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品相师-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僧大惊,将此事禀告了印宗法师,印宗一听就知道说此话之人佛法之高远在他之上,赶忙将慧能迎上来,请他登坛说法。
  慧能登坛说法,底下僧人听后大惊,印宗法师当下替慧能削发,拜其为师,从此六祖慧能开始在此地开坛论道,广传佛法,创下南禅一脉。
  几人买了门票进入光孝寺,第一个要去的地方自然就是那最著名的瘗髪塔,也称六祖髪塔,乃是禅师们为了纪念六祖慧能剃度因缘而建,此塔以灰沙为结构,八角形,每层都有佛龛,秦宇初步观了一眼,此塔大概有七八米高,因为岁月的洗礼,塔身已经有所掉漆,上面的一些佛像有些已经模糊不清,不过正是这样,才让人感觉到一股沧桑感和岁月沉淀感。
  在瘗髪塔前瞻仰了一会,众人又随之到了大雄宝殿参拜,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严华三圣,阿南,迦叶等尊者像,秦宇对于佛家的一些人物也不是很了解,只能认出那么多。倒是莫咏星比秦宇认识的还要多,给众人一一介绍起来。
  “其实这几年我跟着我姐姐四面八方的跑,一些佛教名寺没少去过,见的多了也就认识了。”莫咏星看出了秦宇的疑惑,解释了一句。
  莫咏星提起他的姐姐,秦宇脑海中又浮起了在铜钹山山洞内的情景,想到莫咏欣的媚态,小腹就是一阵火热,隐隐有抬头之意。
  “阿弥陀佛!”秦宇默念了一声佛号,赶忙把思绪拉回,抬头看了眼前面的释迦佛像,在佛祖面前想这个,要是被佛教信徒知道还不得被喷死。


第56章 一宿觉
  光孝寺香火鼎盛,游客络绎不绝,到了光孝寺有一个景点不得不去,那就是光孝菩提,羊城八景之一。
  光孝寺内栽种着一颗菩提树,为天竺高深智药三藏移栽而来,是中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颗移植过来的菩提树苗。
  智药三藏曾有预言:吾过后一百七十年,当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法门,度无量众。一百七十四年后,六祖慧能果然于此树下受戒说法,应证了智药三藏所言。
  只是当秦宇几人来到菩提树处,才发现菩提树下已经围满了人,挤成了一个圈,不过和国人看热闹不同,这群人只是默默的盯着圈内,不出声议论。
  “过去看看。”
  莫咏星是最喜欢凑热闹的,第一个冲进了人群之中,占着身体的优势,硬是挤出了一条路,站在圈子最前面,根本不理会周围人投来的愤怒眼神。
  有了莫咏星的开路,秦宇三人倒就方便多了,也跟着走到人群前面,几人朝圈内望去,才发现,圈子内竟然是两个上了年纪的和尚。
  两位老和尚相对而坐,底下各自放着一个蒲团,两人的身上都披着袈裟,熟悉佛教的人就知道袈裟只有一寺的方丈或者德高望众的法师才有资格穿戴,这两位老和尚的身份来头定当不简单。
  “秦宇,这两个和尚是在干嘛,坐在这里半天不动。”莫咏星瞧了一会,发现这两个老和尚一动不动,加上人群也是屏息无声,不免感到无趣,朝秦宇问道。
  “应该是在禅定吧。”秦宇也不确定,看样子这两位像是在禅定,但是佛家的禅定是很有讲究的,一般都是选择在幽静的禅室内,再点上一支禅香,这菩提树下人来人往的,难免嘈杂。
  “两位大师是要进行机锋辩禅,左边这位是光孝寺的智仁大师,右边那位是南华寺的见空大师,两位大师每天都要在菩提树下进行一次机锋辩禅,已经持续了好几天了。”身边的一位中年男子听到秦宇和莫咏星的对话小声的解释了一句。
  “机锋辩禅,是辩的什么?和尚不是讲究无欲无求,四大皆空的吗,怎么还辩论起来了。”莫咏星继续追问。
  “机锋辨禅就是辩论的人通过一些机锋互相印证对方的修行禅法的深厚程度。”这回倒是秦宇给莫咏星解释了一句。
  不过他发现效果不大,不但莫咏星还是一头雾水,就连表哥张华和童敏也是一脸疑惑的看向他,当下只得清理下思路给他们详细解释。
  机锋本义是弓上的机压和锋箭,在禅宗中则被引为无迹可寻蕴含深刻佛理的词句,意谓禅师与他人对机常以寄意深刻、无迹象可寻,乃至非逻辑性之言语来表现一己之境界或考验对方。
  六祖慧能的风幡论就是一次机锋,机锋有几个特点,一是快捷迅论,不容思考,二是利如锋箭,直如箭行,六祖一句:“不是风动,亦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直指人心,如石破天惊。
  “其实也不止是禅师会进行机锋,古代文人也多喜欢参禅斗机锋,在红楼梦中双玉就经常会参禅斗机锋,其中第二十二回上半部讲的‘听曲文宝玉悟禅机’里面就有一出机锋悟禅的对话。”
  “小兄弟年纪轻轻的,没想到还知道的这么多,现在的年轻人整天就知道追捧一些国外的偶像剧,咱们的一些传统文化都不去了解。”
  中年男子听到秦宇的话后翘起大拇指,显然是在夸奖秦宇,只是他这话让莫咏星和张华颇不好意思,貌似他们就是那种对传统文化没了解多少的年轻人。
  “咱们的六祖就是一位著名的机锋辩论高手,他所传下来的《三十六对法》是南禅机锋的主要对法,小兄弟既然了解机锋,想必也应该听过一宿觉的典故吧。”
  “嗯,在书上曾经看过,讲的是六祖慧能和他的五大弟子之一玄觉大师的一场机锋。”
  一宿觉的典故,秦宇曾经在永嘉地方志书籍上看过,玄觉大师在未成为六祖弟子前就已经是一位有道高僧,在瑞an县的仙岩山参悟佛禅。
  一日玄觉在读《维摩诘经》时,忽然觉得内外明彻,经文之中所说的境界与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无二无别,自性宛然,于是玄觉大师便决定去山外云游,参学天下,找人印证。
  恰是因缘,玄觉与六祖的弟子玄策相遇,两人一见如故,相谈也很是投机,于是决定联袂去参谒六祖。
  到了六祖的寺庙,六祖正坐在蒲团上,玄觉不待玄策介绍,就走到六祖的身前,将锡杖摇动的哗哗作响,围着六组转动三圈,然后持丈而立,既不礼拜,也不作声。
  六祖看了他一眼,徐徐说道:“作为僧人,应当具备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请问你从哪里来,竟然如此傲慢无礼。”
  玄觉不在乎,说:“了生脱死,是人生最大的事情,而且,各种因缘的变化又迅速无常,其它的事情在我看来都不重要,因此,我也就顾不上什么威仪不威仪、礼节不礼节了”
  六祖再问:“既然如此,为何你不去领悟不生不灭,无快无慢的道理呢。”
  玄觉回答:“根据我的体会,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根本就没有什么生死、有无,因此,领会不领会本来就不存在,也就更谈不上什么快与慢了。”
  六祖听后,高兴的说道:“正是如此,你悟得禅之真意。”
  听到六祖的赞扬,两旁的僧人都很不可思议,六组平时极少赞扬他人,眼前的这位云游僧人很不一般啊。
  得到了六祖的印可,玄觉才按照禅宗拜山的礼仪,规矩,整理好自己的袈裟,恭恭敬敬的给六祖磕了三个头。
  玄觉先倨后恭很是出乎众人意料,但更令僧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行完礼仪后,玄觉就起身告辞,马上要下山离去。
  六组问道:“你这就要走,太快了吧?”
  谁知玄觉竟然又无风起浪,挑起与老师的机锋。
  “本非自动,体有速焉?”本来就没有动,哪里有什么快与不快呢。
  六祖不动声色,说道:“你说本自非动,那么究竟是谁在知道非动呢。”
  “仁者自生分别”玄觉回答。
  这就是一次机锋的交机,六祖一笑:“汝深得无生之意。”
  六祖的这话看似是对玄觉得肯定,其实内里暗藏机锋,既然无生在于心,又怎么能得到。
  玄觉悟得六祖话里的机锋,又转抛出一句:“无生岂有意?”
  六祖:“无意谁当分别?”
  玄觉:“分别亦非意。”
  两人电光火石间的机锋对论让周围的僧人一片迷茫,只有玄策在一旁略有所思,六祖见玄觉见悟透彻,不留痕迹,很是高兴,拉着他倒禅房留宿了一晚,师徒共同参禅。
  第二天,玄觉就拜别了六祖,离开了寺庙,后来玄觉著证道歌于盛世,号无相大师,后人们把他和六祖夜谈禅道的事情称为一宿觉。
  禅宗的机锋对论不是有一定佛法的人是无法理解的,尤其是这种电光火石之间不容思考的对论更是考验悟性和机智。
  “听得迷迷糊糊的,和尚就是喜欢打哑谜。”
  秦宇给几人小声讲了一遍一宿觉得典故,听完秦宇的话,莫咏星三人脸上的迷惑非但没少,反而又增添了几许。
  “佛家讲究佛度有缘人,讲求慧根,大概就是说的这种吧。”童敏倒是若有所思。
  “小兄弟不错,还知道典故里六祖的机锋所在,不错,不错。”中年男子没想到秦宇竟然对这个典故如此熟悉,连六祖和玄觉大师的机锋都记得住,出乎他的意料。
  “这些都是前人总结的,我只不过是照搬念书而已。”秦宇谦虚的回答。
  “照搬念书怎么了啊,在大街上随便找些年轻人问问,恐怕连一宿觉这个典故的名字都不知道。”
  “有这时间看这个,还不如看本花花公子。”莫咏星撇嘴,小声的咕噜了一句。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就在莫咏星咕噜完,圈内的两位大师同时睁开眼睛,右边的见空大师双手合十,徐徐问道:
  “达摩祖师,面壁九年,请问达摩面壁,背向何处?”


第57章 达摩面壁,背向何处
  “达摩面壁,背向何处?”
  见空大师的声音徐徐传开,整个人群都屏息等待着智仁大师的回答,这问题如果从字面上理解,自然是背向洞门喽。
  达摩面壁的典故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达摩祖师于嵩山山顶一处天然石洞内,面壁九年,成为了佛教史上的美谈。
  达摩在石洞内面壁九年,后来离开时,坐禅对面所对的那块石头上竟然留下了他面壁姿态的形象,隐约可见,后人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并且许多文人都留有诗词记载,其中就有一首《面壁石赞》
  少林一块石,都道是个人。
  分明是个人,分明是个石。
  石何石?面壁石,
  人何人?面壁佛。
  ……
  “达摩面壁,背向断臂求法者!”智仁大师豪不犹豫的开口回答。
  “断臂求法者在哪儿,你指的可是二祖慧可?”见空大师继续追问。
  “你要问的是禅宗历史的那位断臂求法者,还是现在的断臂求法者?”
  “禅宗历史上的那位,现在的又有何不同?”
  “过去和现在有什么不同,佛法有如来之命,如果没有上求下化,没有发心之人,又如何能承担佛法的护法之命!”
  “阿弥陀佛,好一个面向断臂求法者,达摩面壁不说法,终日默然面向壁,面向壁合了眼,壁向面打破了壁,我想请问:达摩既然壁向面,为何要打破壁,这打破的壁又是什么?”
  “阿弥陀佛,壁向面打破壁,打破的是什么东西?打破的是我们的障,我们的执,我的执我们的障,处世面墙,处处成碍,这就需要打破。”
  智仁大师面带微笑,徐徐说道:“达摩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