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穿耽美]清和-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天出来,晚上回去也不行?”
    朱棣继续摇头。
    永安公主咬牙,“这也不成那也不成,那就把公务送进牢里去!总之,驸马需要休息。”
    朱棣摸摸短髭,沉吟半晌,点头。
    这法子可以。
    沉默的变成了永安公主。她不过是随口一说,父皇还真答应了?
    疑问也只是瞬间,很快就被永安公主抛开。
    甭管怎么样,驸马能休息就成。
    太祖高皇帝年间,带着木枷上堂的官比比皆是,在刑部大牢里处理公务,不用大惊小怪。
    永安公主满意回府,将好消息告知驸马。
    广平侯表示,能尚公主,是他几世修来的福分!
    夫妻俩执手相看,一切尽在不言中。
    小山般的公务搬进刑部大牢,孟清和盘腿坐着,支着下巴,咂咂嘴,“侯爷,在牢房里处理公务不是个事,不如你出去吧。”
    沈瑄的回答是放下笔,大手一捞,低头,堵嘴。
    孟清和无语。
    唯一的想法是,亏得他近段时间洗脸刷牙日日不落。
    一声钝响,沈瑄和孟清和同时转头。
    牢房外,狱卒铁尺落地,已然石化。

    第一百二十五章 事了

    不小心窥破天大的秘密;一般人会作何反应?
    大肆宣扬?还是憋在心里死也不说?
    北京刑部大牢的狱卒哪个都不想选。他只希望时间能够倒流;回到他拿着铁尺例行巡监的那一刻。
    愿望若能达成;他绝对会远远绕开兴宁伯的囚室;打死不靠近一步!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人要倒霉;喝水都能塞牙缝!
    看到了,就是看到了;自戳双目也毫无用处。
    狱卒默默流下两行热泪,他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娃娃;婆娘是十里八乡有名一支花,就这样结束美好生活,他不甘心!
    定远侯冰冷的目光让狱卒背脊发寒,没有奇迹发生,他绝对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沈瑄的目光越来越冷,狱卒泪如雨下,“侯爷,小的什么都没看见!”
    话落,立刻退到墙边,抖着双脚,希望眼前这位能饶他一命。
    这个距离不见得安全。定远侯怎么进的囚室,就能怎么出来。但离远点,总能得些心理安慰。
    沈瑄没出声,又拿起一封公文,提笔,蘸墨,认真书写起来。
    孟清和托着下下巴,看看沈瑄,再看看跑到墙角,抖得不成样子的狱卒,难得善心大发。
    招招手,“别害怕,过来些。”
    狱卒头摇得似拨浪鼓一样,过去?焉能有命在!打死也不过去!
    孟清和呲牙,“过不过来?”
    沈瑄顺势抬头,扫一眼。
    狱卒瞬间泪崩,没听说杀猪前让二师兄自己躺案板上的,这不人道!
    无奈形势比人强,就算是跑,也未必能逃出生天。除非他拖家带口当流民去,否则,以定远侯和兴宁伯的势力,只需动一下手指就能碾死他。
    擦干眼泪,狱卒陡升一股悲壮之情。
    在孟清和的笑容和沈瑄冰冷的目光注视下,迈开脚步,一步一步挪到牢房跟前。隔着木栏,哆嗦着声音,“侯爷,伯爷,小的真的什么都没看见!”
    孟清和转头,看向沈瑄,“侯爷,你说这事该怎么办?”
    沈瑄再次埋首公文,“随你。”
    孟清和挑眉,“怎样都成?”
    “恩。”
    “放了他?”
    “行。”
    自始至终,除了眼神冷了些,沈瑄的态度一直十分坦然,丝毫没有“秘密”被撞破的尴尬和需要杀人灭口的觉悟。
    由他处理?
    孟清和胳膊搭在盘起的膝盖上,双手交握,吹起了落在额前的一缕黑发。
    牢房住久了,总是会变得“洒脱不羁”。如沈侯爷一般整洁,衣服都是一天换一套,完全属于异类。
    思考片刻,孟清和用最和蔼的语气对狱卒说道:“自今日起,这片的巡监工作就由足下包了,如何?”
    “伯爷的意思是?”
    “未免再出意外,牵连无辜。”孟清和嘴角一弯,“沈侯爷的心情不会每天都这么好。所以,足下就劳累一些吧。”
    狱卒惊恐,这是累点的事吗?
    “放心,足下的生命安全绝对有保障。”
    狱卒愈发惊恐,生命有保障,就是说其他没有保障?沈侯爷哪天顺心,会不会卸掉他一条胳膊腿?
    “等孟某出去那天,定会备上厚礼作为答谢。但是,”孟清和话锋一转,“若是有流言传出,足下应该知晓后果会如何。”
    狱卒抖抖嘴唇,终于没能控制住心中的恐惧,泪奔了。
    靠着木栏,目送狱卒一路绝尘而去,孟清和摸摸鼻子,这样欺负人,貌似不太好?
    “侯爷就不担心?”
    “担心何事?”
    “就是刚刚……”孟清和探过身子,声音渐低,侧头啄了一下沈瑄的嘴角,“一点也不担心?”
    话音刚落,脑后即被大手按上。
    沈瑄用实际行动告诉孟清和,所谓的担心,纯属多余。
    待被沈瑄放开,孟清和舔舔嘴角,嘶了一声。下唇肯定被咬破了。
    再看沈瑄,也没比自己好多少。
    总算平衡了。
    接下来数日,刑部大牢一直风平浪静。
    没有任何流言传出,泪奔的狱卒也回到工作岗位。只是再巡监时,每次路过关押兴宁伯的囚室,都是目不斜视,三步并作两步,加速小跑。如果不是担心撞墙,眼睛都会蒙上。
    送进大牢的公文越来越多,听后军都督府的经历说,广平侯告病了,病假条是永安公主亲自递到天子跟前的。
    出于对闺女的补偿心理,哪怕请假天数严重超额,朱棣也批了驸马的病假条。
    假条到手,广平侯腰不酸了,头不疼了,一身轻松把歌唱。
    定远侯接过接力棒,奋斗在了工作的海洋。
    连续三天,沈瑄每天只睡不到两个时辰,面容上不自觉流露出一丝疲惫。
    孟清和心疼了,主动提出帮忙。
    官印被收了,好歹爵位还在。帮忙做一下筛选和分类工作应该无碍。涉及到数字方面,还能帮上不小的忙。
    沈瑄没拒绝。
    只是孟清和的嘴唇又一次伤上加伤。
    有了孟清和的帮忙,沈瑄的工作速度呈火箭速度飞升。
    同样的工作量,广平侯被累趴下,定远侯却淡定从容,每天的工作时间从八个时辰压缩到四个时辰,加班现象基本不再出现。
    被沈瑄激发了斗志,行后军都督府上下爆发了更大了工作热情。像是头发飙的公牛,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北京六部官员看得一愣一愣,不得不对行后军都督府的武官们另眼相看。
    上了战场能砍人,进了衙门照样工作效率一流。难怪能得天子看重。
    有对比才会产生竞争,有竞争就会有进步。
    在行后军都督府的刺激下,六部官员们不甘落后,做事的效率和水准在短时间大幅度提升,朱棣看着送到面前的条陈,大为满意。提笔写下一封诏书,快马发去南京。
    瞧瞧顺天府的工作消效率,再瞅瞅应天府,被新组建的部门比下去,南京六部还能坐得住?
    朱棣不怕累,身为一个没事就想到邻居家溜达的多动症患者,他的精力非常人可比。这一点,极似老爹朱元璋。越是勤奋的下属,自然越得他的看重。
    当然,看重可以,夸奖暂时免了。
    无数事实证明,被天子夸奖,哭的几率远比笑多。
    诏书发回南京,一方面提醒南京六部,别以为天子不在就能偷懒,必须给朕好好干活!另一方面,也是给刺杀事件的主谋施加压力。皇帝都能关心应天官员的工作了,是不是证明刺杀案件有眉目了?皮该绷紧了。
    随同诏书一起发回的,还有给锦衣卫的密令。
    接旨后,锦衣卫指挥使杨铎立刻带人包围了曹国公李景隆的府邸。
    杨铎手中有驾帖,却没抓人,只派人守住曹国公府的府门,进出必须经过严格排查,李景隆本人都不能例外。
    李景隆之后,长兴侯耿炳文的宅邸同样被围,耿炳文长子,仪宾耿璇又被请到锦衣卫北镇抚司喝茶。这一次,耿炳文想求情也见不到皇帝了。
    左都督平安,历城侯盛庸也未能幸免。
    锦衣卫的动作极快,一夜之间,府门就被封锁。路过的行人,见到锦衣幞头,腰挎绣春刀的天子亲军,无不退避三舍。尤其是经历过洪武朝的官员,见锦衣卫如此行事,不免担忧,莫非蓝玉案又要重演?
    有细心的不难发现,本次被围府邸的多是建文旧臣,武将出身,且在靖难时同天子有过交锋。
    李景隆撇到一旁,耿炳文,盛庸,平安,都让朱棣吃过亏。
    莫非天子要清算了?
    武将们不安,文臣同样不安。
    文渊阁内的解缙等人都是心中惴惴,杨荣和杨士奇也无法继续置身事外。
    众人都在猜测,天子到底想做什么。
    莫非李景隆等人是行刺案件的主使?
    没有理由啊。
    建文朝已经过去,朱棣坐稳了皇位,这个时候谋划行刺,脑袋进水了?何况建文帝进了皇陵,他的几个弟弟也被贬为庶人,送到中都看守,刺杀成功又有何用?
    想不明白,当真是想不明白。
    或许是认为朝臣们的脑袋还不够大,朱棣很宽又放出两个惊雷。
    敕谕代王傲狼悖慢,上违祖训,下虐军民,无君无兄,大逆不道,革其三护卫,只给校尉三十人随从。
    敕谷王贪虐残暴,擅兴土木,疲劳军民,加征赋税,使民怨沸腾,同革其护卫,令居王府思过。
    同时,严令官属有司,自今起,非得上命,王府不许擅役一军一民,敛一钱一物,违者重罚。
    处置了代王和谷王,朱棣又下旨封朱盘烒为宁王世子,赏银加禄。同时册封的还有周王世子和岷王世子。
    打一棒子,给颗甜枣。揍一批拉一批,永乐帝用得相当纯熟。
    至此,行刺案的主谋仍未浮出水面,但从天子连番的动作不难看出些许蛛丝马迹、
    建文旧臣,藩王,外戚。
    想得深一些,不免心惊。
    朱高炽身居文华殿,闭门不出,连解缙等人也不见。除给朱棣的请安奏表,对朝政问也不问。即使有朝臣找上门,也会第一时间封存,如实写上奏表送往北平。
    世子妃被拘在文华殿中多日,直到以沐昕为驸马都尉,尚常宁公主的旨意下达,才被徐皇后召去说话。
    期间,耿炳文上疏,请除爵。平安和盛庸同样上疏乞骸骨。
    李景隆没有上疏陈情,也没表示委屈,曹国公到底硬汉一回,绝食了。
    消息传到北平,朱棣都十分惊讶。
    十天过去,在旁人以为曹国公府要准备白事时,李景隆依旧活得好好的,继续绝食中。
    接到锦衣卫的奏报,朱棣直接气笑了。
    “传朕旨意,让杨铎把人撤走。也给曹国公带句话,饿不死就别饿着了、”
    “遵旨。”
    郑和应诺,退了出去。
    朱棣拿起后都御史陈瑛弹劾盛庸的奏疏,沉思良久,终究还是放到了一边。
    这次刺杀提醒了朱棣,现在还不是放心的时候,得不到最终的答案,永远无法高枕无忧。
    派出锦衣卫,为的是挖出潜藏在京中的建文余党,不是为了将建文朝的武将一网打尽。
    八月丙子,行刺天子的杜平被判凌迟,夷三族。杜平的家人,族人,依户籍名册被押入大牢,待秋后处决。一同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