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穿耽美]清和-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次派出骑兵,均是有来无回,众人心中打鼓,莫非真有埋伏?
    终于,骑兵离开的方向腾起了烟尘,不等松口气,盛庸立刻拧起了眉头,情况不对!
    从战袄与头盔来看,来的并不是南军骑兵,而是燕军!而且全都是蒙古骑兵,朱棣花钱雇佣的外援。
    “结阵!”
    不用盛庸下令,将士们立刻打起了精神。
    盾牌立起,火铳弓弩齐备,只要燕军骑兵进入射程,定叫他们知道厉害。
    马蹄声如奔雷,南军将士舔了舔有些干燥的嘴唇,恰如在陷阱旁等候的猎手一般。
    奇怪的是,百米之外,燕军骑兵突然拉住了缰绳,从背上取下硬弓。
    在南军惊讶的目光注视下,一支支样子有些奇怪箭矢,织成一片铁幕,如雨般落下。
    南军立刻用盾牌抵挡,不想箭矢撞在盾牌上,竟发出了火药的爆裂声。一阵刺鼻的味道蹿进鼻孔,灰黑色的烟尘中,举盾的南军睁不开双眼,只能大声的咳嗽。
    燕军三轮齐射,立刻调转马头,南军想回击也找不到对象。
    趁着南军的混乱,燕军推出了为数不多的火炮和连夜建造的投石器,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南军的左翼被铁球和巨石硬生生砸开了一个口子。
    之前撤下的燕军骑兵从缺口杀入,如一支长矛,狠狠在敌人的身上扎出了一个口子,等着放血。
    燕军的火炮和投石器并不多,经过两轮射击,粗制滥造的投石器宣告寿终正寝。
    冲阵的燕军骑兵又射出一轮火箭,增大左翼的混乱,南军的确乱了,可没计算好距离的燕军骑兵不得不跟着一起咳嗽。
    眼泪鼻涕横飞中,燕军心中打定主意,无论得罪谁,坚决不能得罪燕山后卫的孟同知!
    着实是坑人呐!
    大军左翼的混乱引起了盛庸警觉,了解情况后,马上抽调部分中军前去增援。为提防燕王从侧翼下手,盛庸特地加固了战阵的两翼,只派骑兵冲锋,累死也冲不进来。不想燕军竟用了如此手段,饶是盛庸也吃了一惊。
    按下心头不祥的预感,盛庸下令全军稳重阵脚,绝对不能乱,不能给燕军任何冲破战阵的机会。
    燕军以骑兵为主,肯定不会携带大量的火炮,所谓的投石器也不过是假冒伪劣产品,起决定作用的肯定还是骑兵!
    盛庸的想法很正确,调兵的动作也很快,奈何却是无心算忧心,终究好慢了一步。
    大军左翼的混乱尚未平息,右翼又传来一阵鼓噪声,燕军骑兵趁着南军左翼陷入混乱,向南军右翼发起了进攻。
    依旧是火箭打头阵,之后却不是投石器和火炮,而是燕军投掷出的长矛。矛身一样经过了个改造,力气大些的,竟能直接穿透南军的盾牌。
    在后方观战的孟清和看得咂舌,如此标准的投掷动作,这般让人惊叹的臂力,放到后世,绝对是奥运奖牌水准。
    不过,只是投掷长矛,需要光膀子吗?
    看着壮汉们隆隆鼓起的肌肉,孟同知赞叹之余,脑门上冒出了数个问号。
    或许是个人爱好?天知道。
    获悉右翼大乱,盛庸不得不继续拆东墙补西墙,再派中军支援。
    隐约的,他似乎猜到了燕军的打算,借着突破左右翼,调动中军,趁乱发起总攻。
    可猜到了又能怎么样?对两侧被袭视而不见?若是中军不动,恐怕佯攻也会变成真攻。燕王对战机的把握有多准,盛庸一点也不想用鲜血和生命去体验。
    派出援军之后,盛庸下令中军加固防守,绝不能给燕军任何突破的机会。他想得很清楚,只要撑过前三次进攻,战局会再次陷入僵持,对己方更有利。
    可惜想得再好,终究无法成为现实。
    见盛庸开始调动中军,燕王果断下令,按计划发起进攻!
    上万燕军步卒列成长阵,效仿盛庸大军,将盾牌列在最前,顶着南军的弓弩和箭矢前进。虽然燕军多是圆盾,通过刀牌手的配合,足以护住要害部位。
    如此列阵,绝对是赤果果的山寨。
    可在战场之上,以彼此的立场,盛庸是不可能也没办法就知识产权和专利等问题同朱棣开展讨论的,只能一边大骂朱老四无耻,竟然玩山寨!一边眼睁睁看着燕军逼近。
    “火铳,弓弩,准备!”
    南军左右翼被燕军牵制,燕军列阵,目标直指中军,盛庸只能迎战。
    现在的南军就像是一只乌龟,四条腿都被缠住,脑袋还能继续缩着?那样只能死得更快。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南军的弓弩最先破空,火铳的有效射程达不到一百步,装填时间又长,必须等燕军更近才能开火。
    放燕军进入射程之内,相应也加大了自身的危险程度。
    可盛庸没有其他的办法。就算他把朱棣使用骑兵的战略研究透了,一旦燕军下马步战,除了硬拼别无他法。
    盛庸很郁闷,骑兵用得好好的,下马步战作甚?
    在即将进入南军的火铳射程时,号角声响起,燕军突然停下了脚步。
    战阵前排的燕军士卒,手持腰刀敲击着盾牌,发出一声又一声钝响。后排士卒用长枪猛击地面,每一次,都伴随着整齐的杀声。
    肃杀的气氛从对峙的中心开始蔓延,两翼的喊杀声似乎距离很远。
    无论手持盾牌长枪的燕军还是盛庸麾下中军,眼中只有对面的敌人。
    火药爆炸声中,南军的火铳手开始射击。
    哪怕燕军仍在射程之外,南军的将领们也顾不得了。
    燕军身上的煞气让人心惊,不等正式交锋,部分南军士卒已开始脚软。
    南军一轮火铳之后,趁着填装火药弹丸的间隙,燕军再次向前。
    南军弩箭飞来,盾牌后的燕军用弓箭回击,并未给南军造成太大的杀伤。相反,越来越多的燕军在敌人的弓弩和火铳声中受伤倒下。
    可燕军仍在向前。
    盛庸的眼皮开始跳,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终于,在双方几乎能看清彼此面容时,燕军再次停下,这一次不再是威慑,而是真正的图穷匕见。
    一支支足有六七尺长的木杆,突然从燕军阵中飞出,直入南军阵中。
    铁钉横贯在杆头,钉末有逆钩,杆尾贯有长绳,掷出长杆的都是燕军中最强壮的猛士。
    长杆或飞入南军阵中,或杀伤了南军的士兵,更有几支长杆竟然穿透了南军的盾牌!唯一的解释,军器局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用木头代替铜铁,肥了自己的荷包,却害了战场上的士兵。
    无论如何,南军都被燕军这一手弄得有些懵。
    见攻击有效,燕军汉子们高喝一声,拽紧杆末的绳索,猛地用力向后拉。
    一时间,盾牌与南军齐飞。
    众人反应不及,眼睁睁的看着盾牌和刀牌手一起被拖走。
    被拖走的的刀牌手也是愣了半晌,直到被拖入燕军阵中,看到那一张张不怀好意的面孔和雪亮的刀光,艰难的握紧了腰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随即,燕军掷出更多的长杆。有凶猛之士,压根不惧弓弩和火铳的威力,直接端着长杆去勾南军的盾牌和刀牌手,几乎是一勾一个准。
    反应过来的南军立刻拉住盾牌,抓住长杆,坚决不能被敌人拖走。
    一个抓不住,两个一起上,两个不行,那就三个!
    于是,在两翼将士刀剑齐飞,打生打死之时,双方中军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
    有南军被拉走的,也有燕军立扑的。
    南军发射弓弩火铳,燕军用弓箭和长矛回击。
    至于比赛的公平性?
    没人在乎。
    毕竟,这场比赛的失败者要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
    盛庸和麾下将领目瞪口呆。
    这是打仗?
    从古至今,没见过这么打仗的。
    一切的兵法谋略,在某个不按牌理出牌,又擅长发散性思维的家伙掺一脚之后,都变得如此苍白。
    燕王的奇袭,盛庸有办法应对。
    步卒对战,南军也可以硬抗。
    可眼前这样?盛庸流下了冷汗,明明之前的战斗还很“正常”,怎么到进攻中军突然变了?
    区别对待搞歧视?
    无论盛庸怎么想,总之,孟清和提出,沈瑄上报,经燕军众将润色,最后由燕王拍板通过的战略计划,在战场之上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甭管手段是不是高明,是不是上得了台面,只要能赢得胜利,朱棣统统不在乎!
    拔河比赛进行到一半,燕军后方又响起了号角声,早已准备就绪的骑兵,由燕王亲自率领,猛冲盛庸的中军。
    大军两翼被谭渊和朱能牵制,盛庸再调不出援军。
    眼见朱棣冲了上来,锋利的长刀瞬间抹了几个刀牌手的脖子,盛庸中军顷刻间大乱。
    沈瑄率领骑兵紧随燕王身后,手持长枪,恍如杀神。
    见到他,南军压根不敢上前,如见到恶棍的善良市民,尖叫一声,转身就跑。
    燕王正砍得高兴,忽然发现敌人全都撒丫子奔了,一个不留,战场周围瞬间清空。
    握着长刀,朱棣满脑袋问号,看到身后的沈瑄,顿时明白了。
    “瑄儿。”
    “卑职在。”
    “战场这么大,何处不能砍人?离孤远点。”
    “卑职要保护王爷!”
    “孤很安全。”有侄子给的防护罩,只有他砍人的份,谁敢砍他?
    “卑职必须保护王爷!“
    朱棣瞪眼,有他跟着,自己还怎么砍人?
    沈瑄十分坚定,跟着燕王,或许还能捞上几个为了战功不要命的,不跟着燕王,八成一个都砍不着。
    跟在沈瑄身后的孟清和低头,心中默念:沈指挥忠心耿耿护卫王爷,王爷英明神武真龙出世,绝对的君臣相得。
    至于燕王明晃晃的撵人意图……他什么都没听到,也什么都没看见。
    燕王甩不掉沈瑄,只能看着即将到手的鸭子一个又一个扑腾着飞了,一点办法也没有。
    无奈的仰头望天,不撵走中军大将就砍不了人的的主帅,旷古绝今,除了自己还有哪个?
    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起初,燕军占据了战场优势,很快,南军在盛庸的指挥下渐渐稳住阵脚。
    进攻南军左翼的朱能奋勇拼杀,渐有同燕王汇合之势,进攻南军右翼的谭渊却出了意外。
    冲阵时,战马的蹄子突然陷入坑中,马腿折断,谭渊一个不慎跌落马下,未及起身,被南军将领庄得捡了便宜,一刀砍死。
    此情此景,在雄县也曾发生过。那时,不慎落马的是南军将领杨松,趁乱砍人的则是孟清和。
    到了地下,谭渊绝对会与杨松惺惺相惜,同样都是战死,他们怎么就能死得如此憋屈?
    谭渊壮烈之后,庄得有点傻。
    意识到自己刚砍死了哪位,庄得瞬间斯巴达了,心情之激动堪比中了千万巨奖。
    可庄得也没能高兴多久,张辅带着骑兵很快杀到。
    一声“看刀”,庄得立刻脑袋搬家,紧跟谭渊的脚步去地下与杨松相会了。
    中了巨奖却一分没能花出去,庄得怕是比谭渊更加郁闷。
    夜色—降临,交战双方不得不鸣金收兵。
    盛庸连夜召开作战会议,会开到深夜,南军将领都是面色凝重。
    燕王的脸色也不怎么好,虽然胜利的天平向己方倾斜,可手痒却砍不了人,身在战场却只能做个旁观者,怎能不让他憋气?
    闻听谭渊战死,光荣的方式还相当的不可思议,燕王更是气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