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穿耽美]清和-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鞑子叩边耽搁了收粮,副千户同三名百户去了城外,督促收粮。”
  边军除了操刀子打仗,还要扛锄头屯田,鞑子走了,也到了收粮的时候。
  谢过书吏,孟清和转身离开。他卧床的这些时日,旗中的事情都由丁小旗和刘小旗代管,如今能起身了,就不能继续偷懒下去了。
  他这么急着来见沈瑄,并非只为例行公事。更要紧的,沈副千户之前承诺的两张支票该兑现了吧?就算试百户一事还要斟酌,拼死守住墩台,杀了那么多的鞑子,赏赐总要给些吧?
  铜钱没有,粮食盐巴也没问题,再给些胡椒香料就更好了。哪怕只给点宝钞,也行!
  这些都没有,卫所新勾补来的壮丁和战死军户家中的余丁,意思意思给几个人总成吧?否则他顶着个总旗的名头,管着小旗的队伍,说出去不好听,见着也不好看啊。
  孟清和一边想着,一边走出千户所。
  走出大门不远,迎面遇上几个生面孔,见着孟清和,远远的就开口说道:“前边可是沈游击麾下孟总旗?”
  开口的人着一身蓝色团领衫,戴乌纱帽,腰系乌角带,面白无须,声音略显尖细。
  孟清和站定脚步,脑子里瞬间闪过两个大字:宦官。
    
    
    第二十六章 高阳郡王一

  在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国祚中,宦官群体与文官集团,堪称不世出的两朵奇葩。
  秉持着不成功便成仁,不修仙便入魔的最高行为准则,但凡是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明朝宦官,要么是如七下西洋的郑和一般名垂青史,要么就是如立皇帝刘瑾,九千岁魏忠贤之流遗臭万年。
  那些行中庸之道的宦官,就像是没有斗争激情的文官一样,不管其品行如何,为社会做出了何种贡献,其结果只能是泯然众人,在历史中溅不起一点浪花。
  看着眼前这位,孟清和稍显激动,这可是大名鼎鼎的明朝宦官,活的啊!
  孟总旗的目光着实有些刺人,正准备朝这边走的几个人同时脚步一顿。
  刚刚出声叫住孟清和的宦官侧头问了一声身边的长随,“咱家可是哪里不妥?”
  是衣服穿错了?腰带系错了?还是错穿了皮靴?
  都没啊。
  这位孟总旗如此目光灼灼,到底为何?
  听说鞑子犯边时,这位受了不轻的伤,莫非是伤了脑袋?
  那可不成,郡王点名要见这位,真伤了脑子,可就麻烦了。
  揣度着孟清和应该不会暴起打人,被盯着的宦官壮了壮胆子,走上前几步,“当前可是孟总旗?宛平县孝友孟十二郎?”
  听到对方的询问,孟清和定了定神,“在下孟清和,不知这位公公……”
  “嚯!可当不得这个称呼。”宦官连忙拦住了孟清和的话头,公公两字可是他能当得的?传出去,他还能有好日子过?
  “咱家姓王,不过是燕王府区区一个听事,孟总旗叫咱家王听事即可。这公公二字,可千万莫再出口了。”
  见王听事脸色都有些发白,孟清和直起身挠挠下巴,这才想起,明朝的宦官同样等级区分严格。别说是公公,连太监二字也不是能随便出口的。
  大明宫廷二十四监,只有各监的头头才被尊称为太监,实打实的正四品。司礼监的掌印和秉笔,在明宣宗之后还掌握了批红权,一度被称为“内相”,几乎能同外朝的内阁分庭抗礼。
  虽然洪武帝和建文帝都不怎么待见宦官,基本没给这些宦官什么好脸色,可等到明成祖登基,宦官的待遇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宦官们来说,现在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不出五年,这个特殊的群体就将粉墨登场,在明朝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孟清和一心二用,一边在脑子里天马行空,一边表情严肃的站在王听事面前,听他宣告高阳郡王口令。
  “孟总旗,咱家先要恭喜您了,可不是谁都能得郡王召见的。”
  高阳郡王……
  孟清和一个激灵,现在的高阳郡王,不就是未来的汉王朱高煦?
  平生以继承先辈的造反事业为己任,继承了老爹的勇猛,却没继承脑子的奇葩人士?
  想想某人堪称神奇的造反经历和更加神奇的人生,孟清和默了。
  被这位看好,他未来的人生还有指望吗?此时此刻,孟清和的心情同当初被马总旗拉上城墙别无二致。
  “孟总旗?”
  “王听事。”
  “你怎么哭了?”
  “过于激动。”
  “哦。”王听事点头,“咱家理解。郡王胸怀韬略,有勇有谋,一向平易近人且儒雅万分。能得郡王赏识,孟总旗激动是应该的。”
  孟清和不哭了,“你说的,是高阳郡王?”
  “自然。”
  “……”
  难怪明朝的宦官能和喜好打架的文官集团对着掐,真应该让前郎中大人来看看,到底什么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才!
  说话间,孟清和已随着王听事来到卫指挥使司。
  明知朱高煦将有怎样的传奇人生,孟清和也不敢不来,除非他不要命了。
  从外部看,开平卫指挥使司和西城千户所没多大区别。除了地方大点,墙高点,大门刷了漆,门环由铁换成了锡,都是同样的破旧,一副年久失修的样子。
  外观如此,走进内部,才能明白什么叫别有洞天。
  从兵卒手中接过腰牌,孟清和跟在王听事身后走进大门,绕过影壁,穿过大堂和二堂,沿着铺设的石路走进三堂,左右排开七间厢房,屋脊用瓦兽,檐桷斗栱皆有青碧绘饰,精美中带着北地独有的粗犷。
  大堂是给人看的,二堂是办公的,三堂自己住,只要不违制,略微修整一下未尝不可。
  规矩是规矩,并不妨碍官员们让自己过得更舒服点。
  朱高煦在开平卫期间,就下榻在指挥使司三堂东厢。
  王听事带着孟清和走到东侧一间厢房门外,门外守卫个个身材高大,面容硬朗,衣着同边军明显不同。
  一色裙袄,交角幞头,葵花束带,皂纹靴。挎一柄略窄的长刀,腰背挺直,看人的时候,眼睛都像是带着刀子。
  在他们身上,依稀能看到半分沈副千户的影子。
  孟清和确定,这应该是王府的护卫,和边军不是一个系统。
  “孟总旗暂且等在这里,咱家先去通报。”
  王听事弯腰进门,不一会,里面就传出了郡王召见的声音。
  孟清和深吸一口气,整了整了衣冠,确定并无不妥,才迈步走进了室内。
  室内光线明亮,桌椅摆设不见出奇。
  上首坐着一个着大红窄袖长袍,腰系玉带的少年,王听事躬身站在少年身边。
  不用细看,这位肯定是正主。
  孟清和立刻跪拜,“卑下见过郡王!”
  来时,王听事已教过他面见皇族的礼仪,不乐意,也只能弯下膝盖。
  朱高煦略有些意外的看着孟清和,能够率领五十多个边军多次击退鞑子,牢牢守住瞭望墩台,他还以为会是个健壮的汉子。就算是读书人,至少也该是猿臂蜂腰,面上能过得去的。没想到会是这样。
  不说风一吹就倒,看面相也不免怀疑,真到从军年龄了?
  “起来吧。”
  朱高煦的声音还带着变声期的沙哑,轮廓已初显刚毅。浓眉俊目,下巴方正,从他的长相来看,燕王应该也称得上英俊。
  “孤听说过你。”朱高煦见孟清和神态中带着拘谨,站起身,背着手走到他跟前,“为了替父兄报仇,弃笔投军杀鞑子,还被宛平县令推举为孝友。”
  “卑下不敢当!”
  “孤很好奇。”朱高煦略低着头,“你真能杀得了鞑子?”
  “回郡王,千真万确,卑下不敢谎冒战功。”
  “也对。”朱高煦退后两步,“你可是在沈瑄手底下,真敢这么干,脑袋早没了。王府里那几个老匹夫说不可以貌取人,大概就是你这样的?”
  孟清和点头,万分赞同。
  沈副千户还是百户的时候,自己就差点因为这个原因脑袋搬家。
  以貌取人,着实是不可取啊!
  说话间,朱高煦回身从桌案上拿起几张图纸,是孟清和主持修建的地堡,以及改装后的独辕车和武刚车。
  “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
  “回郡王,正是。”
  “哦,是从兵书上看来的?”朱高煦展开绘有地堡的图纸,“你读过武经总要的残卷?”
  “卑下不才……”
  “行了。孤最烦那些文绉绉的老匹夫,你敢这么说话,孤就下令打你军棍。”
  孟清和:“……”他招谁惹谁了?!说话都有罪?!
  “来,给孤仔细说说,这里,还有这里,孤都看不太明白。还有,孤总觉得,这地堡应该能建得更高些……”
  高阳郡王翻脸的速度比翻书快,没等孟清和反省一下自己说话的方式到底哪里不对,朱高煦已经拉着他走到桌边,将图纸摊开在桌上,兴致勃勃的开始询问,“你还设置了拒马和陷坑?都给孤说说。”
  朱高煦这厢问得起劲,孟清和额头冒汗,很想说一句,他很乐意解释,不过,能不能先放开他的手腕?明明年纪不大,力气怎么这么大?
  孟清和试着挣了挣,朱高煦总算察觉到了,却没马上放开,而是干脆把孟清和的腕子提了起来,握了握,嗤了一声,“怎么这么细?像个小娘。”
  孟清和咬牙,尽量告诉自己别生气。
  在沈副千户跟前他敢据理力争,有千百种理由。在朱高煦面前,这么做等于找死。
  沈副千户再摆出一张冷脸,至少还是讲理的。这位高阳郡王可就未必了。
  就算朱高煦不动手,外边那些猛士也会替他动手。
  这就是地位和权力。
  孟清和不停运气,朱高煦似无所觉,室内伺候的王听事等人,眼珠子却已经快凸出来了。
  郡王,这是怎么着了?
  此时,回到千户所的沈瑄,已从书吏口中得知孟清和前来拜见,又被高阳郡王身边宦官带走的消息。
    
    
    第二十七章 高阳郡王二

  开平卫西城千户所
  沈瑄负手立于大堂之内,看着墙上的猛虎下山图,眸光沉冷,若有所思。
  一名书吏候在堂下,过了许久,才听沈瑄开口说道:“叫周荣来见我。”
  “是。”
  书吏刚退到门边,头顶又传来沈瑄的声音,“记住我等效忠的是谁,多余的事不要做。”
  “是,谢副千户教诲。”
  书吏心中忐忑,不敢抬头。
  难道沈副千户已察觉自己暗中的动作?
  应该是他想多了吧?
  待到书吏离开,沈瑄静立片刻,转身离开了大堂。青色的袍服下摆在身后划过,行动之间,仿佛带着朔北的寒风。
  开平卫指挥使司内,高阳郡王看着手中的几张图纸,双眼发亮。孟清和却是喉咙发干,嗓子冒烟。
  从地堡到陷坑,从拒马到战车,高阳郡王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任何细节上的疏漏都能被他一一指出。
  想要蒙混过关,根本不可能。
  孟清和嘴里发苦,无论这位郡王将来会有怎样的悲催人生,现在他都是燕王的爱子,一句话就能决定自己的生死。
  不能继续刷新好感度,一旦被划拉进他的阵营,未来注定悲剧。但也不能惹怒这位,否则现在就要悲剧。
  头疼,非一般的头疼。
  “郡王,卑下使用的战车和陷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