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穿耽美]清和-第2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各退一步,收好金子,赶回牛羊,毁尸灭迹,继续跑路。
    不过,路线要变动一下。
    原本预定西北方向,现如今,瓦剌随时可能翻脸,西边注定不能去了,只能全力向北跑。环境恶劣,缺少粮食,都比不上命重要。
    永乐六年七月丁未,永乐帝诏告天下,征调卫所官军十万,征讨鞑靼。
    “朕受天命,承太祖高皇帝基业,统驭万方,凡四夷僻远无不从化。独北虏残孽处于沙漠,肆逞凶暴。屡遣使申谕,讲以子孙存恤保全之道,不听,动辄拘留,甚而杀之!其狼子野心,贪悍残虐,引领徯苏稽于天道,其运已绝!朕今令六师往征之,肃振武威,用彰天讨,荡除有罪,扫清沙漠!”
    远征沙漠,自国朝开立,便是将士立功,晋身得赏的最佳途径。
    自诏令发布,各卫所均秣马厉兵。征讨安南没赶上,征讨朝鲜没自己的事,征讨沙漠,一定不能错过!
    功成名就,荣耀族里,封妻荫子,当在今朝!
    大军集结的动作十分迅速,军粮,武器,战马等接连到位。接到调令的官军兴奋异常,民间同样沸沸扬扬。
    北疆边民同鞑靼瓦剌有解不开的仇恨,恨不能大军隔日便出征草原,杀鞑子一个落花流水。
    在大军远征中吃到甜头的商人摩拳擦掌,时刻关注大军出征的消息。安南有土地粮食,朝鲜有人参山珍,草原虽然贫瘠,牛羊皮毛总能卖出价钱。
    总之,大军打到哪,大家的脚步就要跟到哪!跟着官军的脚步有地占,有钱赚啊!
    归附的草原部落和辽东女真部落开始上下活动,为的就是随大军出征,斩获战功,获取丰厚的赏赐。
    朝鲜不禁打,有李成桂和潜入的探子里应外合,拿下都城是早晚的事。
    本该在六月升天的李成桂,顽强的活到了七月,不出意外,还将继续活下去。有他在,李芳远的日子,注定会一天比一天难过。
    杀死兄弟,软禁父亲,登上王位。
    李成桂恨透了这个儿子,仇恨成为支持他活下去的动力,也成为明军攻占朝鲜的一把利刃。
    辽东总兵官孟善的战报一封接一封送到南京,除了报捷还是报捷。
    朝廷下诏征沙漠,辽东的官军也被抽调部分,归附的女真部落大多不在调兵名单中,只有建州卫,毛怜卫,兀者卫的骑兵被孟善钦点,随大军一同进京。
    建州卫指挥呵哈出披上战甲,跨上战马,率领五十名部落勇士驰往辽东都指挥使司。
    对归附大明的女真部落而言,能跟随官军出征,是荣耀,更是机遇。
    骑在马上,呵哈出用力挥动马鞭,两腮绷紧,野心充斥胸膛,似烈焰焚烧,滚水沸腾。
    南京
    西暖阁内,朱棣正翻阅朱高煦递上的灾后安民十则,不时点头。
    站在御案前,朱高煦和朱高燧轻易不敢探头。久久等不到老爹发话,兄弟俩心中愈发没底,壮着胆子瞄一眼,暗暗松了口气。老爹没黑脸,心情似乎不错。
    “这份奏疏是谁写的?”朱棣扫过朱高煦和朱高燧,表情威严,语气肃然。大有小子敢说谎,立刻上鞭子的架势。
    “回父皇,此乃兴宁伯所提。儿臣同三弟一并整理,请教过夏司徒,方呈送父皇御览。”
    “兴宁伯?”
    “正是。”
    放下奏疏,朱棣捏了捏眉心,“让你们随兴宁伯学习,颇有益处,长进了不少。”
    “谢父皇。”
    “暂且退下吧。”朱棣放下手,道,“朕北巡时,你二人随扈。”
    “遵命!”
    朱高煦和朱高燧齐声应诺,很是兴奋。
    随扈北巡,是不是意味着,出征沙漠,自己也有份?
    好事,天大的好事啊!
    身为皇子,民政经济要有建树,战功更是资本。若能在征沙漠中立下战功,像父皇早年一般生擒鞑子统帅,那是何等的荣光,做梦都会笑醒。
    心中再兴奋,也要控制好表情,万一惹得父皇不顺眼,改了主意,让煮熟的鸭子飞走,就太冤枉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想到一处,互看一眼,齐声道:“儿臣告退。”
    先撤,去坤宁宫见母后,递个口风,再不必担心父皇改口。
    目送两个儿子离开,朱棣哼笑一声,鼻孔喷气,又开始手痒。
    站在一旁的白彦回立刻打起精神。
    回到南京,白彦回就顶替侯显留下的空位,在永乐帝身边伺候。小心观察天子的表情,白公公决定,闭嘴,不出声。
    朱棣又拿起朱高煦呈上的奏疏,看到一半,眉头皱了起来。不是为奏疏的内容,而是为此次征沙漠的主帅。
    永乐帝从没想到,手下人才济济,也会为带兵的总兵官头疼。
    原本,他属意成国公朱能,刚露出点意思,朱能告病的条子就送到了五军都督府。
    朱棣没辙,病了,自然没法带兵。
    随后,他的目光又落在定国公沈瑄身上,不料沈瑄也送了病假条子。原因?旧疾复发。
    朱棣掀桌,这是要闹哪样?
    张辅,柳升,李彬等将领挨个过筛子,无一能让朱棣满意。战斗力有,声望却总都差了一截。
    淇国公邱福主动请命,无奈朱棣真不敢用他。
    靖难的教训告诉朱棣,淇国公忠心有,本领也有,可运气却不太好,性格也有些刚愎自用,遇事很容易转不过弯来。让他领兵征沙漠,万一遇上圈套,一脚踩进去,很可能站不起来。
    南京的将领筛选完,朱棣的视线转到北京。想到在顺天练兵的大舅子,顿时猛拍大腿,着啊,舅子可用!
    当初靖难,自己都差点栽到他手里,不用他还用谁?
    未免再出现如成国公定国公一般情况,朱棣直接下达敕令,堵住徐辉祖所有退路。
    敕令送到北京,徐辉祖没找任何借口,痛快接下征夷大将军印。
    自今上登基,除顺天练兵,徐辉祖未有任何功绩。为魏国公府,为不落中山王英名,便是天子不提,他也会主动请命。
    主帅问题解决,朱棣又开始任命副将,敕令下到国公府,令沈瑄督左军,孟清和为副。
    永乐帝表示,不做主帅,副将不能再推。朕还没有老眼昏花,告病无用,老实给朕到北边打仗去。
    “臣领旨。”
    两人接旨谢恩。
    站起身,孟清和熟练递过红封,道:“劳烦白公公。”
    白彦回接过,顺手塞进袖子里,笑道:“咱家还要到新城侯府宣旨,国公爷伯爷留步。”
    “白公公慢走。”
    送走了白彦回,孟清和看向沈瑄,“国公爷,这下怎么办?”
    “十二郎所指为何?”
    沈瑄挑眉,无辜状。
    孟清和气结。
    都学成国公装病了,在他面前装傻?
    沈瑄挥手,示意亲卫退下,房门关上,俯身捏了一下孟清和耳垂,“十二郎不必担忧,不是中军便无碍。”
    “国公爷之前不是说,功劳过甚?”捂着耳朵,孟清和眨眼。
    沈瑄没有马上为孟清和解惑,而是将人拉到怀中,轻轻抚过他的颈项,扫过桌上的药碗,“今日的药,十二郎还没用?”
    “……”这有必然联系吗?
    “十二郎先用药,瑄再为十二郎讲明,可好?”
    “……”能说不好吗?
    孟清和撇嘴,想起身,背后的手臂却更紧了些。
    瞪眼,不让他起来,怎么喝药?
    “无妨。”
    沈瑄轻笑,端起药碗,送到唇边,含了半口,托起孟清和的下巴,拇指擦过唇缘,哺进了他的口中。
    整碗药喝完,孟清和竟没觉得苦,反倒是耳根发热,脑袋差点成了一团浆糊。
    自靖难以来,这是第几次?
    想了两秒,脖子红了。
    “十二郎。”
    低沉的声音流过耳际,孟清和无意识的应了一声。
    “有言功高盖主。”
    孟清和打了个激灵,瞬间清醒。
    “更有言,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
    “瑄虽数次立功,当下却非急流勇退之时。”
    “国公爷只是试探?”借此向天子表明立场?
    “是。”沈瑄啄了一下孟清和的额头,“十二郎聪慧。”
    摸摸额头,孟清和默然。比起经历过洪武年政治斗争,又是在永乐帝身边长大的侯二代,他的那点心思完全不够看。
    “再者,”沈瑄顿了顿,垂首,温热的气息拂过孟清和颈侧,“瑄不欲再同十二郎分别,相思数月之久。”
    轰!
    孟伯爷满脸通红,头冒热气,三花聚顶。
    侯二代如此了得,当真hold不住。
    两相对比,究竟谁才是大明土著?!
    永乐六年八月,明军整装待发,时刻准备进军草原。
    瓦剌突然先明朝一步,率兵攻打鞑靼。
    双方在唐努山下交锋,瓦剌首领马哈木亲率三千骑兵,打败了阿鲁台的铁杆郭尔罗斯部,杀死三百余鞑靼骑兵,砍下人头,烧毁帐篷,放言同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势不两立。
    消息传到明廷,朱棣立刻下旨封马哈木为顺宁王,赐金印袭衣,赏金五十两,银一百两,宝钞五百锭,茶砖十斤,胡椒十斤,绢两百匹。支援瓦剌粮食一千石,铁器五百件。明摆着告诉瓦剌,明朝正准备收拾鞑靼,本雅失里和阿鲁台蹦跶不了几天了。想多捞些好处,就放心大胆的向前冲吧。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虽说瓦剌称不上是明朝的朋友,但拉一个打一个,临时团结过后收拾,永乐帝用得行当熟练,且屡试不爽。
    此时的鞑靼已是腹背受敌,按理说,但凡有点脑子,就该加紧跑路,找地方藏起来。事实却证明,没有最蠢,只有更蠢。拥立本雅失里,是阿鲁台平生最严重的错误。
    跑路期间,本雅失里不只截杀瓦剌队伍,还把一支到草原上交易的兀良哈商队给抢了。
    本雅失里炫耀战利品,阿鲁台当场吐血。
    这厮究竟长没长脑袋?
    肩膀上顶着的是石头吗?!
    兀良哈被惹怒了,遣人进京向永乐帝告状,“陛下,要为臣做主啊!”
    壮汉们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请求立刻出兵,灭了丫的。
    孟清和刚巧进宫授课,第一时间获悉此事,也有点傻眼。
    先是大明,再是瓦剌,然后是兀良哈。能得罪的一个没落,全得罪一遍。
    鞑靼实在英勇,本雅失里简直太有性格,完全是狂奔在作死的大路上,打死不回头。

  第二百零八章 兴宁伯授课

    八月的南京城;连日不见一滴雨水,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样的天气;穿着公服外出行走,滋味别提多难受。
    太祖高皇帝规定,无雨;官员不许撑伞。
    城内不许,宫内更不许。
    顶着炎炎烈日;孟清和步行至文华殿;汗水很快浸透了中衣。看一眼执勤中的大汉将军;佩服之情油然而生。一身公服都让他热得受不了,几十斤的甲胄套在身上,昂首挺胸站在太阳下;当真威武,也着实的遭罪。
    到了文华殿,孟清和脸色通红,汗水沿着脸颊滑落,绯红的公服,背部一片暗色。
    暖阁外伺候的宦官躬身,推开紧闭的房门。
    一股凉风徐徐吹来,孟清和瞬间精神一振,迈步走进室内,好似又活了一回。
    暖阁内,四个冰盆摆在角落,七八名宦官轮流摇动着木扇。随着扇叶转动,凉风不断驱走炎热,暖阁内外几乎成了两个世界。
    难怪要关门了。
    长舒一口气,不再如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