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穿耽美]清和-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虎在房门前止步,族中的壮丁也被暂时打发走,护卫代孟清和推开房门,一股污浊的味道迎面扑来。幸好是冬天,若是天气热些,味道会更加难闻。
    孟清江率先走进屋内,孟清和深吸两口气才跟了上去。
    室内光线有些昏暗,却并不冷。族老们商定把孟广孝一家从族谱中划去,却没想要他们的命。
    “四郎?”
    “娘。”
    孟清江扶住孟刘氏,花白的头发,苍老的面容,心中有再多的怨气也难免鼻子发酸。
    “儿啊。”孟刘氏扣住孟清江的手,发现他左手少了两根手指,神情一下变了,“四郎,你这是?”
    “儿没事。”
    孟刘氏捧着孟清江的手,眼泪流个不停。孟广孝颤颤巍巍的走过来,问道:“四郎,你可是来救咱们出去的?”
    “爹。”
    “爹求你,和九叔说个情,放咱们出去吧。”孟广孝犹豫了一下,看到孟清江的断指,眼中闪过一抹心疼,却还是说道,“你莫不是又立了战功?你去说,九叔肯定会答应。”
    孟清江的心开始一点一点发冷,冷得他再流不出一滴眼泪。
    “爹,你想同儿子说的只有这些?”
    “四郎,”孟刘氏也说道,“你爹和你大哥的身子都不好,再关着会要了他们的命啊!”
    孟清江放开孟刘氏,表情变得冰冷,从战场上拼杀出的煞气,令孟广孝和孟刘氏齐齐打了个哆嗦,再说不出话来。
    “十二郎,我先出去。”
    孟清江转身就走,这里他是一刻也呆不下去了。他相信孟清和不会对爹娘如何,至于孟清海,只要留下一条命,足够了。
    “小侄见过大堂伯,堂伯母。”
    目送孟清江离开,房门灌上,孟清和上前一步,向孟广孝和孟刘氏行礼,看两人的神情,分明将他当成了洪水猛兽。
    “小侄同四堂兄前来,是想同大堂兄说几句话。话说完了,自然会放大堂伯一家出去。”孟清和笑笑,“见大堂伯和堂伯母如此,小侄也是于心不忍。”
    “你说的都是真的?”
    “自然。”孟清和脸上笑意更深,“大堂兄可是在隔壁?不必麻烦大堂伯和堂伯母,小侄自去。”
    小刘氏已被娘家接走,里长出面,族老总要给几分薄面。小刘氏不想走,被娘家人架着,除了哭两声也没其他办法。
    孟清海躺在木床上,气色算不上好,神情也有些木然。见到孟清和,眼中闪过一抹怨毒。
    “大堂兄,好久不见。”
    孟清海没应答,孟广孝和孟刘氏几乎是防贼一样的盯着他。
    他现在成了反面角色?
    既然如此,不做点什么,岂不是太对不起观众了?
    勾起嘴角,手一抬,立刻有护卫从背在身后的包袱里取出一本大部头,封面上赫然写着《御制大诰》四个大字。
    “动手。”
    “遵令。”
    两名护卫挡住孟广孝和孟刘氏,一名护卫制住孟清海,另一人将大诰垫在孟清海的胸前,拳头一握,关节咔吧作响。
    孟广孝和孟刘氏骇然,孟清海也瞬间不麻木了。
    “你要作什么?!”
    护卫狰狞一笑,拳头猛地落在大诰之上,孟清海顿时五官扭曲,想叫都叫不出来。
    “畜生!”孟广孝指着孟清和,大骂出声,“你这个畜生!你不得好死!”
    有护卫挡着,他和孟刘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孟清海挨揍,一点办法都没有。
    孟清和掏掏耳朵,冷笑一声,“大堂伯,论起不得好死,小侄还要排在后头。”
    “你说什么?!”
    “小侄曾问过大堂伯,我爹是怎么死的?我的两个哥哥又是怎么没的?”孟清和转过头,目光森然,“当初小侄病得快死了,大堂伯可想着给条活路?”
    “你……”孟广孝骇然,“你怎么知道?不对,你血口喷人!”
    “小侄说什么了?”孟清和面露一丝不解,“又那里血口喷人了?”
    砰!
    话音落下,护卫又是一拳。
    孟清海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意识却仍十分清醒。
    “大堂伯放心,这两位都是原锦衣卫北镇抚司出来的,下手绝对有分寸。小侄只是想让大堂兄长长记性,性命绝对无碍。”
    “十二郎,堂伯母求你,求求你,放过大郎吧。”
    孟刘氏说着就要跪下,孟清和连忙让开,同时示意护卫先停手。
    走到孟清海跟前,微低下头,“大堂兄,你觉得这个办法如何?太祖高皇帝的《大诰》教化万民,对你可有帮助?”
    “你、你这畜……”
    砰!
    孟清海刚要口出恶言,护卫随手就是一拳。
    孟清和转头,不是暂停吗?
    护卫咧嘴,很长时间没这样揍人了,手痒得很。再说,这小子欠揍。
    “佥事放心,卑下有分寸。骨头绝对没事,就是皮肉疼。”
    锦衣卫果真是名不虚传!
    疼得说不出话来,孟清海只能以眼杀人。比起高巍,他还差了许多火候,孟清和浑不在意。就算孟清海眼睛瞪脱窗,该说的话也得说清楚。
    “大堂兄,小弟其实是个讲理的人。如非必要,并不愿意使用暴力。”
    孟清海:“……”
    “但是,遇到道理讲不通的时候,小弟也不介意动手。”
    孟清海嗤笑一声,面带讥嘲,不出意外,又换来一拳。
    孟清和摇头,明知道会挨揍,何苦来哉?
    “古人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堂兄如果做个真小人,伪君子,小弟也会高看你一眼,可你什么都不是。”孟清和的语气很平和,却字字都扎进了孟清海的心里,“你连个小人都算不上,说白了,你就是块狗皮膏药,以为自己了不得,做出来的事却损人不利己,十足的令人厌恶!”
    “你,你胡说!”
    “我胡说?”孟清和冷笑,“为杜平通风报信的时候,你没想过事情的后果?没想过会带累家人?还是说,你打着事情败露出卖杜家人的主意?”
    “我没有!”
    “不用急着否认,说出个四书五经来,在我这里也没用。”孟清和不打算继续同孟清海废话,“我没兴趣同你争辩,也不打算以理服人,因为用不着。”
    孟清海脸色煞白,表情中满是愤怒。
    “我会放你出去,也不会让族老将你的名字从族谱中划掉,但是,”孟清和话锋一转,“我会派人看着你,每隔两天为你宣讲一次《大诰》,讲不通就改成一天,再不行就一天三遍,直到你大彻大悟,痛改前非为止。”
    “宣讲”大诰?
    如何宣讲?用拳头?
    “另外,我也会同族老商量,设立族学,讲授人伦五经仁义道德,大堂兄正可以献身说法,给族人一个警醒。”
    “你……”
    孟清和转向孟广孝和孟刘氏,“此事还请大堂伯和堂伯母斟酌,若是想大堂兄少修习几次《大诰》,自然清楚该怎么办。”
    拿着《大诰》的护卫配合着握了一下拳头,又是咔吧几声,孟广孝和孟刘氏立刻点头如捣蒜。
    “还有,”孟清和话音拉长,“许多事小侄现在不追究,不代表一直不会。大堂伯可明白小侄的意思?”
    别惹他,否则后果自负。
    孟广孝嘴唇哆嗦着,心中有鬼,再不敢多言
    离开祠堂,孟清和同族老道出了自己的打算,若想孟清海活命,孟广孝和孟刘氏自会看着他,两天一次的宣讲大诰,同时为他打响名声,足以困死他。
    为孟清海宣讲大诰的人选早已经选好。在北平保卫战中断了左手的巡检和两名受过刀伤的壮丁,肯定乐于帮助孟大郎重塑三观,重新做人。
    想继续兴风作浪?行,只要能舍得性命。
    到时不需孟清和出声,族人自会动手,哪怕将他们父子从族谱上除去,孟清江也能摘出来。
    仁至义尽,只需四个字,足够了。
    孟重九和族老们商议过,同意了孟清和的处理办法。当天,孟广孝一家就被放了出来,安置回家。
    又见过孟王氏,孟清和便启程返回。
    燕王府内,朱高炽拿起笔又放下,心中一直摇摆不定。
    孟清和之前帮了他不少忙,去德州也立下了大功,把这件事推给他,是不是有点不太好?
    草原正乱成一锅粥,去了未必能平安归来。
    正举棋不定,门外响起了王安的声音。
    “世子,王爷召见。”
    朱高炽一狠心一咬牙,大不了多为他派些护卫,为了父王的大业,牺牲一两个人又算得了什么。
    更何况,只要能成功招揽一两个部落,绝对是份不小的功劳。
    孟清和之前也同朵颜三卫打过交道,提出弱化北元的也是他,这件事交给他最合适!
    朱高炽做了决定,起身去见燕王。
    正返回城内的孟十二郎突然背后一阵发寒,心中不妙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是有人在算计他?还是打算坑他?
    
    第七十三章 燕王的决定

    燕王府;承运殿暖阁内;朱棣一身大红亲王常服端坐在上;世子朱高炽恭立在朱棣跟前;将定好的计划详细道出。
    “儿认为,应尽快遣人出边;收拢草原部落。队伍人数不需太多,可设正、副使各一人;护卫若干,携带盐和茶叶等,假作商队以防有失。携带之物可赠送部落首领;以利诱之。残元正在内乱,部落之间混战不休,势力日渐削弱,趁此良机引部落内迁,是为良策。”
    在燕王面前,朱高炽侃侃而谈。
    北平守卫战之后,燕王更加重视这个长子,也让朱高炽愈发自信。
    燕王听得认真,不时询问两句,朱高炽说得愈发详细,底气也越来越足。
    道衍坐在一旁,半合着双眼,轻轻捻动佛珠,一直没有出言。
    朱高炽说完,燕王没有马上点头,而是问道衍,“大和尚认为此计如何?”
    “世子高才,此计大善。”道衍说道,“正使人选,世子可有考虑?”
    朱高炽道:“此计实乃燕王后卫佥事孟清和所献,孟佥事可为正使。”
    “孟清和?”
    “正是。孟佥事于招揽朵颜三卫一事上立有大功,为人机敏果决,行事有章法,且为献策之人,应可当此重任。”
    燕王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着膝盖,“倒也可行。”
    道衍却轻轻摇头,“王爷,不可。“
    朱高炽眉头微皱,在燕王跟前,道衍的话一向管用,只要他不同意,正使人选就要再议。
    “大和尚认为不妥?”
    “回王爷,孟佥事献此良策,为人聪敏可用,世子荐他为正使定是多方考量。然,”道衍顿了顿,“尚有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
    “孟佥事虽有才,然未及弱冠,经验尚且,对残元大漠未必了解。”道衍和尚见燕王脸上闪过一抹恍然,继续说道。“贫僧认为,此行当派一了解当地风俗及部落纠葛之人,官职为何暂且不论,最好为王爷近身之人。”
    “近身之人?”
    “当可显示王爷亲近之意。”
    “大和尚此言有理。”
    说到底,朱棣只是个藩王,派出“使节”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官职再高也比不上朝廷,打出名号也够不上品级。不如派遣身边之人,更显得有诚意。
    再者,北元风俗不同明朝,出使之人言行皆应谨慎。各个部落三天两头的打上一仗,不了解部落之间的敌友关系,不知道上门做客的规矩,会遇上不小的麻烦。前脚刚与一个部落首领交好,后脚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