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速度-第8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杉破听着义父嗡嗡的声音在营帐里回荡着,看着义父的眼中自然流露出一丝敬佩,义父暗中回到南京已有些时间,自然要准备迎接马上到来的这一场大战,如果不是义父暗中运兵如神,借着三道防线。纵横切割。也不可能让南庆铁骑到今日才杀到南京城下。
  “王志昆真是无耻到了极点,明明他们兵势占优。而且气势正盛……却偏生在平原上摆出一副守城的架势。”上杉破想到此处,不由怒骂出声。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王志昆地厉害便在此处……南庆啊。”上杉虎忽然从地图上收回目光,目光看着营帐之外,叹道:“兵多将广,实不我欺。”
  这位北齐一代名将的脸上忽然出现了一丝疲惫之色,他从宋国州城回到南京,是因为他实在是不放心这处地防御,一旦庆国铁骑真的突破了南京防线,北齐朝廷的中腹部便会直接面对着南方来的战火,朝廷必须生乱。
  上杉虎等若是施了个分身之计,南庆铁骑依然以为他还留在宋国州城,只怕担心到了极点,而他却是暗中在南京主持这一道防线,只有一个上杉虎,却用这种法子,能够发挥超出一个上杉虎的作用。
  只是面对着庆国军纪森严,军械优良,战斗力异常强悍地十余万大军,上杉虎再如何用兵如神,也不可能感到轻松,尤其此次并非野战,而是两大国之间在南京防线上的正面冲撞,打到最后,依然打的还是国力与气势。
  上杉虎并不畏惧王志昆,他太了解这位南方的同行,所以不惧。这些年他主持北齐南方军事,一直将目光都投注在遥远南方京都地皇宫里。他一直以为自己了解庆帝地军事思想,若南庆真要进行北伐,依理论定是要集全国之力全势扑北,至少要集结三路边军,以势不可阻之势,强力推进。
  然而南京城外只有两路边军,庆帝的魄力似乎不如他想像中那般强大,上杉虎双眼微眯,忧心忡忡,暗自想着,南方的那位君王究竟在想什么?难道是有什么自己没有看出来的诡计?自己还能守住这片国度吗?
  为将者首重信心,然而在南庆强盛军势面前,上杉虎并没有战而胜之的信心,他相信自己能够将对方北伐的脚步阻止住一段时间,但是又能阻挡多久呢?
  有一种疲惫占据了上杉虎的心房,他忽然想到了陛下前些天传来地密旨,听说南庆范闲已经从神庙回来了,此时应该到了京都,难道大齐地命运,便要寄托在庆帝的私生子身上?范闲会杀庆帝吗?能够杀死庆帝吗?
  当上杉虎在南京城内注视着数十里外地庆军营帐时。在风雪中,连绵十余里的庆军营帐之内,主帅王志昆大将,也用冷漠的目光看着远处的那座大城,只要攻破那座城池,庆军最强大的骑兵,便可以杀入北齐中腹要害之地,到那时候风卷残云,虽然还要面对上京城前的两条防线,但想必总比现在要好打的多。
  尤其是此时攻南京,却要防着身后宋国州城里的上杉虎,庆军的攻势虽然稳定,却少了当年开边拓疆里的壮烈气势。
  “史飞什么时候到?”王志昆问道。身旁一位偏将不假思索。直接应道:“大将军应该四日后抵达。”
  王志昆有些欣慰地点了点头。此次北伐之始,陛下便已经拟好了所有方略,虽然如远处南京城内的上杉虎一般,王志昆有时候也觉得陛下此次的魄力不及当年,但是对于陛下地信心。从来没有减弱过。
  陛下要派史飞前来接掌北大营方面的野军,并没有让王志昆有丝毫负面的感觉。他不在意让人抢功,更不会认为陛下是不信任自己,因为史飞当年本来就是他的副将。
  更何况如今北伐,乃统一天下的战争,没有哪一位大将敢奢望。仅凭自己地力量,便能完成此等丰功伟绩。
  王志昆偶尔想着,至少自己比叶帅好,叶帅现在身份太过尊贵。只能在京都枢密院发令。却无法像自己一样亲自领兵。
  准备了多少年了?王志昆站在营帐门口,任由雪花落在自己的盔甲之上,眯着眼睛,看着远方地南京大城,想到自己的双脚其实已经站在了北齐的疆土之上,心中骤然间生起了无穷豪情。
  为陛下驻守燕京十余年,为的便是今日。壮阔的画卷便在眼前。人生哪有悔意?
  忽然间,王志昆地眼瞳里闪过一丝寒意。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虽然天寒地冻,但庆军的后勤保障没有问题,气势没有问题,可是他的心里一直都有极强烈的不安。小范大人回京都了,陛下可会安好?

霸气书库(www。qi70。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依山而建地北齐皇宫,山上有山涧,山涧沿着山道流到最下方汇成一方清潭,潭旁砌着青石,潭中清水顺着刻意打开地一处缺口向着宫外的方向流去。
  北齐皇帝身上披着一件大氅,内里穿着龙袍,双眉如剑微微挑起,双唇紧紧抿着。他就这样坐在水潭的缺口之旁,沉默了很久,一言不发。
  海棠背对着站在他身旁,目光顺着从潭中流出的清水,一直望向了美丽的皇宫之外,那条缓缓行走于冬日上京城内的河。
  大东山一事之前,苦荷大师便在这处水潭里与太后一番交谈,决定了某些事情,飘然而去,最后颓然而回,寿终而亡,他败在了庆帝的手中。
  如今北齐朝廷又面临着南方那位强大君主地威胁,只是这一次地威胁比上一次更真切,更直接,无数的庆国铁骑已经踏上了侵略伐北地道路,不知道什么时候不会杀了这座古老的京城,点燃这座美丽的黑青皇宫。
  “朕不能将所有希望都放在他的身上。”北齐皇帝剑眉微平,面色微淡,缓缓开口说道:“虽然朕相信他与庆帝之间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庆帝毕竟是他的亲生父亲,关于范闲此人擅变而天真的情思,朕大概比很多人都更了解一些。”
  “而且最关键的是,按照小师姑的话来说,那位瞎大师根本已经变成了一个白痴。”北齐皇帝低下头,望着水中有些变形的自己面容,忽然觉得这天地间的寒意,都变成了前所未有的重担,压的他快要喘不过气来,微带失望之意说道:“若真是如此,谁又能够在南庆皇宫里杀死那位君王?”
  “谁都知道庆人的野心,朕为之准备了这么多年,然而战事一起,才发现,原来朕依然低估了庆军的强悍。==”北齐皇帝抬起脸来,眸子里闪过一丝坚毅之色,“不过是两路边军,便可以杀到南京城下,若庆帝真的举国来伐,便是上杉虎,只怕也不可能支持太久。”
  “若上杉将军支撑不住,陛下准备怎么办?”海棠在此时缓缓转过身来,平静问道。
  “倾举国之力,与之一战。”北齐皇帝微微一笑应道,根本没有思考,“这天下终究是朕的天下,便要玉碎,也要碎在朕的手里,朕可从来没有认输的念头。”
  海棠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宫外,望着南方,双手轻轻合什。
  东夷城控制的疆土,宋国与小梁国的交界处。被海风吹拂着的土地,拥有比上京城和京都更温暖潮湿的天气,山野间地树木依然保留着难得的青色,谁能知道越过面前的山梁,行过宋国的土地。穿越那座偏小的州城,便会来到一片肃杀朔雪之地?
  那片朔雪之地正是南庆发兵之原。北齐溃退之后固守,无数人厮杀殒命之地。
  孤军叛离南庆朝廷,在人世间沉默了一年有余地庆国大皇子,此时便在温暖如春的山野间,目光直视天穹。想像着那片肃杀地风雪。
  他的身后是一万余名忠心效命的部属,在山野山方有一道黑线,那是范闲交给他的四千黑骑,然则荆戈统领着这些黑骑。似乎并不怎么肯听他的话。
  如果不是王十三郎回到了东夷城。给荆戈带去了范闲地亲笔军令。
  大皇子收回了目光,看了一眼身旁的王十三郎,英武的面容上没有丝毫情绪的反应。他此时所统领地军队人数虽然不多,然而却是东夷城倚以为凭地最强大一枝力量,如果加入到此时两国间的战场上,尤其是从上杉虎去年便妙手夺得的宋国州城中杀出去,只怕会带来令天下震惊的战果。
  然而范闲并没有要求或者请求他这样做。范闲只是将自己所有的力量全部交给了自己的大哥。然后通过王十三郎的嘴,将自己对天下局势地判断分析讲给了他听。然后便再也没有任何话。
  大皇子轻踢马腹,一脸沉默地领着一万余名精锐军士向着西北方向驶去,数息之后,山野上方那四千名黑骑也开始挟着永久不变地肃杀与幽冥气息起拔。
  马上沉默的他很清楚为什么范闲没有任何具体地话给自己,因为他和范闲一样,他们虽然都有东夷城的血统,但毕竟是庆人,这一万四千名强大的精锐力量绝大部分也都是庆人。
  如果南庆正在北伐,难道自己这些庆人却要背叛朝廷,反戈一击?只怕谁也做不出来这种事情,虽然这些人都是被流放了的人物,对于皇帝陛下也谈不上什么忠诚,然而背君与叛国终究是两种概念。
  然而东夷城方向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庆帝一股作气地将北齐打散,因为若那样的话,东夷城自然便是强大庆军的第二个目标。如今的东夷城名义上已经归属大庆,但在范闲和大皇子的强势之下,南庆朝廷根本管不到此处,一旦有机会动兵真正征服,想来庆国朝廷不会放过个机会。
  若到了那时,东夷城自然是灭了,大皇子也只有死路一条。从陈萍萍死后那一刻开始,大皇子便已经做好了这种思想准备,然而如今知晓范闲在京都准备做的那件事情,大皇子的心头依然抑不住的有些黯淡。
  不论范闲是胜是败,他的心情都会黯淡,因为那个人是他的父亲,他的母亲还在庆国的皇宫里,他的妻妾也还在京都。
  大皇子缓缓抬起头来,看着京都的方向,一时间唏嘘了起来,微微眯眼,长久沉默,一言不发。
  天下大战已起,修罗场已然铺成,骸骨埋于道,血肉溅于野,乌鸦怪鸣于天际风雪之中,不尽的肃杀凶险,笼罩了整个天下,就像是挥之不去的阴影,遮盖了所有万千百姓头顶的天空。
  便在这样紧张到了极点的时局中,有很多人的目光,包括沙场之上那些猛将,至高的皇帝,孤守的逆子,其实都在注视着京都,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胜败,天下的走势,依然还是在南庆京都之中,在那一对对人对己都格外残忍无情的父子之间。
  正如庆国皇帝陛下曾经对叶完说过的那样,他与范闲之间的生死存活,才是真正的局点。只是这个局不是人力所能设,而是这数十年间的造化因果,最后凝结而成的局面,在这个凝结的过程之中,皇帝陛下自己,那个死去的女人,秋雨中的陈萍萍,以至于范闲自己,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至于这个局到了最后已然无解。成了个死局。
  只有剑才能斩开绳结,只有生死才能解脱。
  被无数双目光注视的京都城内,百姓却感受不到太多前线血腥的味道,甚至连此时禁宫所发生地惊天大事也不知情,他们情绪平稳地过着一如往常的日子。除了天河道岔道口的那些百姓,正在不停地哭泣。


  学士府中的胡大学士听不到这些哭泣的声音。但他在第一时间内知道了皇宫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是大朝会地日子,他依然拥有足够的眼线和层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