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之四爷皇妃-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多毕退下后,李氏立刻操起桌上一个花瓶狠狠地砸到了地上,一时之间,雪白的瓷片如碎花瓣四溅而开。
    雀儿不敢动,李四还不肯罢休,站起来走到博古架上开始砸东西。屋外的丫鬟们听到屋子里摔东西的声音,都不敢进屋子,只等着李氏发完脾气。
    “主子,要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让老爷找人除了这家子。”雀儿见李氏踹着粗气不再摔东西了,才敢上前劝阻道。
    “你以为本福晋现在的麻烦还不够多么,万不可动此人。如果他们一家子突然被杀,你说四爷会怎么想?”李氏厉声道。
    “那主子就由着这个卑鄙小人要挟?”雀儿说道。
    “你赶紧拿我的腰牌出府,去跟我爹说,让表哥派人盯着这个多毕,然后再看看能不能给他在衙门里找个不入流的微吏做做,总之给我堵上他的嘴巴,然后给我盯牢了。”李氏没想到自己会被一个市井无赖逼迫得无可奈何。
    雀儿应下,便退了出去。
    与此同时,多毕拉着奶娘的尸身的马车带着三个孩子离去了。
    这些消息都第一时间传到了正院。颜玉真转动着手里的碧玺七彩手串,听着春柳与福晋汇报。
    “颜玉,你对这件事怎么看?”福晋听完春柳的说辞后,便问道。
    “想必是那奶娘的男人不甘心就这么算了,上李侧福晋那边去讨钱了呗。”颜玉不屑地说。
    “那男人如何敢?咱们的李侧福晋是那么软弱的人么?”福晋闪过一丝不信道。
    “长姐的意思是说那个男人手里会有什么把柄,所以李氏才不得不见他?”颜玉立刻就听出了福晋话里的意思。
    “而是一定!李嬷嬷,你立刻出去到五格府上,让他务必给我打探出奶娘的丈夫。只要让他说出那个把柄,那我与李氏这些年来的恩怨或许该清清帐了。”福晋森然地说道。
    颜玉见福晋眼里露出一股股冷咧肃杀的目光,知道她动了杀机。
    “长姐,如今钮钴禄氏又开始得爷宠幸了,我们得想想办法遏制住她,才是。依我看,李氏已经不足虑,真正该要除去的是她!”颜玉进言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371章 离间

  
    “要不然我来盯着李氏,你去盯着钮氏。需要我协助你的,尽可以与我说。不过钮氏根基未深,除去她在爷心中的位置并没有那么难。而李氏为爷生育了二格格、三阿哥和四阿哥。她才是本福晋的心腹大患,这次弘晖的事情,四阿哥落水的事情,都与这个女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福晋一定要揪住她露出来的尾巴。否则等到下一次机会出现,可就没那么容易的。”福晋沉沉说道,她只要一想到大阿哥的死是有人布下的局,就一刻也睡不着觉似得。
    那日,四爷携她入宫给康熙和德妃请安。德妃的那些话还在目。弘晖已逝去,她作为嫡福晋必须大度包容,将庶子视为己出,一定要维护好四爷后宅的安宁,不可嫉妒,不可偏袒,做一个嫡福晋该做的一切。
    四爷在回来的马车上,拉着她的手道:我们再生一个嫡子吧。
    正是这句话让福晋才不至于沦陷于弘晖薨逝的悲伤汪洋里,她没有想到四爷竟然能对说出那句话。
    不管四爷出于什么目的,那句话像一剂强心针一般让福晋有了继续做嫡福晋的力气和底气。
    “好,若是芳云研制出的东西能派上用处就好了,钮氏那张脸若是皮肤烂了,怕是爷也不会再愿意去见她了。”颜玉已经好些时日没伺候四爷了,貌似自从回来后就一直不得见。此刻见兰琴又在她之前得了四爷的恩宠,心里已经对兰琴嫉妒得都快要疯了。
    “你做事前一定要小心,如今耿氏已然知晓,你再用,岂不是引火烧身。对付钮氏,一定要万分小心。爷对她的情分,你又不是不知道。再没有万分把握下,不要轻易动她。”福晋已然出手了好几次,每次兰琴都能化险为夷,然道仅仅是运气么。
    “长姐放心,玉儿定会小心的。长姐,耿氏此人如何?”颜玉问道。
    “耿氏为人一向低调且谨慎,就连本福晋也一直未有抓到过她什么把柄。你可是想拉拢她?”福晋扫了一眼颜玉道。
    “正是。耿氏虽然低调,但颜玉观其言行,发觉此人其实是一个******。虽然她与钮氏交好,但当钮氏被我发难时,却不见她出言。反倒是一向不吭声的宋氏突然说话,所以我认为耿氏只不过表面与钮氏交好而已。”颜玉道。
    福晋点点头,森然道:“能在这后宅里生存的女人,又有几个是简单之辈。”
    颜玉拨弄着皓腕上的碧玺七彩串珠,幽幽道:“那我去试试吧,长姐,这个耿氏的底细您知道吗?”
    福晋说道:“其父耿德金,在东北大营博古下面任管领,此人乃汉军,其他就不知道了。”
    颜玉凉声说道:“长姐,不如让阿玛派人去打探打探她的娘家,想要驭人,必须得打听清楚她的背景不是。”
    福晋眉头一挑,疑声道:“耿氏真的能被你说动,此人心性极其平和,至少本福晋看来是这个样子。”
    颜玉继续说道:“那就让阿玛好好查查,我相信任何人都会有她的软肋的。”
    福晋点点头,应下不说。颜玉在福晋屋子里坐了一会儿,便扶着云鸢的手出了正院,来到了西小院外面的小花园赏花。
    要说这四贝勒府的格局,其实是一个正方形。东西两院子,分别住着四爷的侧福晋和各位格格们。前院是四爷的住所,南小院是前院东南角上的一处小宅院,兰琴就住在那里。北部就是正院,与四爷的前院相互对应。中间便是园子和各种小花园以及楼台水榭。
    颜玉扶着云鸢的手来到一处小花园里,看着秋木槿都盛开了,雪白雪白的花蕊在阵阵秋风中簌簌晃动着。
    “格格,要不奴婢陪着您去给钮格格陪个不是?”木槿丛后传来一阵声音。
    “罢了,我想改日再去看兰琴吧。再说我也没做什么,只不过没如宋氏那般说那句话,何来道歉之说?”耿氏的声音果然响了起来。
    “奴婢是怕钮格格会因此对格格生份了。”绿阑说道。
    “想必不会,兰琴性格一直开朗,且我与她相交最久。”耿氏坐在凉亭中,拿着一个绣绷绣花道。
    “可是钮格格自从回来后就没有来主动找过格格,依奴婢看,钮格格倒真是没有格格对她热情。”绿阑低声说。
    “不可胡说,每次去兰琴那里,她都会将好吃好玩的与我共享,哪有你说的不热情?绿阑,我见你是我的贴身丫头,才允许你随意在我面前说话,但这种话我可不想再听第二回了。”耿氏的声音严厉起来,她平时很少斥责绿阑的。
    “是,奴婢下次不敢了。”绿阑应声道。
    颜玉主仆听到这里,便抬起脚步走过木槿丛,便一眼看见耿氏主仆正坐于凉亭内绣花。
    “耿姐姐何必这般委曲求全,依妹妹看,钮氏根本都没把耿姐姐放在心上。要不然,在陪着四爷出去的一路上,我就从来没见过钮氏提过姐姐你呀。”颜玉为了离间耿氏,故意这般说道。其实她与兰琴见面都少,又哪里知道兰琴有没有提耿氏。
    绿阑嘴皮子一动,但顾忌到刚才耿氏对她的训斥,便不敢多说什么了。
    耿氏只是脸色一滞,旋即又勾起笑容道:“妹妹在路途中,据说发生了很多事情。提不提我,又有何妨。”
    颜玉继续说道:“其实姐姐是个聪明人,我最喜欢与聪明人打交道了。姐姐想要引起爷的注意,并不难,只要我长姐安排一二,保管比你靠着钮氏要可靠多了。姐姐明明有阳关道不走,非要去过那个独木桥,可真是让妹妹为姐姐着急呢。”
    耿氏放下手里的绣绷,站起来,对绿阑道:“我觉得有点乏了,扶我回去吧。”
    然后,她走到颜玉身侧,对她说道:“妹妹在这里多坐会儿,姐姐就不奉陪了。”
    颜玉仍旧不放弃地说:“好,等姐姐有空了,可来正院与长姐说说话,她可是很喜欢姐姐来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372章 国库

  
    且说八爷、九爷、十爷、十三爷和十四爷已经到了蒙古,途径河套后就往东回京。算算日子,他们有可能赶在颁金节之前赶回来。
    太子仍旧跟着康熙治国理政,直郡王因为没有战事而赋闲在家,三阿哥忙着又接下康熙下的一道旨意“修明史“。五阿哥一直在养病,七阿哥因为腿不方便,康熙一直将他当一个闲散皇子养着;这成年阿哥里头就只有四爷堪当任用。
    这一日,康熙召见四爷入干清宫,四爷来的时候,只听见康熙的咳嗽声,便脚步一顿,想了想,才跟着梁九功入内。
    “儿臣给皇阿玛请安!皇阿玛万福金安!”四爷拍了拍袖子,打了个千,便起身垂首立于一旁。
    “你先等会儿,等朕将这哥奏折看完了再说事。”康熙一手拿着奏折,令一只手握成拳头正在掩盖自己的咳嗽。
    四爷看了一眼梁九功,后者立刻对站于一旁的宫女使了个眼色。
    “皇阿玛,如今秋高气躁,皇阿玛可服用一些菊花和罗汉果茶,可除去咳嗽。”四阿哥见康熙的咳嗽一直不断,遂忍不住说道。
    刚才奉命出去端茶的小宫女已经捧了一杯去火去噪的茶水进来了,慢慢走到康熙御桌旁,放置在了他触手可及,而又不被碰到的地方。
    “朕这是老毛病了,每年秋天便会咳嗽。胤,朕今儿叫你来,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让你去办。”康熙合上奏折,对着梁九功使了个眼色,后者便会意地对站在宫四角的宫女挥挥手,就连他也一并跟着退了出去。
    四爷看这情形,知道康熙与他接下来所说的话,肯定是极为机要的,否则就连梁九宫怎么也会退出去。
    “皇阿玛请说,儿臣自当为皇阿玛分忧!”四爷颔首对康熙说道。
    “坐吧,无外人在场,你我还是父子!”康熙对着四爷摆了摆手。
    四爷应下,遂即坐于御桌下首的椅子上。
    “你可知,如今国库充盈与否?”康熙微微眯着眼睛道。
    “儿臣不知,在皇阿玛的治理下,如今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每年国库的进账不下几百万两。”四爷掌管着户部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他没有直接掌管管钱的那个部门,所以对于国库也只能说个大概。
    “可是每年洪灾、旱灾频发,国库的银子常常是进得多,出得也多。朕本欲想备战,却发现国库的银子好似有些问题。你还记得借银一事么?”康熙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菊花茶道。
    “儿臣自然记得。皇阿玛体恤臣工,允许他们向国库借银,每人每年不得超过一百两。”四爷自然记得这件在康熙中期所发生的一件事。
    当时康熙平三番,打台湾,再加上几次对准格尔的战役耗光了国库,自然也耗光了所有官员的俸禄。很多官员当时连一家吃喝都养不起,遂发生过官员辞官去做商贩的事情。康熙遂允许官吏向朝廷借银,暂缓一下迫在眉睫的用度。没想到的是,这一借,就借了十几年了。很多人就把朝廷的这一举措当成家常便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