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妇1949-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说:“我上辈子应该没见过你,说不定你上辈子就是个酸秀才穷书生,我根本都没眼睬你的那种。”
  “胡说。”姜茂松一脸认真,“酸秀才配骑马打仗的女侠,不是正好吗。”
  田大花摇着头“嘁”了一声,策马前行,姜茂松也不甘示弱地骑马跟上。
  于是身后随行的一堆人,便只好气急败坏地一路追赶,生怕有个什么闪失。您说这两位要是有个什么闪失,那谁担待得起呀。
  也不知是在草原上骑马吹了风,还是旅途劳顿,姜茂松回来后老胃病发作,赶紧被一堆大惊小怪的人送进了医院,田大花跟去陪了他一半天,咳嗽,发烧,居然也小病了一场。
  于是干脆,也住进医院一起养着吧,还方便照顾。
  田大花为此还好生埋怨了一回,你说她这大半辈子,除了生孩子进过医院,她这还是头一次生病住院呢。
  两个老国宝大熊猫分量级的人物往医院一躺,别的人就不说了,吓得一大家子都守在病床前不敢离开。
  两人坐在高干病房阳光灿烂的阳台上,护士保姆守着,儿子儿媳妇照顾着,姜茂松喝养胃的生姜猪肚汤,田大花喝止咳的红枣银耳汤,老夫妻俩一人捧着个汤盅,感慨无限地聊天。
  “一晃眼,年过七十啦。”姜茂松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以前当兵打仗那会儿,我心里的愿望就是能活到七十岁。”
  “呸呸呸,胡说。”田大花侧目嗔怪,“出息!一点儿小病就吓着你了?老奶奶活到了九十岁,我们怎么也不能叫奶奶失望啊,现在日子这么好,我还打算再活他个三四十年呢,活成个老太君,活到重孙子娶媳妇生娃娃。”
  姜茂松捏捏自己的老胳膊,拍拍自己的老胸脯,觉得还充满了力量呢,笑哈哈地说:“行,你要活成个老妖怪,我怎么也不能怂了,我陪着你。”
  这次出院,田大花的画风就变了。
  享受生活。
  她自己算过了,十来岁小时候不算,辛苦四十年,创业二十年,往后,她就再踏踏实实地享受三十年。
  老太太也没跟谁商量,笑眯眯买下了城郊山下一大片地,养马,办马场。
  等家人们知道时,老太太的马场已经开工了。
  摊上这么潇洒任性的老太太,儿孙们还能说什么呀,赶紧跑前跑后效劳呗。
  说实话,马场这一行,国内也不少人办,挣钱的少,亏损的多,几乎全凭着兴趣和热爱,这本质上就是个高投资、低收入的买卖。
  可贵在老太太有兴趣啊,别人家老太太喜欢跳广场舞,他们家老太太喜欢骑马,为了骑马要办个马场,怎么地,不行啊?
  别说亏钱,一分钱不挣拿钱往里头砸,他们也乐意,也砸得起,都不用别人开口,老太太自己砸钱高兴就行。
  于是马场很快就办起来了,老太太还不待见那些外国纯种血统马,买进来留着给玩马术的爱好者们玩,孙子晨晨也跑来骑马,学习马术。
  可是老太太自己呢?
  她兴致勃勃给姜茂松介绍她的马儿们:河曲马,三河马,伊犁马,马儿们她还给起了名字:小黑毛、小红枣、小白龙……都是国内传统的名马。
  姜茂松听了就忍不住笑她,说这名字都挺省事儿。
  田大花自己最喜欢的是蒙古马,蒙古马可能不算最高大的,可胜在野性和雄悍,胜在强健勇猛,田大花身材娇小,骑着正合适。
  马儿是要培养忠诚性的,忠诚的好马认主人,不能随便让别人骑。
  田大花给自己挑了一匹矫健俊秀的枣红蒙古马,嘱咐工作人员:“这匹马好好喂,只准我骑,别人谁也不准骑,姜茂松来了也不行。”
  另一边,姜茂松也给自己挑了一匹高大清俊的枣红三河马,嘱咐工作人员:“这匹马好好喂,别人谁也不准骑,我儿子孙子来了也不行。”
  “那要是田董来骑呢?”工作人员素来知道老夫妻的风格,便故意笑着问了一句。
  “她要骑,你们就小心点呗,叫人好好跟着,这马太高大了,她身材小巧。”
  姜茂松瞪了那个工作人员一眼,嘀咕道:“哼,都学会拿田董压我了,怎么地,我媳妇,我还能跟她争?”
  于是田大花和姜茂松便时常来马场,有时候干脆就一住好几天,骑马,散步,看风景,安心田园山水之间,过上了她最喜欢最怡然的生活。
  老夫妻住在马场,早晨起来散步,锻炼,早餐吃了些专供农场送来的果蔬和白米粥,一起去马场后边的山林里转悠消闲。
  桃子的电话打进来,田大花接起来,桃子一张口就高兴地说:“妈,大喜事儿……”
  恰在这时,三娃子的电话也打进来了,姜茂松接起来,便听见这小子得意兴奋的声音:
  “哈哈哈,爸我跟您说,我总算能给家族做出大贡献了。”


第136章 完结
  “哈哈哈; 爸我跟您说; 我总算给家族做出一个最大贡献了。”
  “你小子还能给家族做贡献?说吧; 你又干啥了?”
  “爸,我给您生了个大胖孙女儿。”
  姜茂松哎呦一声; 看着挂断的电话说:“这贡献还真不小。”
  田大花这边:
  “妈,大喜事儿……”
  “桃子啊,什么大喜事儿?”
  “您猜。”桃子咯咯笑着; “咱们家好大的一件喜事儿。”
  “……老三媳妇生了?”田大花说; “给我生了个孙女?”
  “妈; 您可太厉害了,一猜就中。”桃子笑着说,“您和爸赶紧回来吧,小宝贝长得可漂亮了。”
  “哎呦,真的?”田大花不禁也叫了一声; 顿时满心惊喜,忙问:“不是离预产期还有九天吗; 我还跟你爸商量; 这两天就回去,陪着老三媳妇待产呢。”
  “医生说提前九天很正常。昨天晚上临产的; 赶紧就给送医院来了; 我们怕您大晚上的再往回赶; 就先没告诉您。妈您放心; 家里一堆人守着呢,今天一大清早顺顺当当生了。”
  桃子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轻松喜悦; 笑着说:“妈你说咱们老姜家,终于生出个小公主来了,家族四五十年来头一个出生的女孩儿。”
  可不是嘛,几十年就生了她这么一个娇贵的宝贝疙瘩。
  “可真是大喜事儿,谁说咱们家生不出女娃娃的?”田大花笑得好不得意。
  她可忘不了,三娃结婚的时候,有人祝福“早生贵子”,旁边就有人笑着说,不用祝福也一准是儿子,他们家大概是掉到儿子窝里去了,光会生儿子,生不出女娃娃。
  趋炎附势的人不是没有,姜茂松和田大花这个年纪,居然还有人瞅着他们没女儿,领着小姑娘想来认干爸干妈。也不是不能认,可是没相处没感情,认得什么干女儿呀。
  田大花当时打趣说,儿媳妇个个都孝顺,她没打算认干女儿,就把儿媳妇当女儿养啦。
  田大花一直认为,儿女都是缘分,命里该有就一定会有的,没有也强求不得。怎么着,瞧瞧,老姜家的小公主这不就来了?
  “提前九天生了,咱们小公主跑得快。”田大花喜滋滋地说,“哎呦,孙女出生了我都没在跟前陪产,桃子啊,你说迟敏不会埋怨我这个不称职的婆婆吧。”
  “妈,看您这话说的。说句不客气的,哪用着您呀,您来了我们还得分神照顾您,家里一堆人守着呢,您也别急,先吃了早饭,跟爸一起回来抱孙女就行啦。”桃子打趣道:“我都替您先使劲夸过迟敏了,你可不知道,我看着那粉嘟嘟的小女娃,我都想给她抢过来。”
  田大花被逗得大笑。
  婆媳俩又聊了几句,田大花说她和姜茂松很快就回去。
  临挂断电话前,她忽然说:“桃子啊,你可不用羡慕老三生女儿,你看看妈,妈这辈子没女儿,可是有你这些年在我身边,比谁家女儿都好,妈都不用遗憾。”
  桃子顿了一下,扑哧笑道:“妈,你放心,我不能真抢老三家女儿,我跟您学着,往后也好好疼我儿媳妇。”
  老夫妻俩高兴地赶忙回到住处,收拾一下换个衣服,就动身回城。
  产妇和小公主还在医院呢,田大花和姜茂松干脆就让车直接开去医院,到那儿一看,桃子和福妞,还有姚青竹,都在医院守着呢。三娃嘴咧得跟裤腰似的,一个劲儿傻乐呵。亲家母也是因为孩子提前生了,都还没赶到。
  到了产房门口,姜茂松站住了,叫田大花:“哎,我就不进去了。你先进去看看。”
  儿媳妇的产房,他进去不方便,姜茂松这个老公爹,在儿媳妇面前可一直端着身份,国人风俗,他还挺注意。
  田大花点点头,自己就想推门进去,姜茂松赶紧又叫住她:“哎,你把小孙女抱出来给我看看啊。”
  “知道啦。”
  田大花笑眯眯推门进去,抱起襁褓里粉雕玉琢的小女娃,一下子心都化了,可真是得偿一桩大心愿。
  三娃子给家族做了“最大贡献”,等出院后,就整天抱着字典,给女儿起名字。
  不光他,一家人都在想呢,最终田大花和姜茂松都赞成平安的提议,给小孙女取名叫姜书玥。
  平安可没忘了当初妈妈怀三娃子,他一直认定是小妹妹,和大哥挖空心思给“妹妹”取名叫姜明珠、姜明月,好吧,生下来是个讨人嫌的三狗子。
  所以家里一商量给小公主起名,平安就说,他们家第三代都是书字辈的,堂哥们的名字都是带王玉旁,书玮,书珩,书琛,明东的儿子叫书琰,明南家的叫书璟,如今生了个宝贝小侄女,不如就叫姜书玥吧。
  大家一听,都说好。
  然后新手爸爸三娃子,自己给女儿起了个小名儿,就叫宝宝,姜宝宝,名副其实的宝宝。
  ☆☆☆☆☆☆☆☆
  按照当地风俗,家里有喜事,添丁进口,结婚嫁娶,都要“上喜坟”。小孙女满月的时候,老夫妻俩就商量着,挺长时间没回姜家村了,干脆,也别让儿子们跑腿了,他们自己趁着这机会,回老家一趟。
  一听说他俩又要出门,照旧是一堆随行跟着的。儿孙们仍然不放心,平安便说他最近不忙,他陪爸妈回去。
  大孙子海海专程回来探亲参加小妹妹的满月酒,便也跟着陪同,小孙子晨晨一听,便嚷嚷着也要跟去。
  然后茂林和姚青竹说,干脆,他们也跟着回去凑个热闹。
  田大花像以往一样,专门叫人按风俗准备了红蛋和糖果,一路回家。
  下了公路,村长姜铁蛋当初带着村民修的那条路早已经重修过了,村里自己出钱,把最初的山石土路修成了宽阔的水泥路。村里如今通了电,建起了学校,还有专门加工山珍野菜的加工厂,村民们的日子终于好起来了。
  远远的,村长姜铁蛋笑眯眯等在村口,一见他们来了,忙上前来扶姜茂松下车,姜茂松转身拉着田大花,老夫妻跟行上来的村民们打着招呼,一路说说笑笑进了村。
  平安就叫海海和晨晨把车上的袋子拎下来,跟几个随行人员一起,把喜蛋和喜糖送到各家村民手里。都不用多问,整个村子都姓姜,都是一大家子人,一家喜事,挨家都算喜事。
  “叔,婶子,我听说添了个孙女儿?大喜事,我这几天正打算进城去贺喜呢。”姜铁蛋笑着说,“恭喜叔和婶子了,孙子孙女一大堆,可真是好福气。”
  岁月怎么就这么快,一晃多少年,铁蛋从小村长变成了老村长,虽然年纪还不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