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8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然是一贯的西装革履,不过此时的他,比后来看到的年轻了好多。
  “谢谢,主持人好,大家好,”看到前排坐着的几位,冯一平连忙补充了一句,“老师们好。”
  前排,坐着几位学校里的教授。
  这应该是上对话的嘉宾里,态度最好的一个,当然,也是最年轻的一个,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学生一样。
  他穿得也像个学生,白衬衫配驼色毛衣,卡其色裤子,真的很学院范。
  主持人一开始问的,也跟学校有关。
  “一平,我们都知道,你在高中时就开始创业,而且发展得很好,那你为什么还要坚持读完大学?”
  “相信你也听说过,现在流行一种说法,一些人之所以创业成功,是因为他们大学中途退学创业,比如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迈克尔·戴尔、拉里·埃里森等,很多老老实实读完大学的,后来还不一定有给他们工作的机会。”
  “既然上大学前,你就已经相当成功,那为什么还要上大学?我们都知道,为了考上好大学,高中的日子都不好过。”
  “因为他们是天才,我不是。”冯一平笑着说。
  “你说你不是天才,估计在场的观众都不会同意。”主持人笑。
  “天才和美女一样,也是分级别的。”冯一平说。
  他这个比喻挺新奇,“那你觉得自己是哪一美女级别的天才?”主持人凑趣。
  “邻家妹妹型的?”冯一平也不介意博大家一笑。
  “我想说,每个人的成功其实都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只看到了那几位大学退学和创业成功这两个共性,就简单的把这列为因果关系,真的很不严谨。”
  “在任何地方,创业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知道有他们这几位退学创业成功,但我相信,同样和他们一样选择退学创业,但结果不成功的人,至少百倍于他们。”
  “像我这样资质普通的人要想创业,接受完整的高等教育,是大有裨益的事,而且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虽然选择退学创业,但退学不意味着不学习。”
  “对,只不过,他们可能会目标明确的选择性学习,那样学习效率更高。”主持人对他的说法表示肯定。
  “我想问的是,事业已经小有成就,高中的学习又非常辛苦,你就没有动摇过?”
  “在初中的时候,准确的说,初一的暑假,我混进了我们省城的财经大学,拿到了《货币金融学》和《投资学》的课本,当时很高兴,呵呵,以为可以马上自学成才,再抓住机会实践几次。”
  “谁知道一翻开书就难住了,又是高数,又是很多专业的英语名词,就我自学,不但效率低,还真有可能把经念歪,所以我那会就觉得,应该系统的在老师带领下学习,那样的效果才会好。”
  “初中的时候就你看大学的专业课本?”主持人问。
  “是,因为对这方面很感兴趣。”
  “那后来呢,看不懂就没看了吗?”
  “借书给我的那位,现在是我们集团的一位高管,顺道把他的笔记也给了我,我自己买了一些工具书,有弄不懂的还写信向他请教,在初二的时候,那两本书也算啃完了,当然,也是不求甚懂。”
  “这还不是天才吗?初中的时候你就能想这么远,还这么下苦功,让我们为一平的努力鼓掌。”
  “果然谁的成功都没有侥幸,你的启动资金,也和这方面有关?”
  这也算是给冯一平一个机会,让他亲口说出自己第一桶金的来源,从而洗脱不少人议论纷纷的“原罪”嫌疑。
  “是的,高中的时候,我有一笔爸妈不知道的外快,然后偷偷的把自学的一些东西在金融市场里实践了一下,也是拜当年的大环境所赐,很侥幸的积累了一些资金,那也就是我发展的启动资金。”
  “有钱了,事业也不错,还能坚持读高中,确实不容易。”主持人又夸他。
  “通过学习赚到了钱,所以对学习更有兴趣。”冯一平直白的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自学都能赚这么多钱,如果老师带着学更多的专业知识,岂不是能赚更多的钱?你是这样想的吗?”
  “真是这样想的,”冯一平笑,“而且当时坚持读高中,也有另外的一个考虑,我爸妈,他们很传统,跟很多家长一样,有望子成龙的想法,考上一个好大学,绝对是能让他们脸上有光,心花怒放的事,就是只为这个目的,也值得我好好的读高中。”
  已经成家的观众都在鼓掌,唉,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这么懂事。
  “听说你高中的时候,除了学习和创业,还做了另一件很重要的事,写书。”
  “对,写了一本小说,还有把自己关于商业的一些思考,反复进行了梳理。”
  主持人拿起两本书,“这就是一平在紧张的高中写书的成果,这本小说,现场和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应该很熟悉,在两岸三地都有销售,累计销售近200万册。”
  “这一本,那就不仅是在两岸三地,全世界很多人都清楚,都熟悉,我也看过不止一次,这就是蓝海战略。”
  “写这两本书的时候,预料到了后来的结果吗?”
  “真没有,”冯一平摇头,“写小说,当时纯粹是为了钱,因为侥幸的在初中就发表了一些作品,有一定的反响,拿到的稿费,可以说是极大的改善了家里和我自己的生活,所以后来需要钱的时候,习惯性的朝这方面想。”
  “蓝海战略,当时其实还并没有把它升华成理论,只是一直在琢磨,以当时自己孱弱的实力,如何能创业成功,后来也是在实践中慢慢成型的。”
  “听说如果不是为了你自己的杂志,你都没想着要把他出版?”
  “其实在杂志上刊登过后,也没想过要把它结集出版,当初之所以登在杂志上,说起来原因也很多,一个是自己瞎摸索出了一些东西,年轻人嘛,都喜欢显摆一下,刚好自己有个平台,就放了上去。”
  “其二呢,主要也是因为当时杂志刚创办,约稿都难,所以想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呗,顺道节约点成本。”冯一平笑。
  “没想到这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你的前沿杂志。”
  “侥幸,真是侥幸,”冯一平说,“那会哪能想得到后来有那么高的反响?”
  想不到才怪呢!当时,那些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安排。
  “所以,听说后来哈佛商学院出版社主动找上你的时候,你还不乐意?”
  “当时是有些不乐意,我一看原来自己瞎琢磨的这套东西,好像还挺受欢迎,能带动杂志的销售,自然不愿意马上把它全部出版,那样买我杂志的人不是会少了吗?”
  “我得向大家解释一下,哈商出版社是怎么样的一家出版社,”主持人指着书上的那一行字说,“这是全球最知名,最权威的商业图书出版社,一年出版的商业图书,不会超过50本,要求非常高,审稿非常严格,是全世界很多专家梦想的出版社。”
  “而这50本里面,重点推介的,又只有几本,在此之前,还没有中国学者的书籍被他看中,一平的这本书,可以说帮我们破了一个记录,而且,还是他们的年度重点项目。”
  “说实话,我瞎琢磨出来的这点东西,居然这么受欢迎,我做梦都没预料到,真的也是侥幸。”
  “一平你就是这么谦虚,现在取得的所有成就,你都说是侥幸,但是我们从你这些年的历程来看,却是一点都不侥幸,来,我们听听一平大学的良师,清华经管院的赵院长的说法。”
  “我认为,一平能有现在成绩,确实有侥幸的成分在,”赵院长拿着话筒说,“他侥幸生在一个这么好的时代,这是他最大的侥幸。”
  “除此之外,所有的事,都不侥幸,都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我第一次接触他,刚好和主持人提到的他的杂志有关,我们都知道,在他的杂志出版时,从一般意义上讲,那时的他,已经是一个成功人士,是一个富豪。”
  “可是,为了让自己的杂志成功,他就像一个普通的推销员一样,一间办公室,一间办公室的向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宣传自己的杂志。”
  “那时为了向我推销他的杂志,在大雪天里的办公楼外,至少等我等了三天。”
  “而且,那一段时间,利用课余时间,他可以说是跑遍了首都所有知名的大学,亲自去推销,哪一个富豪能做到这一点?”
  这个,冯一平其实也没有院长想的那么好,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自己的推介效果最好。
  “主持人开场时说的数据,表明他的人气很高,那应该有很多人看过关于他的那些报道,那其中报道他作息的文章不少,我本来还自认算是劳模,但是跟他一比,还真差了一大截子,他的同龄人跟他一比,那就差的更远,天资不错,又这么好学,这么努力工作,所以,他有今天的成功,我觉得一点都不侥幸。”
  “谢谢院长的夸奖。”冯一平明白,院长这么说,还是为几天前的那些对冯一平不利的讨论作一个回应。
  主持人也想到了这一点,“一平,听说你在你家乡目前已经超过十个亿的投资,出发点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能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让大家都过上少日子?”
  “因为谁都清楚,以你家乡的地里条件来说,在那里投资,确实不是太明智的选择。”
  “我真没有你说得那么高尚,既然是商业投资,自然还是有利润方面的诉求,不然这样的事情也不能长久。”
  “我的家乡,地理位置是不太理想,但是,那里也有优势,地价低,而且,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都是最强的,我在其它地方投资碰不到的。”
  冯一平不想把自己标榜成一个傻白甜,即使是这样,那也不应该由自己说。
  “我不讳言,确实是照顾家乡的考虑,但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就像孩子要赡养父母一样,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考虑自己的家乡,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下面顿时又是掌声一片。
  “虽然一平总是说自己取得的所有成绩和成就,都是因为侥幸,但是,我们从他的初中生涯看起,就会明白,这绝对不是侥幸,他今天所有的成功,绝不是侥幸,绝对是靠他自己努力奋斗拼搏得来的。”
  主持人做阶段性的小结。


第二百三十六章 霸气初显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一平你在事业上的成就,这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说这个问题之前,在场有一位嘉宾有问题要问,我们欢迎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曹弘均先生。”
  前排一位头发有点乱,穿西装没打领带,肚子不小,戴着黑边眼镜的中年男人问,“一平,我关注你和嘉盛很长时间,很为你和你的公司取得的成绩高兴。”
  “谢谢。”冯一平插了一句。
  “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我不太看得懂,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嘉盛现在从事的行业,从高端的IT业,到传统的物流业,从高端酒店,到平价面馆……涉足的领域很多,而且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关联。”
  “虽然你涉足的这些领域,目前都做得不错,但是整体来看,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像没有什么规划,主业不明,想到一摊就支一摊,各公司的之间的关联,好像也不是太紧密,你个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这么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