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娇娘春闺-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九岁的小女孩在尼姑庵过的是什么日子。
  但这些都不重要。
  淳庆帝摆摆手,让小太监下去。
  小太监立即收手,扶淳庆帝坐起来,低头告退。
  淳庆帝活动活动肩膀,盯着面前的儿子道:“你想替赵氏求情?”
  宣王垂眸道:“她有欺君之罪,法理难容,但情有可原,儿臣恳求父皇轻罚。”
  淳庆帝眯眯眼睛:“一个侧妃而已,你就这么宠爱她?”
  宣王解释道:“儿臣是为炼哥儿、炽哥儿求情,他们还小,丧母之痛过于沉重。”
  淳庆帝点头:“这个理由倒也说得过去,不过朕信你,皇后、王妃、永平侯府未必信你。”
  宣王凤眸微冷,直视淳庆帝道:“儿臣做什么说什么,除了父皇,无需向旁人交代。”
  此时的宣王,就像一条盘旋在云端的金龙,威严尽显。
  淳庆帝忽然就记了起来,当年这个儿子才九岁的时候,被谢皇后养在名下,严加管教,武艺、功课都必须做到最好。有一次,儿子练武受了伤,淳庆帝去探望他。单薄的小少年手腕擦破了皮,凤眸却清澈坚定,没有哭,也没有朝父皇抱怨什么。
  淳庆帝问儿子:“你母后要求得这么严格,你会不会怪她?”
  九岁的小少年摇摇头,看着受伤的胳膊道:“练武能让我变高变壮,我是为自己练的,与母后无关。”
  当时淳庆帝就知道,这个儿子一定错不了。
  现在儿子长大了,果然也没有让他失望。
  宣王出宫了,翌日一早,卢太公带了折子来请淳庆帝批示。
  卢太公认为,鲁氏一党蓄意欺君,该当死罪,徐尚书治家不严,连亲生女儿都不认得又如何为官,当罢免官职,以儆效尤。宣王侧妃身世坎坷,记忆错乱后完全受鲁氏摆布,并非有意欺君,罪不至死,当褫夺其侧妃封号,贬为庶人,放其回赵家与家人团聚。赵宴平一家并未参与欺君,无罪。
  淳庆帝看完卢太公的折子,拿起御笔做了两处批示,再让高公公将折子递给卢太公。
  卢太公双手接过,发现淳庆帝改了两个人的责罚。
  一是徐尚书,罢免官职未改,但加了一条后世子孙三代不可入仕为官。
  这是为了警告其他官员别再安排假女儿进宫选秀,卢太公能够理解。
  第二处改动,便是侧妃赵氏,虽然夺了其侧妃封号,但仍是宣王妾室。
  卢太公意外地看向淳庆帝,对于犯过欺君之罪而言的赵香云来说,这个惩罚是不是有点轻了?
  淳庆帝却不欲解释什么,继续召见其他官员。
  ======
  冬天天亮的晚,阿娇起来的也晚了些,洗漱完毕,正打扮的时候,小孟昭清脆的声音从院子里传了进来。
  阿娇自觉惭愧,连孩子都比她起得早。
  孟昭快满三岁了,阿娇得空的时候会教他背诗认字,孟昭记性很好,都能自己捧着书看了,遇到不懂的就问春竹,十分乖巧好学,惹得江娘子羡慕不已,总是夸赞孟昭,嫌弃自己家的孩子没有孟昭聪明。
  阿娇没带过别的孩子,分不清孟昭是真的特别聪慧还是正常智力水平,阿娇对孟昭也没有抱太高的期许,只要孟昭脑袋不笨,将来就算考不了科举,能帮她打理这间绣铺,让母子俩一辈子衣食无忧,阿娇就非常满足了。
  阿娇想着,年后就将孟昭送到将军府里去,让孟昭跟着表妹薛宁的女先生先读读书,等孟昭六岁了,再让他去官学,前提是孟昭能考进去的话。
  用了饭,阿娇叮嘱孟昭乖乖跟春竹玩,她去前面准备开铺子了,结果才坐下不久,冬竹便跑了过来,说姑母来了。
  这个时间,难道将军府出了什么事?
  阿娇匆匆去见姑母。
  孟氏神色凝重,将侄女拉进内室,关上门说话:“昨日宫里出事了,有人揭发宣王府的徐侧妃不是真正的尚书府千金,而是赵宴平失散的妹妹赵香云!”
  说完,孟氏将昨晚丈夫薛敖回来后告诉她的那些,一字不漏的说给侄女听。
  阿娇没见过什么徐侧妃,哪知道人家是不是真与柳氏、沈樱酷似,但御史都去皇上面前揭发徐府众人的欺君之罪了,肯定是握了什么证据。万一,万一徐侧妃真是赵香云,那赵香云犯了欺君之罪,还能活吗?赵宴平一家会不会受牵连?
  阿娇根本坐不住了,抓着姑母的手,语无伦次地问了好多问题。
  孟氏看着侄女吓白的脸色,心情沉重地道:“你还说你已经忘了他,真忘了,他家里出事你何必急成这样?姑母一大早赶过来,就是怕你从外面听说此事,关心则乱让人看出什么,赵家牵扯的可是欺君之罪,你可千万别搀和进去!”
  欺君啊,可大可小,全靠皇上怎么想,轻则训斥两句什么事也没有,重则株连九族,哪个敢沾?
  阿娇知道姑母是为她着想,可……
  阿娇挣开姑母的手,走到窗前背对姑母。
  她能够狠心离开那个人,但阿娇无法想象若他真出了什么事,她会变成什么样。
  “罢了罢了,你别着急,我已经让你姑父留意此事了,若有什么消息,我立即过来告诉你。”孟氏走过来,拍了拍侄女的肩膀。
  阿娇心慌意乱。
  姑母走后,阿娇仍是去了铺子里,却再没有心思算账,只紧张地聆听街上的动静。如果宫里出了大案,很快就会传得沸沸扬扬,说不定她会从百姓口中听到什么线索。
  马上就是腊月,天寒客人也少,越是无事可做阿娇就越焦心,不知过了多久,街上突然传来一嗓子:“快去看啊,工部尚书府的徐夫人犯下欺君之罪,皇上判了午门斩首,就在今日午时!还有跟她一起合谋欺君的,都要砍脑袋!”
  欺君、斩首、就在今日!
  这几个字眼传过来,阿娇只觉眼前一黑,手里的算盘啪地掉了下去。
  “东家?”
  江娘子本来在听热闹,账房那里传来落地声响,江娘子担心地叫了声。
  没人应她。
  江娘子疑惑地往这边走,突然,里面传来嘭的一声响,跟着是阿娇面白如纸地推开小门跑了出来。
  江娘子急得拦住她:“东家你怎么了?”
  阿娇快要喘不上气来了,她脚软腿软,几乎站立不住,可她不能倒,她必须去看看午门斩首的都有谁。
  “今日不做生意了,你陪我去午门。”阿娇紧紧地抓住江娘子的手,她抖得那么厉害,仿佛江娘子就是她此时唯一的支撑。
  江娘子猜到出事了,赶紧让夏竹关了铺子,她扶着阿娇一起往外走。
  街上的百姓都在朝一个方向赶,就在阿娇与江娘子即将跨出铺门的时候,一道挺拔的身影突然出现在门口,他是那么的高大,山岳一般将冬日惨淡的阳光都挡在了后面。
  江娘子吓了一跳,阿娇被迫停下,抬头望去。
  看清她苍白不见血色的脸,连人都要江娘子扶着,赵宴平眉头紧锁,及时握拳才没有冒然去扶她:“你病了?”
  阿娇呆呆地看着突然出现的男人。
  外面的百姓还在赶着去看午门斩首,可他好好地站在她面前,是他根本没有牵扯进什么欺君的大案,还是他已经被砍了脑袋,魂魄飘过来看她了?
  阿娇急得看向脚下。
  晌午影子短,他那么高,影子只有小小的一团,落在了铺子门前。
  阿娇险些被吓死的心,终于又活了过来!


第110章 
  既然赵宴平安然无恙; 没有被拉到午门斩首,阿娇的心便稳稳地回到了远处,力气也渐渐回来了。
  “我; 我没事。”阿娇轻轻推开江娘子; 若无其事地问赵宴平:“赵爷此时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说着; 阿娇准备请赵宴平进来说话。
  江娘子疑惑地看着她:“东家不是说要去午门?”
  阿娇哪肯让赵宴平看出来自己的担心,翘起嘴角笑道:“大家都要去看热闹,我就也想去,这不是赵爷来了; 你要去自己先去吧; 回来给我们讲讲到底出了什么事。”
  这轻飘飘的语气,江娘子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刚刚东家可不是这样; 那脸白的,身子软的; 仿佛要砍头的是东家的什么人!
  阿娇怕江娘子露馅儿; 看眼赵宴平; 她一边快步往后面走一边道:“这会儿客人多; 赵爷有什么事; 咱们去后院说吧。”
  江娘子、夏竹都呆呆地看着态度大变的她。
  赵宴平笑了下; 很快又恢复了冷峻严肃的模样; 跟着阿娇通过账房; 来了后院。
  孟昭与春竹在厢房里玩着什么,秋竹将茶水送进厅堂便退下了。
  即便是晌午; 阳光也淡淡的,阿娇搓了搓刚刚被吓得冰凉的手; 捧起茶碗暖着。
  她没有去看赵宴平,等着他先开口。
  她的脸仍然略显苍白,赵宴平在牢里时有猜测如果他真出了什么事,她会不会担心,如今亲眼看到她被街头的消息吓成这样,赵宴平完全能想象出,如果她赶去午门,亲眼看到他身首异处,会哭得有多伤心。
  “我的事,你已经听说了,是不是?”赵宴平看着她问。
  阿娇睫毛颤动,装糊涂道:“听说什么?你又破案立功了?”
  她不愿意承认,赵宴平便不逼她,指腹摩挲温热的茶碗,告诉她道:“香云找到了。”
  阿娇震惊地看了过来。
  昨日姑母只是说宣王的一个侧妃可能是香云姑娘,并未得到证实,现在赵宴平都这么说了,看来是真的了?
  赵宴平过来就是要告诉她来龙去脉,免得她私底下担心什么,又不好去找他询问。
  以前赵宴平给她、翠娘讲案子,说的都再简单不过,这一次,赵宴平从源头说起,讲的很细,只有香云在尼姑庵吃的苦,他只用了“威逼”二字。
  饶是如此,阿娇也听红了眼眶,她就被舅母卖过,她比赵家任何人都更能想象出香云姑娘颠沛流离这么多年,心里会有多惶恐。
  “这么说,皇上不会再追究香云姑娘的欺君之罪了,你们一家也不会受到任何牵连?”情绪镇定下来,阿娇关心问道。
  赵宴平握紧了茶碗,道:“是,不过宣王会不会另外惩罚香云,暂且还不得知。”
  一家人只团聚了一晚,上午大理寺宣判后,香云就被宣王府派人接回去了。
  阿娇回想赵宴平说的那些话,安慰他道:“香云姑娘虽然不是侧妃了,可她为王爷生了两个儿子,也不是故意欺骗王爷的,我想王爷一定会原谅她,不会再罚了。”
  赵宴平只能希望如此了。
  下午赵宴平还要回大理寺做事,交代完这两日的案子,他便告辞了。
  等到后半晌,京城的大街小巷几乎已经传开了宣王侧妃的身世案。
  江娘子弄清了来龙去脉,自然也猜到了之前阿娇为何会慌成那样,趁没有客人的时候,江娘子凑到账房的小帘子前,笑着揶揄阿娇:“东家还说对赵爷没意思,只是怀疑赵爷也被拉去砍头了,您就跟丢了魂儿似的,这得多惦记才会这样啊。”
  阿娇低着头拨弄算盘,假装没听到。
  江娘子笑了笑,挑起帘子,看着东家羞红的脸道:“不过东家也不是白担心,您看赵爷,才从大理寺的牢房出来,把太太送回去马上就来找您了,正是您牵挂他,他也牵挂您,郎情妾意,简直是天生一对。”
  阿娇终于瞪了她一眼:“我们是乡邻,同在异乡互相照拂而已,你少胡乱猜测。”
  江娘子才不信。
  鲁氏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