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它只顺风略略弯了下腰,跟着马上挺直起来;池塘水面上,随风荡起粼粼细波,一波接一波;一只青蛙,“呱”的一声,从一丛香蒲里跳到岸上;教室那边,没有老师大声的讲课声,只听得到持续不断的“嗡嗡”声,间或有椅子脚在地上移动时发出的尖利而短促的“吱呀”声……
  这一切,和平素并没有什么两样,可是为什么今天看起来,却又真的与往日格外不同,好像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喜悦。
  她联想到王老师前两天刚刚讲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难道我已经到了第三重境界了吗?
  ……
  开学的前一天下午,最后的一节课,变成了劳动课,学校决定,把三年级的三个班的教室做一下调整。
  二班不动,对面的三班也搬到这边来,冯一平他们的一班,则搬到最前面的那间教室,肖志杰这个吃货就说,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离食堂近。
  这一次搬教室,王玉敏顺道把座位做了调整,黑板上画着座位排序表,冯一平被调整到中间第二排,刚好和肖志杰、张秋玲一排,他们两个,把张秋玲夹在中间。
  而冯一平身后,就是黄静萍,侧后两排,坐着胡珺婷。
  冯一平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一想,这个排位,和《那些年》的电影里的排位有点像。
  张秋玲很高兴,肖志杰也很高兴,至于黄静萍,不知道她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张秋玲高兴的哼着歌,把放不下的书,在课桌前面摆成一道小城墙,“冯一平,再有问题问你,这下可方便的多。”
  冯一平懒洋洋的回答她,“也不是不可以,主要看你的态度,态度恭顺不恭顺啊,平常孝敬不孝敬啊,唉,又累又渴,要是有瓶冰汽水就好咯!”
  “哼!”张秋玲只当作没听到,又继续哼着歌,“啊!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
  冯一平在旁边笑着接了一句,“哎,我可不曾像个孩子一样无助哦!”
  张秋玲想了一会才明白过来,又羞又恼的拿本书朝冯一平头上砸,“你要死啊!”
  一脸不解的肖志杰从张秋玲身后凑过来问冯一平,“什么意思?”
  冯一平朝张秋玲努努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你问她为什么发疯。”
  后排的黄静萍一直小心的不看前排,低头整理着,这时也竖起了耳朵,准备听张秋玲怎么说,张秋玲当然不肯说,于是,前后排的两个人都有些失望。
  开学的第一天,从第一节课开始,外面就喧闹起来,老师们都忙着迎新,一班也一样,又迎来了两个新同学,都是复读生。
  说同学还真有些别扭,这两位,一看就比在座的大出一截来,特别是那个叫宋卫泽的,站在讲台上,就应该是个班主任一个时代的人。看他那刮的青梆梆的下巴,再看整个人的神情,如果真和班主任介绍的一样,只有十七岁,那他长的也太着急了些。
  冯一平觉得,他应该在二十左右吧,好在他个子比较矮,不然真为难派出所的那些人。
  另外的苏勇稍好些,有些木讷,说是十六岁,当然,应该也就在十八岁左右。
  这样的情况其实每年都有,像头一年没考上,第二年还接着读的,还算正常,这两位,则是不太正常的那种。
  他们初中毕业后,估计还到社会上磨练了一阵,然后再想着回来读书。不过当然不可能还到原来的中,大家都知道你的真实年龄,哪怕平时不说,中考后你考上了,别人一封信去举报,说你早已过了十八岁,那这一番苦功又是白费。
  所以他们能来梁家河中学读书,肯定也很费了一番力气。
  首先,要到派出所,托人找关系改年龄,然后,又要到教育部门找人改学籍,或者编一份学籍,同时,还要找好离家较远的接收学校……
  总之,这些加起来,在外面欠的人情不说,花销也不会小,家境一般的人家想做,还真有些有心无力。
  看到这两个新同学,大多数人想的,则是冯一平暑假期间扇赵兴耳光的事,心想,莫不是又有热闹要看了吧。
  但是这两位本来就很成熟的同学,为人处世也很成熟,一两天下来,就和周围的同学把关系处的挺好,隐隐又新形成了两个小圈子。
  而且,既然他们家里会花这么大的力气把他们送回学校,他们的底子本就不会太差,想必家里平时也给了他们不少压力,估计最近的几个月学的也很刻苦,所以成绩也不错。
  特别是那个宋卫泽,在这两天的课堂上,面对各科老师的提问,表现的都不错,数学老师点他和唐少康一起在黑板上做一道几何题,他比唐少康还先做出来。
  唐少康这个积年的老二,竟然有要变成老三的趋势。
  不过,都说人不可貌相,没过几天,那个看起来木讷的苏勇,就表现出了另一面。课余时间,他总是凑到黄静萍这里来,主动问她有没有什么不懂的。
  每当这个时候,黄静萍就和《那些年》里的沈佳宜一样,在后面用笔戳冯一平,问他功课上的事,把苏勇当空气。
  苏勇也不气馁,笑呵呵的站在一旁,冯一平讲解的时候,他也喜欢插进来讲两句,有时就干脆蹲在黄静萍桌子旁边,也不管他们听不听,笑着讲自己在南方大城市的一些见闻,虽然不明说,但话里话外的那种炫耀,谁都能听的出来。
  冯一平当然不好像黄静萍那样横眉冷对,不时附和一下或笑一下,但心里真腻歪的慌。


第一百四十章 又一次发言
  套用后来流行的一个句式,冯一平很想问苏勇一句,“你这样,你父母知道吗?”
  再者说,他顶多是在南方工厂里工作过一阵子,哪里有钱又有闲,这里玩那里玩的,现在的工人权益可没有后来那么有保障,进厂就扣身份证,不让你出厂是常事,顶多去趟荔枝公园,在那跟总设计师的巨幅画像合个影。
  在冯一平面前炫耀这些,和班门弄斧差不多一个意思。
  不过,还是有人被他的经历所吸引,比如王金菊,就经常追着问,见有人凑热闹,苏勇谈性更浓,但是黄静萍依然不为所动,不声不响的和王金菊换了个位子,坐到了中间。
  苏勇那个尴尬啊,黝黑的脸上居然还能透出些红色出来,不过又不好得罪王金菊,只得继续在那侃。
  冯一平和肖志杰相对暗笑,呵呵,叫你把自己当个人物。
  应聘设计师的,最后还是有一些人拿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梅义良他们淘汰了一些明显摆不上台面的,给冯一平寄回来十三份方案——这是西方人很忌讳的一个数字,当然,冯一平完全无所谓。
  晚上的时候,冯一平他们三个在502看这些方案,不得不说,国人的各种“豪”,好像是真是骨子里带来的。十三份方案,有过半以上的,和中东那些土豪们的品味高度趋同,叫人恼火的是,他“豪”又没“豪”到一个高度上,显得有些不上不下,不伦不类,就像看惯了我们历朝历代那些长翅的乌纱帽,再看周围越南、朝鲜封建时代那些官员的帽子一样,非常之违和。
  这些不说,还有几份,总体效果冯一平看了很眼熟,又一时想不起在哪见过,睡觉之前才陡然想起来。我去,怪不得那么眼熟呢,这不正是现在刚兴起的各种夜总会的外观效果吗?看来这些人要么是那些地方的常客,要么就是对那些地方很向往。
  只有两份能入冯一平的眼,一份设计以银灰色为主调,现代感十足,主要是把外墙再加工,生生把那么栋小楼,设计出了大气厚重的感觉,让人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很专业。
  而另一份则是走另外的路线,整体设计特别契合周边的环境,精致灵动。
  想来想去,冯一平还是选了第一份,精致不是不好,可是在现在这个年代,只有少部分人刚刚致富,大多数人都没什么底蕴,精致还真不是他们的菜。
  就好比冯一平现在花钱请冯振昌他们去吃高价的日本料理,他们肯定不屑一顾,这么小气,每份就那么一丁点,还搞得那么煞有介事,规矩一大堆,哪有我们大碗饭大盘菜来的爽快。
  所以还是第一份好,大气专业,就是要让那些来公司的人,看一眼就被镇。不过,第二份的这个设计者也挺有才华,也要留下来。
  想到装饰公司终于也要走上正轨,不再四处打游击,冯一平有些小激动,这可是他寄予厚望的一个方向。
  他想了想,又从床上爬起来,开灯给李嘉高志毅他们写了封信,银行那边,他们还是没找到什么人。想问问李嘉他们在政法大学里有没有同学,一般来讲,政法大学里各种官二代的比例高,说不定那里就有银行高官的子弟呢?
  早自习的时候,王玉敏又把冯一平叫到外面说话,“就这两天,写一份发言稿,校长交待的,要你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对这些一般同学看来是出风头的事,冯一平本能的就推脱,“怎么又是我,还是换一个人吧!”
  “你这个孩子怎么想的?这是个荣誉你不知道?哪有朝外推的,好好写,写好了先给我过目。”王玉敏说“你这个孩子”的时候,忽然觉得有些别扭,因为不知不觉中,站在她面前的冯一平,已经比她高出一个头去。
  “王老师又有什么好事找你?”一坐下,肖志杰和张秋玲这对八卦小情侣就问他。
  “写发言稿,我是真写不来。哎,要不你和你家校长大人商量商量,换你上呗!”
  说实在的,张秋玲还真有些想上,就王玉敏说的,这对一般同学来说,还真是一项荣誉。
  “你挖苦谁呢,你不会写?”张秋玲有些生气的看着他,“一年级时你临时发言都大受好评,这提前写还会做不好?”
  肖志杰在旁边补了一句,“别理他,他那就是炫耀!”
  冯一平举起手,“我错了,你们两个双剑合璧,我哪里说的过!”
  肖志杰听了眉开眼笑,张秋玲又是真真假假的一阵不依。
  不过,冯一平还真是不乐意做这事,又没报酬,还有可能惹人嫉恨,何必花这个力气呢!
  既然推脱不掉,那就好好写吧!冯一平当然不想用老师们的语气来写,也不想说些心灵鸡汤,所以,要想真的对同学们有些触动,这发言稿怎么写,还是有些费思量。
  开学典礼又是选在周六,阳光很灿烂,好在冯一平还是坐在第一排,梧桐树的影子刚好把前面的几排罩进去,至于后面的同学,呵呵,蒸桑拿吧!
  依然是一样的流程,在接过学习标兵的奖状后,校长留住冯一平,台下一年级的新生们,眼神热切而又有些羡慕,二年级的同学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三年级的同学有一些很期待,另一些则神色难明。
  面对着这些兄弟姐妹,冯一平脱稿开始了他在梁家河中学最后一次的发言。
  “我看了老舍先生的《茶馆》,其中有一些设置我印象很深刻。比如,茶馆老板的儿子,后来也是茶馆老板,警察的儿子,也当了警察,流氓的儿子,后来也当了流氓。”
  当然,冯一平这也是瞎掰,《茶馆》这样让人憋屈的小说,他当然没看,不过电视剧是看过,但是,他这么一说,还真吸引了不少人。
  “当然,现在社会不一样,机会也多,并不是龙生龙,凤生凤,不是鲤鱼也会跃入龙门吗。不过,机会一向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