窄的地形,独自抗拒十倍于己的敌人,杀得幕府军伤亡惨重,士气低落。然而援军迟迟不来,这使缺乏后备兵力的基次极为担心。

按照原定计划,真田幸村、毛利胜永和薄田兼相率领二万主力部队,应该在基次出发后不久就从距离小松山不过二十里的道明寺开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