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河捞尸人(黄河秘闻录)-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
  吴三爷答应一声,随后再次陷入沉默。
  我心想,这人老了就是毛病多,连说句话都得深思熟虑,就不怕憋出抑郁症?
  实际上是我知道得太少,在那时我还并不知道,吴三爷将要说的事,诡异到我想破头皮,也想不出来。
  思虑半晌,他抻着脖子四下张望,似乎是怕被人偷听。
  此时,妮儿上街买菜还没回来,秦田正忙着劈柴烧水,小橘上午就抱着李寅出去玩了,至于爷爷与一眉道人,自打去追居行散人后,还至今未归。
  里里外外,就我们仨,我轻笑一声,生怕场面太过尴尬:“三爷,没别人了。”
  “嗯。”
  他再度答应,较之先前沉稳许多。
  也就是在这之后,三爷那对深沉、略显老态的眸子,忽然迸发出光彩:“仲谋啊,其实我这次来,还有另一件事。”
  我早猜到他必有后招,传说中水神殿的宝贝能让人长生不老,他能轻易放弃?
  是以一开始,我也没太当回事,只以为他是编造了什么故事忽悠我。
  “这事儿说来话长,还得从我年轻那会儿讲起,希望你能听完。”
  吴三爷一句话说完,也不管我同不同意,就自顾自地讲了起来。
  江湖上一直有些不知真假的传闻,这类传闻年代久远、难分真假,仅口口相传,也就这么流传到了今天。
  无数传闻之中,有一则讲述了南方一带曾有个鼎盛至极的大家族,该家族靠倒斗起家,祖上曾挖穿了一位道家鼻祖级大人物的棺椁。
  棺材里不见金缕,唯独一本薄薄的道书保存完好,被这一家族取走。
  这部道书,便是传说中的盗墓第一神书《参地眼》。
  天眼堪虚妄,人眼明人心,地眼断龙脉!
  可以说谁得到了《参地眼》,那寻龙摸金的门道上,再无人能出其右。
  神书虽得,却是艰涩玄妙、难以领悟,这一家族中最聪慧者,也仅仅只能参透一个序,却是靠着这点本事,硬生生在乱世中积累财富、规避祸事。
  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家族不断强盛,竟连绵千年未曾断绝,名扬整个天下,但凡与倒斗沾边的事儿,都得经他们的手。
  我微微一愕:“三爷,您说的是吴家?”
  胖哥也紧张地盯着吴三爷,后者淡淡点了点头,很快唏嘘不已:“可惜到了我爹那辈儿,终于还是出事了。”
  都知道开山掘墓、下水捞尸、算命改命最损阴德,吴家的香火千年不断,兴许是仗着《参地眼》逃过了一时的灾劫。
  可天道冥冥,万事万物,皆在其掌握之中。
  到了胖哥爷爷那辈,吴家不光鼎盛,还生了三个家族史上最聪明的孩子,也就是吴三邪三兄弟。
  这三人中,大哥最懂审时度势,深谙人情世故,当时的各路军阀、霸主,无不与其交好。
  二哥英才伟略、能文能武,可以说是那个年代出了名的历史大家,更是能在事发之前未卜先知,如同神话般。
  至于胖哥的父亲吴三邪,就有点不同了。
  三爷说到这,面露追忆之色,也许是想起童年时代的一些事,我也没好意思多问。
  过了一段时间,三爷用了一个怪字形容他。
  此人聪明非常,常人根本看不懂,是以在大多数人眼中,他简直是个怪胎。
  我忍不住看了胖哥一眼,一下子认可了吴三爷的说法。
  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胖哥这人就够怪的,他老子肯定更怪。
  “不是,你这啥眼神?”
  胖哥有点不乐意了:“我爸的智慧,你这辈子都赶不上!”
  见他洋洋自得,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换成是我,我也帮着我爸说话。
  三爷却一脸严肃,淡淡道:“刚才我说过,吴家祖上虽然得到了参地眼,可古往今来、家族中最聪明的,也只能读完序。”
  “至于三哥,则是将整部参地眼学了个通透!”
  听到后半句话,我如遭雷击,脑子里一片空白:“三爷,您…说真的?!”


第164章 不知所踪
  这么一部奇书,吴家琢磨了上千年,还不如吴三邪二三十年?
  不可能!
  我说什么也不信,但这并不妨碍吴三爷继续讲下去。
  那年吴三邪十六岁、三爷也刚十二岁。
  吴家老太爷年事已高,忽然有一天开始做噩梦,整整持续三年之久。
  梦中尽是大雾,一个人站在吴老太爷跟前,唯一能够辨认身份的,便是此人一身米黄道袍。
  梦境之中,他不断重复着一句话:“不找到白袍童子,吴家不出三代,必断香火!”
  此人言语恶毒,但又难辨身份,吴老太爷第一次梦醒之后,马上将事情公之于众。
  吴家人靠倒斗为生,料想可能是什么仇家暗中作祟,几经寻摸,终于有了些头绪。
  那个年代兵荒马乱,吴家乃江湖上的泰山北斗,谁落了难,都要求上门。
  这其中,便有些本领高强的道士、散人,斗不过军阀、豪强,想投靠吴家,又被拒绝。
  当年的吴家如日中天,别说是道人此类,就是得道高人,兴许都看不上眼。
  被扫地出门的其中一个道人惨死,其仆从为了报仇,几经辗转,成功混进吴家。
  可以说不管什么手段,在当时的吴家看来,都仅仅是鸡毛蒜皮,二哥吴三兴揪出此人后,大哥吴连环又严加看守。
  七天七夜,老仆被关押在吴家牢中,连只虫子都飞不进去。
  然而受审当日,他竟然诡异地七窍流血而死!
  死前,只留下一句话。
  说到这里,吴三爷脸色惨白:“没有白童子,吴家必亡!”
  我跟胖哥都被镇住了,按说吴家三兄弟什么样的人物,居然能在一个老仆身上栽跟头?
  吴三爷知道我们的意思,他摇头说一切都是天定,吴家兴盛了太多年,也该当遭报应了。
  此事之后不久,吴老太爷归西,家族上下,无不觊觎家主之位,外界更是腥风血雨,可以说内忧外患。
  大哥为阻止入侵者一掷千金,最终血洒沙场,一命呜呼。
  二哥谋划今生、布局后世,为保吴家后世耗尽心血,却被争夺权力的自家人暗杀。
  事已至此,吴三邪以一人之力,铁血镇压所有人。
  一夜间,但凡有不轨之心的吴家人,居然统统死在他一人刀下!
  然而如此一来,吴家也以极速衰落。
  那个年代实在太乱,曾经的仇家很快得到消息,吴三邪只能举家搬迁到洛阳,之后又将家族中大小事务交给吴三爷,此后许多年,都不知所踪。
  我对此极为好奇,正等吴三爷讲下去,他却重重叹气:“三哥的事,和我要说的没有关系。”
  “之前讲了这么多,都是怕你听不懂。”
  “三爷,你究竟想说什么?”我大感奇怪。
  吴三爷再度陷入回忆之中,但这次开口,就是建国后的事了。
  建国前后,吴家金盆洗手,靠倒卖货物,在洛阳站稳了脚跟,后来国家招聘考古专家,三爷靠着少时所学,成功加入了考古队。
  那会考古还是个新鲜东西,国内根本没几个人懂,三爷去了没多久,便俨然成了队里的高人,局里领导也极为重视。
  兴许过不了几年,就能混得风生水起,成为全国知名专家。
  可树大招风,三爷要是安心待在洛阳,估计后面的事也不会发生。
  他去了考古队差不多半年时间,洛阳吴家忽然来了位古怪的女客人,无论吴家人怎么问,她也说只跟三爷打交道。
  这可就难坏了所有人,三爷远在京城,就算再快,也得一周后才能回来。
  听到这,我忍不住问:“三爷,那你们吴家就没想过,她可能是个疯婆子?总不能谁都能进吴家大门吧。”
  “稍安勿躁。”三爷淡淡应了句。
  巧就巧在,考古队恰好要到南方进行考古项目,一周之前,三爷就带着考古队,从京城往洛阳走了。
  这位女子进吴家不过两个小时,吴三爷也带着考古队,一道回家了。
  他得到消息后,立刻来到客厅。
  只见那女子一身古代装束,长发如瀑披散肩头,双目若玛瑙、似游星,整个人安静地坐着,宛如画里走出来的仙子。
  这副打扮,至少也是古时候的公主,而那时刚刚建国,根本不流行复古装,是以吴三爷马上意识到女子身份不一般。
  “她是什么人,为什么来吴家?”胖哥也连连追问。
  三爷神色古怪:“白袍童子。”
  我和胖哥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
  女子不知从哪知道了三爷的本事,邀请三爷前往牛眠山,说是要找一件至关重要的宝物。
  并且她也言明,那虽然并非古墓,却也相去不远,而白袍童子也在那里。
  换成别人,三爷肯定一笑置之,哪怕是这名穿着、言行并不普通的女子,吴家上下也全然不信。
  那时候,水神殿的风言风语早传开了,谁知道女子是不是听得多了,所以随口编了这么件事?
  三爷淡淡道:“但我选择相信她,你们应该听明白了,她知道白袍童子的事。”
  我点点头,从三爷的叙述来看,吴家人并未提及过,是女子先说的。
  “另外,这个女子的状态很奇怪,”三爷露出追忆之色,“她美的出奇,看似豆蔻年华,肌肤细腻,但眼神黯淡,身上透着死气。”
  胖哥惊讶地叫了声:“活死人?!”
  三爷摇摇头:“不是一般意义的活死人,应该是什么高人,以特殊手法,将她变成了那副模样。”
  因此,三爷断定女子或许与当年的老仆有关,就痛快地答应了。
  女子也没多耽搁,当即带三爷出了吴家。
  三爷顿了一下,接下来的话,再次出乎意料:“她说,带我去见皇兄。”
  我跟胖哥完全糊涂了,什么皇兄,那个时候还有皇帝么?
  没等我们想明白,三爷又语出惊人:“你们绝对想象不到,她带我去了哪。”
  并非山野荒村,也不是都市要地,吴三爷跟着这位女子,居然是到了青岛海滩附近。


第165章 险死还生
  三爷当时也傻了。
  之后,女子居然率先下了水,说她皇兄就住在水下。
  为了一探究竟,三爷跟着进水,想不到海里别有洞天,那里居然有一座天然形成、不被海水侵蚀的洞府,且面积不小,足以容纳上百人生活。
  “之后我查阅了许多资料,”三爷解释道,“那片海是内海,面积小、受潮汐引力作用小,海拔高于地面,又受到海水张力作用,且内部气压稳定…”
  他说了一大堆,我一句也没听懂,只能尴尬地点头应付,请他继续讲下去。
  话说三爷与女子进了洞府,果真见到一位端坐纱帐之后的神秘男子。
  与女子不同,此人举止不俗,然而说起话来,却让人听不懂,都是由女子复述。
  通过女子传话,三爷也渐渐搞清楚了两人的身份。
  距那时几百年前,年幼的皇帝与忠臣纷纷投海自尽,却意外发现了海底洞府,皇帝便率领禁卫军,于此繁衍生息,以期卷土重来。
  这一等,就到了建国后,那位皇帝早已身故,而眼前的男人,便是其后人。
  这么说来,他还真是皇帝,那女子也真是位公主。
  禁卫军约莫百人,经常外出探听消息,而皇帝就留在水下洞府,通读百家典籍。
  他钟爱道家,当年祖上投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