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贾人生-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摇摇手中的丝巾,三三两两的低头私语,撩动的路人心中不时泛起波澜。

里面的景象更是热闹,极目尽是饮酒作乐的寻欢客,莺莺燕燕扭腰款摆地穿梭其间,无一处不浮荡着淫声浪语,竟显满园笙歌。

文定正从此路过看见门外那一排女子,脸上不自觉的淡起红潮。

立即将头埋的低低地,快步想径直走过去。

那群风尘女侠最是喜欢拨弄这种脸面薄的后生,越是看到他快步而行越是不会让他如意。


一个身着淡红绸衣的“个中人”抢在前面拦住了柳文定,对着那些姐妹们说道:“哟,这不是源生当的三掌柜吗,往日里都是我们去关照他的买卖,今天怎么这么好也来捧我们姐妹的场呀?”

文定顿时羞红了脸颊,急忙摇手解释道:“不是的,不是的,姑娘误会了,在下只是路过,只是路过。”

惹的那群女子一阵乱笑,又走出一位姑娘扶住那红衣女子,说道:“妹妹呀,人家三掌柜根本瞧不起我们,臣看他从刚才起就没瞧我们姐妹一眼。”

文定的脸一下子快跟庙里的关老爷差不多了,不知道该是如何应对这种局面,边说“不是,不是这样的”边往后退去饶开她们,向刘宅快步的走去。

身后隐隐传来那些女子的浪涛般的笑声,惹的文定再次加快了速度朝着镇外跑去。

一直跑到刘府外的松竹林才敢停下来缓口气,刚才那阵势将文定吓的委实不轻。平常半个时辰走完的路,这会只用了两刻钟不到的时间。

心中的狂乱现在还没平复下来,老朝奉最是不喜与青楼女子有所瓜葛,此刻进去一定让老朝奉看出些端倪。

文定虽是无愧,然而也不希望给朝奉的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形象,还好尚有些许时间不用急于进去。

此时的月盘已是高高悬于天空,月光从竹林的上面直泻下来,地上都是泛着银白色。沐浴在这柔和的月光之中,整个人仿佛卸下了许多不必要的事物。

人也安详了许多,刚才因为慌乱而引起的那丝杂乱,经月光的轻拂都已抛于体外。


在文定的世界里,月光便是治疗心病的良药,每当因为种种不快之事,搅拌的内心不平静的时候,文定就会来到这轮明月之下,任由这洁白的月光抚慰伤口,平复烦躁的心情。

这月光便是他最为无私的朋友,无数次的给他以帮助,陪他无数次的度过孤寂的夜晚。

漫步在这竹林,文定实在是羨慕老朝奉的闲情逸致。不用为生活疲于奔波,还能每夜与这些清竹为伍,生活是如此的写意,恬然。

一株株青竹遮天蔽日、密密匝匝,竹叶婆娑。神秘、幽深尽显于这竹林之中。

闭上眼楮,深吸一口气感受那发自竹林的清香,聆听她们的舞动。

睁开眼突然有一副梦境展现于眼前,只见清竹深处有一道白影悠然的漫步于此。如玉的面容,身上是一袭白衣加上银白的披风。

显然是没有发现文定这个不速之客,那女子慢慢的在林间穿梭。

时而拂竹,时而搔叶,时而顿足望月一颦一笑都透露自然,无拘无束就像是仙子降于凡世,是如此的超脱,如此的抽离尘世。

柳文定紧闭着自己的嘴唇,不让其发出一丝惊呼来破坏这如诗的画面。只将瞬间的震撼常存于心中,不忍打搅那林中的女子,不忍去干扰她此刻的悠闲。

渐渐的那女子走向了竹林深处,身影也依稀看不见了,然而脑中的倩影如何也挥之不去了。


如果说早先楚妆楼门前的群女拨乱了自己的心绪。那么此刻那白衣女子却给自己的心打下了烙印,一个深刻的痕迹,打开了自己心灵的窗户进去后又严实的紧闭了起来。让自己的心中完全是她的影子在晃动。

在亥时还差半刻的时候,文定立于刘宅的门前,刚才的沉迷差点让他错过了与朝奉的约定。

还好刘宅离镇子并不是很远,打更的声音将神游的他拉回了这竹林,他急忙赶往刘宅刚好在戌时的最后一刻到了刘宅的大门前。

不过本来去竹林是期望能将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结果哪知进去前只是在心湖中有一丝波澜,出来后却是掀起了巨浪。

在一个老仆人的带引下,文定来到了刘选福的客厅,厅上坐着朝奉刘选福及其夫人。他上前参见道:“拜见刘老,拜见夫人。”

刘夫人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对文定也是慈爱有加,笑道:“是文定呀,怎么有些日子没到我们家来玩了?过来坐,过来坐。”

刘老也说道:“坐嘛,坐嘛又不是第一次来我们家了,还有什么好生疏的。”

文定依言坐于一旁,刘夫人将文定上下看来几遍,然后转头对刘选福说道:“老头子,你看文定这孩子我怎么看怎么喜欢,就是我们没女儿不然一定许配于他,呵呵。”

文定连忙起来说道:“夫人言重了,文定担当不起。”

刘夫人笑着对刘选福说道:“你看这孩子还羞红了脸,呵呵。”

刘选福也笑了笑说道:“比看夏,把人孩子弄的都不好意思了。”

“好了,好了我也累了,你们谈吧,我进去休息了,文定往后记得,要常来家玩哟。”刘夫人起身柳文定说道。

“您挂心,我一定常来叨扰。”文定忙起身恭送夫人出去。

此时刘选福也起身对文定说道:“文定呀,你随我去书房。”跟随着刘老出客厅,文定走过长廊来到书房。

刘老的家文定是来过数次了,刘老的书房还是第一次来。听别人说这个书房刘老是轻易不让他人进来的,有的时候东家来了也只是在客厅谈事。

这次刘老带文定进来,让他有些诚惶诚恐,一进书房便见整间书房全是满载的书架,而在南墙边是一张书桌,一把太师椅。

那椅子后面的墙上挂着的的画吸引了文定的目光。

那是一幅“墨竹图”,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浓淡相宜,灵气顿显。

笔法严谨有致,又显潇洒之态,这是北宋画家文同——文可与的墨竹图。

整间书房给人的感觉,是简单而博大,简单的是它的摆设,博大的还是它的摆设。简单的是它单一,然而书中蕴涵的知识却是无限的。

刘老看文定盯着,墙上那幅墨竹图一直看,笑道:“怎么,是不是觉得我的书房,应该悬挂更为贵重的字画?”

文定知道自己刚才失态了,忙向刘选福解释道:“小子不敢,我是觉得这幅墨竹图,悬于此正是合适。”

刘选福饶有兴趣的问道:“哦,说说看,你怎么认为的呢?”


文定只有将刚才心中所思,告与刘选福道:“这幅墨竹图虽不是顶名贵的字画,却是代表了文同的一种为人态度。坚韧,挺拔,虽时被外物所压,然不失刚正本性,确为画以言志的佳作。”

刘选福望着文定的眼里,突然发出了光彩道:“文定呀,你做学徒之前是不是读过书呀?”

文定回答道:“禀刘老,书到没怎么读,只是上了几年私塾,识的几个字而已。”

刘选福好奇的问道:“那怎么又没继续读了呢?”

文定有丝为难的回答道:“那是因为我资质底下,再加上父亲那时染上点病,家里也就负担不起了。所以就让我来当铺学手艺,以后好能成家立业。”

刘老拍了拍文定的肩膀说道:“好孩子,行行出状元,只要你用心去学,努力去做一样能出人头地的。”

文定恭敬的道:“小子一定好好的学,还望刘老多加指教。”

刘选福呵呵的笑道:“那是不用说的,关键是你自己很用心,这点让我很欣赏。”

至此又捋了捋胡子说道:“你知道我叫你来是什么事吗?”

文定摇头道:“小子不知,还请刘老明示。”


刘选福说道:“就是我的一位老朋友,新近得了一件古董。他想请我去给鉴定一下,然而这几天我还有事,他又催的急,这不刚刚还叫人来请了第三回的,我实在是走不开,想叫你去帮他鉴别一下。”

文定忙道:“刘老,人家请的是您,我哪能担此重任呀。”


刘选福笑着说道:“不碍事的,不是件很罕见的东西,我相信你的能力。你的假,我已经向东家请好了,明日直接坐船去汉口,我的那个熟人有几艘货船,正停在汉口的码头上,你明日拿着我的帖子去。”

文定只有接过刘选福手中的名帖,说道:“那小子我只有勉力而为,不给您丢脸。”

刘选福呵呵的笑道:“文定呀,没什么的,相信我的眼光,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你一定可以的,快些回铺子早点睡,明日早去早回。”

文定从刘宅出来,想着自己终于可以到那汉口去了,以前都是听人家说汉口如何的繁华,四大重镇如何的繁荣,终于有机会自己亲眼去见识了。

“注;”个中人“,个中是指行院。苏东坡”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有这样的句子:”红玉半开菩萨面,丹砂浓点柳枝唇,尊前还有个中人。“”

明朝成化年以前,还不曾闻听过汉口。只有一江之隔的武昌与汉阳,那时汉口地区还是与汉阳连为一体的,满滩芦花、鱼跃鸟飞的一片芦荡泽国。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二次年号“天顺”年间,此后汉水下游连年大水,堤防多次溃口,终于在汉阳县西排沙口、郭茨口间决而东下,发生了一次大的改道。


汉水在龟山之北形成合而为一的河道,从不稳定的分汊入江,到稳定归一的汇入长江。这样一来,汉水也把汉阳一分为二,到明宪宗朱见深的“成化”年间,便活脱脱扩出了一个汉口。

它与武昌相隔长江,与汉阳相隔汉江,这三镇之状况才初见规模。

由于这汉口地盘开阔、港湾水域条件良好,再辅以坚固堤防,形成了一个“占水道之便,擅舟楫之利”的绝佳良港。

终于使的汉口逐渐成为长江的中转枢纽,不仅在三镇之中后来居上,经济大大的超过了他们。而且还被列为明朝的四大重镇,是长江水运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自形成后又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如今的汉口,从荒芜走向初显雏形,再迎来了眼前的繁荣。

文定还在渡船上的时候便被那航船,小舟交融穿梭的盛大景象所折服。再看码头上林林种种布满着的几百艘货船,时不时的便有船出航,有船入港。

绵延十几里的江岸就是一片船的海洋,当它们扬起乌帆的便给人一种铁索横江的气魄。那阵势丝毫不弱于千军万马立于阵前给人带来得震撼。

文定从过江心起,便不曾回舱,执意要观看这幅百船图。船家边摇着橹边对着他唤道:“客官,客官。”

文定回过神来问道:“老人家,刚才是在叫我吗?”

船家呵呵的笑道:“这位客官,怕是第一次来汉口吧?”

文定想了想答道:“小时侯到是随母亲来过,只是当时尚在襁褓之中也没什么印象。”

老船翁又笑着说道:“便是当时有印象,如今也大概认不清了,我是我父辈手里接过这渡船的营生,算是靠着这江水养活一辈子了。

可是只要一段时间不下船,到了汉口也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这几十年的变化,我可是亲眼所见呀!”

“客官,您也算是初到汉口了,别怪我老头罗嗦,遇到事都要多长个心眼。”老船翁好心的提醒到。

文定记得父亲,在自己每年出门做工的时候,便总是嘱咐他出门在外就是要多听,多看,少言。对于别人的提醒他从不拒绝聆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