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娇娘春闺-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将这块儿地买下来。
  当晚,阿娇又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了。
  赵宴平听着她翻来翻去,突然道:“我有个办法,或许可以试试。”
  阿娇立即坐了起来,问他什么办法。
  赵宴平将人拉到怀里,说给她听。
  阿娇觉得这个主意可行,可又不是板上钉钉的那种可行,于是阿娇又开始患得患失了。
  赵宴平无奈,只好拿出了对付她兴奋失眠的老办法,榨干她的力气,累睡过去。
  翌日黄昏,赵宴平带着阿娇一起去拜访施老爷的那位外室。
  外室住的宅子也是个三进宅子,然而此时前院却被施老爷的小儿子夫妻占据了,夫妻俩带着一帮子下人将宅子看得严严实实,只给外室母女三人供应一日三餐,外室一日不交出地契,一日就别想恢复自由。
  得知赵宴平夫妻俩是来买地的,而且还是五品大官亲自出马,施三少爷与三少奶奶都很客气,将两人当成了座上宾。三少奶奶还向阿娇倒了一肚子苦水,说她的婆婆在老家如何辛苦,公爹背着她养外室,婆婆也没有赶尽杀绝,愿意将这宅子分给外室,只想卖了田地彻底断绝与京城这边的关系,外室却贪得无厌,宅子田地都想要。
  阿娇自然要表示同情,然后提出由他们夫妻俩去劝劝姓黄的外室,或许能说服对方交出地契。
  施三少爷与三少奶奶互相看看,碍着赵宴平的官身,只能同意。
  夫妻俩也想跟着去旁观,阿娇淡笑道:“我们自己去就行了,你们跟着,她还以为我们是你们请来的说客,心里肯定不高兴。”
  她笑得和气,赵宴平的脸却冷冰冰的,慑于他的官威,施三少爷、三少奶奶乖乖停下了脚步。
  阿娇、赵宴平来了后院,终于见到了黄氏母女。
  黄氏三十岁左右,长女十岁了,小女儿才五岁。
  黄氏容貌美丽,一脸冷漠,等阿娇自报身份后,黄氏多看了几眼赵宴平,良久才道:“我听说过赵大人的英名,外面都说您是好官,那请赵大人替我想想,我若交出地契,他们拿了银子还不算,再彻底占了这宅子赶走我们娘仨,我们娘仨该怎么过?实不相瞒,姓施的给我当爹绰绰有余,当年若不是我爹娘胁迫,我也不会给他做外室,现在他甩甩袖子躲清静去了,连自己的女儿都不管,我能怎么办?”
  赵宴平看眼两个怯怯懦懦的小姑娘,问黄氏道:“你的意思是,只要施家承诺不会再抢这宅子,你便同意卖地?”
  黄氏绷着脸道:“卖地的银子也要给我一半,我家里但凡值点钱的东西都被他们搜刮走了,我需要银子养大两个女儿。”
  赵宴平道:“施太太争的是一口气,你想与她平分田地,在她看来便是你要与她平起平坐,她肯定不会同意。我可以为你争取六十两,加上这宅子,足够养活你们母女三人。”
  黄氏笑了笑,讽刺道:“她一分都不会给我,在你们之前,有大户的管家提出他们愿意给足施家的买地钱,再单独给我一百两,可我只拿银子有什么用,施家不给我放妾书,我有多少银子他们都可以抢走,官府也不会管。”
  阿娇惊道:“都闹成这样了,他们为何不给你放妾书?”
  黄氏冷笑:“他们怕我拿了放妾书,不肯再卖地,马上报官将他们轰出去。”
  阿娇沉默了,这两家都在提防对方啊。
  赵宴平示意两个小姑娘去屋里,然后对黄氏道:“我会向施家人砍价,如果他们愿意以五两一亩地的价格卖我,我再劝他们拿放妾书跟你换地契,等你拿到放妾书,他们走了,我再给你六十两银子,如此我们仍是原价买地,换你们两家从此再无关系,如何?”
  黄氏苦涩道:“我之前死活都不肯松口,坚持银子、放妾书一起要,现在突然松口,他们肯定猜得到你会偷偷贴补我,我有便宜拿,他们就一定不会同意,宁可继续耗着。”
  赵宴平道:“可只有我们,知道你将地契藏在了什么地方,我不想做十足的恶人,才稍微帮你一把,让你至少拿到放妾书,这个理由,施家总会信服。”
  黄氏震惊道:“你,你知道我把地契藏在了哪里?”
  赵宴平扫眼这座后院,道:“给我时间,我应该能查出来,但以我的身份,现在去诈他们,施家人也一定会信。”
  黄氏突然泪盈于睫,赵宴平办的荆州大案早已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她便是困在家里也从施家下人的议论中有所耳闻。她相信只要赵宴平铁了心要帮施家,一定能搜出她的地契,真那样,她一分钱都拿不到,还可能被施家扫地出门,无家可归。
  是赵大人心善,愿意给她们娘仨活路。
  如果能拿到放妾书,保住这宅子,且有六十两银子傍身,她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因为是赵宴平,黄氏信他。
  “好,只要你们能说服施家低价卖地,我便拿地契去换放妾书。”
  与黄氏商量好了说辞,赵宴平便带着阿娇去见施三少爷、施三少奶奶了。
  施家大房的确不在乎田地能卖多少银子,只要不是太低,只要买方不会贴补黄氏,施家大房便算出了这口恶气。
  赵宴平说他知道地契藏在哪里,施三少爷毫不怀疑,只是有点不满赵宴平不肯直接告诉他。
  面对施三少爷的讨好巴结,企图套出地契的位置,阿娇看眼赵宴平,回复道:“我们若是告诉了你,万一你们抢走地契,既不肯写放妾书,还将黄氏母女赶出这宅子,逼得她们娘仨走上死路,传出去坏了我家官爷的名声,那该如何是好?”
  施三少爷额头出了一层汗,母亲还真是这么想的,父亲死活不同意,母亲才答应留下宅子给黄氏。心思被官夫人猜中,施三少爷强颜欢笑,惶恐道:“夫人多虑了,我们施家还没那么坏,夫人放心,小民这就回去与家母商量,等事情成了,小民再请夫人过来,咱们三家把一切文书都签好了。”
  阿娇很满意。
  通州与京城离得那么近,第二天黄昏,施三少爷就亲自来请阿娇、赵宴平去签文书了。
  阿娇带了一百五十两银子,再让赵宴平拿了十两银子、一张五十两的银票。
  一张桌子,赵宴平、阿娇坐一边、施三少爷夫妻俩坐一边,黄氏带着地契最后过来了。
  交接完毕,三十亩地成了阿娇的囊中之物,施家众人自以为达成目的,浩浩荡荡地回通州去了。
  赵宴平按照约定,将六十两银子给了黄氏。
  黄氏拉着两个女儿跪了下去,从此对赵宴平、阿娇感恩戴德。


第130章 
  买了地; 阿娇一下子就变得忙碌起来。
  赵宴平白日去当差,阿娇先带着婆母去看那三十亩田地。
  三十亩良田啊,原是种了苞谷、花生; 整整齐齐的一片好庄稼; 此时烧得烧砍得砍,苞谷彻底不能要了; 埋在地里的花生虽然得以保存下来,可花生还没长熟,瘪瘪的挖出来既不好吃也不好卖。
  这三十亩庄稼,今年的收成算是全毁了。
  施家毁田时佃农们大闹过; 因为今年的收成对施家或黄氏来说只是损失了一些银子; 对于靠地吃饭的佃农来说,没了收成接下来的一年就没了口粮; 弄不好要出人命。佃农们跑去黄氏门前大闹; 黄氏当时已经被施三少爷控制了,家底也都被施三少爷抢了去。好在施三少爷不想将事情闹大; 给佃农们贴补了银子; 平复了这场风波。
  阿娇买地时; 不但拿到了地契; 也拿到了这些佃农的户主名姓; 一共十二户佃农; 都住在三十亩地附近的村庄; 庄头是个姓叶的四旬农夫。阿娇让郭兴提前与叶庄头打过招呼; 今日她来看地,叶庄头也带着其他十一户佃农的当家人过来了。
  黄氏最了解这些佃农; 她感激赵宴平与阿娇,便告诉阿娇; 这批佃农都是她这些年慢慢挑选出来的敦厚人家,没有偷懒耍滑的,阿娇若信得过,可以继续用下去。
  阿娇戴着帷帽,见不少佃农虽然拿了补偿,此时面对毁掉的庄稼仍然眼圈泛红,便知道这些佃农都对佃下来的田地有了感情。普天之下,最爱惜土地的便是勤恳种地的农夫,阿娇与婆母商量过后,决定继续用这些人。
  重新签了佃地的契书后,阿娇问叶庄头:“现在天还热着,这些地补种庄稼肯定来不及了,若是种白菜,能赶在播种冬麦前收菜吗?”
  叶庄头很是欣慰新主子还想着补救的办法,道:“能的,我们抓紧时间将田地收拾出来,一边收一边种,就怕一口气种三十亩白菜,收的时候卖不出去。”
  阿娇笑道:“你们只管种,到时候多挖几个地窖,白菜好存放,等明年正月二月家家户户都没啥菜可吃了,咱们的新鲜白菜肯定好卖。”
  北方不比江南,一年四季都能吃新鲜青菜,从深秋到次年三四月春暖之前吃的主要都是白菜萝卜,除非是那顶级富贵的人家,自己弄了暖棚,能养出点新鲜菜来。
  阿娇给了叶庄头银子,让他去买菜种,等这波白菜丰收的时候,她与佃农们仍然五五分成。
  佃农们便豁出去大干起来,怕耽误功夫,他们将各自闲着的亲戚也叫了过来,短短三天,三十亩地糟蹋的庄稼就都清理干净了,再用三天耕种菜种,阿娇再来看的时候,三十亩地又变得整整齐齐,只等白菜发芽破土了。
  ======
  阿娇为自己的田地忙碌时,太常寺的官吏也终于花时间查清了阿娇与柳氏的情况。
  宣王侧妃欺君的案子出来后,京城不少人家都注意到了赵宴平这号人物,一旦被人注意,纵使武安县与京城远隔千里,随着有人特意打听,随着客商两地往来,赵家的情况还是被人摸清楚了,特别是在赵宴平迎娶阿娇后,阿娇的过往也被人翻了出来。
  赵宴平知道这些瞒不住别人,他自己在折子里也写的简略却清晰。
  太常寺打探、核实之后,分成了两派,一派觉得可以准了赵宴平的奏请,一派觉得不行。
  左少卿认为柳氏在赵宴平六岁的时候改嫁,第二任丈夫死了才重新投奔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柳氏根本没有做到抚养儿子的义务,还因为她的改嫁间接导致了长女的丢失。一个不愿意为亡夫守节、又没能尽到抚养子女之责的母亲,凭什么母凭子贵?
  还有赵宴平现在的妻子孟氏,曾经沦落风尘,又坏了身子怀不上子嗣,且中间为了进京投奔官夫人姑母无情抛弃赵宴平,在赵宴平升官发达之后才答应了赵宴平的提亲,这种见利忘义的风尘女子若封了诰命,简直是在羞辱其他德才兼备的诰命夫人。
  右少卿反驳道:“赵宴平在折子里说的清清楚楚,他幼年家贫,若母亲不改嫁,一家人都要饿死,柳氏完全是为了一双子女才忍痛改嫁,用自己的聘礼换取两个孩子的温饱。赵宴平进京当官,也是柳氏为他提供的盘缠,进京后一应花销皆是柳氏为他打理,穷苦出身的妇人能做到如此已是不易,你鄙夷她改嫁,难道要她傻傻地替亡夫守节,一家人都饿死,那样才算全了她的妇德吗?”
  “再说孟氏,她本是书香门第出身、官家小姐,因为一桩冤案父母双亡才寄居在舅父家中。舅母无德背着舅父卖了她,她小小年纪能做什么?她虽流落风尘,却处淤泥而不染,对赵老太太至孝,对同是苦命人的婢女至善,赵宴平首次提亲她一心为赵宴平打算宁可拒绝则是至情,如此贤德的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